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校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2

农村残疾人是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身体等多种原因, 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面临着寻常人所无法想象和体验的重重困难, 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爱, 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尽管得益于《残疾人保障法》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 但是我们总看到残疾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残疾人素质低, 缺一技之长, 没有职业, 难以生计。一些残疾人即使有社会和好心人的帮助, 在福利厂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得到变相照顾;有的干脆提前退出社会生产劳动岗位, 在家坐享其成, 靠社会和家人的救济。所以, 残疾人群体的思想出现与社会飞速发展的距离日趋甚远。因此, 开展残疾人培训, 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 拓宽残疾人的就业门路, 是时代赋予我们农村成教工作者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1 农村残疾人弱势群体培训的意义

1.1 开展农村残疾人培训, 是社会安定、文明、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自有人类, 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 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 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的, 做好残疾人工作, 不仅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 我国残疾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 农村残疾人的比例可能略高。他们虽然有身体上的残疾, 但其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会超出常人, 有其独特的“闪光点”, 挖掘残疾人的“闪光点”, 将他们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参与社会建设, 成为建设社会的一支主力军, 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

1.2 开展农村残疾人培训, 是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 当前不少家庭因为有一个甚至多个残疾人而发生危机。据统计, 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所以, 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 使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法律常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 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掌握一技之长, 使之获得生存所需、自食其力, 甚至服务社会的职业, 从而使之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家庭的困难, 为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开展残疾人培训, 是残疾人自我发展、提高和完善的需要

残疾人的人生是痛苦的、无奈的, 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需要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从中体验学习、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而我们的农村残疾人, 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没有工作, 没有职业, 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 忍受着来自身心两方面的痛楚, 没有生活的自信和期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所以我们要加强残疾人的培训, 为残疾人的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有效策略

我校与市、镇残联联合, 经过几年的培训与实践, 以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为核心, 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为关键, 向广大残疾朋友进行了有效培训。具体培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

农村残疾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经济困难等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普通人, 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 面临被社会淘汰、遗弃的危险, 心理上存受着很大压力和压抑, 给家庭带来一些潜在危机。又由于无所事事, 致使产生一些自暴自弃, 低人一等的想法。所以, 培训从启迪残疾人的心灵开始, 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宣传《残疾人保障法》, 了解残疾人自己的权利义务和现代文明社会、国家对残疾人的各种优惠政策;发放《法律小册子》, 引导他们学习法律常识, 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 教育他们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立镇、村残协组织, 每年助残节, 各级党政领导亲自带队慰问困难残疾家庭, 使残疾朋友真正体会到他们同正常人一样,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时时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通过开展“身残志坚”讲座, 宣传名人张海迪、霍金等自强不息, 敢于创业的精神。观看残疾人创业的录像片, 表彰本镇残疾企业家和残疾种养殖户, 使残疾人体会到残疾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心态, 积极进取, 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2.2 从实际出发, 开展订单式培训, 增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在残疾人有了积极心态的基础上, 宣传致富的典型事例, 教育残疾人朋友消除等、靠、要思想, 树立现代就业观念, 树立劳动光荣,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思想, 鼓励他们学一技之长, 以增强社会竞争力。在此同时, 学校深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职业, 市场需要什么职业, 残疾朋友们又适合做什么职业。通过逐个对话、问卷等形式开展深入调研, 获悉一部分残疾人迫切需要学习种养殖业生产技术、务工劳动、技能等实用性新知识, 新技能。为此, 学校安排了“绿色有机杨梅及杨梅平衡大小年知识”、“大棚草莓栽培技术”、“草鸡的饲养和管理”、“绿色茶叶的栽培、采摘、加工”等种养殖业知识讲座, 聘请市、镇有关专家进行讲课、实地指导与操作, 并分析解答残疾人朋友平时碰到的难题, 使残疾人朋友在种养植的基础上有了科学的理论知识, 为获得种养植业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注重实践, 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组织残疾人学习健康知识, 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康复锻炼活动。一些肢体残疾人都有残疾人专用车, 学校开设了“残疾人专用车、家用电器的使用、装配及维修”等实用技能培训, 一些残疾人通过培训, 对于平时碰到的家电小问题, 残疾人专用车小故障都能亲自动手解决, 大大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对一些基础好, 操作熟练的残疾人, 鼓励其搞维修经营。同时, 进行师徒结对, 上门辅导等服务, 使残疾人一边实践摸索, 一边理论充实, 能真正学到一种本领。针对一些残疾人是家庭主妇, 女性朋友, 特地开设了“裁缝、烹饪、插花”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操作, 并当场展示杰作, 获得残疾女性朋友的普遍欢迎。

