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开裂的防治

2022-09-30

第一篇:沥青路面开裂的防治

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的论文

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1.2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危害面层和基层。

1.3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1.4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1.5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m2以上。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养护措施

对于沥青路面早期产生的病害,我们要及时做好维修工作,这样才将病害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2.1车辙的维修

沥青路车辙的维修,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

2.1.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

2.1.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2裂缝的维修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2.1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2.2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2.3坑槽的护理

2.3.1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2.3.1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2.3.3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4脱皮的维修

2.4.1由于沥青面层与上封层之间粘结不好,或初期养护不良引起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已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所做封层的沥青用量及矿料粒径规格应视封层的厚度而定。

2.4.2如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结沥青,并重作沥青层。

2.4.3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皮、松动的面层,分析粘结不良的原因。

2.5松散的维修

2.5.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5.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2.5.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3结束语

总之,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车辙、裂缝、松散、坑槽、脱皮等破损病害,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将会进一步使病害加重扩散,加速沥青路面破坏,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病害,应认真调查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进行维修,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4]沈金安、李福普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篇: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的裂缝成因的分类分析,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各种成因,提出对裂缝防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并对已出现的裂缝病害提出一些处治意见。供同行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 裂缝

成因

防治

处治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损坏特征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裂缝一经出现,如不及时处治,随着车轮的挤压和气温的变化会造成裂缝边缘材料的不断松散和流失,裂缝处路面水的侵入会造成基层甚至路基的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的破坏。

从裂缝引起的原因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 主要由行车荷载引起;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即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第三种是沉降裂缝,主要由不均匀沉降引起。

从裂缝的表现形式来说,常见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

纵向裂缝的方向基本上平行于道路中心线,一般发生在距路边缘不远的车道内。裂缝大致以两种形状出现,一种为直线形,一种为纵向弧形且两端向路堤边缘延伸。

横向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一种裂缝形式,也是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之一。横向裂缝的方向基本垂直于道路中心线,裂缝间隔不等,数量会逐年增加。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时仅贯穿部分路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绝大部分是反射裂缝。

网状裂缝即通常所称的“龟裂”,是在路面局部范围内,先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随即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裂缝纵横交错而形成网状裂缝,缝宽一般为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网状裂缝一般会伴有沉陷和唧泥现象出现。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

1、从裂缝的性质来分

荷载裂缝:半刚性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底部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现于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

1 展到上部,并使位于路面最上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也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出现的顺序为:底部---上部---表面。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超载行为,对此类裂缝的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

非荷载裂缝: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在自然条件下的沥青面层,其表面和底部的温度相比,始终存在有温度差,而且沥青面层越厚,此温度差越大。当面层表面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超过面层某一薄弱点处的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时,此处表面将首先开裂;同时,随着沥青表面温度的大幅度变化,白天与夜间温差较大,或者在炎热的夏季,经阳光暴晒后遇骤降瀑雨,路面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会急剧下降,使沥青面层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在这种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会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表面疲劳开裂。

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总是沥青面层表面首先出现开裂,反复作用下,表面裂缝开始逐渐向下延伸,直至面层底部。

非荷载裂缝出现的顺序为:表面---底部。

沉降裂缝:主要表现为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和路段上出现的较长的纵向裂缝。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填土的固结沉陷和地基的沉陷。

此类裂缝一般为从基层到面层几乎同时出现。

2、从裂缝的形式来分

一般说来,引起纵向裂缝的原因是:

a、路面摊铺时的分幅,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相关规范要求作认真处理,相互间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脱开,形成沿纵向接缝而出现裂缝。

b、道路拓宽改造时,新筑路基未作有效沉降处理,与原有老路基之间出现不均匀沉降,形成沿新老路基纵向交界面而出现裂缝。

c、城市道路在分幅调整,原有绿化分隔带改造为车行道时,由于施工面狭窄,导致基层、面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产生工后不均匀沉降,形成沿原分隔带纵向边缘而出现裂缝。

