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合作工作方案

2023-03-19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区域教育合作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区域教育合作工作方案

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总体工作方案

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 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总体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眼为中央分忧、为首都减压、为河北科学发展打造增长极,于2010年11月作出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既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高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产业示范带,也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的休闲旅游生态带,可谓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旅游产业和媒体传播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全民旅游的时代,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文化传媒业,对这一进程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特区”理念,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产业和传播理论研究,促进环首都经济圈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拟定由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联合主办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传媒如何对我省旅游业和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施加影响,并联合各类媒体,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动,搭建共同的旅游推介平台,引导旅游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论坛将邀请全省各地市传媒、旅游业领军企业和各地市新闻传播、旅游管理主管部门的领导、嘉宾等数十人,围绕“旅游传媒的传播策略;传媒对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强势影响;传媒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中的作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模式;旅游业推广与新媒体开发;传媒改变人们旅游的方式”等方向展开讨论。

一、论坛主题

传媒与旅游业的互动与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河北省旅游局

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

承办:石家庄市旅游局

华纳尚品旅游传媒集团

协办:石家庄市各县(区)旅游局

三、论坛中心议题

(一)旅游传媒的传播策略探讨

旨在提供高端对话平台,汇聚传媒、旅游业精英,探寻传媒与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共赢之道。

(二)传媒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中的作用

1、媒体实行旅游节目资源共享,彼此无偿交换自己制作的旅游节目、对方无偿宣传播出。特别加强媒体之间的有关旅游节目的连线报道,互相享受旅游广告优惠价;

2、旅游景点对与会媒介,提供采访便利,免除记者门票;在互惠互利情况下,景点适当提供一些免费旅游名额,供媒介工作人员休闲;媒介在自己的旅游节目中免费宣传、介绍旅游景点,对与会旅游景点的广告,在最低价的基础上,再优惠20%。

3、旅行社和与会旅游媒介,在互惠互利情况下进行资源置换和其它合作。旅行社可以免费或半费提供一些旅行名额给媒介,媒介可以在自己的节目中免费宣传介绍旅行社,并免费或半费为旅行社做商业广告。

(三)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各地市旅游局长圆桌会) 嘉宾将围绕当前我省旅游业形势以及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的措施、经验和教训、各地市在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方面的经验分享等展开讨论。

(四)旅游业推广与新媒体开发

围绕旅游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媒体开发与旅游信息化、新媒体开发如何促进旅游产业整合营销传播展开讨论。

(五)石家庄“最美新景观” 评选揭晓暨石家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发布活动

四、时间

2011年2月中下旬

五、地点

待定

六、论坛主要内容

(一)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新闻发布

1、时间:2月上旬

2、地点:市旅游局

3、邀请对象:驻石中央、省级及石家庄市市级新闻单位

(二)专家报到时间

待定

(三)主办单位宴请

1、时间:

2、地点:

3、出席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

(四)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

1、时间:

2、地点:

3、主持嘉宾:

4、出席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

5、议程:

(1)省旅游局简要介绍环首都旅游规划情况

(2)专家、学者发表对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3)互动交流

(4)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

(五)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

1、时间:

2、地点:

3、主持嘉宾:

4、参加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各旅游企业代表共计150人左右。

5、论坛内容:

本次论坛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由河北电视台领导主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领导、省旅游局领导分别致辞,聘任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旅游传媒顾问。

第二阶段由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有关旅游及传媒专家作论坛报告,发布《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宣言》。

(六)出席河北电视台旅游频道开播仪式活动

(七)与会部分嘉宾考察石家庄旅游景区及媒体代表文化采风活动

七、论坛特邀嘉宾 略

八、组织机构

成立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组委会

名誉主任:

任:

副 主 任:

秘 书 长:

员:

组委会下设秘书组、宣传组、保卫组、后勤组

1、秘书组

主要任务:制作发放邀请函、制作聘书;起草会议通知、会议方案、重要发言稿、新闻通稿以及准备会议资料等;联系论坛及报告嘉宾、征集遴选讲座论文;制作嘉宾证、记者证、会议指南、资料袋等。

