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入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地方财政收入范文

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区别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我发现好多同学没搞清楚他们的关系,两个县比财政的时候,一定要同口径..

你不能用一个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去比另一个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出来的结果是,怎么那个县GDP那么高,财政收入才那么点..

其实不是人家不高,你比错了,,

很多县的统计公报,有的写的是地方财政收入,有的写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 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而基金收入的解释是:亦称为专款收入或预算外收入,指具有专门用途或对应的支出科目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通过这样说来的话,那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等等,就属于基金收入..首先要明白基金收入不是税收收入

在基金决算表上一般来说基金收入分为九大类

一、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二、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四、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五、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六、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

八、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九、其他

上面9大类中目前很多地方第一收入是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其次是以养路费为大头的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另外虽然基金决算表上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是这个收入还是单独的,在基金决算表上可以忽略不记

还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下面27项,这个全国口径一样

下面的税中有些税全部归地方,有些税和国家按比例分.

税收性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越高越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以理解为地方可以支配的税收收入.

四川地税局要征收农业5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重庆则由地方财政局直接征收

不管哪个部门征收都最后汇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现在可以忽略不记但是,耕地占用税,契税有几十亿的收入 重庆地税部门要代收5大社保费用,而四川地税部门不收这些

一、增值税

二、营业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所得税退税

五、个人所得税

六、资源税

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八、城市维护建设税

九、房产税

十、印花税

十一、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二、土地增值税

十三、车船使用和牌照税

十四、屠宰税

十五、筵席税

十六、农业税

十七、农业特产税

十八、牧业税

十九、耕地占用税

十、契税

二十一、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二十二、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二十三、行政性收费收入

二十四、罚没收入

二十五、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

二十六、专项收入

二十七、其他收入

第二篇: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探析

×华文关于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探析

华文

×华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表明税收占财政收入中地位的指标。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科学和准确地掌握分析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优化财政结构和

产业结构、强化税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于近日对县地税部门自年机构组建以来,地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期从中找出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华文

一、华文基本情况

×华文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东北部。全县共有十个乡镇,万人。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确立“工业立县、农业富民、科教兴绛、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战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上形成了焦油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铸造、冶炼冶金、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农业上,以建设农业特色县为目标,着力培育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林果业,以中药村为主的种植业三大特色产业。全县以年均的速度增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万元。

华文县地税局成立于年月,××年,随着县域内省级开发区——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又分设了市地税局直属机构华信分局。按照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华信分局税收收入也一并归入当地财政收入中。因此,本文所说地税收入,指绛县地税局和华信分局的税收收入之和。

×华文华文

二、华文近十年地税税收收入绛县财政收入相比的几个特点

华文年以来,随着的不断增长,县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也同步增长。具体情况如表一。

×年以来县财政、国税、地税、财政部门收入情况表(表一)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财政总收入

国税部门收入

地税部门收入

财政部门收入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年

××年

××年

××年月

合计

×华文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十年来,县财政总收入达万元,其中国税部门收入占,地税部门占。地税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与其它收入相比,地税收入呈以下几个特点:

×华文华文

(一)华文地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华文年县地税收入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收入万元的,地税收入几乎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随后,地税收入逐年下降,到××年降至,不足五分之一,今年前个月只占。

×华文华文

(二)华文地税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幅小于同期财政总收入和国税收入

×华文经济决定税收。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地税收入的绝对额由年的万元增至××年的万元,年均增幅,对财政的贡献逐年增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地税收入却没有与财政收入同步协调增长。这期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达,比地税收入增幅高个百分点。而同期国税收入也是“高歌猛进”增幅高达比地税高个百分点。,

×华文华文

(三)华文地税收入占县级收入的主导地位削弱

×华文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一般

预算收入是最能体现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征收管理部门聚财职能的重要因素。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税部门县级收入有以下的特点:

×华文一是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占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国税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年以来,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共万元,其中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万元,占同期一般预算收入

