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2022-05-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美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美国的煤炭产量超过英国,开始位居世界首位。到了20世纪后期,美国的煤炭产量始终维持在10亿吨左右,仅次于中国。美国在生产大量煤炭的同时,煤矿矿难死亡事故却很少,在20世纪最后10年,平均每年死亡仅49人,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不矛盾”的最佳状态。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篇1:

煤炭开采工作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设备等的科学合理應用,有利于保证各行业的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各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煤炭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引用和利用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为的是保证一系列生产运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整个工作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效提升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防控措施

引言

煤炭的开采工作在安全管理和防范不到位的情况下,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而目前大多数的煤炭开采工作人员也并未接受较为正规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这就更为煤炭开采工作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相关的煤炭开采厂及时排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降低煤炭开采风险,开展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工作。

1煤炭开采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煤炭开采厂一般聘用的采矿工人大多是技术到位但学术极其欠缺的人员,在实际的采矿工作中,对于采矿技术是极其熟练的,但往往由于这种熟练的自我意识的麻痹,使得他们对于安全方面的问题极为不重视,此外,一些有安全意识的年轻采矿工作人员在年长的工作人员指导下,也极易忽略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性问题,从而在实际的煤炭开采过程中,不会主动的、有意识地检查矿井的安全问题。而且,在一般的煤炭开采安全培训过程中,大多数的煤炭开采工作人员只是单纯地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形式,走过场,并不将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而由于采矿工作人员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极易使得煤炭采矿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1.2煤炭开采部门工作机制落后

当前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开采人员对于整个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规划,导致在开采过程中,混乱不堪的现象不断发生。很多煤炭企业的煤炭开采部门人员往往对煤炭开采作业事故预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煤炭开采与一般性作业都一样,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和研究。开采单位没有意识到合理规划对于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使得其在开采过程中不断发生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安全管理无法真正落实到位,降低了煤炭开采的质量,提升了煤炭开采的安全风险。从而导致各种返工情况的不断发生,对整个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煤炭开采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规范员工培训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想在实践中强化安全保障,就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加大日常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工作转变成若干个环节,以此来实现工作人员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提升,保证相关工作制度的合理构建和落实。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转变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员工专项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将教育中的人性化、亲情化特征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做,有利于提升员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端正工作态度。针对煤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展开科学合理的编制和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工作与个人安全产生关联时,要将重点放在“安全”二字上,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和落实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另外,相关部门要以问题为基准,合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中的内容,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优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用有效的制度

制度管理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构建安全有效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形成“检查、达标、验收、奖惩”等综合管理渠道,突出在每一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围绕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构建有力的民心工程,注重将安全生产贯穿在企业效益追求的每一个关键点,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抓好经济效益,只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安全效能的管理,强调安全质量的有效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发展并服务于经济需要。

2.3严格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之后,并没有彻底完成对于煤炭安全的管理任务。需要严格根据煤炭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从方方面面开展煤炭开采的安全管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聘用合适的专业性人才执行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按照煤炭安全管理制度一一执行,不可偷工减料或者为了省事,只是大致检查了其中的几项内容,而忽略了整体的安全管理。三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之后能够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对实际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落实。

2.4引进安全检测设备,提高准确性

对于煤炭开采安全管理需要更换老旧的设备,并且引进一些适合并且必要的安全管理的仪器。引进必要的安全检测设备,需根据实际的煤炭情况选择精密度相对合适的煤炭开采安全仪器,能够在人力检测的过程中作为更为准确数据分析的依据,并且很多时候人力分析并不能够真正地发现其中的问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性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测,从而能够得到更为准确有效的数据。此外,部分安全监测仪器可以实时地向系统反映煤矿开采井底的情况,便于有关的安全监测人员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尽早处理其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问题。

结束语

煤炭开采工作风险较高,大多数的煤炭开采厂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引起开采工作人员重视的同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根据需要引进必要的安全问题检测设备以及相应的专业性的安全事故分析人才,降低煤炭开采工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裴羽.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2):62.

[2]张志贤.以安全管理创新体系构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大局[J].科技与创新,2019(7):114-115.

[3]王慧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6):113-115.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羊东矿 河北 邯郸 056000

作者:张志辉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篇2:

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借鉴

摘要:美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美国的煤炭产量超过英国,开始位居世界首位。到了20世纪后期,美国的煤炭产量始终维持在10亿吨左右,仅次于中国。美国在生产大量煤炭的同时,煤矿矿难死亡事故却很少,在20世纪最后10年,平均每年死亡仅49人,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不矛盾”的最佳状态。但纵观美国煤炭生产历史,在20世纪前30年也曾矿难频发,每年死亡人数在两三千人左右,重大恶性矿难事故接连发生。借鉴美国治理矿难的经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通过对生命权观念的强化、监管部门独立有力的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及新技术的开发,尽量减少事故甚至避免事故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矿难;生命权;社会责任;美国矿山监察与管理局

