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医学教育论文

2022-05-0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中高职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高职的衔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索如何突破原来学制、课程体系各自为政的制约,开创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实现课程无缝对接、教学过程无重复,达成中高职的真正“衔接”。关键词:护理专业;探索;突破;衔接最近几年,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发展很快,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在增加招生人数,扩大教学规模。

中高职医学教育论文 篇1: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对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广东省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招考政策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对应,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升学,并提出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等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卫生类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中高职衔接,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主要目的是为有意愿继续升学的中职学生搭建升学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卫生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有利于落实国家大力发展医学教育的精神,对加快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卫生职业教育结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形成的多级管理模式和固有教育体制,加上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沟通,中高职衔接收效甚微。虽然在教育部层面,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已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统一管理,但广东省中职与高职仍然分属广东省教育厅不同的处室管理。管理体制不统一,使中高职在资源整合和发展规划上难以做到统筹兼顾,给中高职衔接设置了体制上的障碍。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由过去的行业办学转变为现在的行业指导、教育部门办学。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没有及时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多种优惠政策难以惠及卫生职业院校。如省、市职教部门在规划或落实中高职教育经费时,基本上都把关注点放在理工类高职院校,而提供给卫生类中高职院校的经费很少。

(二)卫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提高已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这种趋势呼唤医务工作者的培养规格要与时俱进,培养层次需要由中职教育向较高层次过渡。近年来,广东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医学卫生院校60所。其中,卫生类中职学校37所、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8所、医学本科院校15所。2012年,广东省普通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中,中专生招生比重占57.61%,专科生占14.84%,本科生占19.62%。广东省医学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本科和中职教育规模大、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严重偏小,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卫生类高职院校稀缺等弊端严重阻碍着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招考政策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有升学意愿的则可通过以下途径继续升学深造: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考试点高职院校;参加“3+证书”考试,报读普通高职院校;参加成人高考,报读各类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参加自学考试,获取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在招生考试时间安排上,每年高职“3+证书”考试时间与中职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执业资格考试时间相冲突(都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许多中职学生无法安排充足的时间作复习准备。为顺利获取毕业证书和考取执业资格证书,部分中职毕业生不得不放弃继续升学。

在招生考试科目内容上,偏重文化考试,忽略职业技能考核。如高职“3+证书”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专业技能。由于专业技能证书只是参加考试的一个前提条件,考核要求不高,基本上所有中职考生都可以取得此证书。因此,能否考上高职院校,就取决于三科文化考试,这意味着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在此项考试中优势全无。为摆脱这种困境,一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更改教学计划,减少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而转向学习考试课程,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四)中职和高职专业设置不对应

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目录,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目前专业目录不成熟。二是不论是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多考虑自身的发展,忽视适应市场需求或满足企业要求,没有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去考虑不同层次教育间专业设置的衔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很多新专业,如药品营销、中医康复保健、中医学、中药学等,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医学卫生类专业相对较少。虽然广东省高职招考的专业已经达到9个门类,但中职学校所设置的有些专业仍找不到对口甚至相近的专业报考。卫生类中职学生因无对口专业报考而放弃升学的机会。“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和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专业也仅限于护理等个别专业,范围未能进一步扩大,卫生类非主干专业的中职学生升学通道较为狭窄。

(五)中高职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

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而且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本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高中毕业生接受能力更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职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学生潜力开发不够,只重视与本专业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未能兼顾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两者没有很好衔接,没有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专业理论课程重复 卫生类专业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两类。这两类课程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均有较多重复。目前,中高职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一体化的课程、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按照各自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容易导致高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和中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通过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进行对比,重复率达70%。

专业技能课程倒挂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其“高”并不明显,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课程定位低、实训资源不足,有些专业技能课程与中职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还存在倒挂的现象。这是由于中职学校经过漫长的办学历史积累,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无论实训设备、实验师资、实验室管理都有较强的实力,实训技能课程安排较完善。相反,高职院校在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仓促挂牌上马,实训设备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因素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