对于横向裂缝,引起的主要原因是:

a、路面摊铺时的施工缝未进行有效处理,导致横向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而在沿横向施工缝方向出现裂缝。

b、工程使用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使用过程中沥青面层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容许抗拉强度。

2 c、半刚性基层以水泥、石灰等土石料和工业废料为主,成型工艺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在道路工程中得到普遍采用。但同时由于半刚性基层的热容量较小,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结性能差,如遇水泥剂量控制不当、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因素,其本身就容易产生收缩开裂,进而反射至沥青面层。特别是城市道路窨井多、压实难;施工周期短导致养生期不足,极易造成面层摊铺后由基层到面层的反射裂缝,此类裂缝通常以横向裂缝的形式表现。

d、在道路软土地基或高填土路段,由于下卧层处理不到位,回填土压实不足。工后沉降偏大造成与相邻路段的沉降差异,容易在临界处形成路基、路面因剪切拉伸而开裂,以横向裂缝或斜横向裂缝的形式表现出来。

e、与桥梁和涵洞等结构物相接处,是容易出现病害的地点之一。构筑物属于相对刚性的基础,而台后填土部分刚度相对较小,具体表现为工后沉降差较大,常见裂缝和错台现象,即使采用桥头塔板也只是有所缓解变形的突变,在路基本身沉降控制不好的情况下,该裂缝会向塔板端部转移。

网状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整体强度不足,具体因素为:

a、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沥青本身的老化导致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出现纵横向裂缝。

b、路面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导致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差,从而形成网状裂缝。 c、由于平整度较差,引起局部沥青结构层厚度不足,水分的侵入导致层间结合较差,局部的结构承载力不足和由于唧泥引起过量局部沉陷,加速网状裂缝的形成。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不能彻底消除,但是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材料等措施加以预防,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1、把好原材料的选择关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沥青种类,以减少沥青面层的温度裂缝。

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和数据真实,以保证筑路材料的路用性能。

从低温抗裂性的要求出发,沥青路面在低温时应具有较低的劲度和较大的抗变形能力,且在车辆荷载和其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不致疲劳开裂,使用稠度较低及温度敏感性低

3 的沥青,可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应选用抗老化能力较强的沥青材料,在沥青中掺加橡胶类高分子聚合物,有较明显的效果。

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碱性集料。呈酸性集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

2、优化设计生产配合比

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试验路段---“生产配合比”的程序,针对每一批原材料和使用时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化确定适合工程特点的生产配比。

混合料的级配决定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稳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优化配合比设计,就是要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具体分析,相互兼顾。

二灰碎石是道路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基层材料,《规范》规定石灰:粉煤灰在1:2~1:4范围,但石灰含量大会造成温度收缩系数增大,基层收缩开裂的可能性增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综合考虑二灰基层的抗裂性,结合其强度和刚度要求,此比例在1:3左右时比较适宜。

3、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设施先行的道路工程更是首当其冲,现实生活中,一项建设项目尚未启动,往往已确定了竣工时间。导致各工序间缺乏合理的衔接,施工工艺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施工质量存在隐患,工程投运之时,便是裂缝出现之机。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是关系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的发生。面料摊铺过程中,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要相协调,防止出现粗料滚动离析。低温碾压容易造成压实度不足导致空隙率增大,路面渗水导致早期破坏。重视并协调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牺牲压实度而偏面追求平整度,应该在确保压实度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平整度。

合理施工组织设计,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进行,避免冷接缝。不能避免时,上下层的接缝应错开15cm以上,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热混合料敷贴、预热软化接缝部位,清除敷贴料,涂刷粘层沥青后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接缝部位,能有效预防由于摊铺接缝而产生的路面早期裂缝。

保证基层顶面的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保证生产配合比中确定的粗骨料含量,并适度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

