企业营销服务构建论文

2022-05-02

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营销服务构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通信行业也呈现出发展新趋势。各类通信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同时也增加了通信市场内部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地位,通信企业需要针对现有的服务目标,就营销体系进行改进和更新,从而保证所涵盖的通信服务更加全面,丰富客户的储备,推动企业自身在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长远发展。

企业营销服务构建论文 篇1:

试论新时代商业会展的金融服务策略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会展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金融作为会展业投资和融资的核心渠道,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资金支持。目前,由于金融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很多会展公司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金融市场服务策略,通过构建合理、高效的金融体系,支持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会展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现状和不足,并从金融角度为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的对策和建议。面对城市会展融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竞争,要抓住区域资产和会展融资发展机遇,通过跨专业资源的整合,引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关键词:会展;金融;服务;客户;策略

本文索引:胡圣洁.<标题>[J].商展经济,2022(04):-014.

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会展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优化和提高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定会展业和金融业联合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成果是从提高会展业的角度和营销角度构建金融服务战略。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方法独特、成果少,无法形成有效的会展业金融服务战略和模式。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会展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会展金融服务构建策略,助力会展金融的发展。

1 会展金融服务的概念

会展金融服务是会展服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合形成的一种综合性交易金融服务形式,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展览整合了关键资源和其他相关的积极因素。企业营销依托银行征信体系打造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再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和媒体,与消费者建立双向沟通,迅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能够与消费者形成密切的长期关系 ,生成一种合作共赢、具有联动效应的营销模式。

2 会展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商业契机。会议和展览的经济基础依靠节日庆典或展览馆支撑,会展是通过举辦各种形式的领域交流会、主题沙龙、商品展览和节庆优惠,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和开创新型商业活动的经济形式,将产业与产业之间有效协作、资源共享,激励有关系列产业发展的经济体。会展经济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在社会各阶层产生轰动。所以,会展业在很多地区备受推崇。银行作为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不仅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宣传企业、会展场馆为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和参展商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从而拓展新业务,促进业务提高一个层次。

2.1 会展客户群体主要是机构客户,为银行拓展机构业务提供了机遇

展会主要是一个商务推广平台,虽然有很多人以个人名义参加展会,但现实中大部分展会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依然是“机构客户”。所以,机构客户成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重点目标。事实上,这也是商业银行在各方展会活动中挖掘老客户、培养新的潜在客户的好机会。充分利用会展客户资源,成为银行发展机构客户的必要

手段。

2.2 展会活动以资金交易为主,为银行开辟了新的交易规则

现代会展业主要反映经济行为。对于主办方来说,一场会展活动低则几万元,高则几千万元不等。 2011年,组委会自身在某城市车展上的交易就已经突破3000万元,成本至少在1亿元,涉及银行存款、取款、汇款、兑换、贷款等业务,为银行交易结算提供了渠道和新机遇。

2.3 展会期间客流密集,为银行开发潜在客户提供了便利

无论是什么展会,参展商脱颖而出的产品和技术必将高度吸引观众眼球,观众的层次和综合实力必将对商业成果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和参展商齐心协力制定出符合各参展主体的金融服务方案,再协同展会主办方和广告商大力宣传,必将会激发部分参展者的交易欲望,使这些潜在客户成为目标客户,充分发挥商业价值的作用。同时,通过与主办方、参展商和广告商交流与合作,银行业将创造更多机会接触有价值的目标客户,从中寻找有价值的参展商和中间广告宣传商。展会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信贷扶持、产品研发交付、服务监控升级等形式将会展活动中的潜在客户转变为优质银行客户。

2.4 跨行业资源整合

会展本质上是承办方、参展商、观众和展馆进行商品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展览公司为主要运营商,实现与展览、行业门户和各类行业协会的跨界融合。

3 会展金融服务的构建基础

金融业和会展业都是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存在于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品质量优越、人力资本密集度高、产品差异化显著,具有大尺寸和高效率的特点。会展金融服务是两者的融合,也是高端服务业深度内涵的实践。

作为金融行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开发适合会展行业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综合实体经济服务,还可以寻找潜在商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服务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机构客户

参加展会的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但以机构客户居多,是团购展会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对象,应成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银行。展会设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机构,客户开展业务活动的平台是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契机。展会是银行在原有服务对象的基础上,通过金融服务形式寻找潜在客户的良好平台。

