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2023-04-26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三个关键:选修课程、模块教学、学分管理。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化民展的课程资源。为保障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课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高一主要是必修课程,进入高二,每个学习领域就先后出现了选修课程,总计超过一百个模块,学生选择的空间相当丰富。因此,构建“双班运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导师引领”的教学管理机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标志。走班制教学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让每位同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而没用走班制,就往往会出现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

二、走班属性的定位

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选修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选课制的实施使同一行政班和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根据学生选择的依据,走班教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层走班、模块到此为止班和复合走班。分层走班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到相应层次的班级上课,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方式;模块走班是同一学科同时开设多个模块,安排固定教室和教师,由学生根据开设的内容选择自己选修的模块进行流动听课的方式;复合走班就是在考虑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即对分层走班和模块走班进行综合的走班方式。考试到我校教室数量、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实施模块走班教学。

三、模块走班的特点

1.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学生以行政班为核心开展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三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团队活动,并以行政班为单元进行非走班模块的教学和自主学习。在进行选修模块学习时,学生根据自已的选择到不同的模块教学教室内上课,从而形成只有在走班教学时才存在的教学班。所以,同一个行政班学生,其任课教师一般是不同的。

2.教学班学生流动性大。同一个选修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教学班内是选择方向一致、学习内容相同而水平差距较大的群体,在同一天开设的不同节次的课程中,学生要不断地由一间教室转到另一间教室进行流动听课。

3.学生意向的多元化。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

4.模块设置的多样化。同一学段内同一学科同时存在不同模块的教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对高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学科的模块设置方案。

5.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高。许多选修模块站在学科的前沿,内容新、起点高,而教师对这些模块的内容往往接触较少,或对这些模块的教学研究不足,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因此,走班教学既有利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又有利于全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模块走班的原则

开展走班教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学校在实施模块走班教学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稳扎稳打、分步推进的原则

第一阶段:在非高考科目进行走班教学的初步尝试。因为体育课程不受校舍的制约,高考的压力相对较小,从体育课程率先推开模块走班风险相对较小,也更符合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先在高一高二进行体育课程的走班教学实验,以积累模块走班的管理经验。

第二阶段:从高考科目单一学科进行走班教学的实验探萦。在高二进行语文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的研究工作。组织高二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语文模块走班教学的全面实施,发现模块走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索模块走班的基本规律,为选课与走班的全面铺开做好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三阶段:多领域多模块走班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实施。根据2008年8月5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山东省变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末以前不得组织学生文理分科。在新高二开学前进行多学科选修课程多模块同时走班的教学研究,切实保证新高二多学科多模块同时走班的顺利实施。

2.统筹兼顾、突出核心的原则

不同学科必修课程结束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选修课程在同一时间段开设的模块数量不尽相同。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具有各自学科特点。有的学科选修模块之间是平等关系,不存在先后顺序;而有些学科的选修模块存在递进关系,一个模块是学习另外模块的必要基础。组织学生自主选课,必须对选修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力求统筹兼顾。同时重点突出每个领域中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的模块。

3.培养兴趣、发展个性的原则

选修课程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同一学科同时开设多个模块,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考学校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和教师,根据学校安排的课程表和走班教室表为自己制定富于个性的课程表。

4.注重引导、适当平衡的原则

选修课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但在魏中应注意适当平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学科之间的平衡,避免某一学科选课过多或过少现象的发生;二是考虑进入高三后进行高考备考的扼要,在保证高考考试科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多选几个模块,开拓自己的视野。

5.整体规划、适时调整的原则

学生选课要有计划性、系列性和整体性,在选择时应该对所有的选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同时选出所有的选修模块以及学习顺序,要避免随意性和随机性。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进行适当调整。

6.文理交融、适当倾斜的原则

选课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文理交融。当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实际有所侧重,如将来学文可以适当多选文科模块。

7.扬长补短、有机补充的原则

所谓扬长,就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选择模块。补短就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弥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

8.关注差异、科学评价的原则

突出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对选修模块学习情况的评价必须摈弃传统的单纯以考试成绩为标尺的做法,注重过程,突出个性发展,综合考试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品质和效果等诸方面因素,以评价为杠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9.培训先行、提升素质的原则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制约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瓶颈,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力度,为教师搭建提升素质的平台,倾心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选修课程教学队伍,确保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开设每一个选修模块。

10.分割划片、切块重组的原则

将几个行政班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走班单位。以选择人数较多的行政班为母班,将其他选择人数较少的班级学生编入母班。这样做有利于解决教室数量的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学生运动的距离;有昨于缓解师资的紧缺,同一位教师可以分别承担不同走课单元的课程;有早于编排课程表,可以安排不同学科的走课时段,形成走课课表。

五、模块走班的科目与时间安排

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制定如下模块走班科目与时间安排表:

六、模块走班实施程序

根据《选修课管理制度》,做好以下六个阶段的工作。

(一)酝酿准备阶段

(二)指导选课阶段

1.做好选课指导的宣传工作、

召开级部师生选课动员会,向学生发放《选课指导手册》,积极宣传选课工作。

2.为学生指定选课指导教师

学校依据“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指导教师”的原则,以班主任为主将班内学生分配到任课教师名下,并向学生公示导师安排情况,明确导师职责。由导师负责指导每一位同学仔细阅读《选课指导手册》,让学生认识到选课要遵守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要求,清晰选课流程,明白自己所选择的课程须经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认可后才有效。学生在选课中遇到的一切疑难问题均可与自己的导师协商解决。

3.做好学生选课意愿调查

为开展好高二年级上学期的模块走班教学,在高一下学期上半段向学生发放《物理、化学选课意愿调查表》,对各模块选修人数进行统计,为征订教材做准备。

(三)集中整合阶段

由各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选课《意愿调查表》,将各班Excel数据报送教导处,教导处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后呈报课程管理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初步确认学生的选课意愿,未通过的学生进行二次选课,重新填写选课意愿表,课程管理委员会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最终确认。学生最后选课结果由学生和家长(监护人)签名,学校公示并存档。图书室根据各模块选课数据征订教材。

(四)资源配置阶段

1.确定各类资源配置。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各班教学班数量。确定各教学班数量。设定走班学科各模块任课教师数,确定走班教室安排。

2.进行“学生选老师”。根据各科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学科的模块走班单元,公布各模块任课教师清单,征集并印制走班学科教师简介。通过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各模块走班学科教师简介,开始“学生选老师”。由学生填写《学生选教师表》,班主任收集《学生选教师表》后将Excel表上报课程管理委员会。

3.进行“老师选学生”。根据课程管理委员会汇总的全级学生对教师选择的数据,各选修课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教师选学生”。报名最多的教师先选,每班学生不得超过56人,第二排序教师学生若不满56人则报名者全收,另从第一排序落选的学生中选满56人,若满56人则从自己名下的学生中选择56人,依此类推。

