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状况调查报告

2022-08-14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住房状况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住房状况调查报告

住房状况调查简表

1、 您目前住所所在行政区

ABCDE

2、您的性别

男女

3、您的年龄(周岁年龄)————

4、您的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学(本、专科)研究生及以上

5、从业状况

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失业他

6、婚姻状况

已婚未婚

7、常住人口————

8、户口状况

本市户口外地户口

9、家庭收入————

10、现住房面积————

11、房屋产权

无产权部分产权经济适用房全部产权其他

12、现住房满意情况

满意不满意

13、未来三年的购房计划

不买购买

14、计划面积————

15、计划户型

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两室两厅四室两厅单卫四室两厅双卫别墅 他

16、购买类型

二手房多层商品房高层商品房别墅

17、地理位置

甲新区乙新区其他

18、购房价位————

19、是否贷款

自筹申请贷款

20、所够新房的人均面积

10平米以下(不包含10)10~20平米21~30平米31平米以上 其其

第二篇:"80后"小夫妻住房状况调查

由《北青行动》连续三天推出的《80后小夫妻住房状况调查》系列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25日20时,该报道共收到网友超过10万的投票,并有数百条网友跟帖与读者来信。调查的最后,记者采访了房地产业界的三位专家,请他们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80后小夫妻的住房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如果您属于80后小夫妻,那么您现在的状况是?”的投票中,共有38231人参与投票,其中有34.13%的网友已买房正还房贷,有30.13%的网友选择“不买了,我就是要租”,21.57%的人表示正准备买房,而已经买了房,并且还清了贷款的人则占14.17%。

在“如果您是80后,您觉得房子与幸福感有多大关系?”的投票中,共有32678人参与投票,认为“没房子生活就谈不上幸福房子”和“房子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的人共占74.28%,认为房子与幸福关系不大的有23.59%,而只有2.13%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关系。

在“如果您是80后,积蓄够一套房的首付,你还会租房吗?”的投票中,共有34714人参与投票,其中表示不会继续租房的人占到77.79%,只有16.79%的人选择“做房奴压力太大,租房更轻松”,只有5.42%认为租房买房都无所谓。对于以上的投票结果,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王昊博士为我们做了点评。同样是80后的王昊认为,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买房永远要比租房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买房子是他们最为关注和关心的事情。从投票结果看,多数网友将有没有房子作为评价幸福与否的标准,可见,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很物质化,更为重要的是,其幸福与物质的高度联系让其他幸福感显得相当渺小。

房产过热危害产业结构

——房地产界知名人士 杜猛 副教授80后小夫妻有权利买房,但是他们大部分人是不具备买房能力的,因为他们的收入与房价相差很多。那些买了房子的小夫妻,实际上是加上双方父母,是六口人,是一个家族在买房。两代人都成了房奴,赚钱的是开发商和银行。这对我们国民经济结构有非常大的危害。首先,一套房子把一家六口人的收入都锁定了,我国的CPI并没有把这部分消费统计在内,而这个消费又恰恰是家庭消费最大的一项。这将使我国在拉动内需方面出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只拉动了房地产的内需,而没有拉动其它行业的内需。结果是房子更稀缺,房价更上涨,房地产业继续成为暴利行业。这就容易造成其他行业都萎缩,举国上下热衷房地产的局面。如果这种局面恶化下去,对产业结构的危害会很严重。就像历史上齐国用大量买进鲁国生丝的做法灭掉鲁国一样。鲁国人看到种桑养蚕很赚钱,就举国上下养蚕,不再种粮食。10年后,鲁国表面上变得十分富裕,齐国却突然不再买进生丝,并对鲁国进行军事进攻,鲁国就因为续粮不足,不战而降。其次,80后是创业的一代,担负着国家未来产业结构升级重任的一代。如果他们背上

