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论文

2022-04-28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键词】融资难;用工难;中小企业;法律发展困境;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GDP增长的关键角色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功勋薄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小企业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我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论文 篇1: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摘 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以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从政策、市场、融资、技术等方面分析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基于我国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现状,文章将探讨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其服务型职能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冲击;同时,文章将研究中小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进行自救、复工复产甚至进行转型,来实现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新发展,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疫情常态化;中小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数字化转型;服务型政府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097

1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2020年上半年中小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第一季度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2.0,比上一季度指数下降了10.7。近三个季度以来,随着“六稳”和“六保”政策落实并初显成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升至86.8,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保持着上升趋势,但距离疫情前的数据依旧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恢复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依旧是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于敏(2020)等以湖北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认为中小企业应建立稳健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疫情常态化下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主动参与重组国际供应链[1]。黄茂兴(2020)等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企业转型,帮助企业打造优良的市场环境,推动国际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自救,做好防疫工作,积极参与优惠政策,优化内部管理,寻求创新[2]。

综上所述,关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本文将以江苏中小企业为样本,结合以往的研究,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双循环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政府在这过程中的职能体现,为中小企业在全球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它们转“危”为“机“。

2 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在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获得数据统计,二是通过发放问卷、实地采访等方式,对江苏省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详细深入的调研。调研时间为2020年7月11日至8月31日,调研内容主要在于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企业自救措施,政策诉求等问题。

2.2 样本构成

本次省内调研企业都是民营中小企业,共获取了调研问卷131份。在调研的企业中30.56%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20人,23.15%的企业员工人数在20~50人,17.59%的企业员工人数在50~100人,9.26%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200人,200人以上的企业占19.44%。同时,28.7%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38.8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万~500万元,16.67%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万~1000万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15。74%。行业上,制造业占22.22% ,服务业占18.52%,信息技术行业占15.74%。样本地区分布见图1。

3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1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全国宏观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普遍受到了负面影响,经营受挫,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低、融资困难、产业趋于单一,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经营利润下滑更为严重,相比去年利润增速再次暴跌,其中中型企业同比增速为-30.0%,小型企业同比增速为-37.4%,经济总体呈现萎缩趋势。2015—2020年中国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对比情况见图2。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中小企业的具体影响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对江苏省境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获取了大量真实且可信的第一手数据。

根据图3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主要困难在于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萎缩,融资困难等,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与市场供需的失衡导致企业难以生存。这些原因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截至6月底,企业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去年上半年出现了显著下滑。近8成的企业出现了营收无增长以及营收下滑的状况,营收缩水80%以上的企业占比更是达到了9.26%。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详见图4。

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使得中小企业复工达产难度增大。其中47.21%的被调研企业表示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经营状态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甚至有17.59%的被调研企业表示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经营状况。详见图5和图6。

3.3 疫情下江苏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为了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这些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自救,但收效甚微。有38.3%的企业表示需要1~3个月的时间来消除疫情的影响,有25.99%的企业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来恢复经营状况。这组数据表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持久的,企业需要将疫情常态化作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以下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市场萎缩。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根据江苏统计局网站:一季度,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1%,降幅较1-2月收窄4.6個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9%,降幅较1-2月收窄13.8个百分点。从商品分类上来看,服装纺织类、家具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受疫情冲击严重,降幅均超30%。汽车和石油及其制品也有超过20%的降幅。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需求市场规模这成为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此外,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国外疫情难见好转,各国进入紧急防控状态,部分国家停工停产,进出口也被严格限制,这使得我国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还要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跨国物流运输困难等困境。

第二,资金紧缺,融资减少。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市场的消极表现也让投资者谨慎,中小企业面临着收入减少,投资难的两难困境。而在企业开始复工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风险也增加:首先,市场萎缩使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其次,由于疫情爆发期间的停工停产,复工后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订单,这导致违约成本增加;同时,为了防控疫情,不少企业要承担防疫成本。例如定期消毒,员工体测等。在疫情后期,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占资产比例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也会减缓,这导致企业可用流动资金减少,坏账增加。资金紧缺成了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约条件。

