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危机论文提纲

2022-08-18

论文题目:当代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透视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现代的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一致的,现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是从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始,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引发实体经济的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激化所来带来的反映,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现代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形式。其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所引发的。西方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预测和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每当经济危机发生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就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正是因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上探究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从商品交换方面、社会再生产方面、利润的产生方面分析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引发危机。有人认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现代的经济危机失去了解释力,本文分析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对比两次危机,发现经济危机的爆发从生产领域逐渐转移到了金融领域、并且虚拟经济的比重逐渐上升,但危机的本质仍然是相对生产过剩引发的危机;资本主义仍然没有摆脱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导致资本大量流入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资本主义从根源上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命运。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面对当今的经济危机仍然具有生机活力。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危机的产生,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会面临虚拟资本上升、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等问题。虚拟资本的不断上升使我国经济有“脱实向虚”的风险,必须要抑制金融化,构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主导的金融机制,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虚拟经济更好的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并且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从根源上防范危机。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其中研究现状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评述。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信用理论的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蕴藏的危机可能性。第三部分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和根源进行了分析。探究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中,是如何引发生产过剩,导致生产的无法顺利进行。但究其根源,经济危机的产生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始终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宿命。第四部分分析了现代经济危机的演化与现代表现,研究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现代经济危机的新特点。但究其本质还是由于相对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第五部分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为背景,以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背后潜在的风险。为保证我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在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防范和化解当前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经济风险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2.1 马克思货币理论

2.1.1 商品价值表现为货币形式

2.1.2 货币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2.1.3 货币转化为资本

2.2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2.2.1 社会生产两部类的交换蕴藏着危机的可能

2.2.2 固定资本进行实物补偿时使危机变为现实

2.2.3 扩大再生产中引发危机的机理

2.3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2.3.1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现象

2.3.2 加重剥削对抗利润率下降引发阶级矛盾

2.3.3 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

2.4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2.4.1 信用的作用

2.4.2 信用扩张与生产过剩

第3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与根源

3.1 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蕴藏着危机的可能

3.1.1 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困难

3.1.2 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二——货币到商品的转化困难

3.1.3 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引发两种形式的危机

3.2 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2.1 资本主义的生产者不一定是消费者

3.2.2 资本主义生产只受资本的限制

3.2.3 扩大市场缓解生产过剩

3.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引发生产过剩

3.3.1 古典经济学家不承认生产过剩

3.3.2 相对生产过剩

3.3.3 资本的生产过剩

3.4 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4.1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4.2 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4章 经济危机的演化与新特点

4.1 经济危机的爆发由生产领域转到金融领域

4.1.1 1929年大萧条——商品生产过剩

4.1.2 2008年次贷危机——资本生产过剩

4.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

4.2.1 实体经济增速放缓

4.2.2 虚拟经济繁荣发展

4.2.3 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

4.3 经济全球化为全球经济危机埋下隐患

4.3.1 资本的逐利性推动金融全球化

4.3.2 经济全球化导致信用的进一步扩张

4.3.3 国际经济危机必然引发全球实体经济衰退

第5章 经济领域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5.1 虚拟资本上升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1.1 房地产市场风险

5.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1.3 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

5.1.4 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5.2 过剩产能和消费能力不足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2.1 我国产能过剩现象

5.2.2 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5.3 促进虚拟经济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5.3.1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5.3.2 加强地产市场管控

5.3.3 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

5.4 坚持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5.4.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4.2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5.5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

5.5.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有效控制经济风险

5.5.2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畅通国内大循环

5.5.3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