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人文素养论文

2022-05-0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幼师人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幼儿教师任职要求不断提升,幼儿园监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舆论关注不断加强,但个别幼儿教师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仍屡见弊端,这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思考。追本溯源,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人文素养的高低与其从业后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

幼师人文素养论文 篇1:

浅谈幼师的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人文素养对于幼师、对于学前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幼师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反思其原因之所在,以期引起国人的重视。教育旨在育人,而非制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而人文关怀、心灵启迪、性情陶冶、人格提升则尤为重要。作为人生启蒙引航者的幼师,他们的学问修养、性情品格决定了幼儿今后认知发展与习惯养成的方向。所以,幼师人文素养教育的优劣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 幼师;启蒙;人文素养;学前教育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前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在表明当前的教育需体现人文精神,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文化现象,是对人生的关怀,对文化的关切。“素养”,则是后天形成的知识、思想、能力、习惯以及道德修养的积累。“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的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人文素养”是重视人的文化,重视人类心灵感悟的开发、道德良知的觉醒,是对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心胸的开拓。而以上作为人文素养的种种体现,则是对道德、美学、哲学、艺术、国学、历史、民俗、法律等各个文化学科的学识积淀与文化涵养的结果,而这一切则全靠教育而得以实现。同时,人文素养也是教育作为教化万方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二、学前教育在人生教育与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幼儿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周易·蒙卦》卦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作为人生发展与教育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自古便受到高度的重视。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什么样的开端便有什么样的延续。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灵开发、习惯养成,为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切全赖幼儿教师健全人格的影响与正确教育的引导。

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对外在事物、学习的能力就像“海绵吸水”,完全百分之百的学习与吸收。所以,幼儿教师平日里的举手投足、语默动静、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文化积淀等的“人文素养”,决定了幼儿心灵认知、性格习惯、人格养成的发展方向与成长模式。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幼师是“人类灵魂工程的奠基者”,所以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大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命脉,小到家族的兴盛、个人的荣辱,幼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社会、历史的使命。

三、从频繁出现的虐童案件看当前人文素养教育在幼师培养中的缺失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事发后不久,该教师虐待班上幼儿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一时间众网友声讨不断。

虐待儿童是静悄悄的犯罪,其身体伤害通常不严重而心理、精神伤害尤其是对成长的负面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这些受虐过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像施虐老师这般变态人物亦或生成更复杂的心理顽疾。这或许是社会大环境下衍生出的变态扭曲心理,一代侵蚀一代的过程。悲哀父母苦心挣钱只望孩子拥有起步良好的教育却不知孩子每日在被心理揉捏。

反思虐童案件,与涉案幼儿教师的人格、心理以及道德良知的扭曲是分不开的,更直接地说明了其道德人文素质的低劣与缺乏。

四、导致学前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1幼师学生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中职学校的幼师学生大都是15〖FGS〗~〖FGN〗18岁的花季少女,她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这些学生大多学习差、升学无望,来学幼师的学生多是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而非主观愿望,所以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她们身上出现。网上调查称,有48%的同学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才来学幼师的,34%的同学是家里硬逼来的,专业不是自己选择的。45%的同学认为学习就像应付差事,60%的同学选择做幼儿教师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想把它当做终身职业,62%的同学认为做幼儿教师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

显然,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幼师,素质差,不爱学习,不爱孩子,不爱事业,自私自利,更谈不上有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她们往往自己就是“问题少女”,她们怎能去教育比她们还小得多的孩子呢?虽然她们或许取得了幼师资格证,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明白自己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把对社会、对生活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以至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当前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人文素质才是最值得研究、迫在眉睫的课题。

2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沦为了知识的奴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人文。应试教育以分数为指标、以升学为导向,学会了知识但不会做事;而职业教育则是以技能为指标、以就业为导向,学会了做事但不懂得做人。

目前,我国大多数三年制中职学校为了使毕业生抢占就业先机、占领实习岗位,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限制在一年半左右。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声乐》《美术》等十门专业课以及《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普通话》等九门公共基础课。合计十九门课程在短短的一年半内怎么也消化不了。更何况《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与训练并非一日之功便可达到目标的。有限的时间内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尤显不足,遑论人文素养课的增加了!

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学术科研专业分化的加剧,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知识技能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居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对教育技术的过分依赖,加之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平日里只顾得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技能,对自身人文素养及艺术熏陶无暇顾及。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提升其道德人文素养,不广博自己的知识与见闻,如果其只有一桶水的话,那么他们的学生,未来的幼师们就只有一瓢水,进而这些幼师们所培养的这些“祖国的花朵”就只有可怜的一滴水了!

