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哲学论文提纲

2022-08-12

论文题目:传统“和”文化与环境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摘要:“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秉承的一贯之道与基本精神,也是其最高境界,传统文化本质上可谓之“和”文化。西方环境哲学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但由于其特定的民族性与自身的理论困境,终不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实践所直接运用。将传统“和”文化与西方环境哲学结合来实现环境哲学的中国化,无论对于中国环境哲学理论的构建还是对于当前生态文明实践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结合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对传统“和”文化和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考察了“和”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实现特征,划分了“和”文化的五种理论形态,论证了“和”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梳理了西方环境哲学的演进过程与思想观点,划分了环境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和”文化与西方环境哲学有机结合,分析了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提出环境哲学本土化的原则与方法,进而刻画了中国环境哲学理论体系的某种雏形。生态危机实则是文化危机。但是,西方传统的环境哲学仍旧局限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没有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文化的根基。中国环境哲学起步较晚,大多直接借鉴西方的环境哲学理论,但未加以本土化研究的环境哲学很难解决中国现实的环境问题。“和”文化作为我国自古以来调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当今环境哲学的主题不谋而合。因此,环境哲学在中国完全可以找到其立足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作为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环境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良以有之。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其一,对传统“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总结了传统“和”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从理论上首次阐明了“和”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即阴阳之道的宇宙观、和同之辨的方法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中庸之德的道德观以及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形成了对传统“和”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系统把握;其二,将传统“和”文化与西方环境哲学有机贯通,并结合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实践,以此三个维度的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原则、方法以及理论框架的雏形,为环境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迈出了坚实可行的第一步,克服了该研究多年来在理论外围徘徊的现状。

关键词:传统“和”文化;西方环境哲学;环境哲学中国化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和”文化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2.1 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演进和实现特征

2.1.1“和”与传统文化

2.1.2 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演进

2.1.3 传统“和”文化的实现特征

2.2 传统“和”文化的理论形态

2.2.1 阴阳之道的宇宙观

2.2.2 和同之辨的方法论

2.2.3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2.2.4 中庸之德的道德观

2.2.5 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2.3 传统“和”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2.3.1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2.3.2 当前世界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教训

2.3.3“和”文化引领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哲学的历史演进、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3.1 环境哲学的历史演进

3.1.1 环境伦理意识的萌发

3.1.2 环境哲学思想的确立

3.1.3 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

3.2 环境哲学的思想观点

3.2.1 人类中心论

3.2.2 非人类中心论

3.2.3 协同进化论

3.3 环境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3.3.1 翻译和引进阶段

3.3.2 讨论和论争阶段

3.3.3 本土化尝试阶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从传统“和”文化看环境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4.1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4.1.1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4.1.2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迫切性

4.1.3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

4.2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原则和方法

4.2.1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4.2.2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方法和路径

4.3 环境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框架

4.3.1 中国环境哲学的宇宙观

4.3.2 中国环境哲学的方法论

4.3.3 中国环境哲学的认识论

4.3.4 中国环境哲学的道德观

4.3.5 中国环境哲学的价值观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验市场营销论文提纲下一篇:农业生产改进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