4.公示各班教师名下学生名单,允许部分调整。

5.确定班主任和辅导员。教导处根据学校对新高二的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各行政班班主任人选和各教学班辅导员人选。为方便教学班的管理,教学班的辅导员主要从走班模块任课教师中选定。

6.编排学生座次表。在教导处指导下,各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辅导员依据“团队合作、分组竞争”方案安排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学生座次表,固定学生上课时的位置。

7.建立健全各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班干部和课代表,明确各自职责。

8.根据学校北教学楼的教室设置情况,腾出足够空余教室,为方便学生走班期间物品的存放和教室卫生的管理,尽量实现走班教室与行政班教室的完全分离。由总务处负责制作各行政班和教学班教室标牌,检查各班电化教学设施、学生书橱等配备情况,做好后勤保障。

9.编制模块走班下的课程表。编排课程表时尽量避免走班教室前后两节连排使用,尽量防止前一批学生还未完全退出、卫生还水打扫完毕,后一批学生在门口等待进入现象的发生。

(五)组织走班阶段

高二开学前召开级部全体教师会,进行模块走班前的培训和工作安排,发放走班《教室安排表》、《课程表》、《学生座次表》。高二开学后,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课程表,制订个人的课程,并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地点,在相应的教学班流动听课,在行政班自主自习,并以行政班为单元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开始实施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双班运行机制。

(六)优化组合阶段

学生按学年选择课程,按学期进行必要的调整。学校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课程设置变更情况,以方便学生及时调整修习计划。

七、模块走班下的学生管理

通过“团队合、分组竞争”形式,对学生进行三级管理。根据学生选课最终结果,按照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考查,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与提高。以下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的管理与评价,均以相同的小组划分为单位评价。

(一)教导处和级部对学生的管理

1.教学班实行动态组合。一个学期调整两次,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教学班学习。根据学生在走班中的表现与学生本人的需求,经课程委员会研究同意后允许部分同学更换所选择的走班班级。

2.为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普通高中学生个人量化管理条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级部根据学生违纪行为,依照条例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罚。学期末根据各小组量化积分的排名,实行前10名全优、后10名失去评优资格的方式进行评比。

(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1.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座次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布,固定学生上课、自习的位置,任课教师依据座次表严格对学生进行考勤。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作业的收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代表领导各小组长进行工作。

4.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后,由课代表交付任课教师,教师答疑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

5.阅读课以行政班的座次进行安排,由组长负责书籍的收发和阅览室卫生的维护。

(三)学生自主进行管理

1.学生自主自习及日常纪律的控制,以值日班长为首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值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价。

2.行政班与走班教学班的财产管理和清洁卫生的保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每节课后由值日小组成员负责打扫卫生、清点整理物品,完毕后组长在各教室内值日表签名。整个卫生工作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监督。

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依据《普通高中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细则》进行。

八、走班下的教师管理

学校成立走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走班教学实施方案及相应管理制度,协调走班教学工作。

1.制度上增压。通过“学生选老师”加大教师之间竞争的力度。

2.通过集体教研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在课件制作、学案制作、作业布置等方面取长补短。在学生评教和教师常规检查方面侧重集体教研效果的督查。

3.避免重复开设同一模块带来的弊端。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模块,避免前后两批学生选修相同内容时在试题的保密、难度的控制方面出现问题,也避免走班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上的机械重复与懈怠。

4.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题目,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抽查学生的学案、作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走班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5.引导教师进一步新尊重学生,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知识经验、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深化学生的特长。

6.对教师的日常工作依照《普通高中教师量化考核方案》进行评价。

第二篇:选课走班教学总结

选课走班“五子棋”教学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五子棋兴趣小组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生的棋艺水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现将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负责的是四年级参加五子棋兴趣小组活动的同学,他们都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一二节课自觉集中在指定教室里开展活动。虽然他们的水平也高低不一,但他们学习情绪高涨,对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向学生讲述五子棋的来历,渊源悠久的历史,以及有关五子棋的种种趣闻逸事、观看五子棋教学视频等,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五子棋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长智力,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学习和训练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棋艺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了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下棋规则,知道怎样开局,中局战略如何的走法。在活动过程中,我以观看视频、练习为主,老师讲解辅导为辅,积极的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提高棋艺。

四、制定赛程,落实方案,择优奖励。

最后通过采取抽签“一对一”淘汰赛、循环赛、复活赛以及挑战赛等形式,评出12名“优秀学员”、6名“最佳学员”、最后角逐出“冠、亚、季”军,分别颁发奖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棋类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学习五子棋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我相信,今后我们的五子棋兴趣小组活动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峡山二中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实施,我校计划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行政班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保持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教学班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班具有动态性,可通过班委会或科代表协助管理。任课教师应本着教管合一的理念,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现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如下:

一、 学科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高中课程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编写,课程丰富多彩,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由于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相协调,考虑到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应遵循的学习规律等因素,学校在课程编排上,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 课程编排应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 (2) 模块之间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应按顺序开设(选择);模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可平行开设(选择)。

(3) 高一学生以开设必修课为主,兼顾适量选修课。高一选修课以选修Ⅱ为主,兼顾适量选修Ⅰ模块。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选修课范围,以满足选修课的学习要求。

(4) 课程模块的选择和开设顺序,应将学生的个人选择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

1.语文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语文5 选修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模块内容:

系列1:唐宋选读、宋词选读、元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外诗歌选读、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现当代散文、中外散文。

系列2:现代小说、当代小说、网络小说、外国小说、元明清戏剧、现当代戏剧、外国戏剧

系列3:新闻通讯、传记文学、文学创作 系列4:语言文学专题、演讲与辩论

2、必修模块语文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模块有5个系列,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选修模块一般按先必修后选修的选课原则。必修模块在高一年级开设,对于条件较成熟的学校,在高一也可开少量选修模块。

3、学生修满必修课程A1~A5,获得10个学分,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在获得10学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可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加上原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可先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加上必修10学分获得18学分,再从这五个选修系列中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总计可获得24学分。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必修与选修总学分0应达到18学分,文科类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 2.英语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英语1--- 英语5 选修系列

英语6----- 英语11

语言知识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Ⅱ中模块内容:

(1)语言知识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初级英汉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

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2)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

初级经贸英语

(3)欣 赏 类: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欣赏入门、英文歌曲欣赏

2、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11)。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Ⅱ中,每一类有若干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英语(1~6)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任选系列II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英语报刊阅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模块)可在高一开设,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的模块,可在高二和高三任意选修。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英语必修与选修总学分应达到16—1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 3.数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数学1--- 数学5

选修系列 系列1(B1):选修1—1,选修1—2

系列2(B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2、必修模块数学(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1中2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文科选用。选修系列2中有3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理科选用。必修模块和选修系列1中模块或选修系列2中模块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系列3中6个专题和系列4中10个专题相对独立,每专题均为1学分,选课时不一定要按顺序选课。

4、在高一至高二第1学段开设必修模块数学1~5,高二从第2学段开始到第4学段,同时开设选修系列l和2,分别供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学生选课(必选)。系列3的专题侧重于数学文化,系列4侧重数学研究,这两个选修系列的开设方案是:系列3安排在高一,系列4安排在高二和高三,供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选课。这种安排更能适应将来的高考要求。 4.政治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政治1---- 政治