纵观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础的最佳时期便是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开展与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下学前教育专业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则关系到幼儿的幸福与前途,大则关乎国计民生与民族发展的命脉!幼儿师资的人文素养教育乃至教育方向与着力点值得国人深切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瑞英.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刘洋

幼师人文素养论文 篇2: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提升幼师人文素养

【摘 要】幼儿教师任职要求不断提升,幼儿园监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舆论关注不断加强,但个别幼儿教师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仍屡见弊端,这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思考。追本溯源,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人文素养的高低与其从业后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这给培养幼儿教师的中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升幼师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未来成为高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这是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幼师生人文素养便是其中一条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素养;教育;幼儿教师;工匠精神

近年来,“幼儿教师”“丧失职业道德”的字眼,屡屡出现;打开电脑,相关视频、图片让人惊心。人们想通过各种办法,试图通过途径来避免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伤害。发现,仅依靠政府严管,家长严查,公众谴责,并不能杜绝类似事件。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让幼儿教师敬业、爱业,只有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走心”,提升幼师生的人文素养,将来他们成为幼儿教师后,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传递正能量,成为具有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中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高职业道德的“人”,从源头提高幼教工作的品质,挽救“幼儿教师”的社会声誉,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多方探究的问题。

提到学校肩负的使命,人们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日常教学。不可否认,学校对课程的选择与安排,教师对教授科目内涵与外延的构建,对中高职幼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隐性德育渠道如得到充分利用,将会提升幼师生人文素养产生滴水穿石的力量。中高职院校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单位;中高职幼师院校培养的人才——幼儿教师因为要服务于幼教事业,又具有独特性。

针对于此,在中高职幼师院校构建校园文化,应以培养提升幼师生人文素养为前提,以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目标,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职业需求,彰显幼师特色

首先,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应该充满人文气息。一个充满生态美、自然美的校园,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也能让他们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品味春花秋月之美,陶冶个人情操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个内外兼美的人。如果一个幼儿教师,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给孩子们描绘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充满希望的;如果一个幼儿教师的眼睛是空洞的,内心是贫瘠的,那么他将会给孩子展现一个灰暗无趣的未来。因此,中职幼师学校的校园应该是充满艺术气息的。

其次,校园环境的布置应该渗透职业气息。长久以来,我们都在校园、班级、楼道里,悬挂或张贴校训、班训、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学习;对希望通过走职业教育的路,来成就人生梦想的幼师生来说,这些似乎遥不可攀,远不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业教师的“工匠精神”更能打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的职业理想。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第二届中国质量颁奖大会上,两次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和鼓励广大青年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是无形中对心灵的打磨与锻造。因此,我们的校园布置应该是渗透职业精神、传承“工匠精神”的。

另外,校园活动的设计安排应该体现职业特色。传统师范院校开展的校园活动,不外乎运动竞技、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而中高职幼师院校如果安排体现职业特色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贴切地感知自己的职业魅力,会更受学生喜爱。比如:童话剧表演,讲故事,手绘故事比赛,简笔画比赛,教具制作大比拼,手机摄影大赛等,做到学与做统一,知与行合一,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让他们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总之,中职幼师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集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

二、感受青春律动,注入时尚气息

目前中高职幼师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为中招考试中失利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敏感而脆弱,叛逆而彷徨,想要表现自己的“成人感”与“独立性”,缺乏自律意识。如果固守传统的教育方法,单单靠说教靠“堵”,是无法让幼师生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基于学习者内在需求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才会越高。因此,尝试着把握时代的脉搏,去提升幼师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是对自身形象的关注。中高职幼师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女生,这个时期的女孩子特别爱美,对服饰与妆容具有濃厚的兴趣,学校开展活动课、讲座、比赛等方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样的妆容和衣着才符合幼儿教师身份,并帮助她们探索“私人订制”的职业妆,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是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书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精神追求,他们期待的是声、光、影等多种感觉的冲击,对影视作品的关注与接纳远远超过书籍。下课后的走廊上、厕所里、操场上,随处可见抱着手机疯狂追泡沫剧的学生。因晚上带着耳机彻夜追剧致白天上课没精打采的不在少数。针对于此,学校可以开设一个简易的电影院,在周末播放一两部贴近学生生活的优质影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欣赏趣味。

明星与网络,也是不能回避的话题。一味批判只能引起学生反感,如果能够找到触发点,发挥明星的正面教育意义,如明星的支教行动、成长中的励志故事、教育孩子的方法等,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布置作业时,让求助网络成为学生的习惯,将发挥网络的正效应。爱情是个敏感话题。在诗社或讲座中谈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承诺,“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决绝,“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的渴望,可帮助学生建立超越金钱、权利、地位等世俗的健康的爱情观,提升其幸福感。

三、把握放手尺度,博采众家所长

校内活动因为设计方便、安全快捷、便于监管操控等特点,而为教育管理者所青睐;亲身经历、切身体会所带来的思想冲击与震动,往往能让学生更快成长。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应该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一切,或者因为“安全”禁区,因噎废食,把学生囚禁于学校。应该尝试在“引进来”的同时,带学生“走出去”看看。

适当放手,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领略别样风景,学生会收获更多。比如在马路上值勤、去博物馆义务讲解、到景区做志愿者等,学生由被服务者变为服务者,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角色发生了变化,这时“思想就会产生”。比教科书上的说教更具冲击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这些活动中,学生能明白守纪律的重要性;明白耐心与爱心的重要性;懂得工作的艰辛;收获帮助别人的快乐……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一定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好,做好安排布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是的,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内涵的,甚至连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也承担着教育工作,让学生于直接或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或熏陶,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构建。也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欢笑也会有泪水。

