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作者简介:盛雯雯(1991—),女,浙江嘉兴人,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摘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向生态化、融合化和集群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核心产业之一。然而,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理论落后于实践,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1:

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转型

【摘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文化战略全面竞争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世界进程的重要力量,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提出了只有进行国际化战略转型,才能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国际化 战略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一些全球性的文化产业集团正在寻求从“规模优势”向“范围优势”的转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出现跨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消费也出现了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时代正在到来。在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一个国家如果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眼光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缺乏世界市场的支撑,那么它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已从2000年的8310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3万亿美元,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全球蜂起已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发展趋势。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态势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以现代传媒产业为例,长期以来,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中一直处于高端,垄断着世界的话语权,而大多数国家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据统计,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交易额中,美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出口国,美国影视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电影国际销售额占全球份额的85%,2002年美国仅核心版权产业中的计算机软件、电影、录像和出版等四大行业的海外销售和出口达到了892.6亿美元,远高于英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为334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5%。如果除去相关产业层的影响,那么居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文化核心层产值和外围层产值仅为1828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14%。从产业态势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形成了以小作坊与大集团两种投资主体为主的局面。小作坊多为国内艺术家群体与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小企业,他们以集群方式集聚生产,直接将创意思维进行市场转化,以满足国内普通民众迅速扩大的文化产品需求,其竞争优势主要在于集群效应与较低的运营成本,但他们很少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大集团主要是指由跨国公司设立的独立或非独立的研发机构,他们集中于研发设计领域,其竞争优势在于跨国公司雄厚的资金、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品

牌认同和销售网络,在外部资源运用、创意更新方面占据垄断优势,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二、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特征

1、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输出模式正在由单一输出向多元化输出转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以产品输出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也正在向多元化模式转变。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不断将其文化创意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为节约生产经营费用,降低国际交易成本,突破产品打入国外市场过程中所遇到的国家保护主义等各种障碍,企业开始关注资本的扩展、品牌的推广以及管理模式的输出等国际化发展模式。

2、国际合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中处于不同的分工地位。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掌握着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主要以加工生产以及部分非关键技术研发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中所采用的合作方式也不同。合作开发是跨国公司广泛采取的一种战略联盟方式,充分利用两个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产品,从而实现双赢。产品外包、引进专利生产、品牌代理等方式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也是跨国公司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要途径。

3、跨国公司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整合国际资源,加快并购重组,利用其技术先发优势和全球经营优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占据了世界文化创意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如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是全球媒体业排行第三的超级集团,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会员,通过收购、兼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商业图书出版集团。2003年,贝塔斯曼并购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图书业第一起外资并购案,2005年又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成立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其业务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出版物分销市场,给国内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转型

面对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工格局,我国应积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研究,找准战略地位,以最适合的方式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

1、制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丰富文化“走出去”战略内涵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变动的体系,具有不断增值性特征。因此,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时,要建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这一坐标,也就是说,应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这一命题放到整个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中来考察,建构与现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相和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分工体系,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要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为目标,不断丰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文化产品的“走出去”,只是整个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时代的到来,我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文化战略竞争中真正获得文化战略竞争优势,就应在文化制度设计上获得战略性创新,这也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与根本。

2、发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确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许多资源条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适合发展任何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是任何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形态都适合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只有那些影响当前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创意产业,才构成当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的重要内容,才是具有战略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全球,寻找和利用自身的国际比较优势,开发研制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产品,以谋求产业链的高端位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在国际上成功营销自己的创意产品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性。把中国的优秀创意产品推广到国外去,不仅能够满足国外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推动文化产业额的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国际文化贸易的繁荣对于传播我国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有重大意义。除了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外,我国还应高度重视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传媒业是最能深刻影响世界运动行为的文化产业,当单一的传媒产业还构不成参与新一轮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的时候,通过建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那就有可能借助于国际政治或地缘政治的力量,游戏规则,演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形态,获得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新一轮的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权,从而使得新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文化新秩序朝着有利于本国、本地区文化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还要进行制度输出,要想办法建立起国际文化市场规则的中国标准,确立自己的产业标准国际地位。我国拥有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竞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可供其他国家认可的国际标准,并且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取得创造性成果。因此,应组织力量对其中涉及国家文化战略竞争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确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

3、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安排,创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创意价值的物化与市场体现依赖于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中,创意产业的各个要素都可以无障碍的快捷流通、快速集结。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立法秩序,形成完整的文化法制内容,就应适度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和文化产品审查制度,积极培育和鼓励具有完全独立法人地位的文化企业集团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有选择的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环节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持。另外,要扩大城市的宽容度与可融入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建立稳定的创意阶层智慧库,形成产业发展的知识支撑;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和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构筑产权流转顺畅和交易自由的公共平台。这样可以使世界各国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文化秩序内,享有充分的文化发展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构建

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转化成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体制改革观,对缔造新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系统的理论证伪。在全面总结和反思前一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性缺陷,建立起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里的全新关系,形成新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世界文化新秩序,培育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国家文化战略竞争所需要的新文化生产力增长机制。

中国要在这场全球性的战略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应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文化原产地”为核心标志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注:项目来源为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为08HZC306Z)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6).

