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案定范文

2022-06-18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古诗二首教案定范文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朗读,懂得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夏日山亭和田园风光的美丽。

能力目标:背诵两首古诗。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二、初步了解诗作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

六、检查识字

七、实践活动

课后积累描写风光的古诗,背下来召开一次赛诗会。

第二篇:古诗二首教案

备课单位

三门峡第四小学

备课教师

马红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二、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王之涣,盛唐著名诗人。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2)补充介绍: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4.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小结

四、推荐阅读

1、王翰的《凉州词》

2、王之涣的诗歌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背诵或默写《凉州词》

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补充介绍: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小结

四、推荐阅读

1、刘禹锡的《陋室铭》

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训练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二首

板书设计:

凉州词

王之涣

远眺黄河、孤城

环境

豁达、开阔的胸怀

近听羌笛声

心理

浪淘沙

刘禹锡

黄河壮阔雄伟的景象

博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精神

达到美好境界 易考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修辞是(

)。

第三篇:古诗二首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主备人:单延安

审核人:缪小燕 日期:2014.02.16 教学目标:

1、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古诗二首

重点难点:解读古诗大意,读出意境、意蕴。 课前准备:

1、查阅关于常建、杜甫的文字资料。

2、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教学过程: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导入新课

由背景和作者简介导入

二、个性展示

1.齐读本诗,思考问题

(1)找出后禅院的特点的语句。 (2)概括后禅院的特点。

2.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2、“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四、整合提升:

本诗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学习《登岳阳楼》: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个性展示: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1.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2.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3.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5.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四、整合提升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2.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3.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五、检测反馈

1.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田春丽

【教材分析】

本课有《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温庭筠,诗中作者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生动地再现溪水潺潺的景象。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2、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水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揭题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三、引导自学

1、自由读古诗3遍,要求读正确。

2、小组为单位,交流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划?准备质疑。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四、交流释疑

1、指名朗读第一首古诗,师生纠错

2、朗读第二首古诗,师生纠错

3、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4、说出古诗大意 (1)《过分水岭》: (2)《饮湖上初晴后雨》:

5、指导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区分状和妆。强调“抹”写法

五、背诵古诗

六、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3遍(必做题)

2、默写古诗(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吟诵品读,深入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三、引导自学

1.品读第一首:“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

2、品读第二首: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

3、作者看到西湖美景的心情如何。把什么比作成了什么?

四、交流释疑 1.第一首:

“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是人的感情。

(同行指溪水。“惜别”体现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溪水的喜爱)

2、第二首: 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如何。(高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西湖比西子,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3、指导朗读。

4、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推荐古诗)

《忆江南》唐.白居易 《水帘》唐.罗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万点飞泉下白云, 日出江花红胜火, 似帘悬处望疑真。 春来江水绿如蓝, 若将此水为霖雨, 能不忆江南。 更胜长垂隔路尘。

六、当堂检测 1 、感情朗读古诗

2、两首古诗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必做题)

2、完成练习册(必做题) 3.背诵诗意(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似有情 晴 水光潋滟 方好 同行雨 山 色空蒙 亦奇 惜别 西湖-----美-----西子 (喜爱)(赞美) 【教学反思】:

第五篇: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意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晓在线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预习充分课上学生可以完成背诵。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从不同侧面入笔,反映了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每首诗蕴含的意思以及明白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的。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和拓展学习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尝试。

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能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升国旗仪式范文下一篇:给同学的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