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趣教育中的哲学

2023-01-27

文学知识由于受认知特点的影响, 抽象性很强的哲学常识在很多学生眼中既深奥又枯燥。同时, 哲学课亦不同于学科内的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的教学, 它以概念的抽象, 原理的深邃, 观点的理性化常常使学生忘而却步。因此, 如何激发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是许多政治老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然而, 在我看来哲学的抽象和晦涩在某种程度上, 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走进哲学, 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 要转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目前, 不少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抽象乏味, 在教学中往往不能及时体会到学习后的用处, 不少学生在我讲哲学常识的前言时, 脸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对此, 我并没有对学生直接提出批评, 而是举大量实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今仍然具有的科学性, 仍然是众多著名的科学家用来指导其进行探讨的源泉,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经久不衰, 根本一点就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 并且能与时俱进, 通过讲解, 同学们从心理上开始有了最初的转变试着从我为他们开启的这扇大门, 缓缓走进哲学知识的殿堂, 抱着疑问、抱着好奇去感知这门能让他们能变聪明、智慧的学问。当然, 这只是开始, 如果让学生学习兴趣处于激活状态, 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成果, 适时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其次,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活力。

在教学中, 我做过一项调查, 让学生写出什么原因导致对哲学课兴趣不高?统计材料显示, 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动因, 这是我前期的启发教育起到的作用, 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哲学课的教学缺乏将抽象的概念, 观点, 原理通俗化、直接化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过多着力于概念的讲解, 观点的分析和知识点的梳理, 但对知识的诠释材料过于陈旧, 样式缺乏新意, 因此学生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中我开始着力于材料的把握,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来激发学生对哲学课的兴趣。在材料的选择上, 我尽可能的选择有时代气息的元素, 使学生感到哲学与生活实践相关。如:我在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时, 我一面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经济领域, 科学技术等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某地区奶粉受害者以及一些被查处的盗版光碟和假冒伪略商品的图片。通过对比, 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也让学生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且也真正领悟了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此外, 我还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例来解释概念、观点、帮助学生解读原理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哲学的实效性。如:让学生反复练习所学舞蹈动作中体会的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从分析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下降中体会内因外因的关系原理等等。

与此同时, 在材料选择的基础上, 我又运用了多样的、灵活的方式, 如投影、录像、图片等等。从视角效果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哲学的活力, 欣喜地发现哲学原来无处不在。此外,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效率上大大提高。

最后, 从丰富的文学知识中体会其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趣味。

我国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 不同形式的文学内容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师若能将其搜集并利用到课堂上,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将尝试的方面举例说明。

《论语》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产生深远的, 具有持久影响的一部有价值的典籍之一, 他的文字虽然不多, 但蕴涵的哲学思想却颇为丰富。如:有往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往。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礼。这句话表达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 教育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如: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这句子中表达了基本的人生观, 价值观思想。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论语》中无不渗透出丰富的哲理, 将它融入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同时又将哲学思想解释的透彻、透彻清晰。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篇, 它不仅优美, 而且从中也有许多人生哲理。如张九龄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 蹉跎有年发, 谁只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诗中启发我们:少年时要有大志, 更要抓紧时间去实现, 不然年老时悲伤也徒然。这种体现哲理的诗词实例举不胜举。由此可见。抽象的哲理融入到诗词的分析中, 可以大大提高哲学课的趣味性, 学生会惊讶的发现原来诗词也可以这样解读, 真是有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觉。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奇葩, 也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文学形式, 如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有副对联——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对我们的人格培养有很大好处, 其效果决不在言传和身教之下。又如。讲授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内容时, 我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的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用了这一对句, 生动妥帖, 让学生很容易把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通过以上实践, 我发现运用了文学内容辅导教学既活跃了教学气氛, 也搞活了教学课堂, 又渗透了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对哲学课的讲授增色不少。

总之, 教学是一总门艺术, 艺术需要创造的反复实践, 只要老师能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 注意引入丰富的内容予以诠释, 我想哲学课就一定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变学生充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哲学活力, 从丰富的文学知识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来感受哲学的趣味等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转变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94.

[2] 刘进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平台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论文下一篇:模因论与语言文学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