2.4 参观、考察、技术交流, 增强培训的开放性

残疾人平时很少出远门, 视野和见识较窄。学校和市、镇残联联合, 特地组织了参观、考察活动, 前往慈溪市农业科技示范区、杭州湾新区和跨海大桥建设基地参观学习。在市农业科技示范区, 残疾人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他们亲眼看到了科技园区的新品种, 新技术, 亲耳聆听园区专家的介绍, 深切了解到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 激发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奋斗的愿望。

2.5 重点跟踪, 落实项目,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当残疾人有了一定的技能后, 联合有关部门帮助残疾人开拓就业渠道:福利厂、企业能人、热心人……对能上岗的积极逐个推荐, 轻度听力语言残疾人通过培训, 从事机床和五金的工作;对能从事个体经营和种养殖业的, 千方百计鼓励残疾者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找准项目落实;肢体轻微残疾者边学习边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的实践, 草莓、茶叶、养鸡等去年底获得了好收成;通过电脑培训, 有的残疾人朋友能在网上了解信息、洽谈业务;有经济困难的, 联合有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启动资金, 使残疾人真正谋生有路, 就业有门。

多年来, 我们的培训工作得到了残疾朋友的欢迎, 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全镇1192名残疾人中, 672人实现了就业, 325人参加了学校与镇残联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他们当中不少成了同行的佼佼者。下肢残疾者胡迪儿在某公司会计部工作, 她不满足已有的文化知识, 在本校的财会大专班里学习, 现已通过10门考试, 预计在明年可以拿到中央电大的毕业证书。三级肢残者朱巨龙是首期“绿证”班学员, 他从培训班结业后, 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进行了立体种养殖试验, 获得了成功。他种的10亩水稻田, 年年都获得丰收。他养的鸡鸭专喂谷糠、青菜等, 所以出卖价格也高。6亩多山地上的100棵杨梅树, 他在每年农闲季节坎柴除草, 再施上鸡鸭粪;等春天杨梅开花期间, 有的防矢地喷洒疏花剂;由于他用科学的方法来种植, 他家的杨梅不但个大味醇, 而且上市早, 收入就比别人可观。他现在成了村里有名的多种经营者, 令当地群众和残疾朋友羡慕不已。岑国建虽然只有一只手, 但通过培训和他自己的刻苦努力, 现已能在网上查阅资料、收发邮件、和客户谈业务。他逢人就高兴地说:“职成校帮我学会了电脑, 方便了工作。”

当然, 农村残疾人培训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实际、深入家庭、深入残疾人的心灵, 去寻求、去探索、去奋斗, 使残疾人培训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 思考与研究问题

3.1 为社区和乡镇残联的新发展拓展新领域

工作对象的拓展:以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为对象, 像这样的培训以前从未有过的,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看到了农村培训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与紧迫性, 通过这次培训实践, 为下一步开拓新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提供了思路和宝贵经验, 为开创农村成校和乡镇残联工作的新局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工作方式、方法的拓展:残疾人培训相对于过去的培训来讲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实践过程, 从发动到组织、从实施培训到促进就业, 在内容、方式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3.2 为农村成校自身的成长增添新活力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构筑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 具体思路是:在培养目标上, 适应成人学习立足现实、速成速效的需求, 培养知行并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课程模式上,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淡化专业意识, 强化职业意识, 实现课程设置由“专业”向“职业”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 加大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培训的实效性问题

从培训、就业反映的数据以及学员们写的培训心得等材料看, 我们确实为残疾人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残疾人朋友通过培训,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术;有的对人生更加充满乐观, 增强了自信心;有的能够自食其力, 甚至发财致富, 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但这样的残疾人毕竟还只是1192名残疾人中的少数, 我们感到, 我们所做的更多的只是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乃至就业的平台。

3.4 促进就业的具体举措问题

农村残疾人就业主要是集中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个体就业和农村劳动就业4种形式。集中就业是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企业、工疗机构和盲人按摩医疗等单位劳动就业;按比例就业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个体就业是指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 (工商部门注册) ;农村劳动就业, 是指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形式的劳动。通过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就业确实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但在当前普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以培训促就业并不见得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取得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关节点。

摘要:农村残疾人是农民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等诸多困难, 期盼着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爱。作为农村成教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关爱农村残疾人, 对他们开展职业培训, 促使其拥有一技之长, 从而使之就业有门, 生计有着, 这是可行的, 也是有效的。培训农村残疾人应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从实际出发, 开展订单式培训, 增强培训的职业性;注重实践, 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专业形式多样, 增强培训的开放性;重点跟踪, 落实项目,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 董成仁.关于残疾人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7 (11) .

[2] 雷世平, 姜群英.关于促进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政策性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0.

[3] 黄焕山.论科学发展观引领成人教育创新[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2) .

[4] 宁波成人教育, 2008,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如何预防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下一篇:构建和谐校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