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境下的主位和述位论文

2022-12-20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 (Mathesius) 最早提出了主位 (theme) 与述位 (rheme) 理论。他认为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句子的不同成分分别传递不同的信息, 起到不同的作用。主位 (theme) 是“话语的出发点”, 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 它主要传递的是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 (rheme) 是“话语的核心”, 它是说话人要传递给受话人的新信息。主位总是呈现在述位的左边。捷克语言学家杨·费尔巴斯与马泰修斯意见相左, 他不同意用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来区分主位和述位。他认为主位是在句子中负载交际力最小的成分, 而述位则是负载交际力最大的成分。以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 (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并发展了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主位 (theme) 与述位 (rheme) 理论。他在《功能语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一书中将主位又划分为单项主位 (simple theme) 和复项主位 (multiple theme) 。

1 主语和谓语

从语义上切分, 我们可将句子划分为主位和复位, 而从语法上切分, 我们可将句子划分为主语和谓语。有时两者的划分刚好一致, 有时却不一致。长久以来, 我们习惯用“主语—谓语”的框架来从语法上划分汉语的信息结构。在句子结构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是施动者;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部分, 是受动者。我们发现如果单纯用“主语—谓语”的框架结构来分析汉语的信息结构往往是不全面的。如主语往往是交际双方谈论的对象, 是已知信息, 是施动者, 而位于主语前后的一些非实体性成分, 如语意成分、情态成分或连接成分, 虽然在句子的信息结构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却没有办法用主语或谓语将其进行简单的成分划分。可是如果我们用韩礼德 (Halliday) 的“主位—述位”的框架结构中的复项主位来分析这些非实体性的信息结构, 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所以我们接下来将试着以韩礼德的主位和述位的理论来分析汉语的语法结构。

2 单项主位

单项主位是指句子的主位内部不再含有主位/述位结构, 它的成分往往比较简单, 形式单一。例如:

(1) She (单项主位) ∥stopped (述位) . (她停了下来。)

(2) Mark (单项主位) ∥is a famous actor (述位) . (马克是一位著名的演员。)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 位于句首,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即是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 又充当论述的起点。例如:

(3) 龙须沟啊, (单项主位) ‖不是坏地方 (述位) 。

(4) 这样的好机会, (单项主位) ‖你可别错过了 (述位) 。

(5) 这个买卖 (单项主位) ‖你是怎么当的家 (述位) ?

例 (3) - (5) 表明, 说话者的出发点分别为“龙须沟啊”、“这样的好机会”和“这个买卖”, 这些成分是句中的主位, 是交际双方都已明了的信息, 其余成分则为句子的述位, 是用来传递新的信息, 陈述主语的行为或特征。如果听话者不知道“龙须沟啊”、“这样的好机会”和“这个买卖”分别指代什么, 就无法从说话者的话语中获得有效信息, 那么这三句话也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对于上述三个例句, 如果进行语法分析, 我们就不必考虑信息的知与不知, 只要在形式上将其分为主语和谓语就可以了。由此可见, 主位述位的这种切分方法不同于主语谓语的这种从语法角度切分句子结构的方法, 它是从反映信息结构的角度着眼的, 比传统的语法切分方法涵盖了更多的信息。

3 复项主位

复项主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共同构成的主位。韩礼德认为复项主位包括三类成分:话语成分 (textual) 、交际成分 (interpersonal) 和概念成分 (ideational) 。其中话语成分包括: (1) 持续成分 (continuative) , 如:well, yes, oh, no, now; (2) 结构成分 (structural) , 如:while, but, and, in case, when; (3) 连接成分 (conjunctive) , 如:therefore, as a result, then, finally。交际成分包括: (1) 称呼成分 (vocative) , 如:boys and girls, ladies and gentlemen, Mike; (2) 情态成分 (model) , 如:frankly, to my delight, surely, probably; (3) 限定成分 (finite) , 如:shouldn’t, wouldn’t, won’t; (4) WH成分, 如:why, when, where, how。概念成分通常是表述的主题或对象。例如:Well (话语成分) perhaps (交际成分) outside (概念成分) (复项主位) ∥it would be hotter (述位) . (哦外面可能会更热一些。)

3.1 话语成分 (textual)

