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出发,得出我国GDP增加额主要流向企业和政府,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造成我国投资过剩,内需不足;而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降低了我国的消费率,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 篇1:

山西省分配公正的实证性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统计数据对山西省2000年到2006年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的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山西省 收入分配差距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分配公正既是一项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因此,真正落实分配领域“公平”原则是今后进行收入分配、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任务。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山西省也是我国发展缓慢、落后的省份之一。其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山西省今后的发展与稳定,还与我国其他省、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因此,研究山西省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山西省收入分配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不同行业间职工平均收入差距分析。2003年以来,我国调整了国民经济行业的类别划分,在新的行业划分中,行业收入分配出现了新的特点。总体来看,山西省的每个行业的收入都在逐年上升,但增长的速度不同。其中,采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几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始终位于前列。采矿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最快,排列位次从2003年的第四名跃至2006年的第一名,年平均工资从12871元增至26925元,增幅为1.09倍。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几个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则位居倒数几位。住宿和餐饮业的平均工资增幅最小,仅为0.41倍。2003年,不同行业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差距系数为2.91,而到了2006年,该差距系数已增加到3.06。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省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分析原因,农、林 、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职工工资收入长期处于最低水平,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几个行业的劳动价值量较低 ,并且竞争较为激烈,竞争激烈的行业往往工资水平较低;在平均工资收入位于前列的几个行业中,则分成不同的类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具有较高科技实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竞争力强,工资水平较高,有其合理性;采矿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几个行业则存在程度不同的垄断性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行业之间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导致这些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利润率较高,工资收入增长很快。

2.不同性质单位间职工平均收入差距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据着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那么,不同性质单位的职工之间收入分配状况如何呢?

通过图2,可以看出山西省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均有所增长。国有单位职工工资从2000年的7249元增长到2006年的18540元 ,增加了1.56倍;集体单位职工工资由4193元增长到12014元,增加了1.87倍;其他单位职工工资由7783元增长到18992元,增加1.44倍。其中,集体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最快,但始终处于最低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国有单位和其它单位的职工工资水平差距逐渐拉大。

分析原因,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过资产重组,提升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竞争力,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职工工资水平得到了提高。此外,有部分国有企业依靠其自然或类自然形成的垄断性质,获得较高收入;其他单位中的部分企业能够享受政府的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在管理、技术和吸引人才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因而工资水平较高;而集体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生存压力大,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工资水平自然较低。

3.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分析。通过图三可以看出,山西省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从2000年到2006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4724.11元增加到2006年的10027.70元;而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增长缓慢,2000年为1905.60元而2006年仅为3180.90元。二者的差距系数从2.48扩大到3.15。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显著,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主导产业为煤焦、钢铁、化工等行业,农业则相对属于弱势产业。山西省农民的收入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二、縮小山西省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山西省政府应发挥政府职能,采取必要的手段调节、控制、介入收入再分配领域,遏制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在保证效率优先的情况下,降低不合理的收入,取消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1.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1)“山西省农业投入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不相称。‘十五’期间,全省财政收入增长1.7倍,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只增长了69%,省级统筹农林水基建投资每年保持在3.1亿元不变。”由于投资不足,导致农业新增项目建设缓慢,无法发挥项目效益,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增加。中央已经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山西省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挥山西农业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畜、果、蔬产品的质量,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差距。

2.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结构。利用山西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发挥区域优势,种植高品质农作物。发展优质杂粮、棉花、优质油料、优质食用菌、红枣、核桃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无公害化、标准化、专业化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应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科学、标准的农产品基地,使农产品从质与量两个方面都有显著增长,提高山西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只有这样,农民的收入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控制垄断行业的垄断利润。山西省政府应在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控制垄断行业部分不合理的工资收入,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一些行业实施倾斜性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随着竞争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平均利润形成,各行业工资水平应大体趋于一个平均水平。而目前金融、电力、资源类等行业则凭借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利润转化为职工收入,造成职工的劳动贡献与实际收入数额的不匹配。这种结果既不利于这些垄断性质行业的改革和生产、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又极大挫伤其他行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不公的愤怒情绪,影响到社会发展与稳定,为了维护行业间的分配公正,减小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政府有责任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控,既保证这类行业的正常收入,又保证企业因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合理分配。

4.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增加就业岗位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山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制约着中、小企业从业者收入的提高。山西省政府应采取措施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职工收入才能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减少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政府网站

[2]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

作者:吉 菁

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 篇2: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出发,得出我国GDP增加额主要流向企业和政府,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造成我国投资过剩,内需不足;而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降低了我国的消费率,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居民在城乡、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得出农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女性的边际消费率较高,年龄介于35-44岁的居民具有高收入高学历的特征。文章认为,为拉动内需而转变发展方式应从增加居民的货币收入、抑制高房价、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女性就业率和加大社保与教育投入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拉动内需;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文献标识码]A [

1992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市场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在这过程中,一部人先富了起来,近年来更是呈现出“马太效应”。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使人们的心理发生扭曲,社会上的仇富行为时有发生。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此外,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在外围经济疲弱的情况下,我国要拉动经济的增长,近期必须转外销为内需,挖掘国内市场,释放国内居民的购买力;长期必须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了我国居民的需求,造成消费的断层,阻碍了需求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对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拉动内需的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汤清 何月冰

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 篇3:

经济增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摘 要:结构转变、提速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使城乡收入出现了差距。文章通过综合分析城乡结构转变及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经济增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城乡经济结构的转变能助于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城市化发展覆盖农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收入,倡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注重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收入迅速增长,城乡收入日益呈现较大差距,依据实证分析,这种差异将是国内今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势必会影响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由原先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变为现今的工业经济为主,即产业结构的转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了城乡结构的转变。然而,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在结构转变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的差距日益凸显,这些年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重视城乡收入差距,只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是不行的,这必将会造成民众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影响经济的长期性增长。因此,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转变为主着手,对城乡收入出现的差距进行研究分析。

