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军官工作现状分析

2023-02-12

第一篇:基层军官工作现状分析

退役军官工作现状调查表

填表说明:

1. 调查范围:2010年至2012年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参加青岛培训的退役军官及未参加培训但经朱恭和

集团董事长顾问、安作山集团顾问、王广权资深总裁面试后入职的退役军官;

2. 此表由地区人力资源总监发至每位军官,收回并汇总调查结果(汇总模板请见调查表附件

1、2);

3. 调查结果请在7月27日前发给北京总部人力资源部安然小姐,RTX:1092。

姓名:加入正大时间:

现任职公司:

1. 您是否已转正:□是□否,应转正时间为:

2. 您目前的职务:,您从事的工作属于:

□销售□生产□养殖□采购□人事□行政□其他,请说明

入职后您的职务是否得到提升:□是□否

如果职务得到提升,共计提升次,历任职务是;

3. 您认为目前的岗位对您是否合适:

□合适□基本合适□不太合适(请文字说明):

是否给您提供了适合的发展平台:

□适合□基本适合□不太适合(请文字说明):

4. 您所在公司领导对退役军官的管理和培训的重视程度如何:

□重视□一般□不太重视(请文字说明):

5. 您对目前的生活环境是否满意:

□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请文字说明):

6. 您对集团招聘退役军官的管理和使用有何建议(请文字说明):

7. 您个人的其他合理要求(如有,请文字说明):

填报人(签字):

第二篇:基层检察院法警工作现状分析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检察院 张晓东

近年来,各级检察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致力于建设政治思想坚定、执法能力过硬、队伍素质精良、管理机制健全、检务保障有力、社会形象良好的人民检察院,全面开创了检察事业的新局面。在各项检察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检察法警队伍建设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轨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清醒的认识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法警工作现状。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特殊警种,是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而设立的,且由检察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一支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依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履行九项职责,是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法定的工作权限。司法警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素质,整体推进司法警察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更好地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法警工作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加之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取,法警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有令不行,有法不依,甚至有些基层检察机关对司法警察还没有实行集中编队管理,以致有些地方便出现了“警检不分、以检代警”的混乱现象。

(二)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如有些基层检察机关仍然承袭检察官提解、押送、看管、搜查、追捕等法警的专项职责,这些地方认为,从工作分块和保密度来讲,“以检代警”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不但可以节约人力,促进工作,而且能够避免知密范围扩散,容易造成泄密的被动局面。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法警履行职责更加困难。

(三)人员过少,装备短缺。大多数基层院的法警人数并未达到高检院要求配备法警的比例,且检察机关在一段时期内进入的大都是专业学校毕业生,多从事文职性工作,法警在他们中产生,便不能充分体现“三会”(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术、会微机操作)技能,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制约司法警察工作全面开展的又一客观原因。另外装备的短缺,也使法警工作从根本上无法正常运转,更谈不上为检察工作保驾护航。

二、强化法警工作的几点设想

从当前检察工作的实际来看,实现司法警察规范化管理不仅是深化检察改革的需要,更是保障检察业务深入发展的需要,法警作为检察机关唯一的武装队伍既是查案工作的重要成员,又是保障办案人员安全的主要力量,法警工作能否进行正常有序地开展意义重大。而要解决上述法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法警队伍建设,更好地为检察工作服务,笔者认为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基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的现状,虽然是由来已久的客观实际,最根本的一点,还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根本从思想上消除人民检察院依法配备司法警察,只不过是个“摆设”的错误认识。究其原因,一是各级对司法警察职能宣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自觉。二是法警部门面对科室多、涉及面较广的工作特点,工作主动性发挥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使法警工作向更加规范的道路发展迈进。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司法警察职责的宣传,增强其他科室、检察干警对司法警察工作内容、性质及作用的了解和理解,为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是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法警队主动与其他科室多交流、多沟通,在实践中总结规范用中的套路和检警一体化的办案方法和体制。

