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作中林业经济论文

2022-04-2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林业工作中林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下绿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对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提高林木改造水平;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林业工作中林业经济论文 篇1:

航空护林站在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应用及建议

摘要: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因为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导致现阶段在开展航空应急救援活动时时常出现问题。从其影响来看,科学、有序开展航空应急救援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当前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特大安全风险事故。对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急力量和资源的整合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讲,为其稳定性、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本篇文章在综合了相关调查研究之后完成,浅析航空护林站在航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应用举措。

关键词:航空护林站、航空应急救援、应用与建议

引言

2018年3月针对我国当前航空救援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组织建立了应急管理部。从其设立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针对性指导在各个地区所出现的各种紧急事件、突发性事件。在其应用过程中,对于各种大型安全风险的防范、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性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北方、南方航空防护总站归属于应急管理部。由此可见:研究航空护林站在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中的应用和建议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篇文章的发表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1 航空应急救援特点

1.1 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

针对该方面特点的研究,主要将M-171直升机性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性能中相关参数进行浅要分析。在开展航空救援工作时,针对航空救援直升机覆盖半径特点来看,最好控制在200公里左右为最理想的状态。在此次研究中,将伊春航站作为研究中心,其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了12万平方公里。对于M-171直升机来讲,如果发生了意外情况之后,从接收到警报系统响应到飞机正式离地开展救援工作,大约需要消耗20分钟时间。如果讲200公里最为最远飞行距离来看,大约需要1小时方可达到。在完成救援作业之后,还需要消耗1小时30分钟左右时间才能够安全返回基地中。

1.2 空中侦查视野开阔,侦查信息详实的特点

就目前工作形式来看,当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时,利用直升机积极作用,对相关内容展开侦察活动,已经呈现了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从其特点来看,利用直升机方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勘察到整个视野范围内全部情况。针对空间远距离的相关信息,也能够有效观察到。相比较于其他侦察工作,直升机侦察方式具备了极为明显的特征。因此,这种侦察方式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电力巡线、防汛救灾工作中。对于救援人员来讲,只需要借助到空中抵近侦查的方式,便可以迅速掌握整个火势情况。针对周边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掌握。从该方面特点来看,这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后期工作计划,进一步提升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 当前阶段工作中航站在航空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阶段,针对整个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应急情况,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应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各个航空护林站都在进行不断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式航空应急救援手段。与此同时,还需要看到在航空救援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完成研究之后可以发现:航空应急救援工作所出现的突出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观念陈旧,对职能定位的认识理解还不够深入的问题

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航空救援工作所需要利用到的思维方式、救援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救援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所使用办法陈旧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自己思想观念、职能定位进行有效调整。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也会因为该方面的影响导致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针对上级领导部门所出台的各种管理措施和實施意见也未进行有效落实,救援人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确,并未充分考虑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援工作的落实。

2.2 飞机配备专业救援设备不足的问题

针对近年来驻防飞机特点来看,仍然以航空消防作为重点内容。从其特点来看,这些飞机并不具备航空应急工作能力。在开展航空应急工作时,需要执行任务的飞机配备绞车、担架、吊篮等相关性设备。但在当前工作中,救援设备不足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

2.3 从事航空救援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需要有健全、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在以往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充分考虑到航空救援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断档问题较为严重。因工作经验不足,一些新招收的工作人员在3~5年之内无法开展专业性救援工作。自进入到航空救援工作以来,救援人员都并未接受过系统性、健全性应急救援知识。在开展救援工作时,经常会出现慌乱情绪。

3 航站在开展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的具体调整措施

3.1 配强飞机和专业设备,组织航空应急培训工作

在培训工作方面,可以将通航公司和航站都纳入到救援人员培训体系中。借助到系统性、丰富性专业设备的积极作用,让机组人员都能够具备丰富救援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有了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加上工作人员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救援决策的科学性,提升救援工作质量,减少不必要危害的发生。

3.2 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针对救援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定期开展野外巡护救援。让救援人员能够在日常巡护工作中,感知到自身工作重要性。针对投放物资、人机车一体化、消防水车注水方面的内容,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从其影响来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救援人员工作能力,推动应急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3.3 建议为航站增加夜航设备

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在部分航空护林站中并未配备夜航设备。当一些救援工作需要在夜间开展时,则会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针对该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配备一些夜航设备。

