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2022-10-03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李秀玲

小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研究目的

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研究计划

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培训和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分五个步骤。

1、选题(2009年3月)

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围绕色彩感受能力展开学习,拓宽思路,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确定问题研究的理念。

3、小课题设计阶段(2009年4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重点研究:①色彩感受课教学的问题设计。

②色彩课教学的亲历和反思。

③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⑤探究过程的实效性、目的性、新颖性。

4、小课题实验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1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行动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自身发展,立足于质量提升。对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设想和设计,寻求、证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成果资料。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阶段的总结,注意反映教学的真实问题,注重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注重解决教学问题,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5、反思结题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小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在课堂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深入研究并不断积累过程燃料。主要包括学习研究笔记、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活动实录、阶段总结、反思等。

2、依据教研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积极参加学校及县级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展活动。

第二篇:09-10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09/10第二学期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2、研究目的意义: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3、理论依据: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教学教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研究步骤:分五个步骤。1)选题(2010年3月)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2)小课题设计阶段(2010年3月)重点研究:①色彩感受课教学的问题设计。②色彩课教学的亲历和反思。③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⑤探究过程的实效性、目的性、新颖性。

3)小课题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对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设想和设计,寻求、证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成果资料。

4)反思结题阶段(2010年6月底)对实验过程形成经验材料,撰写教学点滴。

4、预期达到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同时提升自我教学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与表现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从第一次接触色彩学习的时候,都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面对广阔而丰富的大自然所赋予各类物象的千变万化的色彩时,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柏拉图曾提出他的美学原则:天地万有是永恒理念的“摹品”,而艺术则是“摹品的摹品”。我们的艺术经验和宇宙天地之大美相比是局限的小智小慧。又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首先我们应对大自然报以敬畏的心态,从自然中去师法自然,追索和发现自然中的色彩规律,观察自然所赋予万物的丰富色彩,挖掘绘画中无穷的视觉经验。而认识色彩的规律,就是我们进入色彩王国的钥匙,每个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是从简单的感性认识开始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学习,逐渐了解并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和奥义。

一.认识色彩

1.突破对概念色的认知心理,提高对环境色和光源色的感知。学习色彩的第一课首先应从概念色和固有色入手。我们知道,儿童在作画的时候,通常老师会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回答道:“红色”,那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呢?“黄色”。这种对物体整体色彩相貌的概念化描述即为概念色。其实不同的香蕉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差异,新鲜的会偏黄偏绿,熟透的会偏褐偏深黄,而香蕉的颜色还会因周围光线的明暗而产生不同变化。又如,我们看白墙的顶角,三块墙面的颜色因为受光面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冷暖色彩倾向。所以,我们认识色彩首先要跳出对概念色和固有色的樊篱,而是运用环境色和光源色等色彩理论来体会色彩的变化规律。在上第一堂色彩写生课时,要尽量利用白色的同类色物体来训练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比如在一块白衬布上摆上石膏几何体、白瓷盘、一杯牛奶、报纸等浅色静物,让学生在微妙的色彩环境中训练敏锐的色彩感觉。

2.什么是灰色调。

通常,儿童在作画时,色彩运用比较鲜艳大胆,在儿童的眼中固有色占据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会把树画成绿色,天空画成蓝色,太阳画成红色。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景物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这几种颜色,但是,当我们进行更逼真自然的写实描绘时,这些颜色显得又是那么的生涩和不真实。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大气和视觉空间的影响,色彩纯度和饱和度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色彩也更为复杂,这就是在绘画色彩学中常说的“视觉灰”现象。我们在进行色彩训练时,常常要画出丰富的灰颜色,而画出准确微妙的灰色调是评判画面色彩美感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如何提高我们对色彩的认识

1.从美术史中了解绘画色彩演变的过程。在西方的绘画色彩史中,我认为有三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一个是以委拉斯凯支为代表的古典绘画时期,一个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时期,还有一个是以凡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色彩表现主义时期。在17世纪以前,西方以达芬奇、伦勃朗、委拉斯凯支等为代表的一批伟大画家,都各自在自己的绘画领域将色彩表现推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但早期艺术家们更多的是以固有色为研究对象的,即使像伦勃朗在绘画中已经开始对光与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表现,但他们更多的是以丰富的素描色阶来表现色彩微妙的变化。而委拉斯凯支更是将“视觉灰”这一现象在绘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对色彩有重大突破的是到了19世纪的印象派,以莫奈为首的一群画家开始走出室内,研究外光。印象派更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光线赋予自然万物的瞬间色彩变化,画家们在画布上开始记录不同光线和时间下的视觉感受,这一时期画家们不再关注固有色,而是转而表现丰富的光色。到了后印象派时期的凡高,这位愤世嫉俗的天才更是将色彩表现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不再仅仅停留在描摹自然万物的表象上,而是成为直抒胸臆的有力武器。凡高利用色彩中的补色关系,色彩的平面装饰构成因素,色彩的对比和夸张将色

彩带入主观的表现中去,最终将色彩在画面中点燃,也点燃了对艺术痴狂的生命!纵观绘画史,我们现在所学习和研究的色彩规律主要是以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作为基础去学习和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

2.建立科学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提高对色彩关系的把握能力。

我们在写生时,如何敏锐的捕捉到客观物象的色彩变化,主要靠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即在“比较中观察”。要判断写生中物体的色相,主要是和周围物体的对比中确定的,要把一块色彩与周围甚至整个画面的色彩放到一起,要“转着看”而不是让眼睛“盯住某一点”。只有对色彩间的微妙变化相互比较,才能准确判断并表现色彩。好看的色彩是一种和谐的色彩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相互比较中建立起来的,要学会找出色彩之间的色相差异,建立起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关系,在协调中对比,在对比中和谐,。和谐的色彩关系也是建立在统一色调基础上的,其中还有冷暖色调的和谐。