(二)健全制度,落实管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尽管已经出台,但基层检察机关相应的制度建设却未跟上步伐,从而导致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一些地方“以检代警”,“以警代检”的现象不能够有效解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根本的制度建设是有必要的,首先,建立、健全司法警察工作机构,实行集中编队,统一协调、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在使用方式上,可采取集中使用,即化零为整,以集中促进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同时又化整为零,以分散强化使用,从而用足、用好有限的法警力量。真正做到警有所用、警有所归,不能流于形式,形成“空壳式”管理;其次,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如健全派警制度、警务值班制度、安全办案制度、司法警察轮训制度、情报信息制度、保密制度等,严格规范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执警行为,使司法警察工作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第

三、积极开展法警业务,重点打开司法警察专项职务工作局面,如提解、押送、看管、搜查、追捕等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任务,必须交由司法警察担任,以此展现司法警察在检察机关设立的武装性质的执行法律监督任务不可替代的司法力量。同时,明确法警职责,要严格实行《执行警务令》制度和按照《规则》规定的程序办,做到职责要明、程序要清,确保履行职责的合法、文明、安全、有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加大装备投入。司法警察是检察机关的一支武装力量,要保证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必须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作风。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与任务,结合法警工作实际,按照“一熟”(熟悉法警职责)、“二进”(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三会”(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术、会微机操作)的要求,加大教育训练的力度,抓好业务培训,抓好技能训练,通过抓训练促进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政治、思想教育要到位。要注重对法警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工作中积极培养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努力提高司法警察的政治、思想觉悟;其次,业务培训要落实。应重点突出在“一熟”,“二进”,“三会”方面,把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纳入工作的重点,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同时注重法警的学历培训,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要积极为干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进行第二学历的学习,不断改善其知识结构。第三,技能训练求过硬。在训练内容上,可把队列、登山、长跑、微机操作作为技能训练的基础科目,把手枪射击、擒拿格斗、车辆驾驶和处臵突发事件等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既抓住训练基础又突出训练重点。同时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让法警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履行法警职能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法警大队还可与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开展军警共建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开阔视野,切磋技艺。警力是前提,而优良的装备是法警战斗力的物质保障,法警履行职责所需的车辆、通讯、警械和训练经费也应切实予以保证。

(四)探索实行检警一体化,积极开展法警业务。既然成立法警部门,就要让司法警察真正参与到各项检察业务中来,实行检警一体化就是检察业务由检察人员与司法警察分工合作,共同承担。决定权由检察人员行使,执行工作由司法警察行使,促进各类检察人员的职业化,提高办案效率。使法警的作用在履行职责中得到显示,法警的地位在履行职责中得到认可,法警工作的各项制度在履行职责中得以完善,法警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在履行职责中来逐步解决。

(五)加强从优待警,提高法警待遇。基层检察院在政治上应当关心法警大队的组织发展,使他们在法警的岗位上有干头,有奔头。为了保障法警的身体健康,应当每年为法警检查一至两次身体。努力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措施,从警衔工资、职务职级、福利待遇等方面多考虑司法警察,充分调动司法警察工作的积极性。按相关条例规定落实津贴补助等福利待遇,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之,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法警队伍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把它造就成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司法警察队伍,以严谨、过硬的纪律作风树立起法警队伍的良好形象,通过抓队伍、树形像,抓履职、保安全,抓训练、强素质,抓规范、促发展,努力将司法警察工作推上新台阶。成为保证人民检察院各项检察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强的战斗集体。

第三篇:基层台站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需求分析

摘 要:通过对全国23个省44个区县台站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实地调研,客观评价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方向性的解决措施,并就下一步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象 为农服务 现状 需求 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57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立足新常态,中国气象局审时度势,结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对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要求继续深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出气象为农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本文就全国23个省44个区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纳、分析、总结,并就中央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及自筹资金3个不同资金投入渠道的区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客观评价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业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方向性的解决措施,并就下一步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为基层气象台站在新常态下更好的开展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

1.1 为农服务工作基础(技术层面)建设情况

1.1.1 硬件建设情况

普遍安装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设施农业小气候自动站、农田自动观测站;设立了信息发布总平台;布设了数量不等的气象信息显示屏,在村镇安装了气象信息传播大喇叭。

1.1.2 配套软件情况

有使用省级统一开发的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的,有建立设施农业气象监测平台的,有结合地方特色开发业务软件的,也有直接购买软件公司通用业务软件的,不同省份不同区县情况各异。