的,远远高于同期国税部门县级收入。但随着经济形势和财税制度的变化,地税收入占县财政预算中的比重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华文二是地税部门县级收入在县财政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年,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占县一般预算收入高达,而国税部门只占,到了年,地税部门县级收入下降到了,下降了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年占一般预算的上升为,增长了个百分点。××年,财政体制发生新的变化,对部分税种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成,地税和国税部门县级收入占一般预算的比重总体上都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几年中,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年的上升到去年的,增长了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由下降为,下降了个百分点,今年—月份又下降为,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华文

×华文国税、地税县级收入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情况表(表二)华文单位:万元

××华文项目

华文

华文年度

华文财政总收入

华文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国税县级收入

华文地税县级收入

华文完成数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

华文占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完成数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

华文占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月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总计

第三篇:文山市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破10亿元

晚刊讯2012年,文山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10.7亿元。 去年,文山市财税工作呈现出“增收基础进一步巩固、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监督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喜人局面。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增长28.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10.7亿元,增长24.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增长26%;实现农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9%;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850元,

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增长12%。

(曹桂梅)

第四篇: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对策研究

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受到财力困难的困扰。因此,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问题也就成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负水平较高,但地方财政收入较低

如2012年,吴江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26.92%,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3%,吴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却只有9.03%,相比周边浙江等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吴江处于落后状态。

2.税收比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吴江财政收入税收比重从2007年的90.75%下降至2012年的80.56%,下降了10.19个百分点,2011年税比更是达到最低点77.77%,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88.70%。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财力占比下降

吴江税收财力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7.80%下降至2012年的84.88%,五年间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若按2012年税收收入来看,减少财力接近3个亿。另一方面,五年间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7.10%,而税收财力的相应速度只有16.31%,无形中减少了财力。

4.财政收入过多依赖房地产业和土地财政

从吴江主要行业看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贡献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占24.51%),占比达四分之一,若加上建筑业,则在地方税收中比重达到34.49%,其税收贡献程度相当之大。再加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接近90%),在地方可使用财力资金中依赖性可见一斑。

5.非内源型企业税收贡献度偏低

据统计,在吴江工业总产值中,外源型经济占比58%,占据着全区工业的主导地位。外源型企业以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经营为主,一旦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提高,这些企业就会向外转移,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而另一方面,外源型企业与内源型企业税收不协调,非内源型企业税收所占比重偏小,税收贡献偏低。如2012年地方企业所得税中,非内源型企业所得税只占39.87%,与其经济地位占比不匹配。

6.税收及非税征收存在制度性缺陷

目前,吴江税收及非税收入征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现象,从近年来财政收入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来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行政或人为调节财政收入的行为,造成了财政收入数据信息质量失真,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增值税调库指标的不确定,增加了地方税收的不稳定性。二是税收待报解户或非税收入专户,与实际入库有一定时间差。三是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入库的不确定性。

二、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的对策建议

1.要突出一个中心,从加快产业升级进程,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上做文章

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做大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

(1)创新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增加财政投入/产出效益。一是多种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特别是对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如PPP模式。二是综合运用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支持重点区域的发展。在针对区域发展的财政扶持上,应该更多选择有偿使用的方式,通过资金使用的有偿约束,有利于强化使用主体的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四是改革政府性资金投向经营性领域的投入方式。对经营领域的财政资金无偿拨款,改为尝试实行部分财政资金的有偿投资使用方式,实行“拔改投”。在支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建立“拨改投(贷)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和委托贷款的方式,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平台。五是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及考核评价机制,在梳理当前各项支持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设定一个财政支持企业资金的限额,将所有支持企业资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设定产出与效果类指标,进行社会、经济等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差的企业或项目取消资金扶持。集中财力投向对地方财政贡献大、产业配套关联性强、产业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企业,支持和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技改升级。六是通过财政与金融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形成良好的项目对接机制,着力解决建设项目、生产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对拟上市企业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同时,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以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健全、挖掘、延伸。

