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

2022-09-13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异常激烈, 经济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 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胡锦涛同志 (2006)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需要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对中国来说,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之路, 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付诸实施的系统工程, 关乎到教育观念、文化观念、社会观念的创新, 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贵州省作为西部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之一,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 如何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 在转型经济的进程中, 建设具有贵州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注重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使贵州省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发展, 改变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现状, 实现历史性跨越, 已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1 贵州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科技研发体系初步形成。目前, 全省共有科技机构近1000个, 其中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05个, 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863微硬盘研发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 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1个, 区域性科技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省属56个科研院所已基本完成改革, 科研机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科技人员面向市场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 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成为科研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状况有所改善。

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科技活动产出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的增加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支撑, 促进了科技事业的较快发展。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0.47%上升到2005年的0.57%, 并进一步得到提升。“十五”期间, 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 (原科技三项费) 共投入3.28亿元, 比“九五”增加1.74亿元, 增长112.99%, “十一五”期间, 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1903项, 重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

科技活动的产出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共发表科技论文41224篇, 被SCI和EI收录的论文数由2001年的70篇增加到2007年的267篇;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98项, 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395项, 其中获国家级科技奖3项;专利申请量7203件, 年均增长25.99%, 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专利授权量3638项, 其中发明专利506项, 占专利授权量的13.91%。

但从总体上看, 贵州省人力资源匮乏高层次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结构不合理, 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 创新能力不强, 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 人才队伍的现状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各种战略资源使用不合理, 科技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导致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缓慢。

2 贵州省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了与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协同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央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加上前期战略实施的基础,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战略资源出发,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 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 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水及其水力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10多种, 其中有76种已探明储量, 有多种储备保有全国前列;贵州河流处于长江和珠江水系上游的交错地带, 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 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5.7%, 苗岭以南属于珠江流域, 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3%;生物资源繁多等等。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还可以加大开发力度。丰富的资源使得贵州在资本、技术、制度、结构等方面有后发优势, 有成本低、风险小, 模仿创新不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风险投资。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 2007年, 贵州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投资看, 招商引资工作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来, 香港财团、台资企业、外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贵州市场、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攀升。一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电网、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进度也比较快。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二是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做强。三是以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四是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五是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良好。另外, 新阶段扶贫开发进展顺利, 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 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2.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发展总量和速度呈持续稳定上升趋势

“十五”期间, 经过资格复审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01年的99家, 发展到2005年的187家, 年均增速17.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出口交货值、产品销售收入以年均17.89%、19.33%、47.98%和18.77%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末, 实现年总产值、增加值、产品出口交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61.75、57.76、13.38和134.34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61%。

2.2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构成结构分析:2005年, 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2.64%、27.70%、16.02%、1.09%和2.44%。“十五”期间, 产业比重变化明显, 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比重逐年提高, 主体地位突出。

2.3 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地位显现

从产业规模分析:2005年, 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比重达96.36%。医药制造业尤其是中药现代化产业, 是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经济比重最大的产业, 2005年, 实现产值85.3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6.76亿元, 成为支撑贵州工业发展的支柱。

2.4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布局呈现聚集态势

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贵阳、遵义和安顺地区。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医药工业园产业群、贵阳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 集中了全省90%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5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3.38亿元、产品出口创汇1.57亿美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现价) 337.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5.76亿元、上缴税金17.01亿元、招商引资资金25.26亿元、引进高新技术项目76项。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十五”期间累计实现民品工业总产值9 2.9 2亿元, 其中新产品产值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98%;新产品项目数为437项。园区形成了新能源 (化学物理电源) 产业、精密机械基础件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微特电机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家用电器及零部件产业等若干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群。

但是, 由于贵州省在教育、地理位置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下, 使得在科技人才、交通等方面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地区,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没有摆脱整个经济、社会都处于国内落后的位置, 传统文化和观念等历史遗留下的阻碍发展的因素也还很多。各种关系人才问题的理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 各种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系统化的制度, 在构建和执行上还存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3 贵州省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

3.1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必须努力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项工作,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继续落实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子女就学困难问题。

3.2 大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资源, 进一步加强内部人力资源整合和对外合作, 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

3.3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促进总量增长、结构改善和素质提高。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 为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首先, 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个良好的创新宏观环境。从观念文化、价值观文化、理性文化出发, 构建一种内在的创新理念, 以制度文化和相关机制构建一种创新的外文化, 两种文化相互作渗透和影响, 可以使创新在外延和内涵上不断放大。需要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 需要创新创业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需要国际间和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需要成一个强大的人才资源库。

其次, 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 落实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政策,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真正形成有利于合作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氛围。

再次, 针对我省培养、引进人才的力度不够的现状, 应该建立公平、公正、择优为导向, 在党政、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三个领域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必须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 应壮大民营科技企业,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设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及转移体系;加快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形成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社会化、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 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应当改革新的教育培养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一方面, 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历来就有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传统, 要弘扬这一传统,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另一方面, 高校的科技工作要大力增强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 支持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 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只有这样, 高校科技工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 应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吸引科技领军人物。改革科技人事制度, 保证科研机构的用人自主权, 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和分配的相关政策, 严格执行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和报酬制度, 调整科技奖励方向和重点,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 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型的领军人物。采取多种方式, 吸引和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贵州省开展科研工作;加快培养一支适应贵州省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4 结语

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 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是提高贵州省各领域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完善人才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 更是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重点突破”和实现富民兴黔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摘要: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 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竞争力, 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推进为背景, 以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典型省份贵州省为例, 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贵州实际, 提出了新形势下贵州省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延保.着力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Z].中国高等教育前言话题, 2006 (15) .

[2] 李建.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Z].中国高等教育前言话题, 2006 (16) .

[3] 罗辑壮.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构成和培养[J].科技与管理, 2003 (4) .

[4] 武振业, 陈旭.高科技中小型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4 (3) .

[5] 蒋建军.创新是高校科研工作的灵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1 (23) .

[6] 王志章.硅谷创新型文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队伍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7) .

[7] 李景勃, 周鸿勇, 李生校.提高贵州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8] 张骏.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6) .

[9] 李慧, 叶进.西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社科纵横, 2006 (8) .

[10] 张密生, 杨德才.WTO条件下湖北省科技人才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 2004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品竞争力强度、内部控制与应计盈余管理——基于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下一篇:用好新课导入法上好初中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