[2] 胡惠林: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2008(6).

[3] 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12).

[4] 周蜀秦、徐琴:全球化的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再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2).

(责任编辑:郭亚娟)

作者:冯根尧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盛雯雯(1991—),女,浙江嘉兴人,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摘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向生态化、融合化和集群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核心产业之一。然而,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理论落后于实践,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本文把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产业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商品生产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产业,它更强调其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不为相同的定义,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造性内涵和经济学形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John Howkins(2001)指出,创意经济时代将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该国或地区的战略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集群优势是吸引外资和技术投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而资源日趋紧张,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减弱,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改变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心城市,如纽约、伦敦等。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各地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区通过产业园区的培育,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该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集聚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徐清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理解。从狭义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大致与高端的文化产业等价。从广义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思想产业、高端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观念产业等,它不仅包含了文化产业更高的领域,而且也可能包含具有高文化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丰富创新度的其他产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命名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名称上有所区别,比如美国的版权产业、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等,创意产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创新型产业,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样化的。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也有一定的区别。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欧美型,主要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精神产品,以文化消费为主体;二是亚太型,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兼顾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以产业服务和文化消费为主体(见表1)。①

表1分别是英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实际上,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关解释。狭义上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电影、设计、音乐、建筑、广告、艺术、手工艺、古董市场、时尚设计、表演艺术、互动休闲软件、电视和广播、出版和软件等”。广义上的“创意产业”概念自 21 世纪起不断扩充,加入了经济内涵、文化内涵,甚至是产权内涵。世界创意产业之父 Howkins(2001)认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组成了创意产业的主体。电影、电视、表演艺术、电子游戏、出版、研发、软件设计等行业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广义范畴上的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指的是以文化因素为背景,以创造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意、营销为手段,以知识产权的消费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二、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杭州的美誉。杭州作为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茶文化、丝绸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杭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杭州集聚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从布局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西湖区、拱墅区、余杭区等区域,其中西湖区的文化特征最为显著。当前,杭州已逐步形成“两圈、两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主要以“环西湖、环西溪、沿钱塘江、沿京杭运河”为主线,以“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重点。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国内其他城市早,发展十分迅速。早在2002年,美国Dl设计库成功入驻杭州,标志着杭州成为了全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先行者。近年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该产业主要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杭州在两年之内就培育并形成了6个比较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唐尚433、西湖创意谷等,而且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湘湖文化创意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2个园区。2013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较为增速平稳的增长状态,较2012年增长了约18%,整个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359.51亿元,其增长速度较去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远远高出全市GDP增长速度(图1)。②

当前,杭州市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现代传媒、教育培训、动漫游戏、信息服务、文化会展设计服务、艺术品、文化休闲旅游等八个行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从表2杭州市八大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来看,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

三、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和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越来越为各国所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强大推动力日益为人们所预见。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以及政府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导向,引导杭州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杭州向建成全国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迈进。除此之外,杭州拥有别具一格的城市特征和文化特性,这使得杭州特别适合发展文化密集型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来说,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杭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流传有许多历史故事传说,有最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二是有宜人的环境。杭州从古至今都被人称作“人间天堂”,有着多且美的湖光山色,市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三是有充足的创意人才。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坐落于此,其中不乏许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这些高等院校培育出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四是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 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消费腹地,因此有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需求和消费能力。

四、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效虽已凸显,但是仍存在一系列严峻的问题。第一,文化创意园区之间各自相互独立,企业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集群互动体系。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群内部也缺少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协作机制;第二,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遇到瓶颈,同时存在市场推销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质量需要提升。园区内各个企业整体的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弱,企业缺乏高技术型人才,劳动力素质较低。第四,缺乏良好的产业集群成长环境。外部缺少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各个企业一直以来都各自为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交易费用。同时,没有进一步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群,限制了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在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资源。现阶段,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源在数量上较为丰富,但是创意人才在质量上还不能完全与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现状相符。因此,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提升创意人才的质量水平是关键。

2. 文化创意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打破融资瓶颈的约束。中小文化创意企业通常会遇到融资难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财务制度,坚守诚实守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使得中小企业资本的进一步放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放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最终把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3.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整合资源、资金支持、税收激励、人才引进、政府采购、平台构建、规划引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芳,赵瑞平. 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理论探究[J]. 经济论坛,2006,15:67-68.

[2]徐清泉. 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又一引擎[J]. 社会观察,2004,09:16-17.

[3]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4]蔡宁,吴结兵.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2,07:45-50.

[5]金通.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与评价维度[J]. 社会科学战线,2011,10:242-244.

[6]张振鹏,马力.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 经济体制改革,2011,02:176-180.

[7]吴德进. 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 中国工业经济,2004,07:14-20.

[8]黄天蔚.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9]江沛.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宋建伟.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规模演化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John Howkins.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 Penguin Books,2001.

[12]Allen J. Scott.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4, 39(4): 461-490.

