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法博士生学院创立

(2006.04.05) 同济等中法五十所高校参与,万钢任中方大学联合体主席

中法博士生学院3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成立大会。该学院是中国教育部与法国教育部、外交部共同建立的一流国际性人才培养基地,它没有实际的校园等硬件设施,而是通过中、法两国大学的共同参与,实现两国高级人才的相互交流。学院目前有中法两国50所大学参与,其中中国26所、法国24所。同济大学是国内26所大学组成的中方大学联合体成员之一。

成立大会上,法国教育部Gilles de Robi-en部长、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与我驻法大使赵进军分别致辞祝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曹国兴司长、我校万钢校长、法国大学校长联合会Yannick Vallée第一副主席与法国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Jérome Pasquier副总司长先后发言并共同签署了中法博士生学院章程。成立大会结束后,万钢校长还与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法指导委员会其他9名成员(中方5名、法方5名)共同探讨了中法博士生学院招生程序、优先合作领域和第一批学生入学时间等重要议题。

在此之前,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方联合体全体会议3月21日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务院学位办有关领导及我校周祖翼副校长等26所中国高校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曹国兴司长、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李军副主任、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杨新育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和我校万钢校长为中法博士生学院指导委员会中方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法博士生学院章程(草案)与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方联合体章程(草案)。经与会代表一致推举,我校校长万钢出任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方联合体主席。 中法博士生学院是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6日与法国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创建中法博士生学院的意向书》的基础上成立的。该学院的运作机制是:只招收来自成员学校的博士生,被录取的博士生在本国学习一年,再到对方国家的一所大学深造,并可获政府奖学金。根据性质和实际情况,博士生可获原校博士文凭,也可获中法两校双文凭或联合颁发的文凭。

中法博士生学院章程

为实施2005年12月6日签署的“关于创建中法博士生学院的意向书”,特制定本章程,其目的是确定中国—法国博士生学院的运行方式。

中国和法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体(下称联合体)经协商签订本章程,以便实施中国—法国博士生学院(下称博士生学院)的交流活动,引导两国在优势学科领域的合作,加强注册博士生的交流。联合体成员共同进行博士生论文的联合指导工作。

第一条:管理

博士生学院的工作接受上述意向书中所规定的指导委员会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二条:学生的候选人资格

1)双方联合体所属高校的学生才具有候选资格。

2)博士生学院的学生在读博期间继续在原校注册,至少有一年在对方国家联体的高校里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在通常情况下,第一年应在本国高校学习,从第二年起可转到对方高校学习。

第三条:学生的选拔

1)一般在双方导师的推荐下由所在院校向本国指导委员会推荐。学生的选拔在学业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各联合体规定的标准进行。

2)学生的选拔还要遵照对方接收的高等院校的规定进行,最终由各院校集团审核批准。

第四条:学生交流的有关规定

1)原则上,被录取的学生从读博第一年起就要进行注册。他们有两个论文导师进行指导。联合体负责促进有关的交流准备工作。

2)博士论文的双导师指导或联合培养从注册起开始,研究活动以及学生的权利义务或所有其它组织因素都要按照联合体之间的协议规定进行。

第五条:奖学金的设置

1)被录取的学生可申请由本国政府提供的在对方国家高校学习的奖学金。双方政府每年各提供至少30个新奖学金名额。

2)被录取学生的注册费、学费及考试费等只向原所在高校支付,接受学生的联合体高校免除学生的注册费、学费以及考试费及其它与博士培养有关的费用。

3)接受学生的联合体高校应努力为学生的住宿提供方便,尤其国际交流机构或住宿协助部门进行安排。

第六条:研究成果的互认和论文答辩方式

1)学生所注册的双方高校均承认其在博士生学院的学分、学历和研究成果。

2)学生在博士生学院所进行的学习、研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以及研究期限由其原所属高等院校进行管理。

3)博士学业可以在双方导师指导或联合培养的框架下进行。

--如果是双方导师指导,学生仅获得他所在注册大学颁发的一个博士文凭;

--如果是联合培养,两所合作伙伴院校要在合作协议中明确顺利完成学位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所获得学位证书的性质,可以是两校共同颁发的证书,也可以是两所高校各自的学位证书。