4 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不能用细料来进行压实后的找平。

在雨后基层潮湿未干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沥青面层的摊铺作业,更不得冒雨进行摊铺。在冬季气温过低的情况下,应停止沥青面层的摊铺。以保证面层与基层的紧密衔接和沥青面层的有效压实。

对于新铺的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会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已存在干缩裂缝的半刚性基层,在面层摊铺后,会继续拉开和扩展,将沥青面层,特别是面层相对较薄处发展成为裂缝。因此,在半刚性基层的干缩接近完成,并对已出现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后,再进行沥青面层的摊铺,能大大减少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数量。

4、重视路面排水防水设计

由于道路设计人员与排水设计人员大多非同一人完成,设计周期往往得不到落实,排水工程要依据道路设计成果,而施工顺序却在道路工程前面,实际操作中,排水设计引用的资料常常为道路的中间设计成果,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雨水收集口与道路纵断面设计不匹配,导致道路运行时,路面水得不到迅速排放,而加速裂缝的发展。

在沥青面层的中间或底部,使用合适的防水层,既能有效的防止水毁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目前市场上以非织造玻纤/聚酯纤维制造的路用防裂聚酯玻纤布,通过施工时洒布的粘层油和混合料中的沥青在玻纤布两侧的渗透,给路面提供一个连续、柔性的防水层,防止路面水对基层的破坏,同时能隔离由于基层裂缝对面层的影响,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服务年限。

稀浆封层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交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相对常用的沥青混合料封层而言,它的强度和韧性都比较好,同样适用于道路的上封层和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封层时,即使在施工期间由于临时交通荷载有所损坏,在道路营运期间仍能较好地发挥防水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功效。

5、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设计前,应做好交通量的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整体强度能够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的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应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稳定类材料。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承担,一味地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对解决裂缝问题是无益的,只会徒劳地增加沥青面层的温度差而引起早期非荷载裂缝的出现,而且,较厚的沥青面层反而容易导致车辙的产生。按照现代道路“强基薄面”的设计理念,一般道路的沥青路面厚度应控制在12~15cm之间。

5 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低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如目前普遍采用的密实型连续级配的AC沥青混合料。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可以考虑选用密实型断级配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有明显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抗滑性能;同时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缝性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6、强调特殊地段的处理

当道路经过软土地基和高填土路段时,应进行必要的沉降计算,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换填法、复合地基法和轻质填料法等,将工后沉降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裂缝。

在桥头台后或搭板端部,采用碎砾石回填可以有效降低桥头路基的工后沉降,使桥台刚性与路段柔性间出现一个缓和过渡段,缓和沉降变化率,推迟路面裂缝的开展。

在软土地基和高填土路段,及拓宽改造路段,在进行台阶处理的同时,适当应用“四新”产品,如:土工格栅、土工布等土工合成材料,对控制不均匀沉降将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罩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更应重视。

城市道路管线沟槽回填时,可参照拓宽改造或绿化带改造的处理方法,尽可能采用石灰土回填,当基层完成后实施反开挖沟槽时,回填时宜采用素混凝土,并在沟侧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使前后实施的基层之间取得变形的协调。

7、加强打击超载超限车辆的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上行驶的货车数量直线上升。缺乏统一的车辆模式,加之某些部门的自身利益,车辆超载现象日益严重,远远大于道路设计预期的交通量,过度的超载运行,路面荷载裂缝过早出现,使道路实际服务年限大打折扣。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现象,回归道路的正常使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治方法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数量的多少、发展的程度以及出现的时间等等。要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提高道路的服务效率,除了加强日常的养护维修之外,对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分等有害物质的侵入,限制裂缝的开展。

维修处理沥青路面裂缝,应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具体的施工工艺。

1、纵向裂缝一般出现在高填方路段,如不及时彻底处治将严重危及路基的稳定,给道路行车带来安全隐患。可采用水泥压浆方法处理,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350kg/立方米,加压1.5Mpa。实施前用环氧砂浆封堵裂缝表面,沿缝15m左右插入注浆管,单方向依次注浆到相邻管口溢浆结束。

