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2022-08-01

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也叫课时计划。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计第二课时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

2、

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分析 冀教版

统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9

8、P99

教学分析与建议:

教材选择了有三种动物标本的象形统计图,安排了三个环节的数学活动:

第一个环节,看图说出哪种标本最多。还特别强调“不能数”。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并利用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直观比较,感受统计图的意义。这实际上是读统计图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在交流哪种标本最多的基础上,提出把图中各种标本的个数填在统计表中的要求。填完后,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提问题。这个活动,既是以前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读统计表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做一做”要求把各种标本的数量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出来。这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关于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名称,教师不要讲的太多,只要学生知道,并能认识就行了。

第四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教案两课时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调查记录的整理,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3)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4、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统计表用表格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板书:统计表——填数表示

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而条形统计图因为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所以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直观

形象)

三、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向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 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在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

(2)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教师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 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 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等有错的订正。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交流:根据统计,你了解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自己班里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数据的过程: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填统计表以及画统计图,通过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再次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和数据表达。】

2、做练习七第1题。

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1题,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和“还能想到什么”。

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哪些数据?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1、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向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据,还可以更形象反映各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

2、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假日除外)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板书设计: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数据的分段整理 (画正字)

统计表

统计图 写标题和日期

标题和日期

统计项目

横向表示项目和纵向数量 填数表示的数据

直条表示数据

2.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等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结合统计表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 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我们添置一套新校服,你们高兴吗?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

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之前完成的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知

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 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0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 中号:140~149厘米 大号:150~159厘米

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画“正”字法) 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谁愿意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 现在就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

(二)中。(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

5、提问:这里的合计( )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6、出示多张表格:现在每个班的表格都送到了服装厂,可是统计员又傻眼了,哪一张是我们班的呀?怎么办呢?

7、还要写上名称,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呢?学生写上标题。 最后不要忘了写上日期,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有标题、制表日期,还有统计的数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呢?(每个数据段有多少人,即: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的套数) 、合计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8、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添置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

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三、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总结。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 34720000463500001654000087650000小结: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 【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你是怎么想的?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

1、完成74页下面的做一做

2、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 【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第75页第

3、4题,课本76页第7题。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000000(保留一位小数)116897000(保留一位小数)14564000(保留两位小数)2456300000(保留两位小数)

4、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听课记录检查小结下一篇:天津买房落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