4)接待方的高校负责出具在该校学习期间授课、科研工作及学历、学位认证的相关证明材料。

5)博士论文共同导师参加论文答辩评审委员会。合作的高校负责在双方协议范围内论文答辩所必要的费用开支。

6)研究成果的发表需要得到论文共同指导老师的同意,并且要注明合作院校的名称。

7)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合作院校间的协议框架内进行解决处理。

第七条:补充交流措施

为保护交流的平衡,在奖学金额度用不完的情况下,有关经费可以用于其它形的学术交流(邀请教师研修或讲学、博士后研究等等)。

第八条:生效

1)本章程一式两份,分别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版本具有同等效力。每个版本双方各持一份。

2)如双方联合体对本章程有疑问,双方保证真诚协商,并最终有指导委员作出决议。

第九条:执行

本章程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如双方无异议,则每5年自动顺延。

如本章程不再延长,则涉及在读博士生取得的学位证书的条款依然有效。

中法博士生学院法方联合体院校名单

马赛一大、马赛二大、马赛三大、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格勒诺布尔一大、里昂一大、里昂二大、梅斯大学、南锡一大、南特大学、巴黎二大、巴黎十大、巴黎十一大、巴黎十二大、巴黎政治学院、Cachon高师、雷恩一大、斯特拉斯堡一大、图卢兹一大、图卢兹三大、巴黎中央学校、国立高等工艺学校、格勒诺布尔国家理工学院 中方联合体院校:

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篇:中法关系(定稿)

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年来,虽然在某些特殊时期,两国关系曾受过干扰,但总的来说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1997年确立“全面伙伴”地位后,中法关系更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最近,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同记者谈话时指出,目前中法关系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近几年,两国最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1995年希拉克入主爱丽舍宫以来,先后两次访华。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法,仅隔一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也来法国访问。去年3月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5月底6月初第一次出访时就来到法国埃维昂,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伊拉克战争刚结束的背景下,对法国表示特殊的支持和友谊。从1995年以来,中国总理3次访法,法国总理两次访华。去年4月,在中国发生非典疫情、许多国家领导人推迟访华,拉法兰总理如期到北京,使中国人民深受感动。两国最高领导人经常通过书信、电话就重大国际问题等相互沟通,达成广泛共识。这种密切关系使两国不仅在双边关系上,而且在国际事务上都实现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2003年头11个月,两国贸易额为1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60%,创历史纪录,比1964年增长了120倍以上。两国科技、教育合作全面走向深入,硕果累累,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正在举行的中国文化年红红火火,法国媒体对中国报道显著增加。普通的法国人对北京的情况、中国的事情产生了抑制不住的兴趣。现在,法国有一股中国热,有时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也能碰到陌生的法国人主动用汉语来攀谈,不少人把学汉语、研究中国问题、从事同中国有关系的工作视为时髦。

从1964年至今,在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法国占了多个“第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最大的对外工业合作项目是同法国签的(辽阳化纤厂);中国在西欧的第一个文化中心设在巴黎;中国在世界上举办的第一个文化年在法国……这些“第一”,说明中法关系不同寻常,表示中法关系确实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在某些超级大国极力孤立中国的冷战时代,中法建交有如引爆了一颗外交原子弹,直接冲击到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中法建交公报发表两天后,1964年1月29日本报发表了题为《祝贺中法建交》的社论。社论说:“中法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不仅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有利于增进两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而且将有利于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和平。”四十年后蓦然回首,中法关系的发展证明,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应当而且可以和平共处,平等交往,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中法建交是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分化的一个标志,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作用。当今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可以说,这些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端于中法建交。中法建交的影响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值得人们研究和思考。

中法建交,同中华民族及法兰西这两个民族都反对外来干涉与控制,主张独立自主有关,也得益于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中法宣布建交4天后,1964年1月31日戴高乐总统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说:“由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增强,法兰西共和国认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刻已经到来”,法国同中国建交“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法国认为,目前还在等待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后来的事实验证了戴高乐将军的话,也证明戴高乐确实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而将军提出用“事实加理智”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关系,今天证明仍然是有效的。

