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博思“低碳”

2022-09-13

“低碳”是现代人所应学习的生活方式, 也是上海世博会的“题中之意”。在世博园区, 无论是场馆的外观材质, 还是论坛的嘉宾热议, 无论是黄浦江畔高逾160米的改良“温度计”, 还是场馆内一盏不足60厘米的古灯, 都常常促人思索“低碳”二字。

古人也“低碳”

在城市足迹馆的330件海内外文物中, 参观者看到了中国古人的“低碳”印迹一座西汉时期的彩绘雁鱼灯。

这座铜灯高约50厘米, 造型为鸿雁回首叼鱼, 生动优美, 设计尤其讲究“环保”。使用时先往大雁的腹中放入一些水, 点燃灯油后, 油烟被灯罩遮住, 只能通过内置通道融入水中, 不会污染环境。相距铜灯几步远的战国时期青铜鉴缶, 同样是一件“节能”用品。由于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夏天放入冰块, 能使酒变凉或防止酒变质, 冬天贮存热水, 可以温酒, 仿佛“双向绿色环保冰箱”。

烟囱“变身”温度计

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城市未来馆前, 一个从烟囱到“温度计”的“变身”提出了当下人们对“低碳”的鲜明主张, 也体现了“变废为宝”的巧思。

作为世博园内最高的建筑, 这支“温度计”长达165米, 其前身是上海南市发电厂的烟囱, 后被改建成世博气象信号塔。

低碳“良方”的多个可能性

令人感到振奋的是世博园区东北角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个区域占地15公顷, 约为整个世博园区的5%, 集中了全球数十个城市、地区正在低碳领域中实践的智慧和创意。

世博园区的伦敦“零碳馆”是一座“实现零排放的房子”。该馆能自给自足利用太阳能发电、收集雨水使用、剩饭剩菜用来制作沼气, 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 还能在白天储存太阳能, 夜间释放荧光, 减少照明能耗。

西班牙马德里案例馆, 有一棵醒目的“空气树”。这座直径12米的十边形金属结构建筑, 采用可循环材料, 建筑内部有自动开启的百叶窗和直径7米的“引风机”, 在“树”内营造出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 与外界温差最高可达8摄氏度。人们可以在里面聚会、休闲。“树”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 实现能源自给。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太仓高新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下一篇:国企“限薪令”下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变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