了房子的重担,成为银行的长工,就会让这一代人身心不健康,没有幸福感可言。即使他们在各个行业工作,也永远是背着包袱在工作,是不愉悦的工作。赚钱还房贷,将成为他们工作的唯一目的,这将是一种扭曲的工作和生活心态。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开彦 副主任中国的传统观念,拥有住房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就会不安定,心理不踏实。但是,与其当房奴在经济上精神上承担很大压力,就不如去租房。矛盾的是,目前租房市场很贵,如果要舒适一点,月租也相当于买房的月供,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是在替房东养房,不如自己买。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为小白领们提供一个解决住房困难的措施。温总理在新加坡开会时也提出,大部分人的住房要靠政府来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丢到市场上去解决,政府有责任监管。怎么去管,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政府已经启动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策也很明朗,只是现实执行起来,在某些城市某些环节还存在问题。而作为夹心层的年轻夫妻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弄不好要出社会问题。他们工作不久,收入不高,又要建立家庭,买房的迫切性很强,急需政府来帮助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买房和租房两方面来着手解决——个人要买的,政府帮助一下,推出一些类似限价房的房源,让他们买得起,要扩大房源,根据每个人的收入情况分档次补贴。但目前看起来解决的希望很渺茫,房源很少,矛盾很大,需要政府尽快出台办法和政策,有计划地解决。当然,政府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要让大家看大希望,看到解决的可能性。这样,这些年轻人也不用人心惶惶,担心今天不买明天更买不起了。急着去买房反倒推高了房价。个人愿意租的,也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廉价出租房,工薪阶层租得起,有品质保障的。我们的传统观念也要改改,租房和买房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改善生活品质。房子很重要,但因此背上沉重包袱就不必要。关于住房问题,其实国外有很多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日本,为解决战后缺房问题,国家成立公营住宅,拨款给公营企业,让他们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缺房问题,建立了大量类似现在经济适用房或简易房的房子供应给缺房的人。缺房问题解决后,日本又把公营住宅改成公团住宅,建立起国家级的一些城建公司,给政策,给资金,专门开发解决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从低档到改善性住房都做,国家有质量、面积、环境、价格等一系列标准。其实工薪阶层并不是要多好的豪宅,只要质量好、实用,住得舒服就可以了。再比如租房,在丹麦,一套房子,你可以买一半、租一半,租到一定年限,房子就归你。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愿意去租房。这些事情开发商自己不会去做,都需要政府来出手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王浩 博士因房贷而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已是有目共睹的了。新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更是尖锐地触及到这个问题。我们说国家国家,是国与家的组合。当家庭不稳定的时候,国家自然会出现危机。所以,如果更多的家庭因为房子问题不和谐,破裂了,我们的国家也会面临社会动荡的风险,这肯定会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现在之所以政府还没有大力出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而解决房价过高给人们带来的住房难问题,是因为现在的“难度”还没有危及到社会稳定。记得杜甫的诗歌里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更多的“寒士”因为住房问题而不能发展,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和智慧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就需要重新思考房地产对民众的影响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被房子蒙住了眼睛。在中国,特别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在年轻人眼中,就是三件事:户口、房子和票子。如果还有精力的话,就可能再算上车子和孩子。大家会发现,中国年轻人的关注层面就这么些东西。又关注,又得不到,牢骚自然会

多。我经常向大家强调,买房子是人生里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它需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的努力来获得。远不像买个MP3那样随便。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纷纷买房子,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你又没有积蓄,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大的发展,你拿什么来买房子呢?拿父母的钱。这是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还以自己的家庭能够帮助其买房子为荣。这是很不公平的,特别对于农村出来的,父母没什么积蓄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公平。它撼动了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对年轻人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常此以往,将使我们的更多的年轻人变成啃老族。所以,建议大家要向这种文化现象多抱怨,而不要仅仅抱怨房价。