希拉克总统在处理对华关系时以下列判断为依据:中国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将越来越强大,中国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戴高乐主义的承传人,他也是一个眼光远大的政治家。

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前景广阔。中法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它们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负有特殊责任。戴高乐将军在《战争回忆录》里写道:“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法国就不能成为法国”。这些话的意思是,在世界上担起责任、发挥影响是法国的天性。确实,从经济实力上看,日本、德国的经济实力都比法国强,但它们在世界上所起的作用比不上法国。中法两国在政治上有广泛共识,双方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反恐、南北关系等许多问题上观点相同,这是协调立场的基础。经济上,双方互补性强,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庞大,法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有先进技术。中国优先进行能源、交通、农业和环保等方面建设,而法国在这些领域里恰恰是强项。文化上,它们都是文化大国,互相欣赏和尊重,可以交流的东西很多。

中法关系不仅仅涉及两国,而且影响到世界。珍惜中法之间来之不易的全面伙伴关系,把两国的合作推向新高潮,这是纪念建交40周年之际每一位致力于中法友好的人士的共同愿望与心声。

为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扩大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并推动中法两国语言在对方国家的教学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共同商定于2011年到2012年举办“中法语言年”。今年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和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于在巴黎共同为“中法语言年”活动揭幕。

双方一致表示,将在图卢兹大学园区 (法国最大的大学园区和法国的第二座大学城) 积极倡导和推动中法语言年活动,图卢兹大学园区领导机构将大力支持图卢兹孔子学院在图卢兹大学园区开展中文教育与宣传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图卢兹孔子学院将在图卢兹大学园区的框架下努力开展和扩大中文教学及中国文化的宣传工作,并承诺帮助和支持在图卢兹大学园区的自身领导机构内建立一个面向博士及博士后的查阅和咨询服务的中国(资料)文化中心或中国之家。同时,还将开展专门对博士生及博士后的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的宣传活动等,以促进图卢兹大学园区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到中国开展的见习,实习及相关的科研活动和中国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来图卢兹开展的见习,实习及科研活动等。会议最后双方还签署了合作意向的有关文件。

2010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访问法国期间提出,两国将从2011年起互办语言年,届时,各种大型比赛、展览、教材交流等活动将一一呈现,这一消息势必将“给力”法国留学。 “语言年”助学子跨越障碍

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间,中法两国相互在对方国家成功举办了文化年。两国民众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对方文化的精髓,促进了两国的多方交流。而此番中法两国政府关于积极推动对方语言在本国发展的承诺,堪称双方语言教育领域的一项创举。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本国国民对对方语言的学习热情,改善影响两国深入合作的语言壁垒。

由于法国公立教育实行专业阶段免学费制度,加之法国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因素,每年有大批中国学子想要赴法读书。但因为法语在中国的普及不如英语,学生在体制内得不到充分的学习机会,造成国内学生法语成绩差强人意。金吉列留学专家介绍,高中毕业生申请法国本科课程需具备法语中级水平,学生达到这一水平,大概要花半年左右时间,对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

而个别通过非正规留学中介侥幸赴法留学的学子,则面临因语言障碍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尴尬处境。法国高等教育部长佩克雷斯不久前也曾表示,法国考虑修改针对中国留学生以及所有新兴国家留学生的招收制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将其培养成中高级职员。而中法语言年的举办,将在中国再掀“法语风”,帮助更多有意赴法的中国学子跨越留学障碍,进而提升留学生源质量,保证新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三篇:张老师--中法关系讲稿

中法关系-----中法建交中的台湾问题以及戴高乐对华外交政策

一、中法关系简要回顾---以利益为纽带不断发展的中法关系 1. 远古时期的中法关系

中法交往历史悠久。13世纪马可波罗的东游,促成了中西方的首次接触; 公元1275年,中国人列班#扫马(蒙古汪古部人),从大都(今北京)出发,沿丝绸之路南线,经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罗马到达巴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菲利浦四世的接见。约1600年,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中欧文明发生第一次碰撞。 到十七世纪中期,法王路易十四利用英国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中暂时的低沉,取得西欧霸权地位,开始向海外大肆掠夺殖民地"此时的中国,还是一个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统一!繁盛!强大的封建国家"这使正在实施炮舰政策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在这样的情况下,1658年和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先后向两次中国清王朝派遣了8位传教士,揭开了法国传教士来华的历史,一方面是希望这些传教士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打进清王朝内部,窥伺中国的朝政;另一方面就是企图通过传教活动,设立天主教堂,培植中国信奉天主教教徒,使中国天主教化,进行文化渗透