4选修系列 1.经济学常识

2.国家和国际组织

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政治(1~4),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4个必修模块在高

一、高二两学年完成,每个模块2学段(即1个学期)完成。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可以开设选修模块。必修课按顺序选课,目前可选择选修模块1和2。

2、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政治必修8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学分。 5.历史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历史1--- 历史

3选修系列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历史(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6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选课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每个模块2学分,计12学分。

2、考虑目前的师资条件和周课时总数等因素,模块的开设时间安排如下,1个模块可以每周4课时,1个学段完成(4×9),也可以每周2课时,2个学段完成(2×18)。高一用“2×18”的模式,完成2个必修模块。在下学期开始,与政治同步开设选修模块。高二完成另一必修模块历史3。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历史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 6.地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地理1---- 地理

3选修系列

1.地球与宇宙 2.海洋地理

3.旅游地理

4.城乡规划 5.自然灾害 6.环境保护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地理(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每个模块2学分,计14学分。

2、根据目前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周课时总数,地理课安排到高一和高

二、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用2个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高二用1学段(每周4课时)完成必修模块3。从高二开始到高三上学期,同步开设选修模块,一般有志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在选修模块中修满4学分。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地理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12学分。 7.物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物理1---物理

2选修系列 选修1:选修1—1,选修1—2 选修2(B2):选修2—1,选修2—2

选修3(B3):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1~2,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4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1—1或2—1或3—1中至少选择1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获得不少于6学分,才达到物理必修课程的要求。

选修课程含有3个系列。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

2、因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高一4个学段开完必修1和2,高二开始,同时开设3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一般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倾向于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系列3或系列2中选择模块。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学生可选系列l的1~1模块,再选系列2的2~2模块,依目前学校条件,倾向于理科发展的学生宜在选修3系列中选课较为切合当前的实际。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物理必修与选修要达到6—8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4学分。 8.化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化学1----化学2 选修系列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反应原理 3.物质结构性质 4.有机化学基础 5.实验化学 6.化学与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是化学l和化学2两个模块,各2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6学分。

2、必修课安排在高一4个学段,高二第1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开设各个选修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适合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推荐选学,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该模块与“物质结构”模块同时开设,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上述选修模块2~5都应选学。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修二个模块,共达10学分.报考化学专业的学生,再选修三个模块,共达12学分.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化学必修与选修总共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 9.生物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生物1---- 生物3 选修系列 1.生物技术实践 2.生物科学与社会

3.现代生物科技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共3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

2、生物课安排到高二和高三。高二完成3个必修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分别用l学段完成,模块3用2个学段完成。从高二第3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同步开设选修模块,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三个选修模块都应选学。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生物必修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0—12学分。 10.信息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系列 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多媒体技术应用 3.网络技术应用 4.数据管理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分。选修课程共5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

2、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上、下学期共4个学段完成。高二开始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1个,以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 11.通用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技术与设计

1、2

选修系列 1.电子控制技术2.建筑及其设 3.简易机器人制作 4.现代农业技术5.汽车驾驶与保养 6.服装及其设计 7.家政与生活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为技术与设计

1、2,共2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7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2、本课程安排到高二开设。考虑周课时总数以及学习特点,必修模块分别安排在高二的第

1、第4两个学段,高二的第

2、第3两个学段用于选修系列的开设。 12.音乐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音乐鉴赏

2.歌唱

3.演奏

4.创作

5.音乐与舞蹈

6.音乐与戏剧表演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音乐课6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必选的选修模块,2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5个模块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5个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

2、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和办学场所,音乐课安排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1 学年修完。

3、音乐必选“音乐鉴赏”(2学分),报考音乐专业再修习另5个模块。

13.美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美术鉴赏

2.设计与工艺

3.绘画与雕塑

4.设计与工艺

5.书法与篆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美术课5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其中“美术鉴赏”为必选选修模块,为1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4个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

2、美术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有一支很强的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美术特色班高一高二学年每周均安排5学时美术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成浓厚美术办学特色,高一开高二均开设美术选修课。

3、美术除必选“美术鉴赏”外,学校根据条件和办学特色,从5个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报考美术专业应再修习其余模块。 14.体育与健康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系列1:球类项目

系列2:体操项目

系列3:田径类项目

系列4:水(冰)上项目

系列5:民间、民族体育项目

系列6:新兴运动类项目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7个系列,每个系列含若干“项目”(课标未提供现成的模块)

2、从7个系列中选择项目,组织各学段的教学模块。其中注意:① 在7个系列中至少选4个系列,② 系列3内容的模块,至少有1个为必选模块,③ 系列7内容不能集中,宜分散到各学段。④ 高一至高三,每周2课时,均匀安排。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模块范围内再选修5个学分以上的模块。

3、修满11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 1.研究性学习 2.社会实践 3.社区服务

课程说明及学分要求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平均每周至少3课时,一般宜连课,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段为单位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但学生应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这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5个研究课题。

社区服务共2学分,一般可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共需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取得相关证明。

社会实践共6学分,三年中每年须参加l周,可获2学分,三年共6分。

二、选课指导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选课指导,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

2、综合全面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指导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由父母或者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

3、科学性原则

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方案 及所指导的学科有足够的掌握,同时要对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有预见性的把握。教师根据学校实际、高校招生动向、将来学生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注意几个关系:

1、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既要考虑到学术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又要照顾到职业选择和生涯方面课程的分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定向提供支持。

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应当注意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开设方式,使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与必修课保持相应的连续性,体现出它们之间的互补。

3、学校开课与学生选课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当首先调查学生选课的意向,然后才能作出选课指导。但是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所开课程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学生选课的愿望,学校应当就此向

六、选课指导实施机构职责

三、实施机构职责:

1、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承包制),使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导师一般由本班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

2、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3、导师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

4、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工作。

5、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教务处、政教处人员等都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承担选课指导责任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校教务处设专人给学生提供选课的咨询,学生给予说明。

四、学生选课中须避免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不能把握课程与其发展方向间的关系;

2、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游离不定;

3、学生的选择屈从于家长的意愿或有从众心理;

4、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注意到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5、学分分配不合理,面面俱到,追求高学分;不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只选择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模块。

第四篇: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选课走班”

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选课走班”课程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数棋、足球、摄影、魔方、音乐、美术、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二十来各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周二到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实施: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三课和周四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弟子规、科技制作、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集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 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第五篇:专题七 选课走班教学

专题七

选课走班教学

下课铃声刚打响不久,原本安静的教学楼走廊一下子沸腾了。下一节课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开设,学生们收拾好课本和文具,步履匆匆地赶往自己选择的教学班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编入学考、选考教学班。因为还没上课,走廊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今天我有物理、化学、地理三门走班的必修课,每上一节课,都要换一个教室,动作得快点。”“我们历史选考班老师除了课本知识外,还会补充一些课外拓展,你们学考班的上课进度怎样啊?”“自从分类走班后,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觉得学得得心应手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也发挥得更充分些。”„„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反映,走班上课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所学内容更符合自身实际,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参与走班教学的老师们也颇有感受和收获。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层级的一至两个教学班,这使得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更有针对性,教师们都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专业化发展也就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选课走班教学概观