——《北青行动》记者 于路“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如果要描绘中国都市年轻一代人整体的生活状态,那么普希金的这句经典,我认为是很贴切的。老一辈人常说:“我们那个时候,周围人的收入都差不多,谁家过得好不好,就看那家的主妇会不会过日子了。”当80后们陆陆续续结婚,组成了中国社会最年轻的夫妻家庭后,他们的持家能力,他们生存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如何呢?面对疯涨的房价,正属于奋斗阶段的他们,又该如何面对?为此,我们推出了《80后小夫妻住房状况调查》系列报道。之所以把焦点集中在住房上,是因为这将是小夫妻们面临的第一项重大家庭开支,更是这一代人无法逾越的一个共同话题。真正走进这一代人的小家庭后,我们很少看到曾让80后备受非议的“叛逆”、“没责任感”、“月光”的影子。面对家庭生活,他们同样有计划、有目标,并愿意为目标去奋斗。虽然很多人买房子都要靠父母的支持,但他们同样在考虑父母将来的养老问题。“不想带着父母和孩子到处搬家。”是很多人坚持买房子的理由。我们将访问对象确定为九个家庭,他们分别处于有房有贷、有房无贷、尚未购房三个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几个个案,能够折射出这三类家庭的某种生活状态,汇聚更多的力量,来关注这些年轻的家庭。当然,不管我们怎样努力,我们选择的家庭都不可能代表所有80后小夫妻的生活。每个人奋斗的历程、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一个调查也不可能起到抚慰每个人内心最敏感最脆弱地方的作用。关于住房,我们的报道不能给出一个结果、一个答案,而我更愿意它只是一个开始。有什么会比这一代人的生存、一代人的心态更为重要?所以,我们理解网友们的不理解,更能体会那种被房子煎熬的复杂心情。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点我们不会感觉丝毫兴奋,反倒是沉甸甸的压力。三天下来,我们收到了10万多的投票,更有几百楼的评论。这些读者评论,是我多年职业生涯难得一见的——它是无比真诚的,它是饱含辛酸的——很多网友把自己关于住房的情况、心态、故事讲述得非常详细,那字里行间,甚至会让我恍惚,他们更像是这一系列报道的主人,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副生动的都市人的生活全景图!谢谢你们,你们有权利愤怒,有权利梦想,就像有权利幸福生活一样。(《北青行动》策划/徐景科 记者/于路 北京报道)

第三篇:成都:居民住房状况及需求调查报告出炉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24日 06:40

李凌翌

今年8月初,成都市展开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住房状况及需求调查,对五城区和高新区家庭基本情况、房屋情况和居民住房需求意愿等进行了入户调查。记者昨日获悉,此次调查结果现已出炉,通过对1.5万份有效样卷的回收和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目前成都市房地产状况及居民需求意向的真实情况。

调查报告显示: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住房总量每年以65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成都五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2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1平方米。成都投资性购房比重占

7.22%,自住比重占92.78%,市场投机成分较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近年来,我市住房建设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增长态势。

住房状况分析

关键词住房面积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8.72平方米

锁定圈层: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居民居住状况

从住房总量及居住状况指标来看,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市五城区(含高新区)住房总面积共计9676.16万平方米,120.89万套;其中个人自有产权住房面积为7488.15万平方米,占住房总面积的77.39%,共93.55万套。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现有住房总面积为9676.16万平方米,住房总套数共计120.89万套,总户数为117.40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8.72平方米,户均人数2.87人,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82.42平方米,套均住房建筑面积为80.04平方米,户均套数为1.0297套。

锁定圈层:本地人居住状况

我市本地人共292.04万人,101.76万户,拥有住房面积8358.15万平方米,共104.85万套。套均面积为79.71平方米;人均面积为28.6

2平方米;户均面积为82.14平方米;户均套数为1.0305套。

锁定圈层: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居住状况

根据《成都市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及配套文件的规定,当前成都市界定家庭年收入四万元以下的住户为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据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共计61.64万户,占成都市总户数的52.5%,其中,最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为0.4516万户。其中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中人均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家庭为7.29万户,占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总户数的11.83%。从居住状况指标来看,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户均面积68.21平方米,户均套数0.80套,人均居住面积23.09平方米。

锁定圈层: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状况

我市五城区(含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来自成都周边地区和四川各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式是租房和住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人均居住面积小,超过四分之一的务工人员人均居住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三分之一的务工人员人均居住面积为5—10平方米,远远低于成都市划定的人均16平方米的居住困难户标准,配套设施缺乏。