1702年,福建莆田县人黄嘉略远渡重洋,定居巴黎,向法国人传授汉学,被路易十四任命为国王的汉语翻译,成为到西方传播中国文明的第一个中国人

2. 屈辱中发展的近代中法关系

中法关系从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遣使蒙古帝国缘起至1840年前,基本上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以经贸往来为辅"在此期间,中法两国之间尚无激烈对抗事件发生,中法两国之间的利益纽带尚不明显,国家关系也不成熟"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法关系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利益成为近代中法关系的纽带

1840一1901年的战争时期 《黄埔条约》中法国为天主教(包括基督教)攫取了在通商五口自由传教的特权,结束了中国严格执行了近百年的行商制度

《北京条约》教育成为条约特权,条约又将各国公使驻京作为特权确定下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为进占云南!两广,将其蓄谋已久的殖民中国传统藩属国越南的计划付诸实施,越南请清政府援助,法国不满,中法战争爆发"通过中法战争,法国加强了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取得了与英国在中国西南竞争的基地和势力范围"中日甲午战争后,法国利用法俄同盟关系,干涉日本还辽有功,将其在华利益扩展到采矿权、筑路权、贷款权和强行租地等方面"首先取得了对清政府的第一笔贷款权。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法关系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并促进了法国教会及其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国内民族矛盾更为凸现,同时教会教育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注入了一些新的因素"就经济贸易关系而言,在这一时期中法经贸关系显著扩展,法国对华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商业贸易稳步增长,中国对法贸易也逐年上升"就文化交流而言,这一时期中法文化初步融合,西方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在1906年后基本没有以激烈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法国的历史以及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初步研究,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是初步融合的过程,也是初步融合的结果。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政局不稳,戊戌变法的余波未过,辛亥革命又燃起熊熊大火,袁世凯称帝未果,北洋政府奴颜脾膝,各帝国主义列强虎视耽耽,均想将中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下,法国也迫切想培养出一批亲法的精英分子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后,法国的对华政策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利益偏向,使其中立政策的内容一直以反对革命势力、支持反革命势力为中心"但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法国的主要精力转向欧洲,无暇顾及中国,因此,从一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法关系基本维持在平稳发展的框架之中

3. 曲折发展的现代中法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法国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的政策5"戴高乐将军于1958年重新执政,对法国的对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法国的主权和民族独立,争取法国的大国地位"1962年3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定》,结束阿尔及利亚殖民统治,从根本上扫清了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1963年10月,戴高乐派法国前总理富尔访华,并就中法建交问题开始谈判,周恩来总理同富尔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以及“一个中国”等问题达成共识"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第一个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国关系由此揭开崭新的一页"

二、中法建交中的台湾问题 1. 建交中中法两方中的各自需求

中国方面: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孤立,中苏交恶,)法国的国际地位在战后虽较战前有明显下降,但仍是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在欧洲事务、亚非的殖民地等问题上仍能发挥很大的影响力,戴高乐的外交独立自主与美国关系出现了明显裂痕,同时而戴高乐上台后,法国与苏联在在核武器及裁军问题上有明显矛盾,曾经一度升温的法苏关系也最终恶化,两国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

有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主要是由于法国在非洲殖民地和多欧洲国家的影响力使得法国的支持变得很重要。

中法之间贸易的重要性(西方对华禁运)。按照中国官方统计:1956-1962年对法国进出口总额同1949-:1952年相比,进口增长12倍,出口增长15倍。从1962年开始两_之问技术人员的往来大大增加。:

法国方面的需求与考虑:中法建交是戴高乐政府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的惨败,依靠美国援助在欧洲事务上受牵制,)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局逐渐稳定,其经济也完成了恢复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戴高乐政府开始在外交上奉行一套被称之为“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方针,其主要内容包括争取外交独立自主,恢复法国的国际地位,并试图改变雅尔塔体系下的欧洲格局,在未来一体化的欧洲发挥领导作用。中法建交将是戴高乐发展中法关系,借以发挥东西方之间枢纽作用,进而实现“戴高乐主义”构想的第一步。考虑到中国同阿临时政府的密切关系和对阿尔及利亚局势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对于民族解放运动一贯加以公开支持的政策,同中国进行外交对话,并建立中法之间正式的外交关系,有助于避免中国对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支持,并且还可以通过中国这条渠道推动与阿尔及利亚方面的谈判,并最终帮助法国处理阿尔及利亚问题,也有利于法国保护自己在非洲等地的利益。 法国工商业界到开辟新的市场的需求。 2. 中法建交中的台湾问题

随着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中法建交曾经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的到了解决, 双方再次重启了建交进程,分别在北京和巴塞尔进行了有关建交的谈判。但在这

--阶段的谈判中,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又称为双方争议的焦点。中国坚持要求将同 台湾断交作为中法建交的先决条件,而法国方面则反对为建交设任何先决条件。 最终通过多次谈判,特别是通过中国方面的两次重要的变通和妥协,中法建交最 终得以实现。

富尔于1963年10月22 到达北京,他对中方表示他里对媒体声称本次来华足私人访问,仍实际上他是代表法国,并强调此次来华负有特殊使命,要与中国关于中法正式建交进行全面的会谈,希望先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两次正式会谈,之后希望谒见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并提交戴高乐的亲笔信. 最终,周恩来和陈毅同富尔达成了以下共识:,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是:1949年中华民国的延续,法国只承认有一个中国. 双方仍有明显分歧,富尔反对由法国主动提出与台湾断交,他建议中国先无条件同法国建交,之后再发布一个公开声明,表示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方面自然会撤回驻法外交人员,并同法国断交。而中国方面认为法国先同台湾断交是中法建交的前提。

而法国方面更多的关注公开声明和主动断交给法国的国际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举措会让国际社会认为法国急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采取了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举措,而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外交非常重视独立自主,独立自主 外交政策是中法两国在当时的一个重要共同点,这也是双方能在冷战大背景下抛 幵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 1963年11月2日, 对下列三点达成了默契

:(一)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只承认屮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屮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承认在台湾的所谓“屮华民国”政府。

(二)法国支持屮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屮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三)在屮法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撤回它驻在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法国也相应地撤回它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除此之外,中国方面还允许台湾在短期内在法国继续保留少量的人员,但能承认其外交官身份。

这个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政府为了尽早实现建交,在两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建交附加的公开声明和法国率先同台湾完全断交上做出了重大让步,以此为基础,双方达成了关键的三点默契,实际上就是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法国方面以不公开的保证代替了中国最初提出的公开声明和实际行动.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分别发表了简短的公报宣布建交,而台湾方面在不久之后宣布同法国断交,双方分别撤回了派驻在对方处的外交人员,法国和台湾的官方联系至此基本中断,这也标志着中法建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当时得到了解决。 3. 从台湾问题看中国外交政策

屮国在处理屮法关系时,史倾向千现实主义和灵活性。这集屮体现在对台湾问题的处理上,相比于屮方在1963年10月最初提出的建交方案(法国在建交前先同台湾断交,并公开声明反对“两个屮国”政策,由法国先照会中国),双方最终实际采取的建交方案更为精简(双方同时发表一个简短的建交公报,法方不必采取实际措施同台湾断交,也不需要法方发表任何声明,改由中方自己发表声明对“ 一个中国”加以强调)。