1.2 乡镇层面机构建设情况

多数区县在乡镇层面与相关职能站(所)合作或单独成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明确了乡镇分管领导和兼职协理员,并配备了基本的办公设备,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气象为农服务知识的宣传,部分有中央专项任务的区县建设了农村中小学气象科普示范学校。

1.3 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

根据各区县不同农业气象需求初步建立了相关业务服务流程与规定。在关键农时季节特别是“三夏”“三秋”期间能够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常规农作物的气象服务,“倒春寒”、“干热风”等常规气象灾害服务准确及时,对病虫害的防治指导也有涉及;遇有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时能够通过手机发布平台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产品,并作出防雹、防风、防冻等防御指南;紧贴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完成了1~2处农田示范基地、设施蔬菜大棚或地方特色作物的相对精细化的服务,完成了常规农作物及少数几种特色作物生育期内适宜气象指标的分析;部分完成了信息员或志愿者的培训并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重视气象灾情调查工作,能根据天气原因作出一定的分析并指导如何更好的做到趋利避害。

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基本完成了县域内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及暴雨隐患点普查等工作。

2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2.1 服务模式正在转变

通过开展为农服务工作,改变了过去以简单的预报代替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内容更为充实,紧贴了现代农业及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针对性在强化,比较接地气,对灾害性天气提出了防御指南,服务信息的发布手段与机制更加完备。

2.2 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2.2.1 政府主导方面

在县政府层面均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联动会议的召开,部分地方政府已将气象为农服务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地方考核;乡镇层面气象服务机构初步设立,工作框架基本搭建。

2.2.2 部门联动方面

气象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常态化,在关键农时和遇有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时能及时沟通,了解相关需求,交换相关信息;在内部联动方面,省、市气象局相关业务部门能主动为县级台站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指导产品。

2.2.3 社会参与方面

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有了较快发展,部分志愿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部分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能主动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社会媒体在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社会效益日益彰显

通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政府感觉到气象部门在行动,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对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感觉到气象部门在干事,由过去的排斥到现在的认可,甚至主动接受;通过气象为农服务开展的社会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延伸。

2.4 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在保障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春季林果业“倒春寒”防御;小麦收获前期出现“干热风”灾害保障丰收丰产;露天作物夏季的冰雹灾害;设施农业冬季的大风及暴雪灾害;极端局地暴雨天气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等等。

3 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方向性解决措施的初步分析

3.1 气象为农服务因地制宜的问题

在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过程中部分区县特别是实施中央专项的区县存在不能因地制宜的问题。鉴于考核标准化及中央资金拨付进度的限制,灵活性不足,没有做到以当地农业需求引领为农服务,上级规定动作没变样,自选动作也无创新。例如:行政村布设大喇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乡镇气象服务站发挥不出相关职能作用,存在沦为形象工程的风险。

3.2 区县气候区划成果参考使用价值不大

区县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相关论证成果流于形式,其科学性也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没有以农民实际需求作为服务的导向,没有考虑当地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更没有兼顾到地方政府倡导种植的新型作物。

3.3 精细化精准农业服务水平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林果业、育种、畜牧、水产养殖等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气象观测能力的滞后问题、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问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表现突出。

3.4 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

实践表明,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制约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服务对象收到信息后“看的懂,用的上”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各乡镇区域自动站、设施农业小气候站,农田自动观测站等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但局限于气象部门内部观测数据的积累,存在应用盲区,不能够在为农服务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接地气”的作用,甚至存在服务对象看不到基本气象数据的现象。

针对设施农业开展的雷电灾害防御的融入性服务不够,存在雷击灾害导致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问题。

3.5 缺乏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通过调研,启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专项资金、省级统筹资金和县局科技服务反哺资金,条件较好的区县政府给予了地方配套,但均缺乏后续开展为农服务的维持资金预算。巩固业已开展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需要财力资金支持,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前期布设的气象设施、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存在维护管理的问题,也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信息播发管理制度。

4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面临的需求分析

4.1 服务与保障的融合需求

实践过程中发现,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单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产品的层面,需要形成良好互动,需要服务产品在最终的保障上发挥作用,需要围绕保障提供服务产品,做到服务与保障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为农服务“趋利避害”的目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气象灾害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与防御对策。