作为中高职幼师院校只有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学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在未來的工作中不随波逐流,坚守校园的一方净土,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一名具有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4月

[2]周璠.《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11年,2011(No.03)

[3]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12年2月, 68.12

[4]聂姣.《在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凸显幼师职业特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4月,13~14

[5]张永梅.《幼儿文学教学中的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用一体化的文学课程设计》[J].社会科学论坛·学界观察,2013年11月,217

(基金项目:1.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改革古典诗文教学提升中职幼师生人文素养的研究实践”(ZJB14240/2014/4/25)。2. 2017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计划《互联网+技术下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研究》(编号ZLC17039))

作者:张英英

幼师人文素养论文 篇3: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则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夯基人。作为承担着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培养教师和管理人员任务的中职学校,应不断完善幼师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着力点在于: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师专业;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反复印证了人文素养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院校幼师专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培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任务。而当今的幼儿教育行业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较强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因此,提高幼师专业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增强其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必须从思想到实践,努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1.学生方面

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不仅仅要开展教学工作,也要做好幼儿保育工作,担负着全面的幼儿保教工作,所以,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一技之长”,还需要具备健全的心理、扎实的文化基础、博雅的涵养、诚信敬业的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中职学校幼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素养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缺失,这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幼师专业的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当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往往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种道德、心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薄弱与缺失,极易使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遭受挫折,甚至迷失方向。

2.学校方面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有几种“唯专业教育论”的观念流行:一是有部分人从学生毕业后的出路着眼,主张中职学校只需要致力于专业教育,不必在人文教育上浪费时间;二是认为中职学生仅需要进行与专业有关的人文知识教育;三是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进而脱贫致富,没必要进行人文教育。这些“唯专业教育论”的观念影响着幼师专业建设。各类中职学校都忙于扩规模、求效益,提升就业率,而忽视了幼师专业内涵的发展。在培养目标上,偏重于幼师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处于边缘状态。比如在编制教学计划时,一味向技能课倾斜,大多压缩文化基础课程课时,甚至有些基础文化课被挤出计划之外,导致幼师专业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

3.教师方面

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竟人文素质差,他们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但中职教师的人文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

有些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其他相关科学知识所知甚少,甚至可以说是“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有些教师尚未摆脱旧的教育观念,还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总之,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只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层面上,忽略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专业人文学科教师和专门机构(如党团组织)的任务,与他们无关,因此并不注重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渗透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很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得人文素养教育呈现单一化局面,无法形成全面的网络格局。

4.用人单位方面

由于用人单位不易在短时间内对应聘者的内在素质作出判断,这导致用人单位大多不把人文素养的好坏列入考核标准中。多数幼儿园在招聘时多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如唱歌、绘画、跳舞、弹钢琴、口才,等等,对于学生其他的内在素养很少考察。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课上,不管是在课程门类和课时量上都有所倾斜,这些都以削减具有人文教育价值的文化基础课为代价,同时也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置于了边缘化的境地。学生会认为只要学习专业技能,能弹会唱、能跳会画就能找个好工作,其他的无所谓,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认真学习全面的知识,也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这使得自身综合素养越来越低。

二、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现代社会和幼儿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拥有科技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都主要依赖于教育,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则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夯基人。当今的幼儿教育行业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较强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作为人文范畴里的幼儿教育,应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体现对儿童的深切关注。幼儿教师,应拥有人文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成为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

2.中职阶段是培养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期

学校把培养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本身没有错,但不能仅以学生能在毕业时被幼儿园录用为最终目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她们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他们走出校门之后能不能获得持续发展,而良好的人文素养正是她们适应各种就业环境、获得长远发展所必需的,同时也能让她们受益一生。处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幼师专业学生思想观念、人生态度、性格等方面正处在养成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如果抓住这个关键期,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三、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观念的确立,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是专业人才教育,而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缺乏起码的人文学科知识,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文化交流,而且必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机械呆板,缺乏后劲。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要求中职幼师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实用型幼教人才。

2.提高幼师专业任课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和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限制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

教师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处理好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既要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把行为规范、做人的准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有学问,又有良好的德行。其次,教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后,幼师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目标

不能一味强调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这是触及人才培养理念的大问题。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直接作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需要。但实际上,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幼师学生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那就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素养教育的思想渗透教育的每个环节。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人文学科的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应结合学生和专业的实际,不能随意削减人文学科的份量和比重。同时,除《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等德育学科之外,《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心理健康辅导》等学科对学生的人生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形成大有益处。通过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同时应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5.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幼师专业学生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比如,可在评估时加入以下评价标准:①有没有爱心;②有没有责任心;③有没有自信心;④有没有坚强的意志;⑤有没有高雅的意境。这样一来,既能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夏亮.为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搭台[J].成才与就业,2007(20).

[3] 张刘祥.教师要有人文素养[J].教育在线论坛,2005(8).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赵杰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机械教学论文下一篇:历史哲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