(六)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中职学生放弃升学

据调查,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生源构成中,相当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父母大多为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高额的高职学费已成为部分优秀中职学生升学的阻碍。尤其是相对其他文科、理科专业来说,卫生类专业因其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学费普遍较高,至少5 500元/年以上。加上住宿费、杂费等,就读一所公办卫生类高职院校一年花费至少8 000元以上,民办学院则更加昂贵,再加上物价高涨和伙食费不断攀升,对于大部分家境并不富裕甚至贫困的家庭来说,确实难于承担。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一)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建议省教育厅下设“职业教育处”,将中职和高职统一划归“职业教育处”管理,“职业教育处”下设专门机构“中高职衔接办公室”,配备足够的人力、财力等,具体负责中高职衔接组织、协调工作。中、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处”主导下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教学融通,实现中高职教育全方位的衔接。

卫生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有很强的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中高职教育政策时,切忌“一刀切”,应给卫生职业院校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引入企业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许多省市以战略眼光,在压缩中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快地市级卫校的升格转型,着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或卫生高职教育。其中,江苏、浙江等省最为活跃,率先在卫校中推行“三加二”办学模式(即中专三年加二年成为大专)举办卫生高职教育。2003年,江苏省创建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招收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这种改革方式,江苏省一下子把全省中职学校“中转高”的难题解决了。到目前为止,江苏、浙江两省几乎把所有地级市卫校升转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类高职院校,浙江省在“科教兴卫工程(2008)”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停招卫生类中职学生。

从现实角度看,卫生中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已成事实,表明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从国情出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和护理等相关医学类人才全部由本科院校来培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还会增加培养和用人等社会成本。而由中职学校来培养,则达不到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广阔空间。

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和需求情况,对卫生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尤其要抓紧现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转制和升格,在优化中职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的高职高专教育,逐步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取代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三)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一方面,改革高职“3+证书”考试的科目。提高专业课和技能考核在高职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使中职生源考生平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与考试内容相一致,提高中职生升上高职院校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免试保送制度。可在中职学校当年毕业生总规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文化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水平过硬、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免试保送到有对口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完成高职阶段学业,有条件的甚至继续保送到技术型本科院校就学,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实行保送制度,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保送的标准和操作性,尽可能细化标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公正性和透明度,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二是要把握好保送导向。就卫生职业教育而言,要通过对卫生技术人才进行需求性调研、分析,把符合人们健康需求和紧缺型人才需求的专业作为保送的重点,而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个人的升学需求。

(四)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中职学生自愿升学

“学分银行”是指借鉴金融学意义上银行操作运行的原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关职业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学分生成、记录、储存、使用、互认等的一种系统和模式。学生可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以及潜能、兴趣选择不同模式的课程,允许学生工学结合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机制。“学分银行”的构建,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及美国的一些成功做法,规定中职学生在取得中职阶段基本学分拿到中职毕业证书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果选择升学深造,那么要在中职学分的基础上完成高职高专层次的基本学分和高职院校的特色学分,才能获得高职高专文凭。以此类推,直至获取研究生学历文凭。

(五)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

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的创新形式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机制之一。根据现状需要,可设立广东卫生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可由卫生类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医院、药店、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自愿组成,属事业性职教集团。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有效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 引导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积极加入职教集团,以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为平台,逐步实现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学校的资源共享,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和规范,以签订相关协议的方式实现衔接,如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开展职业培训、开发成人教育项目等。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来自医院行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制定中职与高职专业目录,探讨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为重点开展卫生技术人员需求调查,增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调整传统专业。集团内部中高院校亦可共同开发以岗位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卫生专业系列特色教材。

集团内部成员实现共赢 集团内部成员通过共建教学场所、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行业的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场地资源、技术资源、社会声誉等,促进医院、药店等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如高职院校可与街道社区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学校与医疗机构共赢。

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实行院校间、专业间学分互认,譬如学生可在集团内不同职业院校选课、听课并取得学分。通过这种学分互认提高办学效率,实现校与校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与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德全,黄惠霞,陈小茜,彭会.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3]陈小娟. 广东省医学教育统计分析报告[R].广州: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2013.