注解:

①资料来源:《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介绍》、《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2008年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②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网站。

③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网站。

作者:盛雯雯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3: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分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YG2017363。

摘 要: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紧密结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译者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指引,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传播到世界各地。

关键词: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翻译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犹太学者瓦尔特·本雅明撰写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书中,作者首次使用了德语“文化产业”这一词语[1]。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特奥多尔·阿多诺和马克斯 ·霍克海默尔出版了著作《启蒙辩证法》,在这一书中,两位作者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的英文名称“Cultural Industry”,此后文化产业这一术语逐渐向世界传播,译者最初将“Cultural Industry”翻译为“文化工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Cultural Industry”的译文从“文化工业”变为“文化产业”。根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从东亚传入我国,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产业”应用到中央文件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4年4月,在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文件中,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国家计划对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使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创意产业

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曾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因此新创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1994年,澳大利亚提出构建“创意之国”(Creative Nation)的口号,随后制订了相关的文化发展政策。英国政府闻讯后,派出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学习,而后英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这一概念。1997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该小组于1998年底和2001年初分别出版了两次《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有潜力地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2]。该文件将文化创意产业的涉及范围涵盖音乐、广播电视、广告、电影、建筑、设计、艺术、时尚、表演、工艺、出版、游戏、软件等13个行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一经提出,很多国家和地区立即采用并积极制订和推行创意产业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各国国情、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各国各地区对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和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我国上海2006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就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先进技术、知识、智力等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这些产业主要包括:时尚消费、建筑设计、研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艺术等几大类[1]。

三、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也就是与文化各方面相关的创意产业。在英国政府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的刺激和推动下,2002年,我国台湾地区率先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计划”,在该计划中,台湾地区第一次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中文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2]。2005年,为指导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香港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发展委员会,为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策略和建议。在2006年9月13日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词汇首次出现于中央政府正式文件中,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该纲要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和规划[3]。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和强融合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吸收了一定的劳动力,并不断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四、文化创意产业翻译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向世界各地传播,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间 的交流,使我国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翻译界应当成为文化创意传播的桥梁,译者要积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媒介者。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实践和研究的人员较少。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研讨会目前共举办了三届,分别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2014年9月在北京召开,吸引了国内一些翻译界专家和教授参加研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逐渐在国内引起了关注。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著作,目前只有外文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了吕和发、周剑波、许庆欣合著的《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一书[4],该书厘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定义、分类、地位、标准、质量管理,并分章节论述了主持翻译、影视翻译、美术翻译、图片说明翻译、文博景点翻译、演出翻译、会展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网络翻译、旅游业翻译、合约翻译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翻译技巧,文中例证丰富,图文并茂,是一部比较详细和全面地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著作。此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5],收录了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的相关论文,为相关译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参考。遗憾的是,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的相关论文没有结集出版。

中国知网目前收录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文章有10篇,其中3篇为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的召开通知。其余7篇文章中,包彩霞综述了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指出了会议取得的成果,会议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翻译、公示语翻译、翻译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翻译的学科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邹彦群和吕和发综述了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取得的成绩,指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指引下,文化创意产业翻译要与公示语和旅游等研究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7]。李扬和许云杰分别撰写了硕士论文,对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和传播进行了研究。李扬以拉脱维亚文化产业部发行的《2012年度拉脱维亚文化创意产业》宣传手册为源语,通过翻译此手册,总结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指出了文化翻译中的重点与难点、翻译工具的应用策略,作者还書写了翻译心得与启发等[8]。许云杰研究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路径,其中作者归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对外传播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9]。栾义敏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同时要求相关的翻译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译者要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既要达到语言的流畅,又要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10]。赖祎华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外宣翻译视角研究了多维协作下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构建,指出了外宣翻译与文化创意的关系,研究了外宣翻译多维协作工作方式,以及外宣翻译多维协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11]。董莉芳以实例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呼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立翻译质量监控体制,作者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了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过程中译者应承担的角色和任务[12]。

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翻译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还没有受到太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出版的相关著作较少,发表的相关文章为数不多,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目前尚未召开,亟待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继续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发展和提高。

五、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增长点,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应该注重与外宣、旅游、广告、会展、主持、影视、艺术、新闻、以及其他中国传统特色行业相结合,拓宽研究领域和范围;同时,相关译者还要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指引,这样才能将中国特色文化和创意传播出去,实现中外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2]卢宇荣,黄小敏.江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6):75-78.

[3]万洁,陈小青,王彬.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2):82-84.

[4]吕和发,周剑波,许庆欣.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5]修月祯.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论文集[Z].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6]包彩霞.全球化与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J].上海翻译,2008,(1):27-30.

[7]邹彦群,吕和发.“走出去”与“走进来”语境下的公示语、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1):208-211.

[8]李扬.2012年度拉脱维亚文化创意产业[D].华北电力大学,2016.

[9]许云杰.文化创意产业传播路径研究——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D].兰州大学,2013.

[10]栾义敏.基于语用翻译的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2014,(12):231.

[11]赖祎华.江西省外宣翻译多维协作文化创意产业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11,(8):114-117.

[12]董莉芳.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之尴尬现状[J].出国与就业,2010,(7):52-53.

[13]鲁伟.论创意经济学与创意产业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4-19.

作者:孙静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下一篇:中国新闻学发展的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