3.4 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意识

在传统工作中,如果会涉及到扑救林业火灾方面的内容,经常会利用到飞机、森林消防局和快扑的方式。从其影响来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救援效果。但在时代快速发展变化过程中,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观念。便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步调和特征,对相关救援工作举措进行针对性调整。对于各个航空护林站来讲,便可以结合具体工作情况,组建一个30人左右的队伍。如果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出现了高火险气候或者风力较大的恶劣天气时,便可以让飞机搭载工作人员开展具体巡护活动。在该阶段工作中,如果出现了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解决,从而避免了危害再扩大。当遇到交通条件相对较少、在火点附件找不到降落点的位置时,则需要将工作人员运送到最为安全的区域中。

3.5 对航空护林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針对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北航总站和南航总站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在国家应急部统一领导之下,针对工作较为突出的地方所取得的优势,吸取相关优秀经验。针对不同地区具体防护举措,对其进行统一规划、针对性指导。着重加强对技术规范、管理规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方面的统一制定。其次,还需要结合《全国森林航空消防管理办法》《森林消防工程建设标准》中所提到的相关性内容,将具体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

3.6 打造高素养团队组织

在开展救援工作时,唯有素质过硬、专业素养够高的骨干性人才,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救援工作质量。若想使得航空护林站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便需要充分借助到人才队伍的支撑性作用。将各个专业、各行各业专业性人才纳入到具体工作中,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在多年发展中,我国已经培养出了大量航空护林专家和人才,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经成为了消防专家。针对该方面特点来看,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加大对新人的培养。当新人入职以后,需要对其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能够掌握较为丰富的救援知识和安全知识,引导他们参与到具体工作中,达到丰富工作经验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应急救援航空防护林在其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当前阶段航空救援工作在我国仍然处在初步研究和发展阶段,其中便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问题。针对该方面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加强不断研究。针对其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推动救援工作得以科学、有序、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衍强.航站在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应用及建议[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8):30.

[2]袁锋. 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J].中国民用航空, 2010(10):18-18.

[3]孔晋华,宋光新.航护救援 放使干霄战风雨——山东省航空护林站采访纪实[J].中国安全生产,2019161(08):20-23.

[4]布小龙.滇西北航空护林发展历程及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18(005):20-24.

呼伦贝尔市航空护林站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作者:龙海航

林业工作中林业经济论文 篇2:

森林经营工作开展现状及优化措施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下绿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对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提高林木改造水平;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关键詞 森林经营;开展现状;优化措施

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得到了全面的落实,而林业资源作为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在森林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抚育措施创建适合林木更好生长的环境,提高森林质量,从而提升森林经营的效益。但就目前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现状而言,在实际开展森林经营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森林经营工作进行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 重要性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森林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在维持生态平衡及提升环境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以生产木材为主,即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进行森林经营,这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经济效益,但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契合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并且在森林经营工作落实后,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也能得以显现,这样便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多种需求。森林经营工作落实还能对现有林木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并能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能为森林的光合作用奠定良好基础,这样则能促进林间的空气流通,改善森林中树木的生存环境[1]。

此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森林经营、抚育工作,还可以实现对濒危树种、乡土树种的保护,同时能保留树冠上鸟巢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确保动物能有良好的栖息环境,使森林中动物的多样化可以得到保护。同时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林区环境的改善还可以充分带动区域内的绿色旅游。可见,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十分重要。

2 现状

2.1 体制不健全及经营管理方式滞后

目前,我国在森林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便是整体管理模式相对不完善。目前在进行森林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森林采伐的方式与目标,而整体的管理方式及森林经营管理还是以粗放式的管理为主。并且,我国在进行森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管理体制建设单一化的情况。同时,森林经营的主体也较为混乱,权责划分不明晰,阻碍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投入资金不足及人员缺乏积极性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旧明显,且存在人员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限制了我国森林经营的管理。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的主要资金大多来自于当地政府,且国家的资金扶持与拨款力度也相对不足。除投入资金不足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相对不高。其中,大多数林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以修正森林道边的杂草及看护森林为主,但对包括林木的病虫害防治、预防上并不积极,很容易导致珍贵树种由于疏于养护而出现死亡现象,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与损失。