4.2 复合型人才支撑需求

气象部门现有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既懂气象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满足不了开展为农服务的需求,这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气象服务专业技术队伍。一方面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要重视土洋专家的结合问题,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产品基地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

4.3 精准服务落地的需求

目前农业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滞后,农业气象试验基础落后,缺乏必要的农气试验数据,严重制约了精准服务的开展。试验站发展缓慢,需要有计划的布设农业气象试验站(如每个地市1个),布站要合理,要紧贴当地农业需求,能真正积累好农业试验资料,通过试验观测建立真正落地的服务指标库,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为农服务工作同样需要气象业务现代化作有力的支撑。

4.4 为农服务空间的拓展需求

现代农业生产不仅存在着农作物的“种、管、收”,还存在农产品的“储、运、销”。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针对传统农业开展气象服务的方式,紧贴现代农业的需求搞好为农服务,在强化直通式气象服务的同时,在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

4.5 服务对象培训需求

现代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气象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以解决“看的懂、用的上”的问题,需要为农户提供农业气象科普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强化。

4.6 评估评价体系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成效,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评价系统来加以检验或论证。

5 结语

5.1 搞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需要我们立足于现状客观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要以农业服务需求为牵引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要重视气象服务与社会管理的有机融合,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培育成气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部分。

5.2 气象业务现代化是搞好气象为农服务的基础,硬件现代化、软件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缺一不可

5.3 实践告诉我们

气象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仅存在路径打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拓宽,更需要不断提速。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这短短“一公里”的征途上修公路,还要设高架桥,建地铁,辟航线。

5.4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需要基层气象台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探究

要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正如总书记提出的作风建设那样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赵玉新(1976-),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及行政执法等工作。

第四篇:基层工商所执法现状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商所整体执法水平亟待提高

归纳起来,工商所整体执法仍存在三种现象:一是“重罚轻纠”现象。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在市场监管中推行了“预警警示”制度,但在实践中,这种制度没能被很好的贯彻,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具体表现形式有:

1、只罚不纠。即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只罚款,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查;

2、只打不追。一些工商所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

3、手段单一。我们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领会不深,处罚决定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管罚款,不管纠正。二是“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这类现象通常表现为:

1、随意简化程序。其一,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而且罚款的幅度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但在基层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以简易程序处理,一味图简单省事。其二,任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些环节。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往往就只给当事人开一张罚款收据,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告知等现象。

2、有意规避法定程序。其一,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要求工商部门不要下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交罚没款,如交赞助费或交管理费等。其二,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少数工商所鉴于当地执法环境,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就主动和当事人协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要谈妥,就凭当事人的认识材料处罚。但这种行政处罚只要当事人提起复议或诉讼,工商部门将必败无疑。三是“重证据、轻规范”现象。

1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基层工商所的大量案卷文书中,一些工商所法律文书的制作在实践中不规范,归纳起来,主要有:

1、有的文书没有执法人员的签名;

2、有的案件当事人在文书上不签字,只按手印;

3、有的询问笔录修改过后不要求当事人签章认可;

4、收集的证据没有提供人签字,证据来源不清;

5、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内容过于简单,不反映违法事实和违法现场涉案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状态等。

上述三种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工商所的执法工作,虽然基层工商所在执法办案的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案要案很少,万元以上的案件比率低。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商所缺少综合执法人员。现有的不少执法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执法知识,这就导致他们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有关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二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三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工商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

(二)基层执法体制不尽完善。

1、两个认识不统一。一是对执法办案工作的观念认识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于职责本位考虑,公平交易机构侧重于执法办案,法制股侧重于执法监督和案件质量,办公室或财务股侧重于收支和财务纪律,各业务科室则偏重于各自业务范围内的事。这本十分正常,但涉及执法办案工作时,往往出现各持各的态度,各出各的力,各支各的招,很难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机关股室对基层所具体执法办案的指导意见不统一,基层难以执行。由于职责不同,各有侧重,各股室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发出指导意见。意见的不统一,甚至相左,让基层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办事效率和执法效力。