一、经济增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是指由农村转向了城市的过程,农村居民的生产率低,其收入也较低,内部收入差距较小。城市各行业的生产率高,其收入也相对的高,且收入的差距也较大。

国内经济增长,主要是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变,结构的转变提速了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我国经济学家进行了分析,经济相等滞后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使得农业经济与城市工业经济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分析认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二是由农民工自身素质、生产力差异等要素造成的收入差距。

在城乡收入实证分析中,认为物资、财力、财富、投资迅速地向城市集中,以及农民工进入城市数量还比较少,农村人口移居城镇没能与经济结构的转变、农业增值比重降低相匹配,导致了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另有许多二、三线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造成大量的农民劳动力过剩,影响了劳动生产力的发挥和提高,收入率自然低下。因此,快速推进城市化,充分使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生产率,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证数据得出,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所在,因此,本文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着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分析。

二、产业结构转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的转变是影响城乡收入的关键,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形成的比例,产业结构转变影响着生产力,影响着居民收入和分配。结构的转变使原有资源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发生了本质变化,促使原有的资源和生产力也跟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农民进城务工,剩余劳动力和廉价劳动力,低素质、低生产率、低收入,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其次,结构转变加快了城市化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很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一,目前我国现有户籍体制的制约,农民进城落户必须得有资产、相关单位证明、一定的经济保障等条件,而这部分人大多是比较富裕的农民,其进入城市必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其二,随着农民工进城,城市的体制以及聚集规模更为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居民收入,然而对于那些迁移到城市的农民工来说,许多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只能在那些不正规的企业、工地就业,较高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使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雪上加霜,他们原本工作强度大、收入就低,这更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其三,随着农民劳动力的进城,城市的容纳量和基础设施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国家也将更多的投资投向城市,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供需矛盾。因此,投向农村的资金也就相应的减少,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实现城市化也许可以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城市后,城市的劳动力人员增多,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城市原有均衡工资水平下降,缩小农民工与正式工的收入差距。二是农民工进城通过劳动所得把收入的资金再带回到农村,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投资,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三是随着经济增长,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化规模,城市的辐射面更广,促进城乡衔接,有利于带动农业发展,拉近城乡收入的差距。经济学家刘易斯模型基础上体现,如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使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劳动力剩余,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迁移城市务工,“刘易斯拐点”则会出现,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消失,就能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三、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指数增长,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来反映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和合理程度,从而进行衡量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和效率。产业结构强度越高,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越小,农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就越小;农村的现代化水平越低,城乡收入的差距就越大。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充分利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信息,向社会流通农副产品,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dis)。泰尔指数对数据变化较敏感,本文以泰尔指数计量体现国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数,城乡收入差距指数高、低主要体现在收入指数不同的变化,泰尔指数不仅能反映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变化,又能对城乡人口结构加以考虑。以泰尔指数列公式如下:

dis■=■■ln■■=■ln■■+■ln■■

注释:i=1,2其表示城乡地区,Pit表示t时期城市(i=l)或农村(i=2)人口数量,Pt表示t时期的总人口,Yit表示城市(i=l)或农村(i=2)的总收入,Yt表示t时期的总收入。

国内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长是最能反映出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增长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根据经济增长调节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缩小差距。目前经济增长会扩大城乡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拉大了城乡收入的距离,但是这符合库兹涅茨倒“u”型规律。国内从2008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从1.72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47,数据显示绝对值仍然很大,但总体上还是有改观的,城市化的扩大也覆盖着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印证了国内城乡统筹大方向的正确性。

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关系分析,其结果实证城乡收入差距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逐步缩小。原先城乡收入的差距拉大,其原因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两部分转变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随着国内户籍制度改革和国家对城市政策相对放宽以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工作得到了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过实证分析表明,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还比较大,不断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总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是扩大城乡收入出现差距的根本。目前,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使城乡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但是城市化数量增加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有所改善,在改善趋好的同时,仍然是经济增长起着主要的作用。经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的转变、提速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必然要进行结构的转变,所以,从产业结构的转变来看经济增长,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构因素,我们必须真正理解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转变下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经济结构差距,以及加快城市化建设有助于拉近城乡收入差距。根据以上分析,国内未来想改变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问题,必须依赖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经济结构转变去解决。

通过分析论证,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必须注重结构转变后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逐步缩小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农村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繁荣。注重落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农民多渠道创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享受教育制度实施的同时也享受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他们提供多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会。其二,注重经济结构转变方式,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增长稳中向好。按照政策选择比较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工作,把农业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以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及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及农业附加值的比值,增加农民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其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配置城乡资源,缩小城乡经济增长的差距。其四,要正确看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想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是给一个具体措施和资金投入就可以实现的,是逐步缩小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注重产业结构不同,坚持“统筹安排”,不能光顾城乡差距的缩小,而盲目推进城市化建设,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带动农业化发展,使我国经济在稳定中增长,使城乡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 李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4):64-75

[2] 张宏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管理世界,2004(4):9-21

[3] 姚耀军.金融发展、城乡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及其因果检验[J].中国农村观察,2005(2):2-8

[4]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7):116-125

[5] 张建辉,靳涛.转型式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经验(1978—2008)[J].学术月刊,2011(7):79-86

[6] 席文,秦海林.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乡间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2):107-109

[7] 程莉,刘志文,周宗社.结构转变、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与管理,2013(10):11-17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

作者:解萧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周代王城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邮政储蓄金融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