第三,原料能源价格供应不足,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对原材料的影响可以从供需两端来分析。从供给端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料运输受阻,供应紧张;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市场萎缩,下游企业大幅度减产,影响上游企业的原料生产与中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此外,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其恢复速度也不相同、生产进度也各不相同,这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增加,价格波动明显。另外,全球疫情的恶化使得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4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寻求发展新机

由于我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艰苦奋斗,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状况来看: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4%,详见图7。7月份以来,始终位于51.0%及以上,已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详见图8。

综上所述,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详见图9。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9%和56.2%。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恢复趋势。

4.1 国家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需体系,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打通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内需带动企业的发展。短期内可以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而从长期来看,发展内需可以促进供给能力的提升。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发展,合理配置与利用国内国际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资源。

4.2 数字基础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新方向。

自中央提出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万劲波提出了新基建十大战略。其中,提出了“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是主导方向,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是底层支撑”的战略方向[3]。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结构见图10。

数字基础建设推动传统实体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这将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建设,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基础建设优化企业内部构架,提升运行效率,增加产业效能;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数字基础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4.3 江苏省具有独特优势。

其一,市场规模大。江苏省经济发达,GDP在各省中排名第二,有着庞大雄厚的消费市场,这可以使江苏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其二,科技优势显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庞大。据统计,201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万三千多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此外,2018年江苏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前三。其三,具有完善且新兴的产业结构;自2015年开始,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省内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的新形势。2018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44.5%、51%,产业结构越来越具有协调性。江苏省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第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省沿海靠江,由数个城市组成的沿江港口群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对东盟成员国出口数量的增加,江苏将在国际循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的中小企业生存与转型对策分析

5.1 企业外部应对措施

第一,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优惠支持;短期内资金紧张是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支出缓解资金压力,在减税延缴之外还增加一些补贴鼓励;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减少贷款的压力,简化信贷申请的流程让企业尽快拿到资金,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第二,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合理配资;长远来看,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局面,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想企业所想,供企业所需。一是政府建立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银行与金融机构等资金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融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对称,以此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二是政府要發挥自身的经济调控管理职能,整合优化资源,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促进供给侧改革。由于疫情的冲击,我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方向引导与技术、人才的对接。三是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塑造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给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2 企业内部应对措施

5.2.1 深耕国内市场,发掘消费潜力

第一,区域到全国,市场延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能够将市场从区域扩大到全国。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寻找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发现自身特色来吸引大众的目光;二是将经营区域市场作为重要任务,占据足够大的份额,这将为进军全国市场奠定产能基础;三是选取重点市场作为发展样板,将区域经验扩展到全国范围。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我们缩短了不同区域市场之间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数字化消费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创造新需求。产品升级发掘市场消费潜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小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从而达到深挖市场、创造新市场需求的目标。我国新基建战略的开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产品创造的环境基础。中小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完成产品升级发掘市场消费潜力。

第三,外贸转内销。外贸业应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由于海外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着订单减少、恶意竞争、价格打压、汇率浮动风险等困境。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消化库存,回笼资金渡过难关;同时还能丰富市场产品种类,刺激市场让国内市场产生新的活力。此外,外贸企业要积极迎合国内消费市场环境,以免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5.2.2 参与国际市场多元发展,重视新兴市场

企业发展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国际循环,参与国际市场多元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一直在增加(详见图11),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即使面对着疫情的冲击,随着我国的复工复产,2020年1~5月份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详见图12)。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势头不断上升,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发展的强大新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对东盟进出口4.43万亿元,增长 14.1%,2019年东盟在中国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中排名第二,在2020年1~5月份的進出口金额排名中东盟超过欧盟成为第一。2020年前五个月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见图13。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中国外贸市场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这些新兴市场,把握机遇,发展企业自身。

5.2.3 中小企业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生产效率。数字化转型可以使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整合企业的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等不同领域所涉及的数据,打通各个环节,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另外,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销售业务流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优化产能。