2、宣传组:

主要任务:会场展板布置及氛围营造;负责新闻媒体记者的组织与联络;新闻媒体活动信息发布。

3、保卫组

主要任务:负责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后勤组

主要任务:负责来宾的接待、膳食、住宿、专家往返程交通、接送车辆安排、纪念品采购、旅游考察等有关工作。

附件1: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日程安排

附件2:石家庄“最美新景观” 暨石家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 征集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3: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方案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拟请领导: 拟邀请媒体及记者: 会议准备流程:

1、会场布置

包括会场的选定、租用、布置、签到台的设置、横幅的制作等,礼仪接待人员的细节安排,准备签到本,会议用饮料、茶水、水果的准备,会场布置频道展示台。会场布置应突出旅游频道形象,多使用带有旅游频道标识的宣传画。

2、所有与会人员准点入场

3、主持人致欢迎词及开场白 (介绍参会的领导及媒体)

4、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和旅游频道情况介绍

5、简短的旅游频道开播仪式

6、省领导发言

7、省旅游局领导发言

8、论坛主办单位领导发言

9、旅游频道领导发言

10、与会记者提问

11、主持人致结束语,记者与与会嘉宾自由交流 经费预算:

1、场地租用费

2、邀请函及资料制作费

3、会场布置

4、与会记者及嘉宾劳务费

5、宣传资料

邀请函,新闻通稿,各嘉宾发言稿,参会人员名录,频道简介及形象宣传资料,礼品袋等。

媒体配合

(一)电视媒体

由频道制作专题节目,与论坛紧密结合,以全程新闻追踪报道、专题报道、专访等形式全方位报道论坛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二)其它媒体

分别在《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石家庄电视台、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旅游网等媒体连续发布论坛公告,利用平面广告、专题、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定期宣传报道论坛工作。

第二篇: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初经省教育厅推荐、市政府批准同意,市教育局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进行了申报。教育部于2012年11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确定十堰市为湖北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探索”,试点为期三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区” 要着力创新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要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率先启动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云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2015年年底接受国家教育部的验收。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125所,其中市直

25、东风分局

27、 丹江口市1

17、郧县2

45、郧西县16

9、房县1

42、竹山县1

55、竹溪县18

3、张湾区

32、茅箭区

18、十堰开发区

4、武当山特区8所。“十五”期间,十堰市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市)两级教育城域网,开通教育门户网站。到“十一五”末,全市大部分城市中小学和全部农村初中初步建设了校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接入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校校通”。通过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市教育技术中心搭建的城域网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湖北省数字教育资源也可直达每所地面网络“校校通”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得到普及。2010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班班通”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240余所中小学约2200个教学班已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班班通”。市直、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十堰教育信息网荣膺“全国五十佳网站”称号。在200

9、20

11、2012年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中,十堰教育信息网分别以第

一、第

二、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连续三次授予“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优秀网站” 称号。到“十一五”末,辖区全部高中、初中及部分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4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均通过网络参加统一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列为中考考核项目。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教育网络中心都分别搭建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试点到十二五末的工作目标

1、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科学规划全市教育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教育网光纤线路全部覆盖到校,完成网络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工程。宽带校园网络、多用途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普及。

2、完成市直、东风分局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校园网络中心及计算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政策,全面落实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全市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3、完成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得到推广,全体教师能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培训提高。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依托基于国家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课堂应用。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试验得到深入开展。

5、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市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应用得到落实。

三、各项工作推进安排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基础:我市目前现有教学点308所(省教育厅2010数据库),分布情况: 丹江口市

11、郧县1

12、郧西县

37、房县

18、竹山县

42、竹溪县7

2、张湾区

8、茅箭区

6、武当山特区2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原有585个教学点(2005年)配备过简单的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经多年使用设备基本已损耗。