2.3 林木改造水平存在不足

推动林木改造工作的不断开展是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林木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购买林木种子时缺乏对地域特点的考量,同时对造林技术、种子类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2]。此种情况下,导致林木改造工作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另外存在育种区域未明确划分等问题,很容易对林木改造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4 森林经营方向有待明确

在实际森林经营工作中,人工造林是当前森林建设事业的重要途径,其中,人工造林主要是指结合林木的生长特性、规律等,开展大范围的林木种植活动,这样能增加现有林木的面积,提高林木的产量。人工造林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人工造林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因为人工造林活动本身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掣肘,这些影响因素很容易导致森林经营工作无法切实明确发展方向,从而导致管理人员无法明确相关工作方向,这也限制了人工造林活动的开展。

2.5 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不足

我国在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林权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此种情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国营林数量的流失。同时森林资源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资金不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在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中,还缺乏对隐患、漏洞的排查,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容易导致国营林场发生事故的风险显著增加,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优化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

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应以森林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现有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工作的充分开展。1)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后,先要对林木的砍伐制度予以完善,同时要依据相关规定对砍伐予以指导,另外要确保审批等工作流程的明确;此外森林经营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各部分的责任加以明确,并明确不同部门的森林资源砍伐规定。2)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后应对监督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强化森林监督管理工作,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避免不法分子破坏森林,防止国营林木流失。

在完善森林培育体制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不仅依靠森林经营者,同时需要林业部门进行重点关注,即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科学的经营目标、方向等。此外,林业部门还需要结合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即确保天然林、公益林的管理,并强化对幼林的抚育管理,此外林业部门还应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促进政策的落实。并且林业部门在实施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培育政策、机制的延续性及衔接性,防止森林培育政策执行的中断及偏离情况的出现,并且要对相应的机制进行顶层设计,确保制度、机制落实后的顺畅,保证其效力能充分发挥。

3.2 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

森林经营工作的进行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对此相关部门可设置相应的经营资金,这样有助于森林抚育及经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在进行公益林抚育工作时,可设立相应的专门保障金,同时要注意保障金的使用范围,具体要涉及森林经营过程中各类设备、种木等地采购。另外还要确保偏远林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防止因薪资待遇不高而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森林经营工作者就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林业管理方式、科学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森林经营的合理性。

在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需要注意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人员建设,通过开展管理与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而在人员建设的支持下便能确保经营管理工作的充分开展,同时能顺应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发展。另外在开展人员建设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发扬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以确保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3.3 提高林木改造水平

森林经营工作中需优先加强良种的繁育工作,对此应切实提高种子的管理水平,注意保证种子检验、贮藏、选种、繁育和推广工作的质量,还应完善落实种子量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种子登记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同时确保种子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此外,若要提高林木改造水平,还需要对种子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尤其要注意珍贵林木的种子资源的研究,并建设完整的管理档案。若要提高林木改造水平,还需要对育种区域进行全面划分,以便对各区域进行明确区分、设计的基础上,切实推动林木改造工作的开展。

此外,我国现阶段的森林中有一定量的低质次森林,而要实现对森林的有效经营,便需要切实注重这些低质次森林的转化。所以可对多代萌生的参差林木进行采伐,并创造相应的林间空地,以此来实现天然更新。若未能实现预期效果,还可以在林冠下补造区域树种,以促进林木的更新,继而保证异龄混交林的稳定。

3.4 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

森林经营的范畴较为广泛,所以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前,应优先对森林经营的方向加以明确,从而为后续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林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功能也会出现差异性,这样的情况下要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对经营的方向予以明确,以确保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3]。对此,在确定经营方向前应对林场区域进行划分,对于生态保护区的林区,应直接划为公益林区,避免砍伐的情况出现。

在确定森林经营方向时,需要结合森林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其中,商品林区的经营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商业林区本身需要注意加快树木的培育,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以此来确保森林经营的实际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砍伐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母树、幼树的保护,并及时清除采伐的痕迹,使林区能拥有一定的高质量母树。反之,公益林区应侧重于保护工作的开展,以确保公益林区效能的充分发挥。

3.5 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森林经营过程中需要熟悉林木的数量、边界,并且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林权纠纷争议等情况出现,同时要妥善解决林权纠纷。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同当地政府、林农的沟通,以此来确保森林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4]。若要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还应切实注重对各类事故的防范。