3.绘画中的创作规律与色彩间的关系。

除了画出好看准确的色调关系,色彩表现还必须服从绘画的基本规律,及色彩的空间感,对象的主次关系,色彩虚实关系,用笔的灵动舒缓,塑造形体的体量以及气韵生动的美感等。就色彩的造型来说,要符合素描明暗的变化规律,也就是素描中所包含的明度层次的问题以及绘画表现手法的运用。就色彩空间感来说,通常表现为近鲜远灰,近重远淡,近暖远冷,近实远虚的特点。而色彩的构图则偏重于主体色调下邻近色彩关系适度和谐的原则。形和色互为补充,形色兼得是我们绘画创作的核心内容。

三. 通过色彩写生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表现能力

1. 通过色块构成式小色稿训练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整体把握能力。.

我们在进行色彩训练之初,应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急于去深入完成一幅作品,而是教给学生对对象进行整体的观察,把每一个物体当成一个单独的色块,在整体观察中确定每个物体在统一的环境中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面貌。只有减弱对形体深入造型的关注,才能使学生抛开形象的束缚而进入到一种色彩的自由之境。在进行色块训练的时候,主要采取平涂的方式,较快的抓住大的色彩感觉。首先确定冷暖色调,然后根据色调关系调整每个色块的明暗、冷暖、主次、空间等关系,以达到最终的色彩和谐,并调出漂亮和准确的灰色调,使画面色彩明亮而辉煌,浓郁且雅致。也可使学生对同一组物体进行冷暖色调,亮灰色调等不同色调的练习,培养学生更主动的发现色彩之间的关系。

2.对统一色调的训练以及同类色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协调能力。

色调通常是我们对一组静物色彩表现的总体印象,不同的物体由于受不同的光源和环境色的影响,或由于色彩面积的占有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调。色调是一种整体的印象和感觉,比如有亮色调、灰色调、冷色和暖色调。我们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都应该关注一幅画应具有一个统一的色调,而不是色彩关系杂乱无章,只有在统一的色调下形成的和谐的灰色,画面的色彩才会呈现出最佳的美感,所以说色调是一幅画的灵魂所在。

训练学生对色调的把握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同类色色系的练习,在统一的黄色系、绿色系、红色系、白色系中进行色彩训练,让学生在同一色调中分辨出不同颜色的微妙变化,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和识别力。

3. 加强风景写生特别是秋冬景色的色彩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观察力。

风景写生对学生初学色彩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风景写生使学生走出户外,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世界,相对于室内静物训练其色彩的外光变化更为丰富和复杂,色彩的空间变化更为明显。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表现自然,研究大自然的光与色,提高学生色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陶冶学生的视觉审美感。

而秋冬风景因树叶枯黄,山果成熟,大自然景色更富于色彩变化。秋景相对于春夏的单调绿色而更具可画性,冬景则是训练学生在微妙的同类色中提高对灰色把握能力的最快捷途径,因为冬季的景象更加苍凉和肃穆,色彩更加单纯和朴素,大自然万物统一在清冷的外光中,山林郊野多枯枝颓土,色调相对统一,可以使我们色彩锤炼的更加矜持和庄重。

4.对色彩的主观运用及色彩创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在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之后,怎样使我们的色彩更加具有表现力,则需要我们对色彩进行解构,运用色彩对心理的暗示作用,进行色彩创作的构成训练。我们可以借鉴设计基础中的色彩构成理论,因为当我们可以脱离现实的束缚达到对色彩的自由发挥和主观创作才是我们学习绘画的最终关照。

首先安排学生对一组情感主题进行色彩想象训练。例如:愤怒、高兴、紧张、幸福等一系列心理表现,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色调和色块的构成形态来画出抽象的色彩画。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色彩心理学的引导,注意运用对比色、互补色、同类色,色彩的明度、纯度、饱和度等色彩关系要素,表现特定主题下色彩的张力与表现力,使学生更加熟练的驾驭色彩,在创作中更加主动和准确的掌握和运用色彩的规律。 综上所述,色彩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要涉及色彩学、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理论、写生色彩理论等。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表现能力,对学生学习色彩登堂入室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训练学生将色彩的认识与色彩表现,色彩造型意识与色彩审美趣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全面的色彩修养。

第三篇: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姚芳

1、申报课题题目:“学生如何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

3、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

4、中期检查与交流(中期报告);

5、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6、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7、开展结题答辩与鉴定;

第四篇: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课题理念下,美术学科在根据学科与课题的特点下,我组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其理念和有关理论知识,大胆进行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的教研活动,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第五篇: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画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画这个,我想画自己想画的,这个我画不好„„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鸟,孩子们就必须画鸟,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鱼,孩子们就必须画鱼„„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画鸟或画鱼。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班级画册,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画你想画的,表现你所想的,用绘画表达你的心声,用画笔捕捉你喜欢的瞬间!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绘画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这个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班级画册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美术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美术”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美”,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把美的画幅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演示美的画幅的诞生过程,就会唤起学生心灵对美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美术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美术有兴趣的不足50%,美术爱好的下降是来自文化课的压力。虽然文化课成绩是重要的,但要建立、宣传、用实践证明这样一个观念:学好美术并不耽误文化课。学好美术是与提高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

3、让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美术实践。黑板报,墙报,展览,作品评选,对校外的公益宣传等,都能激励学生们拿起画笔为社会做事为世界添美。

4、创办班级画册,画自己想画的,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心声,写绘画日记。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学生美术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15日—2015年4月15日)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15日---2015年11月15日)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2015年11月15日---2015年12月15日)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

1、每班创办一本精美的画册。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马的成语成语网下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