关键词住房空置

面积空置率不足1%;城北出租率最高

从住房空置状况分析来看,我市五城区(含高新区)物业管理范围内面积空置率0.89%,套数空置率1.08%。总体来看,城西和市中区的套数、面积空置率相对较高;城东和城北的套数、面积空置率相对较低;比较特殊的是城南的套数空置率远远高于面积空置率,表明城南住房空置部分主要是中小建筑面积户型。市中区和城东的面积空置率高于套数空置率,表明市中区和城东的空置部分户型面积偏大。

从住房出租状况来看,我市五城区(含高新区)范围内住房出租率,按套数计算为15.31%;其中,物业管理区域内住房套数出租率为9.70%。从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整个范围来看:城北出租率最高,达到了17.34%;城南、市中区、城西出租率较高,分别为16.19%、15.99%、15.43%,城东出租率最低,为13.07%。

关键词住房套型

成都人爱二室一厅,比例高达46.36%

锁定圈层: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房屋状况

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住房成套率为91.16%。其中,二室一厅的套型比例最高,为46.36%,三室一厅、一室一厅和三室两厅的比例分别为17.1%、13.58%、

7.873%。个人自有住房建成年代构成中,1990年以后建成住房总量比例超过80%,其中1990~1999年比例为45.49%,2000年以后比例为35.52%;1979年以前建成住房总量为290.08万平方米,比例为3.87%,其中二环路以内尚存零星危旧房屋138.08万平方米。

锁定圈层:成都市本地人房屋状况

调查发现,77.38%的本地人家庭自有一套住房,自有两套以上住房的本地人家庭比例为10%,尚有12.62%的本地人家庭无个人产权住房。在住房取得方式中,51.76%为政策性住房和拆迁安置房,17.84%为商品房,区位主要集中在城南、城西和城东,环域主要分布在一环到三环之间,行政区中金牛区和成华区比例较高。

锁定圈层: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房屋状况

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住房主要集中在城东和城北,行政区中成华区和金牛区共占46.23%,环域构成中34.13%的家庭分布在二环到三环之间,现有住房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房改房,84.56%的房屋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户型多为两室一厅。房屋成套率为90.25%,29.98%的房屋完好,53.48%基本完好。

住房需求分析

关键词面积需求

过半市民想买81—120平方米的住房

调查显示,有购房意向的家庭所占比例为36.19%,有房户中32.33%的家庭有购房意向;租房户中有45.96%的家庭有购房意向。在意向购房时间上,四年以上占据41.14%,三年内为23.35%,两年内为18.77%,一年内为12.28%,半年内为4.46%。

在购房用途上,92.78%的人选择了自住,4.2%的人选择给家人,购房出租的居民为1.9%的,选择转卖和其他的分别为0.37%的0.76%。

对于意向购房面积的调查结果表明:居民购房时主要倾向于81—120平方米的中等面积,共占总数的54.46%,总体90平方米以下和90平方米以上的意向比率为5.4∶4.6,户型大于144平方米或小于60平方米的比例分别为3.86%和3.72%。而在意向购房总价中,26—30万元所占比例为22.47%,21—25万元比例为20.37%,40万以上为17.56%,20万元以下为15.23%。

关键词购房意向

多层住房需求近半;多数希望有小区花园

在意向购买的住房类型中,多层住房比例为49.27%,小高层比例为34.52%,高层住房为11.44%,选择花园洋房、别墅和其他的分别为3.41%、0.64%、0.72%,三项比例共为4.77%。在家庭希望购买的房屋状况中,选择现房和期房的比例分别为84%和16%。在意向交房标准选择上,70%的家庭选择清水房,20%的家庭选择厨卫简装,只有10%的家庭选择菜单式装修或精装修。

在意愿购房人群对小区内配套设施要求中,按选择次数排序,依次为小区花园(67.95%)、便利店(50.78%)、健身场所(47.1%)、公共休闲场所(48.85%)、停车场(48.85%)、游泳池(35.37%)以及休闲会所(19.23%)。

第四篇:莒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及医疗保障状况调研报告

2013年9月,莒县桑园中心初中两名青年教师组成社会调查小组,对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及医疗保障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走访调查。通过这次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我们详细了解了莒县的住房及医疗保障政策在教育基层的实施状况,并总结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和医疗保障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县在教育基层的政策制定及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调查背景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及医疗保障方面,我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1995年12月,我县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明确规定:“县、乡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套建设适量住房”,以及“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建立教师体检制度”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包括教师在内的全体居民进行了全面覆盖;2011年,我县开始实施《莒县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教师,提高教师地位。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有所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2012年前实现县域内教师工资