三 法国戴高乐时期对华外交政策 1. 法国对华外交的背景

戴高乐主义:法国对华外交的理论基础:60年代法国对外政策体现在戴高乐主义的三大内容与实践上:以独立核力量为支柱的独立防务建设;以法德轴心为动力!法国领导地位为根本的欧洲联合;以借苏抗美为目的缓和谅解合作为特点的东方政策及第三世界政策"冷战期间,戴高乐通过退出北约!推动欧洲联合!与中国建交为代表的独立外交政策,扩大了法国的外交空间,强调了法国的独立自主地位,使法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戴高乐政府对中国的判断与认识:A.承认中国是早晚的事只待时机成熟,戴高乐说: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因此,撇开中国,就绝不可能设想签订一项关于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协定" B.其次,法国官方更加注意研究中国国情,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中国内外政 策的发展变化,关注中国与其它国家关系的进展,从中获取调整对话政策所需的各种依据;1961年2月,外交部亚大司的一份调研报告对承认中国的可能性再次进行了深入分析,列出承认中国的8大理由

1.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中法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对立己经消除" 2.中苏都支持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法国与苏联保持着正常关系,因此阿尔及利亚问题不应成为法中建交的阻碍

3.许多非洲国家己经实现了独立,中法在这方面的分歧越来越少" 4.尽管法台关系友好,但是在国际问题上台湾己不能代表中国" 5.中国在不结盟运动中地位很高,不少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准备向中国派驻外交使节" 6.美苏关系已经缓和,美国也必将着手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如果美国走在法国前面,那么法国将失去在大国之间合纵连横的优势地位" 7.中国己逐渐成为法国在亚洲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但目前还需要通过第三国 与中国做生意" 8.法新社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新华社也向巴黎派出了常驻记者,两国之间可以实现更重要的接触"尽管承认新中国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但由于阿尔及利亚问题仍未解决,法国政府没有马上将承认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逐渐收敛两个中国言论政策 2. 戴高乐对华政策的深度考量

首先,中法建交是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向美国霸权挑战的重大行动,有其 深层和长远的战略考虑,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等问题,根本上服从于法国国家利益.中法建交是戴高乐谋求超越集团对抗!在美苏把持的国际体制之外寻求事实上的盟友,冲击两极格局的战略行动

利用中国因素,可以能为其掣肘美苏的重要筹码"戴高乐一方面同塑联缓和外交以牵制美国,另一方面同中国建交来牵制苏联"法中两国在独立自主,反对大国霸权主义这一点上取得共识,戴高乐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同中国建交看饭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一环,中法建交可使法国成为能同中!美!苏三家直接对话的惟一的西方大国,大大扩展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利用刚刚露头的中美苏三角关系,借助中国抗衡美国和牵制苏联,开拓法国外交的新局面。

另外,戴高乐也希望通过中法直接对话,借助中国制约美国,推动越南战争取得法国所希望的政治解决,以利于法国重返东南亚。

戴高乐政府发展对华外交的另一出发点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让法国先进的科技产品占领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通过文化交流扩大法国影响也是其对华外交的出发点。

四/ 戴高乐时期的中法关系

外交和爆炸-中法建交

文化大革命与五月风暴对两国关系破坏

1968年5月,法国五月风暴爆发,经济危机下的各类问题突出,人民希望社会变革,以巴黎大学为中心的学生运动与席卷全国的罢工相结合,举行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大游行,政府出动大批警察镇压,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戴高乐政权在此次政治和社会危机中受到直接威胁"中国舆论坚决支持法国群众的示威活动,谴责法国政府的野蛮镇压"加之法国学生运动中的一些青年学生团体受到中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影响,不乏标榜自己为/捍卫毛泽东思想的红卫兵组织,引起了法国当局对中国的疑虑"法方因新华社报道法国国内局势时使用/反动统治集团血腥镇压等措辞与中国交涉,并采取禁止中国宣传品出售散发等限制措施"法国一些政党指责中国当局在背后支持法国的这场群众运动"中法关系跌至低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1958--1968戴高乐执政十一年期间中法关系的走向与发展,从有限的法台关系到法台外交自动决裂;外交核爆炸之中法建交,美国和台湾阻止不了两国关系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再到建交两年期间,中法关系呈现健康发展势头,中法两国国内局势的变化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和五月风暴的爆发,使得中法友好进程中断。

第四篇:中法比较初等教育

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法国是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国的教育体制沿袭了拿破仑时代的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法国是世界上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全国采取统一的教育制度,学制为“5-4-3”制,即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规定实行10年义务教育(由原来的6-14岁,延长到16岁),称为基础教育阶段。