2、对于横向微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的碎料和垃圾等杂物,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完成后,表面洒布粗砂或石屑。

3、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目前还依赖进口的专用于路面裂缝密封胶进行裂缝处治。其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力,能够同沥青混合料融合为一体;在常温和低温状态下,仍具有较好的弹性,在使用时可随着裂缝的缩胀而变形,对原有裂缝有稳定的封闭作用,对路面的进一步损坏有积极的限制效果。

4、对于比较严重的网状裂缝,当采用灌缝方法已难以进行有效处理时,应作局部范围的翻修,当损坏已影响到基层时,必须连同基层一并实施。可在翻修范围内的基层顶面加铺防裂玻纤布,并做好与周围面层的搭接处理,以在新老结构交界处形成有效的防裂防水层。

总的说来,要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沥青路面裂缝问题,建设各方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要加强项目前期的调研和设计优化,以及实施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管理,对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和施工招标的评审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半刚性路面材料结构与性能》

沙爱民 《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武和平 《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

孙立军

第三篇: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分析和防治

1 前言

近年来,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上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剧增,对路面结构的损坏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修复工作。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有着较大的作用,其施工工艺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存在接缝和裂缝等损坏现象,沥青罩面后的复合结构往往在使用的短时期内,罩面层在对应于旧水泥混凝土板接、裂缝的位置上出现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本身对罩面层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但环境因素(雨水、氧化等)的负面作用常常使得裂缝迅速向四周扩展,缩短罩面层的寿命。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加铺罩面沥青层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反射裂缝问题本身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所以研究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机理是防治反射裂缝措施的基本前提及其扩展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很有必要的。

[2-3]

[1]

。因此对反射裂缝的产生2 研究路面反射裂缝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普遍采用半刚性基层,半刚性材料的干缩性和温缩性相对较大,故在其施工碾压、养生过程甚至加铺沥青面层后,半刚性基层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裂缝.因而,在开放交通后,在气候因素和交通因素的作用下,便会产生反射裂缝。

在老路特别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进行沥青罩面被公认为是一种最可行最有效的恢复老路面使用性能的措施,加铺沥青罩面层后的复合结构涉及刚性、柔性两种路面结构形式,不仅材料性能差异大,旧水泥板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且旧路面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并常常伴有错台、脱空等损坏现象,使得复合结构中奇异部位尤为突出,这些都促使罩面层在对应于旧路面板接缝或裂缝的位置上极易产生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本身对于沥青面层或罩面层性能影响不大,其危害在于水分从裂缝中不断进入道路结构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卿浆、台阶、网裂,加速路面破坏,大大缩短其寿命。

相关调查报告和研究结果表明

[5-6]

[4]

,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容易出现裂缝,春季,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此时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的作用加剧了裂缝的扩展,这给公路路面带来很大的损害。反射裂缝的产生使高速行驶的车辆出现明显的跳车的现象。如裂缝出现在桥头处,跳车现象将更加明显,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的降低。这也是事故发生的诱发原因。

综上所述,在有大量半刚性沥青路面修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修复的今天,对反射裂

1 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反射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扩展机理

3.1反射裂缝的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包括两种类型,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主要是因行车荷载作用而引起的;非荷载型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温度裂缝,以及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以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等形式表现。

3.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其裂缝贯穿于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缝宽不一,且裂缝与路面的中心线基本垂直。横向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地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第二:沥青混合料的胶结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温缩变形,当表面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路面出现开裂,随着时间的增长将出现新的裂缝,裂缝扩展并贯通导致路面破坏。 第三:施工质量也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若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严,造成不同部位结合力下降,从而导致横向裂缝。如桥梁、涵洞等结构物的回填部位是裂缝出现的主要部位。 3.1.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不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面纵向加宽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碾压不密实,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如: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而产生滑坡;路面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处理不当,造成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 3.1.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一般呈纵横交错状,裂缝宽1mm以上。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有:路面结构中夹杂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较差;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小,抗裂性差;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性差,水分易渗入内部,进一步加速裂缝的形成;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形成网状裂缝。除上述造成裂缝的原因外,沥青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影响作用下,沥青材料发生油分现象,使得沥青的流动性和塑性逐渐减小,硬脆性增大,进一步脆裂而破坏。 3.2 路面裂缝产生的机理研究 3.2.1 路面横向裂缝形成机理