一、中美煤矿安全现状

(一)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现状

中国是产煤大国,同样也是矿难大国。当今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5%,但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国际上以每产100万吨煤死亡的矿工数量作为矿难事故死亡率。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17,即每开采100万吨煤,有4.17名矿工死亡,以每年15亿吨产量计算,意味着每年有6 000多矿工死于矿难事故!而美国仅为0.03左右,中国是美国的100多倍。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4年10月底,我国煤矿一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每7.4人一起。我国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50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重大事故,使世界震惊:郑煤集团大平煤矿2004年“10·20”特大瓦斯事故,死亡148人;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2004年“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新窑煤矿2007年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2008年全国共发生120起矿难事故,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5起。2010年5月30日,重庆綦江同华煤矿发生矿难,死亡30人,伤77人。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获悉,2010年1月至9月,全国煤炭事故总量88起,事故死亡人数496人,失踪47人,轻重伤255人。

(二)美国煤矿安全事故现状

反观美国,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在整个20世纪最后十年间,煤炭产量始终维持在10亿吨左右,而每年平均死亡人数只有49人,煤炭开采不再是危险的行业。据美国劳工部发表的1998年各行业事故率统计,煤炭开采行业甚至好于服务业、工程建筑等行业。美国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不矛盾”的最佳状态。但纵观美国历史上的煤矿开采,煤矿矿难也曾时有发生,尤其是20世纪前30年,重大恶性事故接连不断,每年死亡人数都在2 000人左右。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煤矿事故大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矿难高发期,最严重的是19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3 242人。这期间发生的重大矿难,如在1907年12月6日西弗吉尼亚州的孟农加煤矿矿难,造成362名矿工死亡,为美国历史上的最大一次矿难。同月19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达尔煤矿也迎来血腥的一天,因煤尘爆炸,239名矿工遇难。在1907年美国地理研究技术机构(USGS)发布的煤矿死亡人数报告中,这是第一次从所有州收集信息得出的全国性报告。它告诉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每年在1 000个煤矿雇员中有3.39个工人死亡,美国的死亡率是英国或比利时的3倍。从20世纪前30年因煤矿矿难每年死亡达二三千人到90年代末的三四十人。进入90年代,美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继续减少,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1990年美国煤矿事故死亡66人,1999年事故死亡34人,10年中年平均死亡45人,20万工时死亡率降到了0.03。1990—2000年10年间,美国共生产商品煤104亿吨(产量仅次于中国),死亡矿工492人,平均百万吨煤死亡率为0.047 3,与20世纪前30年平均每年死亡2 000人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的实施,在改善美国煤矿安全与健康状况方面效果卓著。现在煤炭事故伤亡率已低于公路交通运输等20个其他部门,由一个公认最危险的行业转变为一个比较安全的行业。

《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的实施,标志着美国煤矿业进入事故低发阶段。作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采煤大国,1990—2000年,美国共生产商品煤104亿吨,仅死亡492人;1993—2000年的8年间,整个煤炭行业没发生过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2002—2004年,美国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27人、30人、28人。2005年创下新低,仅22人。

二、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启示

(一)树立充分尊重生命权利的观点

在美国联邦政府1969年制定的《联邦煤矿安全法》中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会谨此宣告:煤矿业和其他矿业优先考虑和第一要务必须是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矿工是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权指人的生命过程中所拥有的、不可或缺的一切权利,即人权本身。生命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载体和终极依据。它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源泉。生命权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和自足性,它独立于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永远不会被其他价值和规则压倒。在美国人的“文化”里,“命”是最值钱的。对待生命的态度,传达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生命权要高于任何其他权利。这个文化贯穿在国家对矿山经营的监管、企业对矿工生命价值及对人的尊重。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对人的价值的崇尚,是建立良好的安全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在美国的煤炭行业,有一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安全的矿,才是一个高产矿。”

(二)强化独立监管部门的职能

美国特别重视煤矿监察体系”独立性“的建设。1973年内政部长运用行政权力,创建了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MESA),这是一个与矿业局不同的新的部门机构。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承担了以前属于矿业局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执行职能,目的是避免矿业局在强制执行矿山安全与健康标准时与其负责的矿物资源开发发生利益冲突。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改变了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的隶属关系,将其划归劳工部,并更名为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明确规定,由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负责对全国矿山进行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既包括对煤矿的监察,也包括对金属与非金属的监察。从法律角度规定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各项职能,赋予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对全国矿山那进行安全与健康监察的权力。矿山监察与管理局负责实施以前由矿业局行使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职责,以避免在矿业局负责的矿物资源开发和实施矿山安全与健康标准之间产生矛盾。

