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基本流程与应对方法论文

2023-01-13

一、突发事件的基本属性

(一) 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在突如其来的背后, 经常有一个逐渐递进、不断升级的过程。整个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叫四个“事”——事前、事发、事中、事后, 这就是突发事件的发展曲线、演化轨迹、生命周期。

(二) 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

根据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事”的生命周期, 突发事件有四个“可”的基本属性——可防、可控、可治、可用。事前是“可防”, 事前能够预防、必须预防,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事发是“可控”, 控制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 解决在当地。事中是“可治”, 群体事件发生了, 大规模爆炸事件出现了, 要迅速行动, 成立指挥部, 分工负责, 科学施救, 忙而不乱;事后是“可补”, 好好利用, 要亡羊补牢, 吃一堑、长一智。

(三) 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

突发事件有四个“可”的基本属性。相应的, 应急管理从目标来看, 不外乎也是四句话, 叫四个“事”:尽量不出事, 尽量出小事, 大事变小事, 坏事变好事。古人讲:功夫在诗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日常工作, 夯实基础, 不能重处置轻预防、本末倒置。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

(一) 早防备——“消防”

应急管理要搞好, 首当其冲、第一项重点的工作是早防备“尽量不出事”, 做到“无急可应”。应急管理有三种境界、三种策略, “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

全民防灾, 就是要求全社会动员起来, 人人人人重视安全, 人人做好安全, 人人都是安全的主体。面对突发事件, 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二) 早发现——“灾害”

早防备之后, 应急管理的第二项重点工作, 是早发现, “尽量出小事”, 抓早、抓小、抓苗头。早防备是处理好“消”和“防”的关系, 早发现是处理好“灾”和“害”的关系。早发现, 最重要的是两项任务——防患于未然、防患于初然。与防患于未然、防患于初然相对应的, 早发现有两大任务——情景构建、监测预警。

1. 情景构建

情景构建是“防患于未然”, 是指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 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情景, 然后制定应急规划、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掌握应对要点。我们强调, 要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测和准确预警。总体目标是, “每日有快报, 每周有部署、每季有分析、每年有评估”。

2. 监测预警

情景构建, 说的是“防患于未然”, 事情还没来, 提前进行猜想。监测预警, 说的是“防患于初然”, 各种迹象表明, 事情即将发生, 迫在眉睫。突发事件发生后,

(三) 早研判——“大小”

应急管理第三项重点工作是早研判。早研判就是要对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进行科学步肌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依靠科学和底线思维是早研判的两项重点工作。是要有敏锐性、敏感性、洞察力。用中央的话来讲, 就是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讲, “凡事从坏处准备, 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强调从坏处着眼谋划工作, 着力避免被动局面, 着重掌握工作主动权。

(四) 早报告——“报核”

应急管理第四项重点工作是早报告, 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通报信息。信息报告, 是指信息由下向上纵向传递 (上报) 以及在不同部门、地区之间横向传递 (通报) 的过程。

(1) 动态跟进。信息报告工作要搞好, 首先必须强调动态跟进, 包括“三报告”——初始情况的报告, 即初报 (首报) 进展情况的汇报, 即续报最终情况的报告, 即结报 (终报) 。

(2) 核报把关。信息报告工作要搞好, 除了动态跟进, 还得审核把关。在信息报告过程中, 我们应如何定位?处在承上启下这个位置, 我们千万不能只是简单的“二传手”“传声筒”“复印机”。要建立严格审核、纠偏纠错亳能及时发现, 纠正过来。

(五) 早控制——“前后”

应急管理第五项重点工作是早控制, 也就是采取应急行动和有效措施, 控制事态发展或消除危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第一响应。为什么要强调第一响应?应急救援有个公式:95%+5%。天灾人祸发生后, 95%的人员是由基层单位非专业救援人员自发组成的, 只有5%的人·是由专业救援队伍组成的。

(2) 充分授权。基层一线要第一响应, 上级党委政府、高级领导则要充分授权。这就是现代应急管理非常强调的原则——专业处置、综合协调, 让最了解情况、最有经验的人灵活处置, 岗位权力大于级别权力。

(六) 早学习——“危机”

早控制之后, 应急管理的另一项重点工作, 是早学习。“事后”“可用”, 要好好利用, 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1) 科学问责。要按照"确责一履责一问责"的逻辑, 进行实事求是、有根有据的间责, 也就是先确定各自的职责, 然后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科学理性的问责。针对极端紧急情况下的情形, 我们还要设定紧急情况下的免责标准, 建立一种容错宽恕机制, 也就是对应急抢险救援中的责任探讨出一套不同于平常的责任机制, 避免因来自问责压力或上级越权干扰而影响第一时间的现场救援, 让基层一线的干部轻装上阵、大胆工作。

(2) 独立调查。比问责、简单撤人更重要的, 是在事件发后, 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汲取经验教训, 认认真真整改落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不能原地踏步。

(七) 有效沟通——“术道”

“怎么说”, 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媒体沟通, 同记者、同老百姓、同伤者死者家属打交道, 进行有效沟通, 塑造良好形象。光做不说不行, 先做后说不行光做得好说得不好也不行。“言”和“行”两者不可或缺, 要到位、要匹配。

讲情讲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要“术”“道”兼具, 以“道”为先, 以“道”为主。“术”是指方法技巧, 怎么注意表情、动作、声音、手势, 怎么答记者问, 怎么拟定新闻通稿, 怎么避免掉到记者的陷阱里去。“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道”——悄感、立场、态度。“好事说好、坏事好好说”。做不到讲情讲理, 退一步, 下线、底线是另外两句话——“好事说好、坏事好好说”。

本文我们围绕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怎么看.怎么办", 梳理归纳了六个六个早。——早防备、早发现、早研判、早报告、早控制、早学习, 以及一个有效沟通, 叫"非常6+1。这些也是应急管理工作重点的任务、关键的环节、基本的要求。应急管理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全社会协同作战, 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而最终实现应急管理“无急可应, 有急能应”的目标。

摘要:2014年4月15日,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 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 2018年3月13日,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拟组建应急管理部。4月16日, 国家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 正式对外履行职责。那么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保障应急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责成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杨静, 陈建明, 赵红.应急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J].管理评论, 2005, 17 (4) :37-41.

[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2 (5) :6-9.

[4] 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8-12.

[5] 仲秋雁, 郭艳敏, 王宁, 等.基于知识元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 2012 (1) :117-1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分析下一篇:如何使学生主动学好初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