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022-10-21

农村地区因各方面因素影响, 农村乡镇无书店, 农村学校缺少图书室或阅览室, 家乡社会缺少阅读指导意识, 学生无课外书可读, 导致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 阅读兴趣不浓, 造成阅读能力较低, 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滞障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 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及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道德情操的熏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随着“均衡发展”、“农村改薄”等项目的实施, 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源建设亦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部门重视, 学校的阅读条件逐渐得以改善。学校图书室藏书量有所增长, 而缺少阅览室的农村学校也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 大力加强班级图书资源建设, 为农村孩子的阅读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那么, 如何发挥班级图书资源的作用, 统筹安排, 科学运用, 让农村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 感受阅读的快乐, 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乐于交流图书资料和读书心得, 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呢?本文结合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及农村学校图书馆现状, 在所从事的农村小学班级图书资源课题研究基础之上, 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途径:

一、解决班级图书资源“量”的问题

许多农村小学图书室资源极少, 图书馆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许多农村学校“捉襟见肘”, 无课外书可读。因此,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首先应从图书资源“量”的建设上下功夫, 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鉴于很多农村学校对学校的图书资源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 如何解决班级图书资源“量”的问题呢?根据本人课题研究进程及经验研究与总结,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化整为零”, 将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分解到各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在广开添置图书渠道的同时, 将学校有限藏书分批分类分借到各班级图书角, 定期轮换。采取班级集体借出制, 统一归还或“定期轮借”。既提高了学校图书的借阅率, 又缓解了图书工作人员的压力, 让图书室的藏书创设了更大的阅读价值。二是“聚零为整”, 调动师生、家长、社会爱心人士捐书献书赠书, 充实班级图书角。如采用“一人一本分享计划”、“班级藏书星级评比活动”、“最美班级图书角展示活动”等, 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对班级图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集众人之力, 师生共创一起解决班级图书资源“量”的问题。发动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捐书赠书, 积极开展“招书引书”活动, 利用家长会、学校大型集会、集市宣传活动等, 发动各班级学生家长、社会上关心教育发展的各界爱心人士“出资出力”, 为班级或者学生进行定向“捐书赠书”活动, 或捐或献, 或奖或赠, 营造一种“为了孩子有书读, 我给孩子送书读”的社会氛围。

诚然, 解决班级图书资源“量”的问题, 不是一次两次这样那样的活动就能完成。将学校图书资源“化整为零”, 将个人、社会图书“聚零为整”, 这需要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在得到书籍的同时, 长期地坚持“爱送书、爱护书、爱读书”的氛围营造, 加强管理。

二、解决班级图书资源“管”的问题

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管理意识, 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如何管好班级图书资源, 不让图书资源流于形式, 解决班级图书资源“管”的问题, 为学生长期开展阅读活动提供稳定的输出保证。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班级图书资源管理制度, 制度上规范管理。在班内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如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班级图书管理员制度、班级图书报损制度、班级图书捐赠制度、班级图书优秀管理员评比制度等, 从制度予以明确图书管理要点、管理章程, 规范班级图书管理各项制度。二是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 人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管理上互相约束。《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爱护图书就需要强化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中来。可设置图书管理员, 由学生轮流担任;同时设置图书管理小助手, 协同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学生间相互监督, 共同管理。可开展相关的评比活动, 激发学生对图书的管理兴趣, 增强班级图书管理责任意识。

无论我们采取哪一种管理办法、方式, 其核心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要学会爱管书, 爱护书, 爱读书, 从而形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才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之根基。

三、解决班级图书资源“用”的问题

解决了学生“无书可读”的基本问题后,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书读好”, 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发挥阅读活动功能, 高效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活动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情操陶冶、素养提升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活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的开展实施效果, 虽不是立竿见影的, 却是稳定渐进的。以“活”促读, 读以致用, 解决班级图书资源“用”的问题, 就需要在学校或者班级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来说, 起着最直接、最核心、最高效的作用。

1.“随风入夜, 润物无声”, 开展阅读环境的氛围营造活动。

学校领导、老师要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工作, 充分利用氛围营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各班积极开展阅读环境的氛围营造活动。如各班设置阅读课, 阅读时营造轻松、安静、祥和的阅读氛围, 如放上优雅舒缓的钢琴曲, 让学生在轻音乐的伴随下, 平和心境, 互相感染, 融入书海之中;又如设置读书长廊、读书板报、阅读文化墙等, 无时无刻不让学生感知阅读的魅力。

2. 以“活”促管, 强化管理, 开展图书管理的评比指导活动。

开展班级图书管理专项评比活动, 以活动促进班级图书管理建设。学校可定期开展学校班级图书管理专项评比活动, 从制度管理、书籍管理、图书角管理等方面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旨在引导师生加强图书管理。

3. 指导得当, 使用得法, 开展阅读指导评比活动。

在阅读指导方面,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 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阅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例如“我家的小书柜”介绍活动、优秀书目推荐赏析活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等, 以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

4. 以“活”激趣, 读以致用, 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通过阅读理解竞赛活动, 让学生运用读书获得的知识实践于学习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达到爱读、好读、善思、善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风尚。例如举办“校园读书节”、阅读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最美阅读班级”评比活动、“班级阅读之星”评选等既有趣, 又有意义的读以致用、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

综上所述,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任务重、方法也比较多, 充分挖掘班级图书资源的潜力, 注重班级图书资源的科学统筹运用, 积极营造氛围, 科学统筹管理, 善于活动引领, 综合运用得法,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就一定能在条件有限的农村小学里, 把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到新的台阶, 为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农村学校图书资源因条件所限, 缺少图书室或阅览室, 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较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班级图书资源是学生最易获取图书、最易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本文就是根据作者近年来对班级图书资源实践与运用的课题研究成果, 借鉴以往研究活动经验, 就如何统筹运用农村学校班级图书资源,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出了实施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校,图书资源,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R].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 (73-78) 。

[2] 苏艳花.谈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新疆教育, 2013 (5) :7。

[3] 黄莺.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利用与实践[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7 (08) :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数学解题教学中的策略下一篇:加强新形势下军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