(2)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财政税收体制、产业政策、新能源、村庄环境整治、新兴产业等扶持政策,并积极争取,支持地方发展。一是建议省财政对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激励性财政政策。要力争省财政减小集中力度,“放水养鱼,培植后劲”,留取部分财力用于解决当地亟待解决但无财力或财力不够解决的问题,如减少省级集中增值税、金融业营业税等的力度,以鼓励地方发展金融业等。二是积极为区镇争取省财政转移支付。省财政通过财政体制集中财力,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但省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市,而事实上一些发达地市也存在财政困难区镇,如吴江困难乡镇就有两个,却享受不到省级转移支付。三是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完成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立项批复,并立足长远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对地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筛选一批符合要求的项目建立项目库。要加强对重点企业、财政贡献大的项目的申报工作。

2.抓好两个关键,加大税收和非税征管力度,不断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1)加强税收收入的征管,增加税收总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根据“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组织收入原则,加强及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提高财政收入的税收比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税源监控,完善税收分析及税种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二是抓好风险评估,加大稽查力度。三是完善税收征管保障平台,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强协税护税管理,建立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

(2)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保持合理规模,加大财政对非税统筹使用力度。一是抓好非税收入项目的清理工作,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二是抓好对重点非税收入如国资收益等项目的监管。三是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约束、激励机制。四是抓好非税收入使用工作。

3.健全收入增长奖励办法,切实发挥各地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积极性

财政考核要在量增基础上,突出质优导向。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与政绩考核机制。坚决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原则,从各地财源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同时,将财政收入质量作为财政工作目标管理和公共财源建设考核的必要内容,废止单纯以收入任务完成作依据的办法。二是建立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加强收入征管和提高收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重点是突出对财政收入预算管理质量的考核。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稳步提高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提高地区虚增和虚减财政收入的成本,保障财政收入增长有质有量。

作者简介:

汝军委,男,汉族,籍贯:江苏吴江,职务:吴江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学历:会计学本科(上海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财政局,研究方向:财政管理。

第五篇:提升地方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度的思考

近年来,全市地税部门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工作宗旨,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征管措施,优化税务环境,积极组织收入,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提升地方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必须摸清现状,找准薄弱环节,增添工作措施,实现税收平稳快速增长。

一、近五年地方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

(一)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和

税收收入比重逐年增长。2008年至 2012 年,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公共财政收入 54.7 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入总量的 49.1%。地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由 2008 年的 41.1%提升至 2012 年的 53.9%,对财政贡献率达62.7%;地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由 2008 年的 74.3%提升至 2012年的 85.1%,对税收贡献率达 90.8%。

(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税种增收贡献突出。2008年至 2012 年,营业税对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为 17.0%,增收贡献居预算收入首位;企业所得税增收贡献率为 13.0%,增收贡献居预算收入第 3 位;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增收贡献率分别为 10.5%、8.2%、6.7%,增长贡献分别居预算收入的第

4、

5、6 位。

(三)房地产、建筑安装业为财政收入提供近半增量。2008年至 2012 年,全市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工业、服务业对公共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分别为 37.5%、10.9%、7.6%、6.6%,其中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贡献率达 48.4%,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

二、制约地方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度的因素

(一)经济总量较小和产业结构不优,制约经济创税能力。从经济总量看:2012 年,全市生产总值居全省第 14 位,但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 19 位,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 22298元、13572 元。从产业结构看:2012 年,全市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 8.5 个、4.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 15.4 个、4.2 个百分点,一产高、三产低的经济结构拉低了经济整体创税能力。

(二)传统工业税源发展空间受限,新兴产业税源支撑不强。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但工业税收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局面尚未改变。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对煤炭、电力、建材的需求降低,全市煤炭、电力、建材行业税源发展空间受限。全市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加工等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对地税的贡献仍然较低,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地税收入仅占地税总量的 3.8%。