“选课”指的是选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走班”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课程选择,走进不同内容的“新班”学习。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选课走班是新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 “选课走班教学”成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常态。

(一)必修课程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在全省启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高中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浙江省省教育厅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思路。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是指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按照省厅有关教育文件的规定和课程设置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选取统一的必修教材,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行政班学生自身学习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每门学科分别开设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校配备适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自主选择与己相适切层次的教学班,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每位学生在调整好心理状态,明确 1 分层次的重要意义后,就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分别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为实施科学分层,在分层之前要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谁,自己会做什么?全面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清晰自己目标定向;让学生评估“环境支持自己或允许自己做什么?什么环境最适合自己”,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让学生规划“自己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自己的行动方案。其次,在分层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测验。对一个学生来说,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跳一跳,摘到桃”是最好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心理测验,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在分层时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成绩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学程、学层,达到“我选择,我喜欢”的效果。再次,在分层之后,对学生开展选课心理辅导。辅导学生分析分层班级与自己学业水平的适切性,帮导学生尽快地熟悉并融入教学班,指导学生更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疏导学生学业负担和压力,开导学生趋向性地分析自己的未来。

案例A-7-1:浙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是浙江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校,实行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就是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导师的意见,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对所有学生的所有必修科目的分层,而不是简单的按总成绩分好差。如某一个学生,分层的结果是语文C层,数学B层,英语C层,物理A层,化学A层、政治B层等。学校提出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摸底测试成绩和中考成绩,自主填报志愿,尊重学生的意愿。成长导师指导开学初,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成长导师的配备,在选择过程中成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科成绩和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的实际,向每个学生提出参考意见。

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按入学成绩、摸底测试成绩,结合成长导师的意见划分为三个层次。高一年级六个行政班打乱,把高一所有八门必修课重组层成48个教学班。每个学科都分成两个A层班、两个B层班、两个C层,每班不超40人。学生分层结果。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 2 法正确,有毅力,成绩优秀。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不同教室上课,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各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分层标准”,每学期期中“一微调”,期末“一大调”,学生先提交申请表,既可以申请升级,也可以选择降级。实施动态管理,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A班是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班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但潜力较大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又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并能够积极向C班同学靠拢;C班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均好,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学业水平考试能够达到优秀以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目就是能够真正让C班学生“吃得饱”,B班学生“吃得好”,A班学生“吃得了”。

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目标确定时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为此我们学校在暑假就确定了分层教学班的任课教师,提前做好分层备课准备。

实行分层备课机制,先由学科主任和各层教研组长统筹商议,再由各层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集体备课,最后由各任课教师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包括:(1)分层备学情(2)分层备教学内容(3)分层备教学方法(4)分层备课外作业。

案例:温州龙湾中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部分人转向全体,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水平已发展到了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高点时,则应提升到新的更高层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相反,若负向发展到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低点以下时,则应去到最适合自己再度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为此,学校提供合理的流动机会,同时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学生根据高一第

3 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参考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学科水平,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别划分为等量的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是学习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而是根据学生存在的现实差异,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课程,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A层——实验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学习毅力不强,成绩暂时欠佳的同学。 教学重点——“拉着走”,加强基础和提高应试能力。

B层——拓展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的同学。 教学重点——“小步走”,兼顾基础与提升思维能力。

C层——创新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 教学重点——“主动走”,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捆绑编排课时,每周有三个单元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每课时有两个学科同时教学。 学生进选课系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学生选定教学班级后,必须保持该科目的教学班一致。 三类层次教学班级配备任课教师时结合教师的意向选择和教学风格,坚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原则,尽量 做到“不跨层”(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层次内的教师按照“中青”搭配原则,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二)学考和选考课程开展分类走班教学。

浙江省新考改实行7选3模式,每个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学科中选考3门,前面70分为学考必做内容,后面30分加试题为选考必做内容,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认知、职业倾向,选择3门选考科目,理论上讲,全校学生会有35种不同的组合。针对不同选择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怎样开展教学呢?

各校学生生源情况不一,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实力有差异,教学理念的转变程度不同,各校选课走班情况各不相同。采取什么样的选课走班模式,利于人才的培养,各校都开展了探索。大致形成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套餐模式”。学校根据学生7选3的具体情况和师资团队构成分布情况,组建几个套餐模式,如理化生、政史地、理化地、史地生等几个套餐组合,学生选择套餐,开展7选3

4 课程教学,班级固定,学生固定,学生选课但不走班学习,学生选择权利未能得到充分尊重。

二是“2+1模式”。学校根据学生7选3的具体情况和师资团队构成分布情况,采取定2走1模式,如理化班、政史班、化政班、史地班、政地班等几种行政班,前面2门学科固定,在行政班上课,不走班,第3门学科不固定,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选择权利得到部分尊重,但势必造成部分学生改变原先的选择初衷。

三是“全科走班模式”。学校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具体选课情况,开设7门课程,满足不同选择学生需要,开展3门学科全部走班,走班后,学生会行政班学习。学生选择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案例A-7-2:义乌市义亭中学是浙江省义乌市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生源属于当地第3批招生,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生源特点,确定了“设置基础行政班,渐次推进选科走班”的操作策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修习时间相对更长,在未来高考中占更重要地位。重视语数外基础学科,三年一贯稳妥设置行政班。在学生成长中,行政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行政班在践行学校课程理念、利用学生差异化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该校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推进人的社会化,而班级就是一个模拟小社会,设置行政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宿感、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学校尊重学生选择权,渐次推进选科走班。

1. 合理确定走班时机。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录取率在52%~54%,按照浙江省新高考政策要求,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即未来该校近半数学生上大学的重要依据是学考成绩。据此学校坚持“重学考,以学考促选考”的原则,同时确定两个策略。

其一,学考前置,选考后置。学校根据学科教学进程,合理分散安排第一次学考科目。学校重视并充分准备第一次学考,谓之“学考前置”,第二次学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选考后置”指第一次选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则集中组织准备第二次选考。以该校的集中备考安排为例:高二上学期10月,安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集中备考;高二下学期4月,安排政治一科;高三上学期10月,安排语文、数学、生物、技术四科;七门选考科目集中备考全都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另一次考试(含学考和选考)时间则由学生自主选择。