[4]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广州地区的实证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5]慈溪职高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3).

[6]徐庆锋,苏慧萍.加强行业指导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7]王云波.走向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8]秦建设,李勇华.论医学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9]陈健尔,应志国,章文杰.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化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10]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性进展与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责任编辑:杨在良)

作者:卢广巨 刘铁

中高职医学教育论文 篇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中高职一体护理专业教学体系

摘要:中高职的衔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索如何突破原来学制、课程体系各自为政的制约,开创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实现课程无缝对接、教学过程无重复,达成中高职的真正“衔接”。

关键词:护理专业;探索;突破;衔接

最近几年,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发展很快,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在增加招生人数,扩大教学规模。随着这些年国家经济的大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扩招步伐的前进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人们对自身不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也想继续深造,争取到高等职业学校获取更高一级的文凭和高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年,中职学生通过单考单招、“3+2”五年一贯制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浙江省更是率先提出至2015年,中职生的升学比例要达到30%这一目标,且浙江省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比率与全国不低于60%的要求相距甚远。因而,中高职衔接无疑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及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在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很好地将中高职衔接起来,可为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中职与高职在具体衔接的过程中,把教学及课程的衔接视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要根据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求,建设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教学体系,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

二、我院实施“2+3”的中高职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以人的健康服务”为宗旨,是护理专业学习的大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再加上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革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护士队伍从以前以中专为主体转向到现在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目前,省内多数为“3+2”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是指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共同办学,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成绩合格,获得中专文凭后,由联办的高职院校进行升学考试,成绩合格者不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后,则获得高职院校的文凭。而我院实施的是“2+3”中高职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完成两年中职学习,以通识课程为主、专业课程为辅,后3年在高职院校学习。5年的学习课程安排,实现课程体系设置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一次设计、分段实施,中高职过渡阶段安排为期1个月的岗位认知实习,1年的顶岗实习在高职阶段完成。我们认为,5年的统筹安排,着重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技能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协调一致,达到“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2+3”的中高职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外尚缺可借鉴的经验,尤其是教学中的衔接问题较为突出。事实上,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并相辅相成的。因而,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不仅专业对口,还有利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双赢”发展。

三、目前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的問题与改革思路

目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衔接深度和广度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课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技能训练课“倒挂”等课程衔接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中高职的实质性、内涵式衔接;中职教育在为学生持续发展方面考虑得比较少,以至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高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因为许多课程重复,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吃老本的现象。有些同学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把控不好自己,出现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等相关问题。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高等职业教育乃至一些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向普高升学要求复归的情况。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原则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文化素质偏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多地从中职来,而“3+2”模式和单考单招模式都存在中职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出现极大浪费。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与临床护理紧密联系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待提高,使高职教育容易迷失自我,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出现高职不“高”的现象。

因而,中高职的良好衔接,需要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来完善,而课程体系衔接立交桥的构建,是专业特色形成的关键。我们认为,原来中职管中职、高职管高职,两者互不相干的教育形式要彻底改革,中高职教师要共同协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清晰地说明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各自的培养任务,科学安排,分学年实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教育资源优势,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意义

“3+2”和“3+3”培养模式完全是中职管中职、高职管高职,两者的课程是分离不衔接的,因此,高职阶段的课程很多是与中职课程重复,导致学生在高职阶段很多时候是在“吃老本”,没有更多的新意,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如何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前些年,我省已经在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上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尝试,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为基本原则,把问题或职业活动作为中心,淡化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界限,突出职业特色和职业针对性。例如,实施分类培养和弹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适度扩大对口招生,突破中高职生源衔接瓶颈,加强中高职一体化的大专直通车的教学管理。但在这些尝试中,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和课程内容的重复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必须要解决好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

在當今信息时代,教学理念需要更新,应转变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要考虑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护理专业学生应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变革性的学习,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

五年制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模式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中高职衔接“3+2”和单考单招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重复的问题,同时把执业要求贯穿于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突出高职对中职办学的导向职能,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联合省内相关院校,构建我院独有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护理教学创新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资源共享,开展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新模式,从而保证中高职护理人才质量,提高师生的受益度与满意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崔戴飞,饶和平,余文富,等.5年制中高职衔接“2+3”模式的研究——以衢职院护理专业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31-32.