工作任务:为3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本项目按省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

进度安排: 2013年3月启动,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设备建设所需经费估算每教学点约2万元,共计616万,基本硬件配置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解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2、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条件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工作基础: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2010年开始,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为6个项目县(市)安排资金12000万元(省、每县各1000万),为3个项目区安排资金700万元(武当山100、张湾400、茅箭200万)用于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其中各县市2013年前可解决75%以上班级的“班班通”。市直学校、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的初步建设。网络接入方面,全市目前已有562所学校接入光纤358条、接入ADSL 221条,每校互联网接入带宽在2—20兆不等。全市教育系统2012年投入网络使用费用248.9万元。当前的困难和差距:市直、东风分局中小学原有信息化设施部分已老化,东风分局中小学约600个班的“班班通”需启动资金;各县(市)还有约20-30%的村级小学“班班通”未覆盖到位,教师电子备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比例标准较低。

工作任务:全面普及互联网光纤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备课按任课教师城镇1:

1、乡村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努力按最大班容量学生1:1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面推进校园网与“班班通”工程同步建设,为全方位信息化教育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进度安排:在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初步完成市直及张湾区、茅箭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2014年完成东风分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学校及各县(市区)遗留的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更新,完成全部学校“校校通”网络带宽向光纤10兆以上接入过渡。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年需投入约600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应用资金。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制定预算,解决前期“薄改” 工程“班班通”遗留的缺口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更新经费,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应用资金。

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2008年以来,通过“十堰市教师行动网” 建立过类似“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部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网络学习经历。

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未来信息化领域中的普及,开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APP)。

进度安排:2013年,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确定部分中小学进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进行“教师空间、在线教学”应用试验。2014年,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平台中的应用范围。2015年,在全体师生中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人人通”平台开发及应用推广资金10万。县(市区)财政每年需投入一定的应用推广资金(教师每年人均按100元预算)。

4、推进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试验

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湖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下传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城域网到达每所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应用实践,我市各级义务教育中小学对远程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已比较熟悉。

工作任务:在全市中小学中进一步落实现有基于城域网的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建设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运用平台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应用模式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试验;建设我市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与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结合“薄改”项目“班班通”建设应用培训,在全体中小学教师普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市级网址链接、下载及应用知识;启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开发项目;了解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县(市区)各确定1-3所学校进行应用试验。2014年在全市确定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2015年在全体学校全面推广国家教育云资源的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卫星教育资源网接收、发送设备升级维护及应用推广经费10万,市级教育资源库开发经费30万元。

5、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实现了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我市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实行服务。

工作任务: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积极推进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五级应用。并积极将本级教育管理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录入及应用培训,并在全市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2014年完成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级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2015年达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应用的目标。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培训费用5万。各县(市区)财政要参照适当预算。

6、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工作基础:按新的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19所,教师20866人,规模以上中小学711所(不含教学点308所)。近5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4101人,约占68%;近5年来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达9026人,约占43.3%。

工作任务: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按市属和县市区行政管辖三年内完成“12221培训工程”既:规模以上中小学每校1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每校主要学科2名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每校2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全市2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1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进度安排: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3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500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308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1500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2014年完成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2015年,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 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2500名教师培训经费25万(每年人均100元)。各县(市区)财政要按辖区教师编制参照进行预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十堰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相关职能科室要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市教育局办公室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科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部署;计划财务科做好信息化试点的经费预算和落实;人事科、教师管理科组织好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人员调配;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组织好中小学、中职学校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应用管理;局党办做好教育信息化与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协调;教育督导办组织好各地和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应用的督导检查。

3、市教育技术中心设立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办公室和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并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好信息化试点教师信息化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市教科院做好信息化试点中小学学科教师资源应用研究和管理。

4.各县(市区)教育局、东风分局和市直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地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定具体工作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各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6、各地相应成立县(市区)、学校两级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巡回检查指导。

(二)提供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期间的三年内每年预算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适度加大资源应用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规章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各地、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附:

十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朱华伦 十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端文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沈培军 张西庆 姚守义 陈长全 李德才 闻富安 岑红鹰 徐凤阳 马建武 潘智勇 王稼祥 胡晓钟 乔星明 郑 毅 庹明国 肖政基 何顺平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堰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第三篇:区域代理(框架)合作协议

甲方:纵横天地电子商旅服务有限公司

住址:广州市林和西横路纵横天地大厦

乙方:

住址: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乙方结合自身条件、当地市场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经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就连锁加盟商区域代理事宜,订立本框架合作协议。

第一条 总则

1.甲、乙双方均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合法经营者,双方在这期间不存在任何隶属、投资、雇佣、承包关系。乙方及其员工不是甲方员工,甲方对其劳动关系及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为独立经济实体,自觉维护甲方利益,服从甲方的统一布臵和管理,切实强化市场建设与管理,业务上接受甲方的督察和指导,对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内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第二条代理事项、区域

1.乙方代理事项:经甲方授权在湖北省武汉地区从事“纵横天地加盟店”的推广、建设业务,具体代理事项包括商务洽谈、促成商务合作(但不具有签署合约、协议、承诺书等法律文件的权利)、经甲方核准向签约加盟店提供其他服务。

2.乙方上述代理权性质属独家。

第三条 代理期限

3.乙方代理期限自2009年10月日起至2010年 10 月日。 合同有效期内,未发生乙方违约或违规行为,合同届满,乙方享有续约优先权。

第四条 经营技术资产

甲方的经营技术资产包括:A、品牌字号形象标识;B、营运和促销方案;C、

形象识别CIS系统;D、企业文化和荣誉;E、广告资源及效应;F、营运手册;G、

店铺装修、陈列方案等。

以上经营技术资产乙方仅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享有使用权。

第五条 甲方权利义务

1.为乙方提供相关的经营技术资产。

2.为乙方免费提供产品的技术培训。

3.甲方有权对乙方及加盟商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4.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支付代理费给乙方。

5.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六条乙方权利义务

1.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在其区域发展除乙方以外的同类代理商。

2.乙方可自行或通过甲方(有偿)发布广告招商,发布广告之前,乙方须

将相关招商政策,营运政策等书面提交甲方审查、批准备案后方可正式实施。

3.乙方保证其与加盟商应按甲方《营运手册》的相关规定,接受甲方的监

督及指导,以保证加盟店店面的服务品质、维护品牌形象及顾客利益。

4.乙方应协助、配合甲方督促签约加盟商履行合同义务,并监督加盟商的

经营行为符合甲方要求,对加盟商的违规、违法行为应及时通知甲方。

5.乙方应维护甲方整体市场形象,不得从事损害甲方利益的行为,与其他

代理商之间不得进行恶性竞争或者其它不正当竞争。

6.未经甲方书面授权,乙方不得以甲方"办事处"、某级别"代理"或"总代理

"等具有排他性和其它未经甲方授权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及商业活动。且不得将"

纵横天地"与乙方作任何实质性联系,其企业名称不得出现"纵横天地"等引人误

解其为甲方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或总代理的字样。乙方不得做出任何引人误解或引

起混淆的行为,使他人误以为乙方是甲方子公司或分公司、关联公司、总代理或

其他实质性关系单位。

7.乙方应对其提供的加盟商、业务以及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负

责,如因乙方违反本合同给甲方带来任何损害,乙方应承担所有法律责任并赔偿

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8.乙方有权向甲方了解甲方与加盟商的签约及实际履行情况。