在资金预算方面,应划出部分资金投入应急处理中。应急方案不仅需要涉及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案,同时要注意日常森林培育中的预防制度。在完善相关的预防、防治措施后,便可以将这些措施与方法融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并且在培训中强调这些预防措施,从而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5]。另外要注意对日常工作的阶段性总结,通过阶段性总结可以发现以往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有助于漏洞的排查、纠正,同时能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继而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3.6   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念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此种理念的核心在于,以主导功能作为森林的分类标准,对森林的经营方向加以确定。其中,重点公益林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源的养护及水土的保持,而在经营方式上需要以人工形式為主,积极推动造林、天然林更新及科学育林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扩充森林的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继而确保森林的生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对于一般性的公益林,应以培育大径材林为主要发展方向,其目的在于促进林木整体生长趋势的提高,以此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具体方向应以促成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的复合型异龄林群落为主,这样能起到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而在进行种植与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水土保持林、红松果材等兼用的防护林及天然大径材培育防护林等。并且在分类经营过程中,应确保良性砍伐,加强对幼林生长环境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助于森林整体稳定性的增加,并能强化森林的整体作用发挥,以确保抚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 结语

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的生态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对森林经营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度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强化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继而助力我国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谷敏.本溪市森林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发展,2020(3):217-219.

[2] 徐宏志.浅析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种子科技,2020(9):103-104.

[3] 韩斌.新形势下生态系统的森林经营策略[J].活力,2018(16):32.

[4] 董晓盛.浅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J].农家参谋,2020(13):127.

[5] 杨文轩,高鹏.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要求与具体措施研究[J].中国绿色画报,2018(6):1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何升平

林业工作中林业经济论文 篇3: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和管理的措施

摘要 城市与工业发展对环境带来非常大影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在不断减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进人工造林工程,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目前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现代林业人工造林的作用,分析人工造林的现状,探讨人工造林与更新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管护

1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的主要作用

1.1 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消耗非常大,在经济发展前期,没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森林资源受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也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到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重视资源的合理开采以及新的林木种植,森林资源将面临枯竭,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当前,开展人工造林是非常重要的抚育措施,不仅能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同时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

1.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加重了森林资源的砍伐,因此,容易造成过度砍伐,引发森林资源的枯竭,影响生态平衡。当前,开发森林是获取木材的主要途径,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而森林资源的减少会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要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增加森林覆盖率,此外,支持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的现状

2.1 规划不够合理

当前,我国的人工造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人工造林在整体规划上的不合理尤为突出。人工造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不仅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造林需求,还要考虑当期的种植条件和气候等问题,如要种什么样的树种,规划种植面积等,都需要从全局角度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人工造林更新的效果。但实际上在人工造林更新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结合当地需求进行系统地规划,导致人工造林更新方案不符合实际要求,难以保证最终的效果。

2.2 资金不充足

在人工造林更新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保证充足的资金,才能更好地完成规划造林工作。但实际上,在当前的人工造林工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导致人工造林更新速度慢,实际建设需要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此外,人工造林后的林业管理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见,资金不足问题给人工造林更新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2.3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实际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林业工人是人工造林以及后期管理的主体,因此林业工人的专业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非常重要。在实际开展人工造林工作中,林业工人的工作能力不足,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没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对于人工造林更新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因而影响了人工造林工作的效果。

2.4 更新开发不够

目前的人工造林更新速度,还难以满足社会对林木的需求,这也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人工造林工作,但是林木资源的开发使用发展更快,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人们在生产使用林木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浪费,同时,林木开发不合理、无节制、不平衡会导致林业资源损失严重,对人工造林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3 人工造林与更新的方法

3.1 播种造林及更新

播种是人工造林中的一种常见的方法,操作也非常简单,即选定林区后直接播种,可以有效地减少育苗和种植环节,降低成本。但这种方式使用的种子量比较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自然环境中的杂草会对种子的发育和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直接播种很容易被林区中鸟类和虫子吃掉。因此,如果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一般都选择种子非常丰富的树种来播种,这样种子会比较容易发芽生长。