(三)煤炭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对股东这一利益群体以外的,与企业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负有的一定责任,主要是指对雇员、消费者、债权人、坏境以及公益事业的责任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首要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作为企业,仅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履行广泛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方式为:保障员工利益,创造安全环境;保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合法善意,保护债权人利益;注重环保,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其中保障员工利益创造安全环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逐步从法律制度层面解决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在美国不仅由立法部门制定了许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而且,能直接指导企业行为的还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将社会责任明确地写进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中。

(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新技术在煤矿业的推广和采用也是美国煤矿安全事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更加安全的生产机械的利用显著改善了美国煤矿的安全水平。美国井下开采设备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了全机械化开采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煤矿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矿工人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于美国煤矿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矿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到1990年时已减少到13.13万人。此后,煤矿就业人数继续减少,仅1992—1997年间就减少了28.9%[13]。可见,在煤矿用人很少的情况下,即使偶尔出现事故,事故的伤害程度与规模也会很小,从而能够避免灾难性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作业以及先进开采技术的应用是美国煤矿安全记录产生巨大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开采技术,美国还特别重视对煤矿安全技术的支持。联邦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煤矿安全与健康技术支持体系。联邦政府每年要向MSHA大量拨款,例如2000年拨款2.2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支持煤矿安全和健康科研项目上。MSHA下属的技术保障司负责技术保障和支持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MSAH和煤矿企业解决安全和健康问题。该司及其下属的匹兹堡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在煤矿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火灾防治、粉尘防治、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防治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都研究开发出了有效的技术。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到采矿业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煤矿的安全。所有这些技术上的改进,都进一步地保证了美国煤矿采矿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吉尔伯特 C 菲特.美国经济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2] 崔沪.国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对国内矿难的启示[J],煤矿现代化,2005,(2).

[3] 马德庆.美国煤炭工业政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4] 方纳.美国工人运动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5] 赵瑞华.美国矿山安全卫生监察立法过程和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介绍[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8).

作者:徐蕾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篇3: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摘要:随着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作业的机械化水平。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生产开发过程关键的组成部分,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具有深远的影响。因其工种特殊、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使得在煤矿生产中频频发生机电运输事故,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的运行。本文就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机电运输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降低或者消除煤矿机电事故。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事故 发生原因 对策

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开采作业的核心环节,对煤矿作业的安全生产、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频频发生,对煤矿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煤矿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了影响,如何控制与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我国广大煤矿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部分煤矿企业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味的降低煤矿生产过程的投入成本,在煤矿机电运输环节仍然采用陈旧、落后甚至是老化的设备,使得这些设备在技术和安全上完全无法满足煤矿开采作业的标准与需求。煤矿企业对这样落后设备的沿用,不仅无法提高煤矿生产量,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非常容易造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

1.2 缺乏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与管理制度,但是从我国整体水平来看,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作业人员无法真正使安全生产从意识上重视起来。同时在实际管理中,缺乏有力的执行管理,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往往在出现事故时,无法及时找到责任人,存在推诿、扯皮等现象,使得机电运输事故屡禁不止。

1.3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矿企业往往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如运输机、挖掘机、采煤机等。但是由于操作人员对新设备的操作标准与要求不了解,可能会由于人员的操作失误,加快设备的损坏速度。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熟悉,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但是我国大多数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设备的检修只能应急抢修,同时受到技术的制约,使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电运输事故。

1.4 煤矿生产工人综合素质偏低 我国从事煤矿生产的工人文化教育程度以及综合素质偏低,对各项技术和各种设备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生产工人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没有将“安全第一”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存在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现象,不仅可能对自身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整个机电运输作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控制对策

2.1 统一“安全第一”的思想 “安全第一”是在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安全、突出安全。首先煤矿企业领导层应该重视煤矿生产过程中一切安全问题,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安全监测力度,统一企业目标管理与安全工作部署,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重点落实安全责任制,事事时时把安全放在重于一切、先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置,积极转变全企业员工的思想,使其树立以“安全第一”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把机电运输事故扼杀在萌芽时期。

2.2 加强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的方向与状况,对落后、老化的设备进行淘汰、更换,以便更好的满足煤矿生产工作的要求。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安全检验机构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对不能满足现行生产技术的设备进行报废,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煤矿企业应该对常见的设备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便工人及时解决,尽可能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最大程度避免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3 完善相应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煤矿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全面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明确生产作业中每个环节、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在问题出现时能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真正发挥出相关管理制度的作用。

2.4 提高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 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使其遵循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要求进行,避免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等,使其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思想,提高生产工人的生产安全意识,消除他们在生产中的侥幸心理,一切按照标准化、科学化进行生产,从而有效地避免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运输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电运输事故频频发生,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设备检修与保养工作,完善相应的安全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从而减少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沈玉生.小煤矿提升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 科技信息,2009,26:674-675.

[2]王忠平,杨起.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257.

[3]吴姚山.浅析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2(07).

作者:杨景斌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人力绩效考核论文下一篇:企业传统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