3.2 资金交易

展会活动以资金交易为主。该基金的发起人、组织者、参与单位、广告商、建设者等量大的业务,包含银行存款、取款、汇款、货币兑换、贷记等多项活动流程,为银行结算交易提供了利于生存的土壤。

3.3 密集型客户

展会期间,客户密度高。该平台有利于潜在客户的发现,展会参展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将吸引各个经济层次的参观者。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参展商合作打造金融服务模式,将另行公告。主办方的广告和认证肯定会激发一些参观者的购买欲望,并从潜在客户中获利。同时,在与主办方、参展商和广告商沟通合作的过程中,银行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具有潜在价值的联系方式和顾客信息资料。银行可以找到一些参展商、广告商等,并将其发展成为优质大客户。

4 会展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服务会议和交易会仍受四大银行的密切关注。行业会展四大银行积极开展会展全产业链研究分析,着力打造会展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会展业务在会展信用体系中快速发展。

4.1 展览活动的管理限制了金融服务的自主权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车展和建材团购展外,无论是美食节、房展、民俗艺术节、农展,还是优质的副产品展出,大部分都是遵循“政府、节庆、经济”的模式, “歌剧”模式是基于政府是商人和经济项目之间桥梁的组织者的思想。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不仅削弱了展览市场的运作能力,还让金融部门付出了代价。由于银行与政府“合唱”,所以缺乏提供适当金融服务的自主权。

4.2 展会规模弱小导致金融服务水平偏低

目前,在省级以下地区,几乎每个镇和区都举办单独的节日,虽然节日主题不同,但内容和形式是一样的,主要关注食品、旅游、房地产和汽车推广。在某种程度上,节日的真实效果正在减弱。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考虑自身的经营优势,以及物质和人力资源的进入与退出效应。大部分会展金融服务浮于表面,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4.3 展会产业化率低,难以形成金融服务链

从实际情况看,会展产业链的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多个政府部门职能重叠,权责分配不明确,宏观协调效益不佳,往往导致各种关系脱节;商业化程度低,缺乏创意设计和策划,中介机构参与度低;会展活动营销推广力度不强,投资资金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会展产业化。金融服务缺乏资金、交易等实质性服务内容,无法形成金融服务链,更难以发挥银行的积极性,为展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4.4 展览空间供需矛盾出现,影响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各地区会展经济都会依靠节庆优惠活动提高展会的经济效益,陈旧落后的展厅建设,没有高瞻远瞩的科学规划方案和会展场地容量小种种现状,使得供需矛盾尖锐。另外,展会活动组织者很多时候在信息采集、领域交流、市场等方面不够专业高效,极大地影响了展会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在金融服务层面,展馆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民间募捐资金、社会行业资本和银行信贷扶持,由于社会各方并未十分重视,使金融服务质量遭受极大的负面影响。

5 会展金融服务构建策略

5.1 提供全方位的会展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展的对象是大量的资金和信息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银行推出多种金融产品可以优化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支付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首先,銀行应提供接待和支付服务,传统的人工交易。 其次,展会现场应提供适当的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动存款机、自动提款机、自助支付机、自动柜员机等。此外,在交易结算方面,银行需要保障电汇、发票收款、外币支付等服务。最后,需要支持代理服务和业务,如保险代理、计费和支付、产品咨询、分期付款及其他服务和业务。

5.2 建立合理的会展金融服务模式

特定的一类或一场展会,银行应完全根据会展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会展金融服务模式,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根据会展的特点,有效开展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以及处理供求关系,实现资金链合理优化的目标。

5.3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展览活动、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及各机构的参与特点,银行必须及时对现有产品进行调整、持续改进和创新,并建立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展会各方面的时代特色需求。

5.4 提高会展金融服务质量

展会是机构客户的聚集地,银行要想开拓金融服务的营销渠道,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另外,要积极寻找与重点客户和负责人沟通的机会,进行有效的合作谈判。

5.5 维护和改善客户关系

金融服务交易会的最终目标是客户,维护和不断发展客户关系对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服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第一,要划分展会的客户,如主办方、服务商、参展商、赞助商等。在细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管理与不同客户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制定适合不同客户类型的合作发展战略。例如,可以根据银行利润、客户忠诚度和认可度等将客户分为战略合作伙伴和忠诚客户,实现服务标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选择性和差异化配置。

银行要在与老客户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客户关系发展,将普通交易客户转变为初级客户,将大客户转变为战略客户,实现互利共赢和利润最大化 。同时,要利用金融服务的产品优势和品牌效应,将其推广给合适的潜在客户,使其与银行合作。