2、二个方面不完善。一是机构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职责交叉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统分结合的矛盾。二是人员培训方面。上级对基层工商所系统培训少,没有很好解决执法指导的问题。基层所精通法律、懂业务、善执法的业务骨干非常少,能办案、有经验的经检人员不成比例,现行的培训工作明显存在不足:培训内容滞后,新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出台,上级机关不能及时进行培训,如何运用,只能由基层去摸索;培训方式落后,所举办的执法培训多是从规范角度讲述不能怎样做,禁止怎样做,至于可以怎样做,应对问题可以怎样变通适用,无这方面的培训指导。这就使得执法培训在指导性、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3、两个矛盾较为突出。一是高标准要求与低素质状况的矛盾。机关股室顺应依法行政和监管方式改革的需要,对于指导、规范基层单位执法办案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其实际执行能力与预期要求相距甚远,有了案源全部是办案人员一手包办,制作法律文书。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根本矛盾。同时,具有执法资格人员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基层工商执法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实行刚性标准与谋求弹性空间的矛盾。不管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还是各种办法、规定、制度及考评标准等,均体现了对基层执法工作的刚性约束。而基层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希望在操作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弹性空间。就是说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度难以掌握执行,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所制宜、因案制宜。基层埋怨机关箍得过死,机关指责基层随心所欲。

三是指导不力与落实不够的矛盾。站在基层工商所的立场上,现实队伍素质状况,使得基层执法办案需要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希望上级局各职能部门能很好地发挥指导、参谋、协助、支援等作用。

(三)基层执法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多头执法的问题突出。如与质监、卫生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

二是孤立执法。具体表现:许可审批部门发放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吊销、撤销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并不主动通知工商部门,完全靠主体当事人自觉行

为来沟通。反过来,即使工商部门对主体当事人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也仅仅只公告而已,各行政许可部门仍然按照本部门的规定作出行政许可行为。孤立执法,缺乏有效的行政执法链接,必然影响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效力。

三是协作困难。当出现暴力抗法事件时,工商部门只能依靠公安部门来处理;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书规定的义务时,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此时的工作主动权已不在工商部门手中,公安、法院的办事效率如何,提出怎样的要求或条件,工商部门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高门槛、高成本的执法协作,使工商部门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四是执法“死角”较多。工商所管辖的区域一般在农村,随着农村购买力的旺盛,在城区监管较严的情况下,违法分子往往认为,广大农村是消费的“金矿”,也是有关管理部门不设防的空档、薄弱处,他们纷纷将大批假冒伪劣产品从城市向农村“进军”,发生在农村的违法案件逐渐增多。而根据目前工商所的职权,许多案件不能处理或处理的力度明显不足。相对于城区来讲,农村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差,各种违法行为相对较多,对抗检查的心理较强,过激行为也较多,查处难度较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举报违法行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为了那么点吃亏,何必去较真”的思想,既让违法者有机可乘,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又影响了工商机关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

五是执法(或处罚)难。现在,在工商行政执法过程中,说情太多、干预太重、执行太难等问题较为突出。现代通信联络的发达,使得案件的说情越来越多,原则在人情的攻势下往往会作出让步;行政干预过重的问题还一时得不到很好解决。处理好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与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之间的矛盾很难把握。基层工商所执法更是两头为难。综合分析影响基层执法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县经济水平总体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岗再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同时做生意难,无照经营者也不断增加,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等等,给基层执法带来很大阻力。二是消费者自我维权法律意识不强,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各

种违法经营行为的产生和蔓延。消费者缺乏举报违法经营行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影响了工商机关对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的及时查处。

二、几点建议

(一)配强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执法队伍。目前的执法队伍现状,较难适应日益复杂的行政执法重任,应结合机构改革将人员力量合理地向执法岗位倾斜,配齐配强各类执法业务人员,逐步加大执法力度。可以通过考评考核,尽快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实到执法岗位,并通过循环考评淘汰制度,优化执法队伍。

(二)优化环境,为基层创造相对宽松的执法条件。特别是市、县局机关,要重点解决暴力抗法的应对、解决办案手段的不足、解决案件的有效执行、解决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链接、解决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为具体执法办案工作减轻阻力,排除干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谋求执法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工商所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基层工商所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加强理解和沟通,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的关系,使地方党委、政府作为我们行政执法的坚强后盾。