9.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七条 加盟合同及附件的签署

1.乙方于七日内将加盟商申请人已签字盖章的《加盟合同》(及附件)并加

盟商申请人营业执照、负责人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资料递交甲方审查,经甲方

审核批准,由甲方与加盟商申请人签署《加盟合同》(及附件)。

2.上述签约事项所用《加盟合同》及附件文本均由甲方统一制作。

3.加盟商申请人提交资料不全的,甲方应通知乙方补齐。

4.加盟商申请人不符合签约条件的,甲方应退回全部申请资料给乙方,甲

方退回资料前应向乙方说明退回理由。

第八条代理费返还

1.甲方有权依据《加盟合同》(及附件)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和特许权使用

费,甲方应支付给乙方的代理费为甲方所得加盟费和特许权使用费的50%。

2.代理费结算方式为月结即甲方于每月10日前向乙方提供上一个自然月总

对帐单,经双方确认,乙方开具发票,甲方于收到乙方发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

将上个月代理费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划入乙方帐户。注:因乙方原因需变更帐户及相关资料的,应提前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

通知甲方,否则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4.《加盟合同》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由于加盟商原因中途终止、解除合同,

并经甲方审核批准,需退还全部或部分加盟费的,甲方有权按退还加盟费总额的

50%要求乙方返还代理费,甲方可在应付代理费中扣除。

第九条 违约条款

1.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违反在本合同中所做的保证、承诺或其他条款的,

均构成违约。因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违约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乙方若不符合规范中的考核标准,或者有违反代理信誉和宗旨的,或者违

反本合同,以及给客户或者甲方造成严重损害的,甲方有权随时取消其代理资格

(自通知送达乙方之日即生效),追究其法律责任。

3.除本条款之外,本合同对违约赔偿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条 合同终止

1.如遇以下情形之一的,双方均有权终止本合同:

① 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本合同的;

② 因一方严重违反本合同约定,致使本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

③ 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注:合同终止不影响违约方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

2.合同届满或终止之日起3日内,乙方应将全部资料退还给甲方(包括但不限于本合同保密条款中所列内容及乙方从甲方获得的各类合同文本资料等)。 第十一条 保密条款

1.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内容以及甲方的资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图、顾客资料、市场信息、项目业务内容、商业计划、策划方案、财务数据、文件资料等)透露给第三方。

2.甲乙双方对在履行本协议中获得的对方商业机密负保密责任,此责任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失效。

3.甲乙双方保证其雇员及代理人履行本条的保密义务。

第十二条 不可抗力

1.遇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导致双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协议项下有关义务时,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但遇有不可抗力的一方或双方应于不可抗力发生后十五日内将情况告知对方,并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

2.在不可抗力影响消除后的合作时间内,一方或双方应当继续履行本协议。本协议期限因此而顺延;

3.因不可抗力而造成损失的,双方就各自部分承担损失。

第十三条 争议解决

甲乙双方应以友好协商解决本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经协商无法解决争议时,双方同意提请甲方所在地法院诉讼解决。

第十四条 合同效力

协议附件均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有不一致的,以协议正文为准。

第十五条 特别约定

1.乙方须在湖北省内按照甲方要求,在签订协议之日起30日内,开设一家

加盟形象店,以进行加盟推广。

2 .乙方在有效期内享有湖北省独家代理权,所有湖北省内加盟业务都由乙方 代理。

2.乙方承诺在合同有效期内完成10间店的加盟任务。合同有效期内乙方如完成加盟任务可续约继续代理;如未能完成甲方可解除乙方的湖北省代理权。

4协议任何一方未能取得另一方事先同意前,不得将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者。乙方不得以甲方名义对外签署协议或以甲方名义从事任何经济行为。

5.本协议为框架合作协议,具体事宜,双方应另行签定协议予以明确,以便双方进一步完善合作内容。

6.有关甲方加盟商、加盟店、代理商的运营政策、经营规范等,均以甲方发布或通知的内容为准,相关解释权归甲方。

第十六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合同正本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授权代表签字: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日期:

第四篇: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上的

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 范恒山

(2011年5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环渤海区域合作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环渤海地区各方汇聚一堂共谋合作发展大计,意义重大。我们相信,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历来重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发展。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省市的共同努力下,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环渤海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明确了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等突出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泛推进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臵,拓展合作主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不仅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区域发展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的总体方向,就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似应继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致力于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环渤海地区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功能为骨干,以交通通道重要节电港口为需求,形成功能完备、通联内外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区域能源协调合作,合理布局煤碳、油气、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能源需求通道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区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资源信息共享。