一、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0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以前,法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君主专政国家,天主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封建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学校教育基本上由天主教会控制。直到现在,法国绝大多数私立学校仍是以天主教为主的教会学校。当时的初等教育由城乡文法学校实施,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读、写、算、历法等方面的基础教学,贵族子弟进入大寺院开办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的文学院承担着今天的中等教育,教学内容以“七艺”为主,学生来自城乡的文法学校。当时法国的课程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也促使法国教育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向世俗化过渡。拿破仑执政后,采纳了孔多塞提出的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由此,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33年,法国颁布了《基佐教育法》,决定发展初等教育,规定每市镇设立1所小学,在600人以上的市镇设立1所高等小学。这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1881-1882年,两个《费里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实现了世俗化。《基佐教育法》将小学分为两级,即基础小学和高级小学。开设的课程包括道德、阅读、书写、法语语言(朗读、拼写法、语法)、算术、直观课、图画、手工劳动、唱歌及体育。

三、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20世纪以后)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教育开始了它的现代阶段,自1912年起,法国规定禁止教士在公立学校任教。在20世纪初确立了中等教育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学制。1925年开始实行小学阶段的统一教育,1931年开始实行中学免收学费,1936年将义务教育延长1年到14岁,入学人数特别是女生人数显著增加。1947年,“朗之万教育改革计划”提出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6-18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教育实行免费,这一改革计划奠定了法国以后历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继而,逐步取消了双轨制,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二战以后,法国中小学课程基于时代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二战后,法国教育始终面临着技术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地革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整个教育体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成了最为迫切的任务。

1969年,法国进行了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小学课程改革,设立了“三分制”课程,即在小学各年级,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将小学各年级设置的27个学时分为三大板块:1)15学时的基础教育,包括法语和数学;2)6学时的启蒙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手工劳动、公民教育、艺术教育;3)6学时的体育教育。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过于刻板、分割的传统教学法,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试图通过综合性的启蒙活动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帮助学生自觉地了解周围事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和情感。同时,改革也削弱了某些学科的教学,打乱了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反而导致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下降。“三分制课程”是法国小学课程结构的根本变革,也是法国课程现代化的标志。然而,这种课程的实施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结构表层的变革和各学科之间的分配与协调,并没有对学科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加以理解和关注。

1975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哈比,提出了“教育体制现代化”为主旨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为:1)增加数学、启蒙学科的课时,减少法语和体育的课时;2)各年级课程各具特色,加强了从小学到中学各学段的衔接;3)突出个体概念,实施“支援教学法”;4)将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育领域,加强综合性,使

启蒙学科更为丰富;5)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1969年小学课程改革的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分制课程”的弊端,使小学课程更为制度化、合理化、灵活化。

(二)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

法国自二战后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其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僵化和责任心不强,重学术、脱离实际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毕业生的适应性较差。淘汰率高,导致教育浪费。法国教育的淘汰率、留级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据调查,法国中小学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法国初等教育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家庭背景上。

鉴于此,法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组织了由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全国性的专门委员会,对全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就改革措施向政府或总统提交了研究报告或方案。在此期间,国民教育部还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教育改革的广泛讨论。在初等教育领域,此次改革的目标是使法国“拥有强有力的和高质量的小学,而且使完成小学学业者可以被认为已具备初步知识”,改革废止了自1969年开始实行的“三分制课程”教学计划,重新恢复传统的分科教学,以便加强基础学科教学。1985年秋季开学,小学的五个年级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1年为第一阶段,称为预备班;第

2、第3年为

第二阶段,称为初级班;第

4、第5年为第三阶段,称为中级班。同时,国民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新的教学计划,将原来小学的5门课程增加到7门课程,即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此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安排的灵活化。

(三)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继续坚持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获得现代社会的自主公民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此外,其教学大纲结构混乱,难以给教师以清晰的整体目标,缺乏指导性,使得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负担和困难。

1990年2月,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新政策”,阐述了小学学科教学、教学组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小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为培养未来能适应21世纪生活的成人,教授现代化知识与技能、社会与职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工作方法;培养儿童继续接受更多教育的意愿和探索精神,奠定从事高深研究的基础。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国小学课程开始向减轻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突出重要知识,实现各个学习阶段的和谐发展。