3.2 植苗造林及更新

植苗造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人工造林方式,在特定的场所先种植树种,培育幼苗,等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其移栽到制定林区中。植苗造林需要移栽幼苗,因此,幼苗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否则容易死亡。在幼苗前期生长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让林区种植数量满足要求,但是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尤其在对幼苗培育过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提升人工造林的成本。在幼苗移栽过程中,还要保证幼苗成活率,对于幼苗的水分、养分等要进行严格把控,做好幼苗管理,否则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造成幼苗死亡。因此,在幼苗移栽过程中,应该采取修剪枝叶、浸水、截杆、化学药剂蘸根、蘸泥浆等方式,保持幼苗水分。在幼苗的包装、运输、栽种等环节也要重视。一般在栽种的时候采用穴植法:首先,挖掘种植穴并测量所需要的直径,保证直径要稍大于植株根系,使种植穴上下大小一致;其次,将苗木放入植株穴中进行栽种,利用挖出来的土填埋穴深到2/3的位置,将根系往上稍微提一下,这样可以保证根系不会出现窝根现象,再将最后的空间填满土,将土踩实;最后,在填好土的表面再盖上一层覆土。这种人工造林的方式,我国南方长年都可以进行,而在北方最好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

3.3 分殖造林及更新

分殖造林实际上是中基因转移的方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优秀的基因转嫁到林区树种中,提升树种的抗寒性、抗病虫害性等,不仅能保持原树种的优良特性,还可以让这些优良的特点在种植中得到应用,培养更多优秀树种。在实际种植中,还可以降低消耗和成本、扩大种植范围。但是这种种植方法,对于嫁接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本体具有非常好的无性繁殖能力,这样嫁接之后才能保证幼苗成活。分殖造林包含插条、插杆、埋杆、地下茎等方法,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不同[1-2]。插条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殖造林方法,可以将优秀树种的枝条剪下来,蘸上特定药水,作为插穗种植到林区中。插条法一般需要生长1~3 a时间,直径达到1~2 cm,长度在30~70 cm。对于插条的深度,也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来确定,在湿润的地区扦插深度要比地面高,在干旱地区要比地面低。分殖造林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还可以在雨季进行。

4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和管护的措施

4.1 加强整体规划,及时更新方案

为了提升人工造林的效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人工造林更新和管理工作中还要从整体规划,将工作细化,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根据人工造林的需求,结合人工造林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树种等因素,详细规划人工造林方案,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其二,对于制定的人工造林方案工作进行细化,加强执行力度。例如,在环境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树种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环境能力,不仅要对人工造林进行指导,并加强管理说明,还要不断更新计划方案,加强对计划方案的落实。

4.2 增加资金投入

当地政府部门和林业部门,应该根据人工种植规划,增加林业方面的投资,以满足人工造林所需要的成本,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可以联系当地企业,开展林下种植、家具生产等生产活动,拓展人工造林的资金来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地补充人工造林所需要的资金,提升人工造林的效率,以满足社会的需求[3]。在林业部门在开展工作中,还要结合实际,降低人工所需要的成本,节省资金,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率。

4.3 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养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还要不断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稳定的工作团队,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提升。在实践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工作人员按照不同的工作进行分类,可以将工作人员分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也是有差别的,无论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结合不同的工作类型进行。例如,对于一般工作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主要结合土地整理、树种种植以及生长管理等方面进行,使得工作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掌握树苗培育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要多教授一些新的技术方法,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提升技术能力,掌握更先进的人工造林技术。其次,工作人员培训之后还要进行测试,从而考察培训效果。在测试的时候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也可以进行线上测试,根据工作人员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规划后期的培训内容。最后,每个季度都要做好考察工作,根据季度考核的实际情况,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培训的效果。

4.4 更新管理与维护方法

当前,在人工造林更新的时候,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优化更新与管理方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人工造林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工造林工作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获取资源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4]。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对人工造林进行全面监控管理,提升育苗成活率,监控人工造林的速度、森林覆盖率、管理与维护等,及时发现人工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題,提升人工造林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人工造林抚育工作的效果,确保苗木可以健康成长。

5 结束语

人工造林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其中通过人工造林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在人工造林中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林业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人工造林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加强管理与维护,以保证人工造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晓东.当前我国人工造林更新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民营科技,2015(10):189.

[2] 刘大伟.人工造林(更新)成效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6(3):87,91.

[3] 孙本成.当前我国人工造林更新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民营科技, 2014(2):267.

[4] 张传花.提高人工造林更新成效的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4(1):237.

责任编辑:黄艳飞

作者:朱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路径下小学体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