要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环渤海地区要切实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为积淀,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自主产业,努力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科教发达、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加工产业变成创造性产业,把耗费体力的产业变成耗费脑力的产业,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致力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区域内有一批经济十分发达的大都市和大城市,也有环绕京津的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带。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应把消除贫困作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借助对口帮扶、园区带动、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率先改革城乡分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迁徙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

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特别是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法治环境。要立足于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深化对外合作与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要注重利用企业经济、配套投资合作、园区共建等形式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致力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担压力较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区域产业和资源节约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机衔接,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和繁荣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希望环渤海地区能够全面深化合作,有效形成互动,在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在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出示范,在拓展开放领域与空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作出示范,率先实现现代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密切关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并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积极支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环渤海地区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改革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

李 国 忠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回顾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意义重大而深远。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写下了一部思想解放史、30年写下一部体制变革史、30年写下一部民族复兴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生产力极大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面貌充满活力,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这是举世公认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也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包括太平洋地区在 1

内的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日益成熟,由此也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 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新的国际形势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在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日显凸出的情况下,今后如何继续推进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如何妥善解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界和学术界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太平洋地区合作全国委员会于近期启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提出应以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走出去”的精神为依据,着眼于全球和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立足于中国参与环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的实际,认真总结30年来的主要经验,廓清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做出贡献。

参与这次活动的专家学者提出,在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我们已经经历了熟悉规则和积累经验的阶段,现在开始重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决不应当扮演现存秩序挑战者的角色,在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还是应当在参与中谋求自己的话语权。同时,要把构建和谐世界与正常的经济竞争区别开来,和谐不等于没有竞争,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对于

包括太平洋区域在内的国际经济合作,我们需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和战略层面加以通盘谋划,要把稳定周边和合作双赢作为基本出发点,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的新变化“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世界经济下滑,会造成我国外部需求减弱,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适当灵活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确立以东亚和北美为重点,把中美、中日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主线。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与上述国家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二是要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联合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贷款利率并暂免增收存款利息两项应对措施)的措施救市,适当调整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固有模式,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大幅提高农村消费水平,降低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要通盘考虑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特别是和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们融入地区合作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经济和社会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最

重要的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亟待改变以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接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要靠拉动内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观点和看法,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太平洋区域经济中,东北亚是很重要的部分。而我省位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又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将辽宁的经济放在融入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考虑,对辽宁至关重要。从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到十七大提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按照中央的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我省形成了以开放推进改革的发展态势,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加快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辽西沿海经济区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沿海与腹地全面开放整体格局开始形成。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94.7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53.25美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达14.5%,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一般财政预算突破1000亿元(今年可达一千三百亿),有些主要经济指标首次全面超过东部平均水平,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上良性循环。辽宁经济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历经

三十年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生产总值78年是229.2亿元,2007年11023.5亿元,增长速度年均达9.5%;人均生产总值78年680元,2007年25729元,年均增长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年92.6亿元,2007年1082.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1.7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令人振奋的。

但是,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开放的窗口,与国际市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因此,辽宁的进一步开放改革必须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制约和推进因素予以考虑。

我省的对外开放应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注重战略的整体性,统筹规划,避免零打碎敲。实际利益的契合在国际合作中起决定作用,在今后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更应注重调整此前劳动密集型出口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一个稳定的“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增加国际合作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经济的趋同性,要认真考虑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策略。

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加商会、非政府组织等也起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加强软实力,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对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辽宁的发展振兴纳入全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考虑,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优势。要看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群的作用,要考虑城市群的竞争,选准政策取向,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互动实现累加效应,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环境改善,惠及民生,社会和谐,速度快、效益好,使辽宁全面振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下一篇:企业科技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