四、法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趋势

1.为保证教育质量,法国中小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各学段的衔接,按学习水平分组,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加强个别化教学,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政策以及课程理念上追求基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中小学高中生将压缩必修课时间,增加选修课、活动课的比例,且每一年级都规定了每周最大课时数,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中小学课程将加强探究性学习,强调科技实践,积极开展“动手做”的实验改革,这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能够有效调动科技界和社会的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4.为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课程政策将更趋弹性化,逐步扩大学校和地方的权力。

5.为适应国际化、现代化需要,课程内容上将更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外国语以及“公民、经济、政治、法律”综合课等方面的教学,同时将开设更多的实验课,以及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

五、借鉴

二战以后,法国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这也可以为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1.课程观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与课程思想、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当我国面临21世纪的挑战,力图建立中小学新的课程体

系时,必须变革传统观念,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之积极地投身到课程改革之中。

2.课程改革要使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协调发展。二战后,法国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措施,使得法国教育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行课程改革时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它的一个优先目标,90年代又继续将其作为首要关注的重点。,我国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发展,把握好度,特别是处在当前我国高校扩招、高中也在扩大发展的阶段。

3.课程管理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统一。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200年来一直奉行中央集权制,是西方国家中集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种管理体制在法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结构上僵硬刻板,机制上缺乏活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因此,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分权法,把中央掌握的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到地方,使得法国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既保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又给予了地方较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国课程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给予地方和学校的权限太小,这样既不利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差异,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法国的经验,应对中小学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即中央、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各有一定的权限,以加强课程管理的弹性,这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五篇:中法中心办理合作办学国外学位学历流程

1领取毕业证书及材料

领取毕业时中心颁发法国原版硕士文凭,法国原版成绩单,南昌大学学合作办学习证书。

2办理学籍证明

凭以上材料到办公室张老师那里填表办理学籍证明,请注意张老师那里办理学籍证明是复印件加盖中法中心印章,原件放在中心存档

3准备材料

1一张二寸或小二寸证件照片(黑白或彩色半身免冠)

2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3本人护照(在合作办学外方学校有实习经历者提供,如果办理了留学生归国证明者可以附复印件)

4所获合作办学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复印件(即法国原版硕士文凭) 5合作办学学习成绩单复印件(即法国原版成绩单)

6合作办学中方学校开具的合作办学学籍证明复印件(张老师处办理的学籍表) 7入学前最后学历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即本科或者专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

8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获得者,如入学前最后学历为大专,须出具全部工作经历证明(相关单位出具证明加盖公章)

9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获得者须提供毕业论文摘要(即我们实习报告中的 RESUME的内容即可)

10 法国原版硕士文凭和法国原版成绩单的翻译成中文的材料并加盖翻译公司的公章

以上材料均需要到办理现场进行原件查验,请在办理时带好材料的原件正本 4 填写申请表(一式两份)

填写相关的注意事项: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称:以南昌大学学习证书中内容为准

国外学校、院系名称及地址(中外文填写): 法文地址以法国原版成绩单上内容为准,中文地址可以根据具体翻译情况调整

学习专业(中外文填写):工商管理

国外导师姓名(外文填写):主持答辩的法方老师或IAE院长

国外学校电话/传真号/网址:以法国原版成绩单上内容为准

取得何种学位或证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文凭

其他内容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

5 现场递交材料和验证

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1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

2 全国各地的学历认证代办点

建议各位同学如果有条件前往北京办理,北京办理收费比代办点便宜,受理时间相对短,

6 领取证书

受理2-4个月后领取证书(因为选择办理地点不同以及个人材料的完整性和审批的效率,每个同学最后拿证书的时间不同)证书正本一式两份(一份为硬版纸盖钢印章,一份A4纸盖红章,两份内容相同)

如有不详之处,请登录中国留学网点击学历认可认证栏目,一切相关政策以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为准,以上均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最后预祝各位同学一切顺利,前程似锦!

2011届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

王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高考总结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中国民生银行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