其二,依序渐入,渐次推进。学校走班教学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节点是高二上学期11月初。节点前,学科教学在行政班进行,其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学科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学考促选考,生物、技术学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和调适,为下一轮选 5 科做准备;节点后,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选科走班。第二阶段的节点是高二下学期4月,政治生物学科在学考结束后走班,技术因未完成学考,相关学生在学考课务基础上,选修选考课程。合计七科选科走班。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无需一次性完成“7选3”,减轻了选择的压力;同时学校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即便是在短短一年内,学习上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要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2. 灵活设置走班方式。学校秉承“充分落实学生选择权”的理念,在原有自主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全部选考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其一,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耦合。一方面,新高考背景下开齐学考选考科目,势必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因此学校将选修课的开设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方面转化,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的耦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另一方面,两类课程的融合也便于课务安排,降低排课的难度。

其二,教师和教室相对固定,让学生流动走班。即固定的教师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学生则在选科教室、自主选修课教室和自修室之间流动走班。为了方便学生走班,学校除了兴趣特长类的自主选修课外,将其他课程教室都集中在两层教学楼,教务处在计算机排课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

(三)体艺和校本课程开展分项走班教学。

体艺和校本课程根据各个模块的项目,由学生选择修习,走班上课。体艺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的模块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需求,在供给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最大化的需求。在学生分项选择的基础上,开展走班上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案例A-7-3:杭州师范大学附中从2006年起,开始尝试体育分项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培育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5年3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在音乐学科上进行分项教学。目前,该校体育课程下设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子课程;艺术课程下设电子钢琴、声乐、书法、素描、水彩、爵士舞、戏剧等子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学期选择体艺课程中的各一门子课程进行修习,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具备两项体育专长和一项艺术专长。

(四)尊重选择,差异发展,精心组织,顺势而为。

每个学校高中入学学生在入学总分上差别不大,但就单一学科而言,存在明显的差距。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对薄弱的弱势学科,也会有相对领先的优势学科,而且同一学生对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原来来自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可能由于初高中衔接得不当,对新的学

6 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个人自身定位的失衡,社会家庭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在高一阶段就会开始出现初步分化。而学校原先实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 “满足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层级”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这就会拖垮少数学科相对劣势的学生,同时也会阻碍少数优质智慧学生的充分发展。显然,我们的传统教学并没有真正地适切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各科目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按不同需求到不同教室上课。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考内容的走班教学,相对我们现有的教学实践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行为,而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地选课权、实行选考内容的走班教学就应该是一个教学常态。

但由于选课人数多、不同的选课组合多,涉及到的学科、行政教学班多,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多,因而要组织新课改的选修课走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学校做足、做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课。

案例A-7-4:浙江省义乌中学在走班教学实践中,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组织严密、秩序井然、张弛有度、和谐高效”的崭新气象,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进行仔细考察中,不难发现义乌中学的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之所以能够呈现这样的新常态,主要在于:

1.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首先是为了学生。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为从容自信的人设计的,需要淡定地去参与、去感悟。为了让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有兴趣的学习,提高学业水平,实现个性化发展。学校领导在规划选修课走班教学方案时,思维缜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反复进行了推演与论证,并制定预案,使整个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在教师层面来说,向每位教师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学生信息表;设置了个性化的教师授课课程表和学生位置安排表;教师晚自修坐班轮流表;并统一安排每个晚自修第二节课由教师在作业批改教室轮流进行答疑指导,还精心设计了学生疑难问题答疑信息记载表;在每天的作业整理时间中,组织一次全体走班教学教师教学情况交流碰头会;周末召开一次全体走班教学教师教学总结会等等。在学生的层面上,通过发挥教学班内各行政班课代表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落实了学生作业情况检查表、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常规化的教学措施,使教学双方任务具体明确、职责分明、步调一致,形成了强大的教学合力,也畅通了师生间交流反馈的渠道,从而产生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赢得高效。课程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变革性实践,也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核心而不是去构建理论的教学行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必修与必学内容

7 偏多,教学要求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可见,教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义乌中学承担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任务的教师,舍得在教学研究和备课中下功夫、做文章,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疑难问题的处理等方面都会进行换位思考,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统盘考虑、合理安排,教师们始终把眼睛牢牢地盯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上,努力构建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学以致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和风细雨般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沐浴到智慧的阳光,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3.主动配合,勤学苦练。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努力促使其个体更好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充分地保证,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地体现。在高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要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被磨灭,兴趣爱好被压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一个个标准件。而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中,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地给予了学生的选择权,在学生“我爱我选择”的主体性行为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因此,在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中,学生们无论在预习、听课、课堂提问,还是在课后的作业、疑难问题的探讨等方面,都表现了努力探究、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审视教学内容、考虑知识获得的过程,也使学生能自觉地去考虑怎样配合老师去落实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也是选修课走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选课走班组班方法

各校校情、学情、教情不一样,选课走班操作模式和组班方式也各不相同。各校应怎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重新组合班级呢?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怎么组建行政班?怎么组建7选3选考班?怎么组建学考班?分班后怎么开展走班教学?

案例A-7-5:浙江省义乌中学实行全科全员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学生高一形成了强有力的班集体,对班级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完全依据选考的分类,对原高一行政班进行拆班、分班、重新组班,学生并不欢迎,也不利于激发高一班主任带班的积极性。高一组建的行政班3年不变,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凝聚力。也为若干年校庆时,更好地找到班级归属感。语数英学科齐头并进,平衡发展。

8 分类走班教学班的组建过程:

(1)信息分类。根据学生不同选择,进行信息分类,把学生选课情况录入电子系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是一道底线。学生自主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而不是在教材和考分中学会选择,淡化课程的组合,突出课程的修正和完善,才能拥有学生自己的选择。如果出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潜质与其所选课程匹配程度不理想的情况,在基于学情、尊重意愿、慎重考略、精心指导的基础上允许中途适当调整。

(2)划分学部。把高二18个班级划分为三个学部,每个学部在同一教学楼的同一楼层,配置学部主任和楼长,具体协调和完成走班教学的统筹管理。A部1-6班,B部7-12班,C部13-18班。

(3)配置老师。按班主任、原任教老师、同一楼层、选课人数多少优先定位原则。首先, A部原行政班1-3班为一组,理化选考各配置1个原任课老师,4—6班为另一组,理化选考各配置1个原任课老师;其次, A部1-6班为一组,地理、历史、政治、生物、技术选考各配置2个或1个老师;再次, A部1—6班为一组,配置政治、生物学考老师。 其他学部依此类推。由于学生选课选考选层带来的课务编排的变化,在10月和4月两个节点时重新调整,针对选考造成的8科教师“潮汐”现象和“语数外”学科周课时数的“阶梯”现象,多措并举,“跨校联动”,培育一支“一专多能、和而不同”的高素质教师团队,遵循“需要原则”,高一高二学科老师打通,学科选考和必考课程相互兼容,聘之即来,来之善教,教之必胜。针对“7选3”学科学习人数的不确定性,实行分类设计,走班教学,适当兼顾,或大小课、或长短课、或滚动开课、或跨年段任课,也可培育教师的第二专业,使教师成为多面手。