2

[9]

[8]

[7]横向裂缝是公路路面病害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中,横向裂缝主要以温度应力产生的温度裂缝为主。除此之外,由于公路路面沥青面层横向接缝施工不完善,这样就导致接缝处的空隙比较大,压实度大大下降,路面就极其容易出现横向裂缝,裂缝在车辆的荷载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产生横向裂缝

[10]

。温度裂缝属于横向裂缝的一种,对于温度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低温收缩产生的裂缝,在路面铺筑中需要使用沥青,沥青混合料属于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物理特征来吸收一部分外来的力量,这种现象也叫“应力松弛”。在应力松弛产生后,一部分的应力会被沥青自身吸收,另一部分就会被聚积起来。如果混合材料处于低温的情况,那么其吸收的速度会远远低于温度应力增长的速度,这样逐渐就会出现路面开裂情况,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另外一种是由于温度疲劳产生的裂缝,就是在路面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次变化温度应力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应力松弛现象所吸收的外力会持续降低,路面的性能也大不如前,直至最后沥青面层上面会出现疲劳断裂现象,也就是温度疲劳裂缝。 3.2.2 路面纵向裂缝形成机理

纵向裂缝同横向裂缝一样,都是公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其大多是竖直分布。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进行路基压实工作时,压实度还不符合要求,或者由于荷载作用力超过了路面的承载力。形成纵向裂缝原因还可能是由于路面的排水设施不符合标准,就会非常容易出现路基水毁情况,这也是公路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裂缝的产生另一个原因是公路施工还不完善,致使纵向接缝不良。一旦路基出现沉降现象,面层就会承担很大一部分荷载,这时,在车辆车轮下面的面层材料,就要承受很大的拉应力作用,此外,还要承受剪应力T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剪应力与拉应力都在不断增大,如果拉应力增大到最大值,路面就会出现开裂情形。 3.2.3 路面反射裂缝形成机理

反射裂缝就是由于路面的下层材料产生裂缝,经过时间的推移进而不断的延伸,最后扩张到上面层。通常来看,反射裂缝大多出现在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路面加铺的新层上。因为旧的路面自身就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等情况,这些裂缝逐渐向上层传递,经过不断的扩展,使上面层产生新的裂缝,也就是反射裂缝样也会产生温缩裂。

[11]

。除此之外,由于底层的温度变化同4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与修补

4.1 防治措施

在近几年防治裂缝的实践中,国内外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不小的进步,主

3 要的防治措施根据结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改善沥青罩面层性能、设置中间层夹层和沥青表面处置[12]。

在老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铺沥青罩面层时,采用下列措施可延缓反射裂缝: 1)

低稠度针入度为200 --300高粘度优质沥青做沥青混凝土罩面层 2)

加热翻松重新拌和老路面,并加一新沥青混合料层

3)

合物改性沥青中间层SAMI(应变消减/立力吸收膜中间层少,同时用聚合物沥青或其他优质沥青做沥青罩面 4)

优质级配碎石中间层

5)

土工织物中间层,能延缓反射裂缝而不能延缓温度裂缝 6)

增加罩面层厚度

7)

在老沥青路面的强度满足的情况下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做单层或双层作为应力吸收层。 在旧水泥硷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层时,采用下列措施可延缓反射裂缝: 1)

厚层优质沥青罩面层150mm以上 2) 90mm厚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底层混合料

3)

用金属网或玻璃丝网等加强沥青硷的抵抗差动位移(剪切强度)的能力,同时用优质沥青(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做沥青罩面层。

此外,加强施工控制,保证在制备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不使沥青过分老化,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少和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高的密实度(98%以上)都有助于减少反射裂缝。 4.2 补救措施

4.2.