延长县城关工商所

第五篇: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加强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水平探讨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国一级综合医院45所,二级综合医院5所。根据我国卫生办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基层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律法规对50所医院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随机选取的50家医院,5所二级综合医院整体控制感染状况良好,但是剩下45所一级综合医院控制管理相对不容乐观,感染控制合格只有25家,限期需要调整的有15家,不合格有5家,合格率只有56%。从此可以看出一级综合医院仍存在不少医源性感染隐患。结论 通过以上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医院感染几率较大,我国基础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初具规模,其管理机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重视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现状;对策

基层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的综合初级医院。基层医院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为直接,但也是我国感染的高发场所。基层医院感染的需要明确感染多数都是在医院发生的,也是在医院发病,包括医院的一切活动人群等,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基层医院感染不及时控制会容易呈散发,暴发发展,因此基层医院感染控制是迫在眉睫,现对抽取基层医院评估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县所在50医院,被检查一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5所,按照卫生计委办公厅的关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选取医院进行专项调查。

1.2调查方法 参与调查评估的人员都是二级,三级医院控制感染管理人员,都是经过培训有着一定控制医院感染经验人员,按检查填写评估表。对所选取的45所一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措施管理,如消毒供应室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制、病区消毒隔离工,重点环节如医疗废物的处理,这四方面42个项目。通过查阅以往感染病例史,实地观察,现场考核较为容易引起感染部门等。在总体评估过程中对于不足地方提出改进意见,每个项目标准按考核标准扣分,达到或者超过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2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比较见表1。

3分析

现今,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健康水平,降低了患者对于基层医院的信任。据有关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约是8%,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现感染,一般会延长住院时间长达14d,在我国医院感染导致额直接损失达到100亿~150亿[1]。还有25%~30%患者死于医院感染。从上面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来看,我国基层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不足存在.

3.1原因

3.1.1感染管理组织的不健全,我国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接触感染管理工作,在2000年才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行)》,感染管理工作才正式纳入到卫生法规,这样医院感染管理才正式归于国家统一监控,但是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甚限制,我国对于感染管理的普及率很低,只有10%~15%。相对于处于经济卫生医疗设备人员更加匮乏的基层医院来说,感染管理体制更加欠缺。

3.1.2在消毒灭菌方面质量问题突出,基层医院都只是简单消毒杀菌,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3.1.3医疗机械设备落后,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基层医院经济能力有限,国家政策优惠度有限,落后折旧率高的医疗器械就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防治感染的设备匮乏更是让感染患者鞭长莫及。

3.1.4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方面知识有限,也缺乏相对应的培训,对于《医疗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等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都掌握不清更别说规范操作了。

3.1.5基层医院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人员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有时一人身兼数职,常常就忽视了感染管理工作。而且基层医院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导致一些感染病例不真实情况。

3.1.6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也是严重制约基层医院感染率增高一大因素。现在基层医院对于医疗废物区分不明确,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对于一次性消毒,焚烧还是填埋的处理方式不清楚,导致细菌病毒滋生,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3.2对策

3.2.1建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是开展感染防治工作的前提。随着患者感染人数的增加,医院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引起了重视,但是还需要加大感染管理力度。医院认为管理感染是只投入不产出的错误观点,据报道,只要降低1%的感染率,就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进行医院管理研究所需的一切的费用[2]。因此只有基层医院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制定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制度,配置新型设备器材,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也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不仅在更正对感染的管理观点,还要形成一套监测机制,细化监测环节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解决。

3.2.2强化消毒系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制度。在消毒方面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医务人员手卫生,实行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改善消毒设备,控制医院内细菌传播。

3.2.3持续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管理的意识。医院管理感染者是监督、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优秀负责的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尤为重要。基层医院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医护人员关于感染管理的知识,加强对感染管理各方面培训,也要提高医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2.4制定严格废物管理制度,把废物分类,按照包装,标示和运送,建立废物登记,对于医疗废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类处理。

4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防治的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死于医院感染。不仅降低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还会导致不比较的医患矛盾,更加会导致患者只相信二级三级医院,而增加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基层医院对于感染管理提高重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优化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芸.医院感染管理中心的主要矛盾与化解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12).

[2]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高血压出血感染经济损失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对比感染医学,2002,12:503.

编辑/孙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础会计课堂配套练习下一篇:家长学校教师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