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发展论文提纲

2022-10-02

论文题目:论民国时期文山县的学校教育

摘要:民国时期滇东南的文山县已有众多族群,其中又以壮、彝、苗的先民为代表。文山县是文山地区的腹地,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故既有非汉族群特色,又对汉文化和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民国前期,在“废科举、兴新学”的浪潮带动下,文山县抓住时机,紧跟政策,陆续进行了教育变革,先后建立起新式教育机构和新式学堂,促进了文山县学校教育的诞生和发展。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随即电谕各督府新办学校,云南巡抚林绍年积极响应清政府的办学政策,文山县学校教育也在各方努力下有了较为可观的发展。然而由于民国时期全国局势动荡不安,教育政策也体现出此一时彼一时的态势,这无疑左右了文山县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其在整体上呈现曲折缓慢前行的趋势。不过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下,文山县学校教育仍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这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文山县也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民众的整体素质,还培养了边地民众的国族认同感,对于新中国的成立以及边疆地区社会危机的扫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校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经费挪作他用、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等,这无疑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对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在国家视角下分析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发展的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开办、新式人才的推动和国族建构语境下边疆教育的推进,前两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自此宣告了旧式教育的终结,也预示着新式教育的开始。新式人才的推动即启迪民智,为新式教育的顺利推行扫除了思想障碍。国族建构语境下国民政府关注西南边疆教育并加大扶持力度,使得文山县学校教育没有出现中断。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民国时期文山县不同阶段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的实况,主要涉及学制、办学规模、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初等教育从新旧交替阶段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国民教育阶段,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中等教育主要包括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文山县中等教育的全面发展。第四章对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进行了整体性评价,主要从两方面展开,首先是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促进文教事业的提升以及培养边地民众的国族认同感;其次是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关键词: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边疆教育

学科专业:专门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六、区域界定

第一章 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 新式学堂的建立

第三节 新式人才的推动

第四节 近代“国族建构”语境推动边疆教育发展

第二章 民国时期文山县初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新旧交替阶段(1912-1921年)

二、义务教育阶段(1922-1939年)

三、国民教育阶段(1940-1949年)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文山县中等教育的进步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第二节 师范教育

一、师范生教育

二、短期教师培训

第三节 职业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文山县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积极影响的表现

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文教事业的提升

三、边地民众国族认同感的培养

第二节 局限性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新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