1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修补技术

应用密封胶灌缝工艺取代传统的沥青灌缝技术,来处理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是现今公路养护技术的一大创新。在最近几年,国内外相关部门在密封胶的材料选择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硅酮耐候密封胶的延展性能比较强,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及抗老化性,从而成为灌缝密封胶的首选。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施工工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沥青路面或者混凝土路面开槽后,使用密封胶密封即开槽密封胶灌缝,为了保证有更好的施工效果,通常会选择开槽密封胶灌缝;第二种,就是原路面密封胶灌缝,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开槽直接灌注即可[13]。

4.2.2 高聚物化学压浆裂缝修补技术

高聚物化学压浆技术中选择的是两种液态的高聚物作为原料,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压、加

4 热后,通过钻孔压到路面基层的空洞处,在两种高聚物混合完成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会出现泡沫,经过一段时间后泡沫就会变成坚硬的固体,这样就达到了加固路基、填补空隙的作用[13]。

5 结语

经过大量的调查总结后发现,公路养护性能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具有很大的作用。路面裂缝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其预防与养护不容忽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路面裂缝的修补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并对先进的修补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事业部师国玮

5

参考文献:

[1]黄国威.防反射裂缝措施在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4,06:124-127. [2]赵仕淞,易鹏飞,邓志标.城市道路路面反射裂缝力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2,04:44. [3]王晓,张君娜,袁联中.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2,06:160-161. [4]孙雅珍,翟晓星,李宁.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扩展机理与防裂效果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1023-1029. [5]商春潮.浅析沥青砼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科技,2011,01:104-105. [6]闫凤文.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成因及防护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106-107. [7]朱超.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90-91. [8]张国祥.公路路面裂缝形成机理及修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Z1:110-111. [9]肖山鹰.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养护及其处治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96-97. [10]李毅.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综述[J].福建建设科技,2012,01:39+11. [11]黄国威.防反射裂缝措施在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4,06:124-127. [12]李永青.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简单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10:74-75. [13]张发雨.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及防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Z2:33-35+38.

6

第四篇: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年论文

沥青路面的病害及防护措施

姓名奇雨欣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2级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越来越应用广泛,但是也随之出现了问题。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如环境、地理、气候等及地质基础,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asphalt surface became wider,but there has been problems.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ill of the asphalt surface such as lengthwise and side wise crack,check crack,pot holes,sinkage,rut,loose,water damage and so on,then analysed the pathogeny and basic geology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s to prevent and harness.

Key words : The asphalt surface,The ill of the asphalt surface,The methods to prevent and harness.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施工公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和有良好的减震性等优点,使行车平稳、舒适噪音较低的特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环境、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温度、湿度的变化、冰冻作用、设计、施工、采用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是十分普遍和严重,出现了多种沥青路面病害,如沥青路面的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若不及时修补,造成养护费用增加及严重危机驾乘人员的安全。根据我们对沥青路面的实际损坏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与原因及其防护预防措施。

1.常见沥青路面的病害

沥青路面的损坏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

1.1 裂缝

- 1 -

沥青路面建成后,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这些沥青路面的裂缝不影响使用,但随着表面雨水的浸入,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结果性的破坏。裂缝表现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情况。

1.1.1 纵向裂缝:

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易造成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还有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末延伸到路堤边缘。

1.1.2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出现在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

1.1.3 网裂:

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快组成的网状开裂,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裂,后在纵裂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网裂。

1.2 坑槽:

由于低温施工式沥青路面形成松散现象,经过车辆荷载、轮胎吸附等使路面上龟裂、松散进一步发展形成坑槽。

1.3 沉陷:

路基压实度不够或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不匀的竖向变形。

1.4 车辙:

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变形积累成的带状凹槽。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达到一定深度时,槽内及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1.5 松散:

由于沥青混凝土表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

2.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原因

2.1 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

地基原因:在设计施工时对各种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判断不准确。

路基施工原因:施工时路基压实不均匀、压实度不够、填料土块粉碎不足、混料摊铺时纵向搭接质量不好。

水的渗透破坏:路面的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路基受水浸泡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另外施工中填料时使用未做处理的弱膨胀土。

2.2 横向裂缝形成的原因:

材料收缩引起的:基层成型过程中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或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层底面承受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沥青层面底部拉裂,随着温度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

沥青的温缩引起: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力超过沥青的抗拉强度时,路面就会被拉裂。

2.3 网裂形成的原因:

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沥青玉石料粘结性差;或路面出现裂缝未及时封填,至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网裂;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形成网裂。

2.4 坑槽的形成原因:

雨水渗入沥青路面破损处的基层表面,在车载反复作用下式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在基层的面层产生网裂,一些碎裂的小块层面或基层材料被行车轮带走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扩大最后形成坑槽。

行车的油污散入路面,使沥青混料松散,经行车的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2.5 沉陷的形成原因:

由于施工质量差,荷载时的路面变形过大形成沉陷。

底下水位过高造成基层软弱导致路面出现沉陷。

2.6 车辙的形成原因: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例过大,表面磨损过度,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车辙。行车荷载作用次数增加,基层厚度不足或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当导致整体强度不足,沥青表面层高温稳定性差。

2.7 松散的形成原因:

路基和基层不均匀的沉降,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进入后沥青剥离;沥青随着时间本身的粘性降低。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集料含泥量超标形成松散。

总结:引起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主要的直接外因失水损害,由于地表水的渗入和地下水的上升,改变了路基的湿度,降低了路面的强度,使路基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路面产生病害,经过几场大雨,路面出现了裂缝、坑槽、松散等现象。超载车辆是路面在期病害的潜在的外因,长期的车辆超载对路面结构产生破坏造成路面网裂、松散、沉陷和坑槽。 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规范,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层面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配比不合理,路面基层厚度设计不当,压实度、平整度不达要求,导致路面松散、裂缝。路面养护不及时得当,及时得当的养护会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初期出现的病害,采用人工喷油、撒料,就破坏了路面的的平整度,造成路面松散等。

3.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护措施

3.1 裂缝的防治措施

3.1.1 纵向裂缝的防护措施

如缝宽小于3mm不作处理 ,大于3mm小于5mm的裂缝,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裂缝大于5mm沿纵缝铺设玻璃隔栅,摊铺中面层,然后沿纵向每隔5m设宽为1.2m的玻璃隔栅,最后摊铺上面层。对尚未稳定的裂缝采取排水、边坡加固法确保裂缝稳定。

3.1.2 横向裂缝的防护措施

如缝宽在3mm以上,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裂缝大于5mm以上清除缝口杂物,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同化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对尚未稳定的裂缝采取排水、边坡加固法确保裂缝稳定。

对于土基沉降引起裂缝,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范围开槽,挖除上面层,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栅,重新摊铺上面层。

3.1.3 网裂的防护措施

轻微网裂可用玻璃纤维不罩面,严重 加铺乳化沥青封层或在补强基层后,再重新罩面,修复路面。

3.2 坑槽的防护措施

对出现的坑槽根据破损范围有冷补法,热补法。按照园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沿

画出的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清除干净涂刷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强的沥青,恰当地采用集料,合理设计混料级配;再要严格控制混料的出厂、摊铺、碾压及终了的温度,确保压实度、沥青层面的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要求;确保路面排水通畅,对出现小破损及时维修。

3.3 沉陷的防护措施

增加土基和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4 车辙的防护措施

对于连续长度不超过30m、辙槽深度小于8mm、行车有小摆动感觉的,通过对路面烘烤、添加适当新料后压实即可。

沥青面层磨损、横向推移时,应清除不稳定层,用铣刨机拉毛,重铺面层;基层或土基不稳定时,应先进行补强处理后,再修复面层;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差引起的车辙,重新摊铺面层前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

