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2022-12-09

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诸多高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面临着失业的境遇, 这种状况已成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常态。究其原因是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重视成绩, 而忽略过程, 重视理论, 而忽略实践, 导致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业务水平低。因此, 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在于“产”和“教”的有机融合, 它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特色、顺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 国内各高校也将这一理念引入到教学课堂, 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国家扶持框架基础, 而逐步形成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共存的、共融的统一整体, 以三方力量共同培养出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结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而高校财会专业由于理论性强、专业性强, 没有长时间的实践基础, 即便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 也无法短时间适应工作节奏而被企业淘汰, 而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地施展才能的舞台, 提升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使大学生的个人潜质被深入挖掘出来, 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 政府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近几年,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对建设应用型高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进程逐年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多元化、全能型人才, 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恰恰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 各地高校也纷纷采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 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享有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 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模式

过去, 高校与企业之间往往以“契约式合作”的方式, 当校企之间有合作意向时, 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高校根据企业要求进行项目研发, 企业负责支付相关的研发款项, 这种合作方式通常以技术合作为主, 虽然这种模式效果好, 时间跨度短, 但是对在校大学生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随着合作模式的不断升级, 契约式合作模式逐步向一体化合作模式过渡, 既校企双方就知识技术资源共享达成长期的合作意向, 这种模式更利于培养全能型人才, 也是目前各高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 各地方企业积极配合

培养及训练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 对于地方企业而言,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企业只需要投入较少的培养费用, 就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专向、定向培养, 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企业学习与工作期间, 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内容, 在与企业融合为一体时, 自然会将自己的正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骨干力量, 而这一培养过程对企业来说, 也合乎内部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因此,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 企业对这种合作模式大多表现出积极配合的一面, 甚至有的企业会主动寻找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合作。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一) 建立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体系

高校与各地方企业之间应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以及内部财务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 签订双方合作协议。高校每年向企业输送优质在校生, 通过岗位实践,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能力, 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合作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 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指导顺畅衔接。

(二)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由于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有阅历、有能力的成熟型人才, 而高校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机会少, 缺失相关的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 尤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 高校出于为企业着想, 应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逐步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增长见识, 拓宽视野,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三) 加大师资建设投入力度

对于高校来说, 培养应用型、全能型人才的基础是需要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因此, 高校应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 加大师资建设的投入力度, 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教师人才, 使教师充分发挥正向的带头表率作用, 实现教学能力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 高校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开启高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撑。[2]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 与企业人才需求达成共识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 高校应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根据以“产”施“教”的原则, 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文化知识水准、个人综合素养, 制订中短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的, 以符合企业对专业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应提倡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教师与企业领导采取座谈的形式, 就会计人才培养以及未来人才需求方向达成共识, 以企业基本利益为出发点, 优化培养模式, 针对性的开发教材讲义, 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最终促成高校与企业双方共赢的局面。

(二) 改善会计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 许多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 往往硬件与软件设施缺失, 由于教学条件受限, 导致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文化学识有限、综合素质低下, 这就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置了绊脚石。

针对这种现实状况, 高校应出于为企业负责、为学生负责的宗旨, 以改善教学条件为首要任务, 结合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及课程的实践要求, 设立高校会计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参照于合作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布置, 做到会计专业涉及相关部门及岗位一应俱全, 而且, 借助于实验室, 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出来、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走出来, 使个人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逐步满足企业对专业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

此外, 各地方企业针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 应建立校外实验基地, 与高校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书, 在校大学生可以定期到校外实验基地进行实习, 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能够快速熟悉会计业务流程, 真实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与人文气息。

学生可以分批分次进入到会计公司, 在相关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 完成纳税申报、代理记账等简单的会计工作, 经过长期的实践学习,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企业根据个人表现, 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以充实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人才库。[3]

(三) 构建“双主体”“三段式”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与合作企业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双主体, 而三段式是指由简入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实践教学模块, 通过这一模块, 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逐步夯实会计专业知识根基、逐步提升实践能力, 从学生角色快速转变为企业会计人员角色。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 高校应将专项技能实践课程、基本技能实践课程以及综合技能的实践课程与企业中会计部门涉及各项工作有机融合, 由点及面, 由浅入深, 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企业与高校同时获益的同时, 在校大学生也受益匪浅。

五、结束语

会计人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校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依托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应秉持以“产”施“教”, 的教学理念,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 应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的视角, 得到企业领导的赏识与同事的认可, 为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行业类型的逐年增多, 各个新兴行业如同雨后春笋, 应运而生。社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要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提上日程, 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正是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 这种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

[1] 唐献凤, 张慧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10) :274-275.

[2] 龙月娥.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 2017 (14) :61-62.

[3] 封美晨, 李继志.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8) :118-1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下一篇:不同拔管方法在妇科留置导尿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