[4]黄梅,袁溧.对口招生模式下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22-24.

[5]韩春婷.护理专业对口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以母婴护理与保健课程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77-78.

[6]林萍,修丽莉,陈戴和,医学类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1):44-46.

[7]章晓幸.护理专业“3+2”教学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83-85.

[8]Wang Y,Wei S,Li Y,et al.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discipline in China:a descrip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 Evid Based Med,2014 May 6. doi:10.1111/jebm.12102.

作者:余文富 崔戴飞 饶和平 王彩云

中高职医学教育论文 篇3: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现代高职医学教育是一种集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教育为一体的创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外科是医学疾病诊疗的重要科室,医学生作为医学科室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其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外科医务工作的有效性。该文首先分析了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重点阐述了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 外科 综合能力 培养 策略

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医学教育与高校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并重,但侧重于理论教学,高职医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侧重于实践教学。为了能够加速高职医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积极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学习、思维、创新以及科研等综合能力对提高外科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高职医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文化程度偏低,但个体之间在知识水平、求知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较为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由于高职医学教育按专业和科室进行学生管理,所以医学教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培养高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可行的。

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加强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优化

外科学作为高职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高职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想脱轨、学生实操动手能力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学资料和内容缺乏创新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和优化成为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具体优化流程为:在全面了解外科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作为调整依据,重新规划、设置教学内容,重点增加常见病、急危重症、多发病的案例教学和实践,从而加深医学生理解,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强化医德教育与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导医学生从事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行为准绳,因此,高职医学教育要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入的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首先,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医学生树立“以病患为本”的理念。

其次,要想医学生不断灌输“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让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意识,在外科诊疗期间,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素养,用心维系好医患之间的关系。

最后,医学生要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医生形象,从而让周围的病患能够感受到正能量。

2.3 注重实操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的实践性极强,这就对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外科实验室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外科教学实践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执行教学计划。

首先,要让医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即在进手术室之前要洗手、更换无菌手术衣、佩戴无菌手套才可以。

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基本的手术技术训练,例如:要在实验课上增加打结、缝合等操作练习,直到医学生手法娴熟,达到规定标准为止。

再次,增加动物实验操作练习,以切除兔子盲肠手术为例,医学生不仅要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流程和顺序,还要掌握消毒、局部麻醉、切开、止血、打结、缝合以及显露等基本技能,从而在提升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实现逻辑思维连贯性的辅助训练。

最后,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医学生互相协助、互相监督,进而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换药、包扎等操作。

2.4 加强临床观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医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讲解、示范、病例讨论、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形式来有目的训练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医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学习网上临床操作、到医院见习观摩手术操作等方式完成,总之,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扎实、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一切医学工作、培养一切外科综合能力的前提。

2.5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医学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性和实验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领域虽然攻克了很多难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未知领域需要医务人员去探索和挖掘,这就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使医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继续钻研、探索下去。

2.6 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是一门能够直接解除病患的学科,医学生在诊疗期间要全面了解病患心理、性格和特征,从而便于快速和病患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学会基本的病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其次在分析病患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沟通工作,从而消除病患的恐惧、焦虑心理,为化解医患间的纠纷矛盾打下良好基础。

2.7 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高职医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医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理念,然后,合理规划外科医學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的分配比例,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提问、抽查操作的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学习频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医学生共同努力,就教师而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医学生而言,要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从而为成为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奕,张媛,王磊.高职中药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8):18.

[2] 武腾.试论高职班主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J].雪莲,2015(35):127.

[3] 郭英辉.社区实践是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J].文教资料,2011(10):239-240.

作者:韩米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少年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民营企业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