3.5 松散的防护措施

较小面积将松散的区域切割成规则的形状,并将沥青全部挖出,再在周围及底面喷上乳化沥青,采用摊铺、整平、沿纵向反复碾压达到密实效果。

若面积较大,将破损区域刨铣干净在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油层,沿纵向反复碾压达到密实效果,压实后对四周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总结:针对以上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主要从水处理、施工材料、设计、养护、交通管理等6各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做好排水防护措施,是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使路基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才能保证路基的刚度和强度。

2.材料方面: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及面层的裂缝主要是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合理配置沥青混料配合比,配置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好沥青用量,可有效地减少裂缝。

3.设计方面: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注意加固地基和稳定性,确保路面地基稳固,选用冲刷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选用优质的沥青作为层面。

4.施工方面: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技术要求,严格进行软基处理,控制混料中水分的含量,基层碾压后,要及时养生防止产生裂缝,保护混料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尽快铺沥青层面。

5.养护方面:加强路面整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

6.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车辆超载通行,夏季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标温度较低时段通行,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过度磨损。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更加重要,其在运输能力、安全尤为重要。 但沥青路面的病害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在建路时精心选材、合理设计把握好各个施工环节,做好养护工作,加强交通管理,使公路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料试验规程»(JTJ052-93)

[2]«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2003年

[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001)

[4]郝培文,沥青路面施工与维修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五篇: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分析与防治

摘要: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路面裂缝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够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以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防治

一、沥青路面的裂缝分类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而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二、纵向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利,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1、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基原因。

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

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

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抓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

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2、预防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措施是:

处理好地基,若路基分层填筑和抓实得好,使路基尽可能均匀,特别在预先采取措施防止地表面水渗入地基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减少纵向裂缝的数量,同时显着延缓纵向裂缝出现的时间。

3、对于纵向裂缝的处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l)对于缝宽小于3mm的裂缝可不作处理,大于3mm小于5mm的纵向裂缝,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2)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大于5mm,则需铣刨上面层和中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m),并对裂缝按方法

(1)先行填实,沿纵缝铺设玻璃格栅,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沿纵向舟隔5m设宽为1.2m的玻璃格栅,最后再摊铺上面层。 (3)对于尚未稳定的纵向裂缝,除按方法(1)处治外,还应根据裂缝成因,采取排水、边坡加固等措施,以使裂缝稳定不继续发展。

三、横向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l、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l)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

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而层低而裂缝。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

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 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

(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面层本身收缩是造成横向裂缝的重要原因,所以自由沥青含量越多裂缝越多,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控制沥青用量,精选矿料,准确组成级配,或使用纤维等添加剂,均可有效减少裂缝。另外还应设计合理的路面结构并且精心施工。

2、对于横向裂缝的处治方法

(l)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予处理,如宽度在3mm以上,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缝宽在5mm以上,可将缝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2)对于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现错台、啃边、裂缝宽度大于5mm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一100cm范围开槽,挖除上面层,按照方法(l)先将裂缝填实,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删,重新摊铺上而层。

四、网裂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网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

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网裂主要是由于路而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而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和均匀等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振到表面产生卿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破坏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重要原因。

为预防网裂必须加强货车的载重管理,在路面出现裂缝时要及时修补处理。

网裂的处治方法如下:对于轻微网裂可用玻璃纤维布罩面,对于大面积的网裂、常加铺乳化沥青封层或在补强基层后,再重新罩面,修复路面。

除以上的分析措施外,在具体情况下,还应注意施工材料方面、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及养护方面的措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讲一步扩展。

结论

沥青路面中的裂缝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

材,精心设计,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变通管理,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03年 [2]张登良,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郝培文,沥青路而施工与维修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钢性基层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诗歌下一篇:留守儿童关爱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