(4)设置教学班。原行政班1-3班物理选考学生编成物理选考教学1班和2班;原行政班4-6班物理选考学生编成物理选考教学3班和4班;原化学1-3班选考的学生编成化学选考教学1班和2班,原化学4-6班选考的学生编成化学选考教学3班和4班;原行政班1-6班地理选考学生编成地理选考教学班1班、2班、3班、4班,历史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政治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和政治学考

1、

2、3班,生物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和学考

1、

2、3班,技术选考教学班1班。其他学部依此类推。

(5)确定走班课务和走班教室。选考科目4节课,学考科目2节课。 依次确定周

二、周四下午,周

三、周五上午开展学考、选考走班教学。语、数、英、体育、艺术集中排课;周

一、周三下午开展校本选修分项走班。

(6)制定班级走班课表和学生个性化课表。每个行政班定制一张班级走班总课表,班主任清晰知道学生走班去向;每个走班教学班的教室定制一张走班教室课表,供教学班专门使用;

9 每个学生定制一张走班上课课表,走班上课时间、节次、学科、学习任务、任课导师、座位号、学习小组名称。

(7)配置学生。依据学生个性化选课情况、教学班设置情况和课务安排情况,依次配置学生,让不同选课组合的学生都有一个连续3节课的选择性选考走班学习机会。政治和生物学科搭配,分别开设2节课学考走班学习机会。

(8)制定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师生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包括“学习前置式”的课前导学纲要和反馈问题,“学习互动式”的课中探究情境和有效设问,“学习巩固式”的课后分层作业和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式”的课余学习体会和经验交流,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由老师“助教”分组分行政班分发给选考学生,为走班教学做好提前准备。

(9)学生全员全科分类分项走班上课。根据课务安排,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列出走班学习清单,分项清点,开展分类走班学习,分类分班上交作业,作业收发室单独设立,7选3学科集中批改,统一个性化辅导,学生助教分发资料、作业,统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收集学生作业错误资源,反馈学生问题,交给教学班指导师作为备课重要依据。

案例:浙江省天台中学行政班的组班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编成平行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各行政班班主任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德育量化评价过程中的保障公平性。这种方式下,各平行班间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男女生性别比例等都相近,年级内组织各种竞赛更加有活力。在这种组班方式下,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分类分层重组教学班,学生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学生的教学管理难度较大,教务处在排课的时候工作量也比较大。第二种组班方式是综合考虑学生高考选考学科的类别及已有的知识层次。例如,某校有240个学生高考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与生物,此时可以根据某一门课程(如数学)的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编成6个行政班(可考虑A层和C层各一班其余编成B层的班级),对该门课程(如数学)实行固定班级教学,其余课程通过选课组建教学班实行走班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政班中大部分学生的高考选考类别相同或相近(如3门选考中有2门课程相同),便于行政班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并且各教学班走班教室的安排也可做到尽量相邻近,减少学生走班带来的负担。

三、教学班文化建设

根据浙江省新课改和新考改方案,充分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尊重学生意愿,原高一行政班保持不变,根据学生不同的选课,组建选考、学考教学班,分类分层走班,行政班和

10 教学班双轨并行,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设计适切性的成长道路。

走班制下教学环境、对象、组织、管理、互动、辅导等都带来了新的变化,选考教学班学生的存在感、适切感、认同感、互动感、归属感的培养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更为复杂。选课走班教学如何突破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也就是进入到课堂文化建设层面,如何重建课堂文化,成为当下进一步深化走班教学改革,实现育人模式转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物质环境的差异性、多变性对学习适切感培育的挑战,需要加大物质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学生在自己的行政班上课,自己座位,教室熟悉,同学熟悉,存在感强。走班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走到新的教室,新的座位,新的班级,学习存在感、归属感急待加强。

教学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受具体的现实条件的制约,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具体教学环境的深刻领悟和合理利用。选考、学考教学班的空间形式、空间色彩、空间影响、教学媒体因受各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基本上是借用某个行政班教室完成的,学生7选3不同学科选考学习带来的多次走班还要更换多次教室,学生在不同教学班上课或多次切换上课场地会加大陌生感,走班教学物质环境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选考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师生、生生之间坐到不同的座位一起上课需要在“选择性学习思想”物化和润色的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形成强大的“教学域场”。教学班物质文化的建设成为提升选择性走班学习效果有效的载体。

1.行政班“教室”设置为教学班“学室”。

行政班的教室是班主任治班理念和学生共同价值认同的文化外显,带有明显的班级色彩,这些教室都成为了走班教学的上课教室,行政班过于强大的班级归属感给教学班的课堂凝聚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每个行政班又不能设置成单个的走班学科教室,因此,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行政班的“教室”应该设置成教学班的“学室”,是教学班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设计的着力点应该立足于“学”,充满学生的味道,展示学生的风采。摆放学生书柜,供学生存放“学材”,学生桌面不放东西,给走班同学一个舒适感。角落空间摆放学生电脑、学科学具,供学生查找资料和直观感受。课桌分组环形摆放,给学生上课分组讨论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学生自己布置的学室在无形中默化“要自己学”的思想,教学班课堂的物质空间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11 2.设计教学班走班导向标识牌和班徽。

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情感、认知、行为参与氛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展教学班走班导向标识牌和班徽的自主设计,体现学科和选考、学考教学班的特点,展示共同选择的价值,培育大家对教学班的认同感。在学生们提供的设计方案中,大家分组谈谈设计的思路和预想的效果,每个教学班的同学行使主人翁的投票权,选取最合适的设计,成为大家心目中共同的一份向往和呵护。

3. 制作教学班宣传栏和展示台。

挖掘教室外围的空间范围,开设教学班专门的宣传栏和展示台,叙述教学班同学情谊,探讨学科热点话题,分享学科学习感受,交流学科学习经验。展示教学班同学“笑脸墙”,展现教学班同学“学习场景”,展览教学班学子“核心素养”,展播教学班“宣传板报”,展听教学班学生的“同一首歌”,聚合教学班“课堂生态系统”。

4.建设学科专用教室。

新课改实行选课走班,学生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与此相应,重构原有的学生学习空间势在必行。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生源、师资力量,合理规划学科专用教室,建设成学生学习、实验的场所,将学科教室建设成为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促进学生在内生动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和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建设可以从“学情”出发,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特点和师生需求,构建实用、现代、高效的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成为走班教学的强大支撑,充分展现教师办公区、学生阅读和思辨区、学生作品展示区、梯形桌子设计和摆放的小组活动区、学生演讲区,各区既有分工,又可融合。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教学系统,所以要求政治学科专用教室能够实现利用多媒体组合优化学科教学,强化思想政治德育内容的意义,达成政治教学目标的功能;改变中学政治教学中缺乏承载知识的实证、媒体,片面认为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是政治课程唯一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和成果展示,能够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政治课教学提供条件;通过声音、模型、实证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现实意义;简明扼要地展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能够将学科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力求达到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让学科教室充满育人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来源的广泛性和构成的复杂性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挑战,需要加大教学行为文化的建设。