1 统一标准发放。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鼓励教师长期在农村任教,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

按照“政府建设,产权公有,教师使用”的模式,由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主要为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离城镇较远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改善生活条件。鼓励各地优先和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周转宿舍。”可以说,我县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及医疗保障问题上极为重视,至今,我县已经开工建设了几千套教师周转宿舍,部分解决了偏远地区教师的住房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次调查主要着重于了解基层教师住房及医疗保障的实际状况,分析已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

二、调查样本的选择

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及医疗保险政策主要是由教师所在区域的同级财政负责的。基于此,结合调查小组成员的社会资源分配情况,本调查主要在莒县桑园镇进行。调查样本的选择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莒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及医疗保障的基本状况。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发放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小组成员对调查点全体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中未能反映的情况以及基层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访谈。调查问卷发放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调查小组取得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四、调查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形成完整调查问卷50份,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小组发现,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健全,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不到位,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住房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特点因其家庭收入的不同、距离县城的远近及子女的教育等因素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具体而言,其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医疗保障方面

1.医疗保险政策比较健全,但宣传力度较差,政策缺乏透明度

调查小组发现,接受访谈及完成调查问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每个教师均有医保卡,医保卡个人账户定期打入款项,不存在拖欠现象。

但是,部分基层教师普遍对医疗保险的缴纳额度及重大疾病保障政策缺乏完善和系统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在50

3 份调查问卷中,只有少数人对医疗保险的缴纳额度及重大疾病的保障政策和医疗保险的缴纳额度完全了解,很多人对其是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

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县医疗保险政策在基层的宣传力度比较差,政策缺乏透明度。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均有反映,没有看到相关医疗保障的政策性文件;并且,相关管理机构并没有在基层进行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基层教师不具有知晓重大疾病保障政策的途径。但是,基层教师均有强烈的意愿希望了解重大疾病的保障政策以备不时之需,这点通过89%的被调查教师希望更多的了解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可以证实。

2.教职工定期体检制度不健全,实施效果不理想

调查小组基层教职工的定期体检制度尚不健全,在调查小组走访中,教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尚未建立。尽管调查点对教职工进行不定期体检,但实施的效果很不理想。体检主要是在乡镇医院进行,由于体检设备的缺乏,无法对教职工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很好起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

在调查小组的走访调查中,定期体检制度的缺位及实施效果的不理想是基层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这既给基层教师的身体留下了安全隐患,也加大了事业单位医疗保障体系的未来负担,无法构成保障基层教师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

4 线”。

3.基层医保定点药店药价较高且不报销,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手续繁琐

目前,在调查小组的走访区域,已经基本实现医保定点门诊及零售网络对乡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在被问及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是否满足日常购药及门诊所需时,只有约30%的被调查教师感觉个人账户余额明显不足,约70%的教师认为个人账户余额基本满足甚至有尚有剩余。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需要去县城才能用医保卡进行购药或支付门诊费用,乡镇门诊刷卡机经常崩溃,这对于离县城较远的中小学教师尤为不便。为了方便起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现金购药,这既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压力,又造成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闲臵,医疗保障政策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部分教师反映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的报销手续繁琐,报销的比例虽然高于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起付线太高,一般的小毛病根本用不上,他们希望降低起付线,简化报销的程序。

(二)住房方面

1.住房状况呈现以家庭宅基地住房为主体的多样化特征

目前,基层中小学教师的人员流动较小,教师基本在家庭所在地任教。在调查中,只有1人目前租赁住房居住,约

5 54%的教师目前居住的为父母或配偶的宅基地建房或学校集体宿舍,46%的被调查教师已经购买商品房。 可以说,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状况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