5.6 争取政府和社区支持

银行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获得更大的服务自主权。政府本身要充分认识到会展业对行业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规划和整合,用自己的权力和责任为展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完善会展设备建设,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主动引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推广本土会展品牌。社会各阶层也必须认识到会展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对会展经济学的认识,主动采取适合自身需求的方式。此外,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会展人才培养机制,为会展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展会的经济和金融服务才能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完善和实现互利互惠的和谐状态。

6 结语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经济作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势头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会展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活跃且潜力巨大的曝光市场,商业银行需要主动介入,为会展经济及相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会展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产业效应。会展金融服务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诸多好处。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地方会展业的发展,关注这个潜在市场,不断研究创新,审时度势地制定合适的金融服务策略,积极参与各类大中小型展会活动,持续优化调整资源配置,形成利益共赢与客户共情,为展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林海格.福州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政策立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5-87.

李梦蝶,李成冰.试论会展金融服务策路[J].现代金融,2012(10):40-42.

卢晓.上海会展产业优化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浅析[J].产业金融,2013(4):53-56.

表力,董庆佳.投融资机制创新视域下的会展旅游产品价格优化刍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7):113-114.

刘梦羚.金融支持云南省会展业发展的方式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贺达.城市会展业政府专项资金科学管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8(24):39-40.

刘海玉.我国会展业财政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5):159-161.

陈彦丽.中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08(10):32-33.

张春霞.跨国公司削减开支,会议从海外转向国内[N].都市快报,2009-01-18(5).

张丽,陈泽炎,刘大可,等.竞合与会展文化[J].中国会展,2007(11):26-2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08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义乌会展业新兴市场拓商机[N].义乌商报,2008-12-11(5).

作者:胡圣洁

企业营销服务构建论文 篇2:

通信服务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通信行业也呈现出发展新趋势。各类通信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同时也增加了通信市场内部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地位,通信企业需要针对现有的服务目标,就营销体系进行改进和更新,从而保证所涵盖的通信服务更加全面,丰富客户的储备,推动企业自身在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通信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通信服务企业;营销管理体系;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54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化发展,通信行业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发展趋势,所拥有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人们对通信服务也逐渐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国家提速降速的要求下,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地位,通信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服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制订合理的优化方案,推动自身在通信服务行业实现深入、长远发展。

1     通信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信息搜集、处理、传递、共享等方面也提出全新的要求,推动了通信市场深层次发展。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各类通信产业以及技术成果应运而生,给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宏观角度讲,通信市场前景一片良好,发展机遇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各类通信企业产生和规模化发展,通信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形势日益凸显,企业之间面临着显著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有限的市场条件下获得稳定的发展机遇,是每个通信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所以说,现有的通信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的营销水平是决定发展实力的先决要素。

2     营销管理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相关法规体制不全面

据了解,在当前的通信市场领域,关于市场营销,国家和政府在《通信营销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机制建立上还不够完善和具体,所呈现的市场适应性较低。①市场定位不准确。政府对通信市场缺乏精准性定位分析,在相关机制制定上,也与市场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监督范围覆盖性小、法律条款适应性低等,一些不法分子企图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违背法律的行为来满足非正常的利益需求。②法规覆盖面不够广泛、具体。政府以及市场监督部门所制定的法律、体制,未能有效覆盖营销市场整体环境。法规细则不够细化、具体,而给通信企业营销调控和战略引导带来一定的发展弊端。

2.2   营销管理机制不统一

在通信服务的市场范围内,因为竞争趋势日益显著,一些恶意竞争行为频繁发生。有些营销企业为了丰富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采用诈骗类违法营销、抬高市场价格等恶意营销的方式,给通信市场的和谐化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多个通信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在统一领域范围内设置服务模块,导致通信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质化市场格局形成,無疑增加了市场深入发展的负荷,同时也给企业之间良性竞争、深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3   缺乏专业的营销知识和技能

在通信服务工作范畴内,营销专员队伍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水平。然而,就目前来讲,一些通信企业在营销队伍建设方面缺乏一定的思想重视。首先,人员招聘流程、方案设置不合理。未能根据营销工作基本职能要求,就应聘人才的营销理念、技能、专业态度等层面进行细化考量,导致所招聘的营销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与岗位实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影响营销服务水平。其次,营销人员素质培训体系建设不合理。通信企业过于关注业务拓展,而对营销人员素质培训缺乏关注力度。所投入的培训资金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营销人员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素质考核机制不全面。针对营销人员的岗位表现,缺乏有效的考核与评价,导致营销人员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较低。

