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

2022-10-08

安全文化是关于安全工作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深层人文因素的总和, 体现一个单位所有成员共有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安全领域的延伸, 是国家安全文化重要分支。我国对其研究也有10多年历史, 但仍属起步阶段, 还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得到确立、理论上取得突破、体制机制以及方法保障手段上形成完整体系, 必须结合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 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1 着眼安全发展, 充分认清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战略意义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对国家文化战略发展以及推进社会安全文化建设都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对其研究已紧迫而现实地突现出来, 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 对普及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提供良好契机, 摆上重要位置。

1.1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国家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文化力量已被世界公认为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国际构建和谐世界的文明诉求, 并把中国文化力量的全面复兴摆在与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崛起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学校园安全文化作为国家文化力量的一个分支, 其建设与发展对国家文化战略有着深刻影响。

1.2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实际举措

安全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强调通过精神、制度、物质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安全稳定。安全文化的内涵, 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 是在安全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选择, 也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1.3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确保大学校园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

大学校园发生各类事故案件的教训, 往往都能找到文化落后的影子。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必须靠文化, 安全文化决定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和行动方式。态度、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差异, 必然导致安全结果的天壤之别。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关爱和保护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护学校和个人财产安全, 创造优美舒适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实现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

1.4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推进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强大动力

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场所, 其培养的学生将是社会各行各业未来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执行者, 他们不仅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而且也是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具备的安全文化基本原理、安全价值观、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管理理论, 将有利于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 以其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价值观去进一步影响、引导所处群体的每一成员, 通过传播、交流和安全文化言行的实践活动, 为推进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民众安全文化素质做出有益的贡献。

2 立足全面发展, 牢牢把握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重点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 在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基础上, 应重点抓好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2.1 大力培育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 是人对外部客观和自身内心世界认识能力与辨识能力结果的综合体现。大学校园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 是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安全科学等。培育大学校完安全文化, 主要是通过长期、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培训、研讨等方法, 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进方法, 最终在全体师生员工中统一认识, 形成氛围, 凝成力量。

2.2 着力加强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主要包括安全环境、安全设施、安全产品等硬件条件。大学校园的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一方面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保护师生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等;另一方面是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加强大学校园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上, 要有稳定的来源渠道。二是在设施配备上, 要能产生较高的预期效益。三是在软件建设上, 必须与硬件建设相配套, 体现人防与技防的统一。

2.3 建立完善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文化得以开展的制度保证。大学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在安全管理中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师生权利的规定, 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完善安全制度文化, 首先, 要严格落实现有的法规。其次, 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 科学制定具体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补充规定或细则。第三, 要坚决清除不合理的土规定、土政策, 尤其对那些“看似严格, 实则荒谬”的规定更要坚决抵制和摒弃。

2.4 努力培养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海恩法则”所描述的安全管理金字塔原理充分说明, 要消除每一起事故必须从细节上控制一个个不安全行为。培养大学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很重要的是要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而师生员工的安全行为养成, 一靠教育, 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有管理。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就是通过安全活动, 预案演练、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等, 使广大师生员工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应该怎么做, 自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要把安全行为养成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把教育师生员工安全行为与立身做人统一起来。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融入和渗透在教学之中。

3 注重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方法路子

安全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 同时也将不断更新着安全思想、安全理念。经济发展规律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我国安全科学领域提出一项关于校园安全教学、科研保障、关爱师生员工生命的新课题, 对其研究必须紧贴形势, 创新思维, 从强化教育入手, 建立科学有效机制, 才能确保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3.1 坚持更新观念, 确立安全发展的新理念

当前, 要树立四种安全观念;一是安全第一的观念。当各类活动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时, 必须选择安全可靠性大的方式。二是尊重生命的观念。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康, 安全的关情是最贴心的关怀。要用“热情”的宣传教育激励师生员工, 用“深情”的关怀温暖师生员工, 用“柔情”的举措规范师生员工, 用“无情”的事故警示师生员工。三是安全效益的观念。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 预防投入效果大于事后整改的效果, 树立安全效益的经济观, 就是正确认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降低安全工作成本。四是积极预防的观念。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实践上讲, 都是可预防的, 通过各种合理对策和努力, 把事故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3.2 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建立安全文化体系, 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 必须与时俱进, 创新思路, 提高教育效果。一是注重层次性。对决策者、管理者和对师生员工要有不同的要求。二是注重多样性。在渠道上要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作用;在活动方式上要形式多样;在内容上既要“是什么”教育, 也要有“为什么”教育。三是注重群众性。要本着从师生员工中来到师生员工中去的思路, 引导全员参与。使师生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 由认知到认同, 由认同成为自觉行为。四是注重针对性。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师生员工的文化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的放矢开展教育。

3.3 坚持完善机制, 促进安全效能的新提高

首先, 要建立责任机制。一方面, 要明确责任, 坚持“按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 细化安全责任制, 明确各级干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的安全责任体系;另一方面, 要强化“发现不了问题可怕、解决不了问题可悲、不去解决问题可耻”的问责意识, 做到重大活动有联防、重要部位有监控、重点时间有防范, 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全方位、多角度、超前性控制, 切实把各类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 要建立教育机制。必须明确安全教育由谁负责;明确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对象和效果;明确安全教育的考核标准;明确教育不落实怎么办。第三, 要建立监督机制。要畅通监督渠道, 共享监督信息, 统一并量化监督标准, 改进监督方式。第四, 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发生事故案件的单位, 必须追究责任;对于遵守规章制度并做出突出贡献的, 要给予奖励, 倡导遵章守纪风尚, 遏止违章现象蔓延。

摘要:本文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 认识和把握安全的真谛, 融进对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思考, 借鉴其它行业安全文化的共性, 突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个性, 系统回答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构建

参考文献

[1] 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9 (第1版) .

[2] 鲍清芬, 张晓红.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6 (6) :9

[3] 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 2005 (2) .

[4] 黎霞, 李楠, 程根银.浅析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1) .

[5] 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 2005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沂水春风》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社会学思考——基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