2.农村中小学教师县城购房意愿强烈,购房支出较大

调查小组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县城购房意愿十分强烈。即使现有住房问题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师依然有在所在县城购房的愿望。调查问卷显示,教师县城购房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升值受益,“自住”或“退休后自住”是其县城购房的主要动因。与农民不同,教师为城镇户口,没有宅基地和土地,其所住宅基地住房多以父母的名义兴建,因此,大部分教师即使没有现实的住房需求,也需为退休后的生活多做打算。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购买商品房成为理想的选择。 另外,16%的教师由于方便子女入学的原因在县城购买商品房。可以推断,即使目前在父母或配偶宅基地住房居住的一部分教师实际上已经购买商品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县城购房意愿强烈。 此外,调查问卷单独调查了住房支出占到了每位教师月工资的比例。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2%的教师住房支出占其月工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只有13%的教师住房支出占月工资的比例在50%以下。一般来说,一个35岁的年轻教师,他的教龄一般在10年以上,发到手的工资大约3000元左右,他

6 如果要在县城购臵一套约100平米的商品房,照现在的价格如果10年还上房贷,那么他每月要还2000元或更多。可以说,购房成本已经成为已购房教师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3.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建立,但需进一步的完善

根据访谈及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点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建立,教师有住房公积金。但是,住房公积金的缴纳额度较小,40岁以下的教师月缴费额低于200元,40岁以上的教师月缴费额300元左右。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透明化,加大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在医疗保险领域的投入也日益增多,保证医疗资源的高效率运转是目前医疗保险领域的主要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也是县域内的参保主体,且长期在基层工作,接触的信息相对较少。通过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政策的了解几乎为空白。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应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透明化,将医疗保险相关文件下发到基层中小学教师的手里,并按年给予基层教师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表,让他们明确知晓自己缴纳及单位缴纳的数额,避免他们对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7 其次,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应适当加大。 并对他们最为关心的重大疾病的报销政策、报销程序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明确他们作为医疗保险缴纳人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二)建立县级医院的定期体检制度

我县从1995年已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明确规定建立教师两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级财政的支付能力有很大差异,定期体检制度有的尚未建立,有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希望建立高水平、常规化的体检制度。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各级医保中心应当将定期体检制度的建立、健全纳入其工作范围,由医保中心出面,实现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的体检;并且,应尽量保证体检在设施齐备、经验丰富的县级医院进行。

其次,体检产生的相关费用应由医保中心筹集,如果资金的筹集确实困难,应由各级财政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范围,不应加重基层中小学的负担。

另外,目前退休教师的定期体检制度尚未建立。退休教师对于定期体检有更大的需求,定期体检制度不应只涵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也应当进行常规的体检,以保证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治疗。

(三)实现医保定点门诊及零售网络的基层覆盖

目前,医保定点门诊和具有医保资格的零售网络主要集中在大型的乡镇或者县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普通的门诊及拿药均需要使用现金支付,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各级医保主管部门应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覆盖乡镇的定点门诊和零售网络,这既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为基层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便利。

再有,基层医保定点药店药价较高且不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太高,报销手续繁琐。这也成为广大的基层参保人员的迫切愿望。

(四)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扩大其使用范围

住房公积金问题在基层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财政资金紧张,住房公积金比例较小, 住房公积金政策对于解决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的作用十分微薄。为了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

首先,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扩大其使用范围。 其次,通过住房公积金的有效使用,改善缴纳者的住房条件是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最终目的。因此,各区域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应简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审批手续,加强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扩大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等等。

(五) 推进教师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9 尽管一部分教师拥有宅基地住房或已经自行购买商品房,但他们仍有在县城购臵房子的需要,考虑到基层教师收入较微薄(教师工资甚至比不上一般的打工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教师住房的投入,推进教师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让教师能买得起房,减轻基层教师的生活负担,使其更好的投入教学工作。

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奋战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是我县乃至全国义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我县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积极应对中小学教师的诉求,全面提高其住房条件和医疗保障质量,是完善义务教育工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应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重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不用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站在讲台上,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执笔人:陈修燕、徐延枚

工作单位:莒县桑园镇中心初级中学 形成时间:2013年9月28日 通讯地址:莒县桑园镇中心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34063316