2.4   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通信服务范畴内,售后工作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客户的满意度。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通信企业过于看重业务开展、营销,而在销售模块所投入的工作力度比较小,关于售后服务机制创建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服务工作系统内部功能不完善,缺乏跟踪性特征,售后服务缺乏即时性、服务性。内部员工在售后态度、服务理念以及故障问题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给企业品牌形象树立以及深入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通信企业需要提高关注程度,并根据具体的服务目标以及形象定位,加强营销体系构建与创新,全面提高营销水平,推动企业在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深入、长远发展。

3     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分析

3.1   经营现有的产品分销网络

为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通信企业在今后的营销工作范围内,需要对营销的布局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扩大市场的占有范围,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企业需要遵循分销网络的原则,合理构建营销体系,具体做法如下。①合理设定分销网点各项指标。对通信市场环境进行综合性统筹与分析。就网点的数量、位置进行合理布局,从而提高销售范围的全覆盖面性,避免出现营销漏洞或者留白等不良现象。②加强网点销售实力的均衡化建设。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遵循均衡化原则,对各个网点的规模、营销方案进行战略规划,合理布局。③加强关系营销,提高销售实力。加强营销与售后、促销等环节相衔接,构建有效的联动关系,从而实现综合性分销网络的合理化构建,有效规避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3.2   完善大客户直销渠道和服务

为了在高竞争的市场形势下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通信企业需要针对现有的营销条件,重点加强大客户群体的营销改革。就现有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进行更新,从而构建良好的营销环境。①深入发掘市场资源,明确大客户群体。在营销方案战略制订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借助大数据技术体系,对当前的市场信息进行战略统筹与分析。从客户群众提炼和发掘出大客户信息,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或是比较高端的用户群体等。②加强业务谈判、营销服务和跟踪售后。根据大客户群的具体需求,制定系统性的营销服务体系。③根据不同行业类型大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及新技术不断应用形势下,为客户定制并不断更新丰富营销产品组合,施行差别定价和差别

服务。

3.3   对多种营销手段进行整合

在通信服务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营销条件,不断开拓和创新各种营销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综合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全面提高营销水平。①引进创新性营销技术,构建现代化营销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智能化、跟踪性营销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对营销数据进行智能统计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获取当前用户对通信服务提出的全新要求。②针对具体的通信产品,开发特色的营销手段。深入分析通信产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明确营销目标和方向,如本着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创新营销手段,譬如,开发线上营销体系,落实广告营销、促销营销。

3.4   加强营销队伍的素质培训

在通信服务领域,营销人员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销售量以及企业的发展实力。因此,通信企业需要做好营销队伍素质建设工作。针对招聘、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招聘过程中,重点考察营销人员对通信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所具有的营销工作理念;在培训期间通过组织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训练营销业务能力;重点针对营销人员服务意识、市场预估能力进行考核,培养营销人员形成端正的责任意识,提高整体工作热情。

3.5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及客户管理系统

为提高营销水平和发展实力,通信企业需要针对新时期客户基本需求,构建完善性的跟踪售后体系。明确具体的售后理念,本著服务为先、客户为先的原则,细化售后服务流程。针对客户所反馈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售后方案,及时解决用户的售后问题,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新型客户管理系统,将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整合,通过客户信息分析判断通信营销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客户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战略营销方案,全面提高客户对通信产品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结 语

营销管理是决定通信企业经营实力、发展进程的关键性要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通信服务的综合品质。因此,通信企业需要根据当下的市场服务目标,就现有的营销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从分销网络、直销渠道、营销手段、营销队伍、售后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全面提高整体服务效能,通过合理营销,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在通信服务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哈峰.关于通信服务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商论,2019(6).

[2]袁丽军.略述移动通信市场的服务营销一体化[J].中国新通信,2016(15).

[3]叶靖凌.浅谈移动通信市场的服务营销一体化[J].中国市场,2013(41).

[4]杨芳,康斌.目前农村通信服务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通信,2005(22).

[5]欧清玲,陈章旺.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通信服务企业品牌接触点管理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0(4).

[6]程涛.探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J].电子制作,2012(9).

