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2023-02-05

近年来, 素质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音乐教育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必要教育。纵使音乐欣赏课有诸多的益处, 但中小学生们却时常表现出“不买账”的现象, 教师们也常常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使得这门课程的益处无处发挥, 逐渐衍变成了“无效课程”。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出现了一些情况:

一、中小学音乐欣赏课问题

(一) 教师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侧重乐理知识学习, 忽略让学生和音乐交流。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误区, 错误理解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本质要求, 在课堂上侧重给学生教授音乐理论知识, 而违背了音乐欣赏课的初衷。课堂上过多的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时间长了学生便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 上课态度也逐渐变得“不买账”起来,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回馈, 总是唱“独角戏”, 逐渐也失去了教学激情, 本应该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堂却开展得死气沉沉。

2.选择曲目和学生不能产生共鸣。部分音乐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在选择欣赏曲目时都比较主观, 没有结合现代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学生对课堂上欣赏的曲目完全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去聆听、去欣赏、去感受音乐, 教师的教学目的依然是没有达到。

(二) 音乐欣赏课被其它课程挪为它用

部分中小学每当月考、季考、期考等考试来临前, 音乐欣赏课程总是被“主科”课程占用, 这样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音乐课程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 这让音乐教师也很头疼, 往往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不能完成, 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也不能实现。

(三) 学生学习问题

1.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大部分中小学生对音乐还是感兴趣的, 课余时间也会主动欣赏音乐。相信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 有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 学生们也是有所期待的。但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却让孩子们失望了, 并不是他们想要了解和学习的, 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去学习。

2.本想享受音乐、却倍感压力。部分中小学生感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和音乐交流、感受音乐的时间很少, 大部分都是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音乐理论知识, 要学懂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主科课程压力很大的情况下, 本想投入音乐的怀抱, 放松一下身心, 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却倍感学习压力大增, 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不想再学习音乐课程了。

二、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对策

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美育、德育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力开展好此课程, 使其发挥在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课程定位准确化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均简称为《新课标》) 。原《大纲》要求音乐课堂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强调按照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 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其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的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 强调音乐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欣赏课程也包含了中从《新课标》的要求上可以看出, 现在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要求转换到了音乐“审美”上。因此, 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要明确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 是以走进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为主体, 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及综合素质的课程。

(二) 教学形式多样化

音乐欣赏课堂不易于再局限于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开展, 整个课堂不应局限于“介绍作曲家→介绍创作背景→欣赏音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模板里。教师要从“主角”转型为“配角”、从“主导”转型为“引导”、从“掌握教学”转型为“促进教学”。课堂所设置的问题也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可多利用新设备及新技术, 让学生更深切、更直观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多可采取开放式、趣味性的音乐学习形式,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学生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真正改善了课堂死气沉沉, 教师教学唱“独角戏”的现象。

(三) 曲目选择灵活化

在选择音乐欣赏课欣赏曲目时,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会偏向于选择古典音乐, 在流行音乐风靡的今天, 古典音乐与中小学生的距离越来越大, 如果教师不能在古典与流行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过渡点, 想让学生短时间对古典音乐兴趣大增是不大可能的。教师在选择曲目的同时, 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偏爱和喜好。当今流行音乐当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可以选择这些作品, 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去聆听、去学习、去感受音乐, 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介绍“小提琴”时候, 不一定只能选择小提琴曲或者交响乐曲给学生欣赏, 也可以在优秀的流行音乐或中小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中, 找到小提琴配乐的音乐作品欣赏。这样, 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能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 教师素质全面化

《新课标》新增加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要求, 加强多元文化的学习。“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 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 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新课标》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师, 必须要能做到:

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虽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相对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学, 在专业性方面没有那么强的要求, 但是过硬的专业技能确是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最基本要求, 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课堂变无法开展, 也无法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相对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师来说, 备一项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重在感受音乐的美、普及音乐基础知识, 教师对音乐相关知识要有更全面更广泛的理解和染指, 既要“能歌善舞”, 对“吹拉弹唱”也要有所研究, 只有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才能胜任此门课程的教学。

3.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难度虽然不大, 涉及面却很广。音乐的普及面很广, 近到我们身边的民族音乐, 远到古朴而激烈的非洲音乐;既有高山流水般的古典音乐;又有排山倒海似的现代爵士乐。要能准确的将各类音乐的起源及特点教授给学生, 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深厚渊博的音乐及文学知识, 音乐教师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因此音乐教师也需要全方面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 能使中小学生感悟到音乐之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人格。希望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大力开展好此课程, 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进一步成为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课程”。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最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体会到音乐的美。此门课程也是开展中小学生美育、德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谈谈该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准确化,灵活化,全面化

参考文献

[1] 苏:《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研究》[A], 上海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刘鸿模.

[2] 任可心:《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需求研究》[A], 辽宁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王兵.

[3] 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聆听教学研究》[A], 福建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王耀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分析论文下一篇: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