29、13676337303。

10

第五篇:住房难调查报告

关于“住房难问题”的相关调查

关于“住房难”的相关调查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要点。住房难一直是中国百姓关注的话题,更是困扰党和政府的难题。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但房价上涨的势头始终没有得到遏制,百姓购买住房带来的经济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住房是民生之本,构建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透彻的了解这一问题,并且立志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的责任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城市市民和郊区市民的市场调查,可以对现在社会人们的思想有一 个大体的了解。知道百姓购买住房的难处和希望政府怎么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密切相关的问题,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百姓住房难问题,而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时间:2011年7月

(三)调查地点:东台市中心居民小区和郊区

(四)调查对象:小区市民和郊区居民

(五)调查人:王小霞

二﹑正文

(一)调查活动流程及方式

1.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

本次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经过统计分类得到以下结果:其中32.5%持支持意见,认为购买住房难。8.55%认为自己能够解决住房问题。而剩下的59.05%的人则处于中庸的态度。

2.现场采访

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通过向他们询问对住房以及房价等的了解。要求对方可以随便谈谈并不需要紧张等。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可以拍取一些照

片等。另外采访的过程中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很好的气氛使其能够很客观很真实的讲出他们内心真正想讲的话,尽量让采访的结果透明真实。

3.网上提问

可以进一步扩大网络的利用率,以游客的身份在网上发出一个住房难的帖子和建立相关的论坛,在论坛上进行发问并及时记录回复结果以便更好的统计调查是结果更加的真实可信。

(二)调查结果分析

住房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中档商品房为主体,大户型比例过大,而适合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小户型比例偏低。并且,经济适用房在住房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小,哦、平抑商品房价格作用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且居高不下。这是导致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

难的主要问题,也是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房价上涨过快,致使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事站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都是不合理的现象。如果房价不加以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导致住宅市场大幅度波动,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2)房屋拆迁纠纷多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拆迁

成为每个城市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拆迁纠纷也是拆迁过程中的普发现象,更甚者发展到暴力冲突。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经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3)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

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提高的需要越来越大,在这期间所建的住宅区特别多,这类房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房已变成旧房,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就旧城区物业本身而言,全部是旧房,使用时间至少是年限不等,有的时间甚至还要久远,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尤为明显,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4)主要原因分析:

1、拆迁补偿的金额往往无法达到购买一套商品房;

2、

房屋产权调换不能合理安排房源,这也是被拆迁人不愿意拆迁的原因。

3、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大批房屋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已然成为旧房。这类住房不仅新旧交错,居住与经营交织,而且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这就使得人民群众的购房需求愈加高涨。

4、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对住宅的有效需求

5、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税收的增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

6、设计标准的提高、原材料价格提高等,

这些都会导致供给成本的提升.7 、房屋拆迁中的一些纠纷导致

8、老小区旧房改造难度大

(三)调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1.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因此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是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还是很圆满的结束了这次调查实践。

2.调查的范围有限,仅仅是针对东台居民,结论不能说是完全的正确,下次有机会的话会更加扩大调查的范围,使得调查的结果更加的科学可信。

3.调查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没有什么经验,一些居民不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调查,说明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不够强,下次调查的时候会注意沟通的方法的。

4.这次的调查报告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下次我们会更加努力加油改进并认真实施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此项任务的完成必然是我国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解决百姓住房难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共同努力,还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建立企业利润与工人工资正相关增长机制来同时配套实施。我们始终坚信,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解决住房难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将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使中国的社会更加和谐,使中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解决住房难问题关键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设开发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突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愿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规范政府职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旧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出现一些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但是,出现问题的必然性并不等于问题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调整,该加强的一定要加强,

(二)严格土地审批制度, 依法规范用地

(三)完善拆迁补偿制度,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条件

(四)发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五)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构建良好的住房开发体系

(六)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应当强化工作协调,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城市住房,统一开展对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的资格认定、补贴发放、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等工作,确保住房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并顺利实施。

建议:

综上所述,总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

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市场要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要求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住房难问题不是靠个人或国家就能解决的,是全民和国家一起合作的解决的。 四﹑参考文献

【1】宋正荣《关于解决农村单身贫困无房户住房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2】文治平《关于破解“住房难”实施意见》2009年4月12日

【3】林振将《关于住房现状调查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工安全教育制度下一篇:中国传统婚礼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