(三)财税收入增长倚重房地产业,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2 年,全市建筑安装和房地产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 36.9%,占地税收入的 60.9%,财税收入对房地产业依赖度过大。基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等因素,2009 年以来,中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房地产紧缩政策,作为地税支撑的房地产后续税源增长乏力。同时,由于近年来房地产税收的高增长,是建立在房价地价快速上涨和耕地占用税欠税集中清理的基础上,由此带来的税收规模扩展和财政收入较快增收是不可持续的。

(四)政策调整抑制税收规模扩张,影响财政收入总量增长。分税制实施以来的税制改革或税收政策调整,大多体现为地方税种停征或调减,使国税与地税、中央级税收与地方级税收呈现一增一减的反差。同时,自 2009 年起,缴纳增值税的新办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征管,导致地税企业所得税税基缩减。下一步,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削减地税收入规模,制约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升,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三、提升地方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度的思考与建议

(一)着力经济发展,努力提升经济发展对税收的贡献度。

1.壮大经济税源总量。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导向,着力引进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地方经济总量。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有关税收政策研究和指导,大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最大限度释放消费需求,构建以综合服务功能区为龙头,以区域商贸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专业连锁、特色街区、乡镇市场为主体的多层级商贸体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2.优化经济税源结构。调优第一产业。坚持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道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创税能力。调强第二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实施特色工业园区带动战略,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撑税源。调高第三产业。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拉长旅游服务和商贸服务产业链,扶持发展教育产业,打造产业亮点。

3.提

升经济税源效益。提升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引导和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努力拓展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金融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加强对大中型企业的引导和扶持,着力发展规上工业和限上企业,提高大中型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

增强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创税能力。

(二)发挥税收职能,优化投资兴业环境促进税源培育涵养。

1.全面落实税收政策。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项目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落实营业税起征点上调等税收政策,引导和帮助个体工商户稳健经营,促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2.促进社会和谐融洽。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再就业、残疾人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加强高收入者的税收管理,强化对垄断行业和高收入者收入监控力度,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充分发挥税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作用,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税收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提供优质纳税服务。按照“一个税厅办事、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完善办税厅自助服务功能、推广税库银联网、推行网上申报认证,实现多元化办税,努力拓展服务方式。畅通征纳双方交流渠道,搭建征纳交流沟通桥梁,积极推行和完善提醒服务、预约服务等人性化服务。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响应纳税人提出的合理需求;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及时处理并回复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强化税收征管,确保经济发展成果通过税收有效体现。1.增强税源监控能力。强化户籍管理,准确采集辖区内税源基础信息,按照“一户式”管理要求逐户建立电子税源档案,实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动态,对纳税企业或个人从开业到注销、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涉税事项进行全过程掌控,有效掌握税源底数。建立税源监控互动机制,加强财税、监察部门协作配合,构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监控分析机制,确保税收实现应收尽收。

2.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按照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推行税源属地管理原则下的分类管理。加强涉税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探索建立重点税源税收预警系统,加强重点税源风险识别,建立快速有效的重点税源风险应对机制。依托金税三期建设工程,加快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起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交换和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3.提高税法遵从度。开展税收信用等级评价,针对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征管方式;将税收信用等级与社会综合信用挂钩,在贷款融资、商标评优、行政许可等进行全方位失信惩罚,引导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检查,抓好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查处,增强执法刚性,震涉税犯罪。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建立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

(四)深化税制改革,完善优化财政税收体制解困地方财政。

1.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改革完善房产税,探索个人住宅房产税改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提高财产税类比重,拓展财产税收规模。深入推进资源税改革,将资源税实施范围从目前的石油、天然气扩大至煤炭等矿产资源,引导矿业生产主体合理开发资源,增加资源税收收入。选择防治任务繁重的环保项目开征环境保护税,抑制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税费改革,逐步将社保缴费、价调基金等收费项目改征为地方税种,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自主发展能力。

2.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强化“营改增”过渡期税收征管工作,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稳妥确定“营改增”试点范围和试点行业。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关系,“营改增”试点期间,按照保持中央和试点地区税收分配关系不变的原则,对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收入仍归属地方财政。营业税全部改征增值税后,重新调整税收分成办法,调高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例,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稳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厂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