12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同一行政班学生,好管理,同步参加省学考、高考的学生,学习同步、考试同步。走班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不同行政班学生,来源广,差异性大;实行选择性考试,一次选考后,部分学生退出,二次选考学生个体差异更大。选考、学考教学班开展多层面的亲身体验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同教学班的学习。

1.组建教学班的学科类社团。走班教学班形成后,通过学生分组,组建学科类社团,分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模联社、时政社、辩论社等,活动成果计入课程修习学分。

2.开发开设学科拓展类课程。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活动体验,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开设拓展类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在体验和尝试中加强协作、互助,减少不同行政班组建中的隔阂。例如思想政治学科开设的模拟法庭、模拟政协、香山思辨等体验性活动课程。针对部分把物理当成既是高考选考科目又是大学的学习专业甚至是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学生,开设如玩转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等研究类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能力、物理方法 、物理思想。

3. 开展体艺类的兴趣活动。不是以行政班,而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组织开展兴趣类文体比赛,增强学生对教学班的认同感。

4. 教学班导师与学生开展线上交流。为弥补全科走班教学的不足,在教学班分散之后,继续开展课余互动学习,如QQ论坛主题讨论、微信互动涨知识、微课制作与学习等。

5. 教学班导师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加强导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结,从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取课题,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从收集实验数据、生活素材,到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开展互助合作、分享交流,并就研究成果进行展评,收获研究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教学班学生增强凝聚力,提高学习力。

(三)教学人际关系的多元所属、多面切换、多次认同产生的疏离感,需要加大课堂精神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行政班同学,自己同桌,自己行政班任课老师。走班制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比行政班的课堂复杂些,来自不同行政班的同学组建成教学班,老师是重新配置的,教学人际关系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不同学科走班切换下的组织归属关系、同学关系多元化,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疏离感。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呈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人"的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将教学放在“人际关系”的框架中加以认识,提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3],罗杰斯所强调的“人际关系”是指限于“帮助的关系”,其实

13 质就是“促进生长、发展、成熟,改善机能,改善处世能力”,处于这类关系中的个体,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建设性的发展。所以人际相互作用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一种对他人的积极帮助,它是作为一种“动力”发挥作用的,这需要师生在走班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整合、提炼课堂价值观、课堂精神和课堂形象,着力从“人化”的层面,藉以建立和完善走班制课堂精神文化系统,它包括选择性学习思想导向下的学习自觉,个性化教学特色价值追求下的教师文化韵味,学科特点引领下的学科观念、思维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因此,走班制课堂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展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舞台,合作学习、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窗口,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一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命的经历,它需要精神文化的涵养、默化,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魅力。

1.基于选择性学习权利赋予时责任的承担,培育自主管理文化。

走班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选择课程,选择学程,学生选择性学习,选择性考试,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于因材施教和适切性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教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是一道底线,就让学生自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和学习。教学班同学自主选举产生班委,制定教学班学习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班同学自己组建学习合作小组,选举产生组长,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和收集学习问题,提交老师备课参考;教学班同学自己选举产生老师“助教”和“学习达人”,帮助老师开展教学组织活动,甚至是担任“小老师”,在老师出差或有需要时,帮助老师上课和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朋辈之间开设工作室,自主讨论问题,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学生自主制定不同学程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考试。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培养自治文化,学习的地盘,让学生自己做主。

2.基于个性化选择组建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因共同的学科选择组建的教学班,成为了学科发展的共同体,培养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关注学生学科的发展、学业的成长、素养的提升。走班教学中,师生都要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包括“学习前置式”的课前导学纲要和问题反馈,“学习互动式”的课中探究学习和合作共享,“学习巩固式”的课后分层作业和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式”的课余学习体会和经验交流,有效帮助学生有序走班学习。

3.基于走班教学多次切换对有效教学影响,培育学科特色文化。

教学中多次切换的走班制课堂,不同学科的更换、不同同学的变换、不同次序的轮换,都会影响当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淡化学科教学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例如走班制的思想政治学科必须体现鲜明的特点,展现人类探索学科科学知识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透析学科内容中的精神滋养,默会学科研究时的思维方式,提炼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方法,展示教

14 师素养里的文化韵味,彰显教师各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4.基于走班教学双边互动定义的课堂情境,教学同频共振互补。

在微观论者看来,师生互动是在课堂情境定义的过程中,师生各自采取不同的策略,不断开展“磋商”的过程。在走班教学中,教师的策略在于利用对话、交流等方法来规定课堂情境,情,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心向;境,提供认知背景,促进意义建构。学生的策略在于运用注意、表达、表情等方法来参与课堂情境,吸引或分散教师的注意力,教师和学生应用各自的策略进行磋商,产生互动,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课堂情境定义: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情境文化,活化学术思维。

通过情境的综合“建模”,培养学生“把所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4]

(四)教学时空领域的动态变化、短暂存在、隔离分布形成的陌生感,需要加大教学制度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上课进入状态快,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准备上课教材、资料方便,课上课下不同时间聚在一起,学习、自修、讨论、作业在一起,老师可以集体开展学业辅导,学生统一布置、分发、收交作业,学生归属感特别强。走班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走班上课,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慢,学生上课教材、资料从行政班带到教学班,忘带、带错回取不便,上课后各自回行政班学习、自修、作业,存在感处于游离之中;老师辅导不方便,从逐个行政班寻找,作业布置、分发、收交逐个行政班开展。基于此,教学管理制度需要重建,形成教学班制度文化,在制度的规范下养成学生品质。

案例A-7-6:浙江省义乌中学为加强走班管理,建设教学班班级文化,制定并实施以下走班教学管理制度。

1.导师负责制:教学班任课教师聘任为学科导师,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思维发展,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学业规划,疏导学生心理,辅导学生学业,学中导,导中学,学导相得益彰,建立师生情谊。

2.值课班长制:朋辈引领,模范示范。值课班长是指在选课走班期间新组建的教学班负责班级管理的班长,协助导师维护上课秩序,详细记载教学班学习情况,并面交导师批阅。值课班长的管理工作向教学班同学述职,接受同学的评议。

3.反馈单制度:学科导师及时了解学情,学生的作业由行政班学科助教收发,检查完成情

15 况,收集课堂、作业、自学中的问题,登记在反馈手册里,供导师调整备课内容使用。

4.年段督查制:统一掌控实施情况,加强考勤检查,督促教学有度、有序、有效的开展。 5.学生顾问制:利用好学生资源,加强生生指导和交流,分享选课学习成功的喜悦。 6.走班候课制:学生要学会不同环境下,都能第一时间主动去适应教学班的老师,在课前2分钟准备好上课用品,用欣赏的眼光期待老师的到来,等候正式上课。分层走班中,课间不同学习资料的调换和不同教室的交换要不少时间,有时走班秩序会混乱或错乱,特别是在老师拖堂或学生拖拉的时候,会带来走班的“走序”和“时序”问题,甚至是影响下一堂课正常开课,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走班影响了自己课间的作业时间和巩固预习时间,不利于时间的充分利用。为此,首先,要端正学习观念,课间以休息和准备为主,而不是学习作业为主,课间同学之间交流和分享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其次,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加强纪律,确保班级课前正常的学习氛围,树立时间和效率观念,根据自己“私人定制”的功课表和分层学习任务单,按时到达分层教学班;再次,教学班老师科学组织,实行走班候课制,切记莫拖堂,同时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确保走班“有序有度有效”的实施。

