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教育论文提纲

2022-09-05

论文题目: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汉中、延安地区选取三所高中的900名高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ASAA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的差异,并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适应状况良好。(2)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在心理韧性水平上,男生在情绪控制和个人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支持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在心理韧性总分、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在心理韧性总分、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在心理韧性总分、人际协助和支持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4)在社会适应水平上,女生在亲社会倾向和消极退缩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积极应对、社会疏离和违规行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在社会疏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在社会适应总分、积极社会适应、自我肯定、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在消极社会适应、自我烦扰、社会疏离和消极退缩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在自我肯定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非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在消极社会适应、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校初中部升入的学生;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在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有校内住宿经历的学生在自我肯定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校内住宿经历的学生。(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总分及积极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除违规行为维度外,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消极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社会适应总分及积极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6)心理韧性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社会适应;中介作用;教育对策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2.1.1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2.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2.1.3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2.1.4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2.2 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

2.2.1 心理韧性的界定

2.2.2 心理韧性的功能

2.2.3 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2.3 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2.3.1 社会适应的界定

2.3.2 社会适应的功能

2.3.3 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2.3.4 社会适应的测量

2.4 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2.4.1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

2.4.2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2.4.3 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3.2.2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3.2.3 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

3.3 研究假设及程序

3.3.1 研究假设

3.3.2 研究程序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4.2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现状

4.3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3.1 不同性别差异检验

4.3.2 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检验

4.3.3 不同户籍地差异检验

4.3.4 是否为本校升入高一年级差异检验

4.3.5 是否有留守经历差异检验

4.3.6 是否有校内住宿经历差异检验

4.4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4.5 高一新生心理韧性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5章 讨论分析

5.1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现状

5.1.1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2 高一新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3 高一新生社会适应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2 高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关系讨论

5.3 高一新生心理韧性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讨论

5.4 总结

第6章 教育建议与对策

6.1 通过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积极社会适应

6.1.1 家长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保护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

6.1.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6.2 通过提升心理韧性促进学生积极社会适应

6.2.1 家庭积极关注子女,提升子女家庭支持

6.2.2 提供适度的挫折环境,提升学生受挫能力

6.3 提升高一新生社会适应能力

6.3.1 学校开展新生适应活动

6.3.2 在班级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6.3.3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发展

第7章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一新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失业保险替代率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