[7]方超.互联网时代SZ电信的4G业务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作者:黄义江

企业营销服务构建论文 篇3: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有效途径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型能源的普及应用,传统电力行业受到冲击,供电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经营模式逐渐由分散粗放转向集中精益,并且不断创新实践,力求构建合理有效的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立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现状,探究了构建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途径

企业发展的途径是产品的销售,随着经济的发展,营销服务的质量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供电企业若想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体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除了确保提供安全合格的电力资源外,还需要提供与之相关的高质量营销服务。供电企业需要改善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树立现代电力营销观念,同时完善供电企业营销人员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整体营销业务流程环节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体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现状

电力营销服务的概念是指,供电企业通过劳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一定价值的电力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电力营销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我国供电企业长期属于垄断行业,且作为体制内企业存在的时间较长,虽然目前在电力改革的要求下进行了转变,但市场意识缺乏,社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形式一般是被动应答模式,依据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提供单一的营销服务,缺乏针对性的优质贴心服务,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而且,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改革,部分企业过于注重考核成绩,忽视员工电力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的培训,电力营销服务人才缺失,整体营销服务意识不足,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工作热情[1]。此外,供电企业营销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人情考核、面子考核、形式考核等机制管理问题,对营销服务过程中的用语不当、态度恶劣、售后中的保修、投诉等问题监管不足,对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二、构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改善传统电力营销模式

电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供电企业发展模式也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供电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调整经营方针和营销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并且深入贯彻落实,自上而下带动供电企业营销鼓舞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一,提供量身制定服务,依据客户需求划分客户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设置客户经理,做到专人专责,增加服务人员对用户的了解,提供更加细致有效的服务;实行VIP管理,对用户进行定期走访,建立客户档案,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发展状况和用电问题,增加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建立用户举报箱和意见箱,严肃用户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处理用户投诉,不仅保障了用户的权益,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二,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创建营销服务系统,在查询、缴费的基础上增加用户变更、维修、工程现场勘察、装表接电等一系列服务,及时掌握用户信息,缩短营销服务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开通用户权限,让用户实时看到业务流程、办理进程、缴费信息、账户信息等,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同时,依据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案,方便用户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用电服务方案,灵活开展电力资源服务。此外,除了在社区、营业厅、商业区等增设自助缴费终端外,开设手机、ipad、电视等智能终端缴费系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便捷缴费,从而实现从用户咨询到电力开通到售后问题解决一站式服务。

(二)树立现代电力营销服务观念

营销服务的本质在于树立现代的电力营销服务观念,即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应用,能源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供电企业若想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营销服务理念融入自身对营销服务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营销服务观念,帮助员工树立用户为主的观念,关注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要求,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奋斗意识,使其在提高原有客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寻找更多的潜在用户,扩大企业营销规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2]。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塑造良好的营销服务环境,服务行业感官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供电企业应该创建新的营业场所,包括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温暖舒适的咨询室、清晰明了的服务流程、和蔼可亲的引导人员,并且在客户休息区常备雨伞、纯净水、老花镜等便民用具,提供无障碍通道、母婴室、志愿服务台等便民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舒适优雅的环境。

(三)完善营销人员培训体系

营销服务是离不开人的,面对供电企业营销服务人员不足的情况,企业应该重视优质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企业培训师的作用,根据不同地区供电特点和同行业服务水平的要求,展开电力专业知识和服务技术水平的培训,提高其爱岗就业意识、服务管理意识、问题处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供电企业营销人员的营销服务质量。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要求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如窗口营销人员,要加强其仪态、服装、言语的培训,要求其态度真诚,耐心解答客户疑问;售后人员,要加强其专业技术知识和维修流程等的培训,提高其售后服务质量。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外来优质人员的引进,提高引进人才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專业人才,从而创建优质的营销服务人员团队,提供更优质的营销服务质量。

(四)健全电力营销监督评估机制

供电企业应该健全电力营销监督评估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企业可以将电力营销服务质量和营销效率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对业绩好、服务质量好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或职位提拔,对服务较差、工作效率低的员工给予惩罚,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竞争环境。企业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管控力度,加强对用户投诉、故障报修等售后服务的管控力度,建立客户服务监督体系,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各界提出的合理意见及时采纳,积极提升企业优质服务环境,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雷华松.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J]. 城市周刊, 2018, (038):P.89-90.

[2]柯晓兰. 分析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 化工管理, 2018, (35):140.

作者:吴艳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经济财务分析论文下一篇:课程改革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