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9-13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学生创新学习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首先, 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 做学习的主人,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 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教师要注意设计集体讨论、互查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 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任何合作, 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 都是应细心把握, 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意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 对问题妙引导, 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 让学生“跳一跳, 就摘到桃子”, 问题高低适度, 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 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 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引起认知冲突, 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的创新学习兴趣, 其次应注意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通过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数学笑话、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胜利的喜悦, 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 培养创新的兴趣。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 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 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 给学生最大的感知, 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 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产生共鸣, 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驱使他们创新, 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 知识面越广, 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 创新能力就越强。

3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创新,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激发积极的思维, 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设备条件, 不同水平的学生,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 综合加以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 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 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 创设情境, 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的。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 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 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4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 技能, 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 试验, 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 数学解题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 多角度思考, 广泛联想,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 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 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 要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 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 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 形成创新技能。

5 开发情感智力教育, 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 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 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例教学”,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 持之以恒, 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 它是一个系统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取长补短, 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 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数码相机定位研究下一篇:由知乎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