汉语中充当话语成分的往往是那些在篇章中的不同句子之间起到联系、衔接、照应和过渡作用的词语和分句。这些句子成分通常都位于句首, 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复项主位的成分。

3.1.1 持续成分 (continuative)

汉语中那些表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的词语往往会担当复项主位中的持续成分。如:

(1) 她先开了柜子上的锁, 拿出了衣服, 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 取出了项链戴好。

(2) 最初她目不识丁, 现在已经能读书看报了。

(3) 学校建成, 不久将正式招生。

(4) 首先将蛋打散, 加入水、盐拌匀, 其次把香菇切丁, 牛肉末加盐稍腌, 最后将腌好的牛肉末与香菇丁一起放入蛋汁中, 上锅蒸二十分钟即可。

在这些例句中的黑体字作为复项主位中的持续成分, 通常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阶段, 表示它们发生的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

3.1.2 结构成分 (structural)

汉语中那些起到并列、递进和附加作用的词语通常会担当复项主位中的结构成分, 它们往往连接数个事件, 但并不构成一个序列。如:

(1) 绿既是美的标志, 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2) 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 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3) 如果不互相尊重, 爱也难以持久。

以上例句中的结构成分将句子中的主位和述位紧密联系和衔接, 保证了话语的连续性, 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有利于该句子交际功能的完成。

3.1.3 连接成分 (conjunctive)

汉语中那些表示事件的结果或结局的词语通常会担当复项主位中的连接成分。如:

(1) 由于他是中文系毕业, 所以与我这个爬格子的人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2) 他优柔寡断, 以致坐失良机。

(3) 你把意见整理一下, 明天好交大会讨论。

上述例句中的连接成分表达了主位和述位之间的因果关系, 使句子的内容具有连贯性, 有利于听话者对于所传递信息的把握。

3.2 交际成分 (interpersonal)

复项主位的交际成分通常位于句首, 主要体现说话者的意愿、情态和态度。

3.2.1 称呼成分 (vocative)

汉语中的称呼语也可充当复项主位的交际成分。在这种情况下, 称呼语是往往是会话双方交流时以口头的形式对对方的身份和地位给与确认。因此, 称呼语的正确使用关乎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即使对同一对象,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也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如:

(1) 小王, 去基层锻炼一下吧!

(2) 小王同志, 我和你谈的问题考虑好了吗?

(3) 王定山同志, 我任命你为第三车间主任。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称呼语正式程度不断提高, 语气也越来越严肃。这种称呼语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交际场合的变化, 也体现了交际双方的不同身份。所以合适的称呼语往往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3.2.2 情态成分 (model) 和限定成分 (finite)

情态成分和限定成分是复项主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用来表明说话者对于交际信息的主观判断。所以在英语中情态成分和限定成分主要由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来担当。但在汉语中, 情更多的是强调说话者对所要传递的交际信息的主观感情, 而态则表明说话者对所要传递的交际信息的态度。故在汉语中情态成分和限定成分往往由一些副词、能愿动词和特殊成分构成。如:

(1) 怪不得他的中文说得这么好, 原来他在南京生活过三年。

(2) 明明他干的这件事, 怎么能不承认呢?

(3) 真可惜, 她差一分就达到录取分数线了。

(4) 已经八点了, 大概他不会回来吃饭了。

4 结语

本文以韩礼德的主位和述位的理论为基础, 着重讨论了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主位和述位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主语谓语的理论, 它着眼于句子的不同成分在交际过程中所传达的不同信息和所承载的不同交际力。故主位和述位的这种切分方法更有利于对句子交际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在汉语教学中, 如果能用主位和述位的理论来补充传统的主语谓语的语法理论, 将更方便学生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并将其用于实践, 提高自身的实际交际能力。

摘要: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泰修斯最早提出主位与述位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接受并发展了该理论。本文尝试用该理论来探讨汉语的语法结构以弥补传统的主语谓语理论的不足。

关键词:主位,述位,单项主位,复项主位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 吕叔湘.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1982.

[4] 牟宜武.主位述位理论浅议[J].科技信息.

[5] 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和述位[J].外国语, 1985 (5) .

[6] 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 1982 (2) .

[7]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8] 李宁.现代汉语主位结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戏曲赏析下一篇:水利工程中边坡加固处理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