7.全员德育制:走班中,学生常有这样的感觉,认为教学班的老师就不是自己的老师,只有行政班的老师才是自己的老师;教学班的老师也一时难以记住来自各行政班的学生,更不能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行政班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难以形成较强凝聚力的教学班,人为地存在现实中的班级和观念中的班级之分。为此,教师要树立“大学生观”,把全年级甚至全校的学生都当成是自己教的学生,同时,实行全员德育制,德育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全程、全域、全心”育人的氛围,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发现学生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和学业成长。学生也树立“学校老师观”,不同年级和班级的老师都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

8.电子班牌考勤制:学校引进了电子班牌考勤系统,学生刷卡考勤,建立学生出勤电子数据库,供学分评定使用。

9.功能教室保障制:开展学科文化教研室的建设,并配备了新的学科功能教室和专门的分层分类走班作业上交室和个性化辅导室,有力地支持走班教学。

10. 主题教研制:每周开展校本、组本教研,发现、探讨走班教学中的问题,弥补走班教学的不足。

从起班的文化陌生,逐步开始文化认同,继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用文化植根人心,走班制下的教学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和“学习的乐园”,选课走班教学的“选择性学习”价值才能集中体现并滋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走班教学科学评价策略

走班上课后,学生各自回行政班学习、自修、作业,老师下班辅导、作业分发、收交不方便,教学班存在感处于游离状态,学生学习反馈进入大面积的“盲区”。教师任教的班级,学生差异和变动较大,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要优化评价策略。

(一)改革评价制度的架构,探索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走班教学如何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发展的价值:

1.从“完成学习目标”的维度去评。考量“是否参与了学习”“是否学会了”“能否会学”“有没有还想学”,这是一个依次递进的学习行为,产生学习的整体效益。

“在学习”的考评重在考勤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衡量依据是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通过参与过程的考核,作为学生学分认定和评价的依据之一,确保学生学习时间量的投入。

“学会了”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学懂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内容,并能初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但学生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的状况。

“会学了”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仅已经解决了问题?还学会发现了新问题。

“还想学”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达到了乐学的境界,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仅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是善于知其所尽然。

不同学生不同选择,不同选择不同目标,不同目标分层达成,在选课走班学习中开展差异化评价。

2.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 的维度去考察。一是是否通过课堂的“过程体验”和“老师教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滋养了学生素养;二是是否通过目标的预设,过程的体验和结果的呈现培育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是否经历走班制的特定学习方式后,积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和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2]为造就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条件。

(二)改革评价策略,探索多元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配合选课走班带来的组织变革,教学班开展“文化培育,行为自觉”的考核评价作为评价改革标志性的追求,“教学自觉是一种责任担当”。同时,老师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沙龙,交流教学心得,撰写教学随笔,互评互学,形成常态化的制度,进而形成文化。教学业绩关注“增量考核”。在学科统一检测中,分层分组对比;在校际联盟联合检测中,分校互动交流;在学考中,达标率评比考核;在选考中,等级赋分分段人数对比和等级赋分平均分考核;在高考中,原始分值平均分考核,关注接

17 班暂差生的转化。学校根据组合教学班前的平均分和有效分为对照参数,在各级各类考试测验中精细化分层、分组对比,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培育优质的育人文化环境。重视学生“满意度”在教师绩效中体现,通过定量的分项数据考核和定性的语言描述,由学生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努力方向,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三)评价及时追踪和反馈个性化学情。借助学校电子班牌考勤系统,学生刷卡考勤,建立学生出勤电子数据库,供学分评定使用。借助学校e板会智慧在线教学系统,及时跟踪学生作业和答题情况,分析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潜力所在。借助学校七天网阅等在线评价系统,诊断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导出错误开展个性化辅导,反馈学情曲线,预警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服务生态系统,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间和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四)评价关注过程。学科成绩由不低于40%阶段考试成绩和不高于60%过程性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成绩由课堂表现评价(权重25%)、作业表现评价(权重50%)和学科活动表现评价(权重25%)三部分组成,充分体现平时走班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学科统一检测中,分层分组对比;在校际联盟联合检测中,分校互动交流;在学考中,达标率评比考核;在选考中,等级赋分分段人数对比和等级赋分平均分考核;在高考中,原始分值平均分考核,关注接班暂差生的转化。学校根据组合教学班前的平均分和有效分为对照参数,在各级各类考试测验中精细化分层、分组对比,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培育优质的育人文化环境。

案例A-7-7:温州龙湾中学对教师的评价:

1、横向评价:

(1)学生学期满意度测评(15分)

以年级为单位,A(20%-25%)、B(70%)、C(5%-10%)三等,各计

15、

10、5分。 (2)教学成绩横向比较(10分)

学校内部比较(10分):分层学科同一层次内均分比较:第一名计5分,第二名计4分,第三名计3分,以此类推。不同层次之间均分偏离值比较:最好的层次一律计5分,最差的层次一律计3分,中间层次计4分。(说明:分类学科基于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此项评价分值计入教学成绩纵向比较。) 联考成绩比较(10分):以联考成绩为依据,各学科均分统一折合为100分,与联考学校均分横向对比,差距最小的学科所有教师一律计10分,其次的学科一律计9分,一次类推。(说明:当无联考成绩对比时,此项分数计入学校内部比较。)

2、纵向评价(分层学科10分,分类学科20分)

依起点看动态变化。以走班开始的原始分班成绩为依据,主要考量优秀率(学科前45%)

18 和后进生率(学科后10%),根据起点看增量值。增量第一名计10分(20分),第二名计8分(16分),以此类推。

3、班级评价

选课走班后,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成绩比较如下:将每个学生的3门选考科目进行等级赋分(等级分使得不同学科即使分值不同、难度不同依然具有可比性)。再加上语数外的卷面分,再将全年级所有的学生的总分排序,比较前45%和后10%人数,算出班级成绩状况。 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的功能不可弱化。一是通过行政班级之间成绩比较强化行政班功能。行政班级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本班学生的选考科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二是每周一节的专题教育课依然以行政班为单位开展。三是常规考核依然以行政班为单位考核。四是学校通过举行更多更丰富的文体活动以强化行政班的集体归宿感。

为充分贯彻选择性学习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己的课程、学程、学层、考程,学其、考其所长,让每个孩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和潜力充分涌动并迸发出来,学习成为学生的真正需要,成为个性特长发挥和差异化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推进选课走班教学,促进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增强选课走班教学的“战略定力”,贯彻“问题思维”,在且行、且思、且变中寻找并发现选课走班教学的规律,促进教学健康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增强“轻负、优质、高效”办学的理论自觉、实践自信和改革自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下一篇:项链部编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