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路识斯真——农村中学阅读分析课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过程描述

2022-09-12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是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确实, 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 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 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 是积极思维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能力, 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是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然而, 现在的农村高中生, 质疑能力很差。语文课堂上, 要么没人提问题, 要么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不敢 (或不愿) 提问题, 二是根本没有问题, 三是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提问题。这样一来, 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阅读分析课就出现一种很尴尬的局面:问由教师提, 答由学生找, 由于教师的提问不一定正处于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或“最近发展区”, 学生被动的机械参与, 往往启而不发, 气氛沉闷, 师烦生厌。

要改变这种局面, 就要想方设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不少专家、老师对此已作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 我认为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两个方法、三五次练习可以见效的, 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及练习过程。因而, 我不想再在具体方法上饶舌, 而试图从质疑能力培养的总过程入手, 描述一下质疑能力培养的四个步骤。

1 指引质疑方向

要教学生质疑, 先必须让学生把握阅读整体目的, 以指引思维与质疑方向。然而要读懂一篇文章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脑在处理问题时, 不可能对该问题的所有方面都加以考虑, 而是对它们进行筛选, 每次只选取少数几个对象, 被选取的对象才进入头脑参与思维。没有被选取的因素便被排除在思维对象之外。经过筛选处理, 本来数量无穷的可供思维的对象, 变成数量有限的少数几个对象, 头脑就能够对它们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因而, 对一个复杂问题, 我们常把其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的层次, 再一一思考解决。同样, 我们也要把“读懂”进行分解以保证思维的清晰与深入。

一篇文章从解读到欣赏, 基本上要经过四个层面的思考, 可以用四大问题加以概括。

(1) 写什么。

(2) 怎么写。

(3) 为什么写。

(4)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中 (1) —— (3) 是阅读理解, (4) 是欣赏。 (1) 包括字、词、句意思的理解及段、篇内容的把握; (2) 包括层次结构等思路问题和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的运用等问题; (3) 主要指主旨, 也涉及写作背景; (4) 指主题、构思、艺术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总的说来, 这四个层面是由浅入深的, 前头层面是后来层面的基础。我们要读懂一篇文章, 就必须对这些问题一一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指导学生, 学生在赏析文章过程中才会有明确而集中的思维的指向, 才会有深入而细致的思考, 当然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2 提供质疑蓝本

我们知道, 模仿是人类学会事情的主要方法, 是掌握技术、入门最快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 在培养学生某项操作能力的时候, 最好是先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供模仿的范本。因而教师在进行前面的理论准备后, 就有必要亲自操作示范, 即以具体的阅读材料为对象, 从上文述及的四个层面就解读与欣赏提问。教师提问的角度要尽可能多些, 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解读与欣赏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例如, 针对“写什么”这一层面, 不但要从正向提“什么意思”“写的是什么”、“怎么归纳”之类的问题, 还要从反向提“这样 (不一定是对的或根本是错的) 理解 (概括) 行不行”之类的问题, 还可以朝争议、新解等方向发散。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后, 再引导学生回到文章, 检查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如果没有到位, 看还有哪些问题;如果已到位, 则进一步回溯思维及质疑过程, 以便真正掌握质疑角度与质疑方法。 (检查的方法较多, 例如层面 (1) 可复述课文, 层面 (2) 可概述文章思路, 层面 (4) 可写赏析短文) 如果是较长的课文, 可考虑将其分为两个课时或多个课时进行。

须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不但自始至终要允许、鼓励学生提问, 还要从提问的角度、问题的语言表述等方面加以评点和指导;二是在教学生提问的同时, 也要点拨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3 组织质疑实践

找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 在基本疏通后, 交给学生自学, 然后让他们就以上所列的四个层面的某一两个方面深入钻研并提问。这一步是培养质疑能力的关键。这时的课型以讨论课为佳。先由中、低等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本身进行评议 (问题指向是否是当前思考层面, 提问语言是否简洁明了) , 教师再把所有问题进行适当排序,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这些问题。完成后也要检验成果, 如果不那么理想, 教师还要继续引发学生提问。

这一过程中, 教师还要做到消除学生疑虑, 纠正其心理障碍, 尊重其独到见解, 保护其积极性。

首先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勇于质疑的前提。

其次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高中生特别是农村高中生常有羞于发言与怯于发言的毛病, 严格说是轻度人际交往障碍。要消除它, 除了教师平时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多沟通, 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外, 激励与鼓励是课堂上较实用的办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得, 并在交流和合作中接纳别人的意见, 也要告诉他们质疑不是学习佼佼者的专利, 而是每个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要肯定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甚至是每一个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营造人人参与, 全面深入探究的氛围,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勇于质疑并掌握质疑方法。

再次是尊重学生, 不能讽刺挖苦提不出问题的同学, 也不能嘲笑那些不能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同学。要尊重不同见解, 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点拨, 那么质疑能力的形成也就为期不远了。

4 巩固质疑成果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由传统课型逐步过渡到自主、合作学习课型。这一步既是巩固训练成果的必需, 也是养成质疑问难良好习惯的必需, 更是培养质疑能力的目的所在。所谓“自主、合作学习”, 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学生参与, 提出学习 (探究) 任务, 提供资料、方法上的帮助, 肯定并点评学习成果。由于这种学习形式已变“老师要我怎么做”为学生“自己要怎么做”, 因而学生的质疑兴趣会在自主心理需求的推动下得到提高, 而质疑能力也会因经常性的练习获得提高。

摘要:质疑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培养及提高此能力分四步走:指引质疑方向;提供质疑蓝本;组织质疑实践;巩固质疑成果。

关键词:质疑,能力,实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深度探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