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要从“学会”转向“会学”;而对教师来讲,是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

第一篇:初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外,对于语法的教学也很重视。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对英语句子进行成分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学教育虽然经过多次的改革,但是大部分学生仍不具备自学能力,这在英语课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以习题为主,这在英语课中尤其明显。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侧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自学能力。即便是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2.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与现行不合理的考试制度相一致的是,当前我国的教学语言环境也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中国虽然是学习英语人数较多的国家,但是仍未达到形成英语学习氛围的程度,虽然这是合理的,但是这一现象在学校中也会出现,这就非常的不合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根据当前英语教学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对症下药,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现代化的教学观不仅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中,我们应当提升他们自觉进行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不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确定某个材料,而是采用引导和归纳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发现范围之内,对问题的讲解,可以举一个相关的实例进行充分的解释,讲解过后,由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2.实践性

该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出课本,将学习中的理论内容与社会、科学以及生活方面进行相互连接,加大学生对环境、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让学生了解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3.开放性

该学习方法不确定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所学习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中,英语本就是一门融合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对英语进行主要的学习,学习的方法不再是以书本为主,而是以社会实践为主,明确研究的目标、视角、设计、方法等,让学生开放思维,没有内容或方法上的约束。

三、研究性学习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

1.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行方式

就实际情况而言,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划分,研究性学习包括三种:一是小组合作式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通常由3~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工完成任务。二是个人独立式的研究,可采用“开放式作业”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的研究专题既可以确定范围,也可以不确定范围。三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通过全班学生的集体讨论,实现研究成果的共同分享。

2.实施研究性学习应确立科学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完全打破了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创建出有合作、有交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结果,交流学习经验,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该项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扎实和认真,脚踏实地地进行相关的学习研究,得出有效的正确结论,同时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以及劳动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不怕困难、能吃苦、不怕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品格。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行研究性学习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所不能做到的。此外,研究性学习方式还能对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汉升.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5).

[2]夏振伟.英语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的探究[J].职教通讯,2010(2).

[3]李翠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2).

(责任编辑陈剑平)

作者:汤聪丽

第二篇: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要从“学会”转向“会学”;而对教师来讲,是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或自主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确定了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将会令整个过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方向。对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往往对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研究意向和兴趣,这个时候要反复权衡之后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开展活动。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日常的生活、学习蕴藏和不断产生着无数的问题。(2)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要想研究有所创新突破,就必须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第三步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会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依据目前的知识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可行,所以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可行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第四步则是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

二、组建课题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更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研究和直接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少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组建课题组时,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课题,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为一课题组,教师稍作调整,一般每组为4—6人,民主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以后的研究活动。万万不可为了方便活动中的管理和最后的评价而搞一刀切。我们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

三、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研究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就好像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手段、活动计划、预期成果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还要设计调查表、访问卷等。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同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惜时间帮助学生起好头,很有必要。

四、实施计划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而,教师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他们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个课题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集中到老师那里肯定是各种各样,题多量大。所以,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按计划完成任务。

五、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研究报告的攒写,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论述和推理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完成研究报告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基本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即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研究报告却懒得动笔或草草了事,使整个课题研究“虎头蛇尾”,质量不高。同时,还养成做事流于形式、浮躁、不务实的习惯。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把前后材料装订成册,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和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归纳整理好的成果材料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大家汇报,可以是小论文,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的重要环节。选题的自主性,决定了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也可能超出教师的已知范围,加之研究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仅由老师进行评估,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对学生成果的评价,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并多作优点提示评价,这样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团队及其团队合作精神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胆维护。同时,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作者:汤水琴

第三篇: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学习力的对策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相比较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以及学习品质等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初中生物研究性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学习力;提升对策

一、 前言

初中生物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素质教育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養,促进其学习力的提高。而在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需要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 研究性学习与学习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探索性学习,将学生在生活中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实践探究,使得学生更好地获取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学习力包含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以及学习能力三个要素,是一种能够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竞争力是其本质属性。

相比较传统的灌输性学习或者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首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问题的分析,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正确的结论,为学生带来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其对于学习的动力;其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变化,形成自我激励因子,在对自身的认知中不断反思和感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其不断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然后,研究性学习并非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索,了解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更好的理解知识的价值以及应用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对策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需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确保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一) 革新教学方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研究性学习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进行提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中,如果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相对抽象的生态系统概念,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书本化,则教学活动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方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活环境的感受,讨论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变化,然后分析为何会出现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食物链的概念。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布置一些可供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如《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锻炼,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 重视实践体验

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优化,使得其主动参与到信息收集和处理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化。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理分组,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对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动物进行研究,分析其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的,哪些是后天性的。然后编制相应的研究报告,通过对相同类型研究报告的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将生物的生长习性与其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学分析,大胆假设,得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结论,充分显示出了其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另外,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减少照本宣科的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实验的规则和方法,从现象中进行分析,从结论中进行反思,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提升其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 讨论研究成果

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得到的结果是可变的,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研究材料,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有机物的实验,并对实验做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学生必须熟悉实验的具体流程,包括前期处理,叶片遮盖的材料、加热的方法等;其次,对于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学生必须明确其基本原理,如在加入碘液后,没有遮盖的部分变蓝,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这说明了哪些问题?然后,对于不同的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四) 做好过程评估

在研究性学习中,想要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做好研究过程的评估工作,不能单纯地将研究的成果作为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变量,每一个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都会获得自身独特的感悟和收获,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大胆假设,预测实验的结果,然后小心操作、谨慎求证,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有部分学生可能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锻炼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分工能力等。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进行评估,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力。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1):35-36.

[2]施裕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中学课程资源,2015,(10):13.

[3]马文颖,陶宏颖.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J].长江丛刊,2016,(36):206.

作者简介:

王小龙,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

作者:王小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下一篇: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