第一,数字化转型给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让企业建立包含了内部数据(如项目开发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服务销售等)和外部数据(如客户群体、供应商、经济政治环境等)的大数据平台,企业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量化分析产品服务的发展方向、客户需求、市场环境等,从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而设的进行产品迭代更新与技术创新。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要途径。数字化可以增强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可信度与专业水平,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保持着前瞻性的思维。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获取融资。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传达自身的优势信息,获得金融机构与投资人的青睐及其对企业未来前景的良好预测,增加获得融资的机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①利用政策优惠和补贴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缓缴、减免等税收优惠和补贴,积极寻求融资,合理规划资金,同时通过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挖掘高新技术人才。此外,中小企业还应制定人才培育发展计划,将其培养成为符合数字化市场的特殊型人才,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②利用新基建提供的大环境基础。新基建战略更加注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数字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要积极运用新基建所提供的资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规划企业的数据运营与数据管理,构建数据化智能化的应用平台,帮助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的转型升级。③利用江苏省高科技企业繁多的优势,企业间进行合作。江苏有着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应该借助外在的资源优势,注重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互助,取长补短,形成产能与技术的合并,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发展。此外,中小企业也应积极与高科技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帮助自身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难度。江苏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见图14。

6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压力的同时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寻求自我突破是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了江苏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分析了疫情下中小企业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并结合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当前状况下中小企业寻求自身发展所能采取的对策。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原料价格波动大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现着持续性的特点;二是中小企业要深挖国内市场,拓宽国内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抓住国际新兴市场,开拓市场多元化;中小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三是中小企业在寻求自我发展途径的同时,要积极向政府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敏,杨波,李丹青,等.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20(12):128-134.

[2]黄茂兴,廖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59-68.

[3]潘教峰,万劲波.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5):545-554.

[4]李刚,黄思枫.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升级应对策略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7):13-16.

[5]蔡雅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NT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4):59-64.

[6]李芊霖,王世权.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基于辽宁省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J].地方财政研究,2020(4):11-21.

[7]刘然.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3):104-107.

[8]张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J].产业经济评论,2020(3):27-37.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疫情期间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未来应对措施分析”(项目编号“202010357009Z)资助。

[作者简介]章琪乐,男,浙江人,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张经天,男,江苏人,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李洋,男,江苏人,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祝维维,女,江苏人,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指导教师:毛彦妮。

作者:章琪乐 张经天 李洋 祝维维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论文 篇2:

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困境

【关键词】融资难;用工难;中小企业;法律发展困境;市场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GDP增长的关键角色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功勋薄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小企业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我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存在沉积多年的老问题,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尚未得到解决。新时代,我们要致力打破阻碍企业发展的诸多壁垒,寻找这一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企业发挥其应有的实力。

1 中小企业法律困境的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其发展数量已经占据了企业总数的99%[1],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小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仍存在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要素,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的企业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法律风险的内容,找出影响企业高效运行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1.1 企业设立过程中面临的法律困境

在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实施简政放权等系列措施,致力降低企业门槛,让市场充分发展的今天,逐渐降低企业入驻门槛固然减轻了企业本身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设立这一行为本身涉及繁杂的法律关系,极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所以企业在设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困境。

(1)不严密的公司章程和制度是引发企业困境的关键。实践中的中小企业大多是脱胎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企业内部成员的组成一般会引起不规范的企业制度和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企业发展危机,企业的各个组织机构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自身正常运转,但事实上,许多企业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各个机构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完成工作任务,跨越职权的行为比比皆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

(2)有关发起人系列问题的发生是引发企业陷入一些法律困境的重要因素。现行立法对发起人的资格问题有着相应的规定,法律约束发起人的身份和信用,合法合规的身份是企业被法律所认可的重要前提,只有身份符合法律规定,企业才被允许登记,取得营业的许可资格;不仅如此,在越来越注重信用的今天,企业都始终牢记信用的重要性,一旦存在信用瑕疵,出现恶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就会被立刻停止享有相应的权益,不仅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也会因此被限制运行,直至纠纷解决才能解除限制。除此之外,在企业设立过程中,发起人的出资问题同样是引起企业发展崩盘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发展规模不大,资金流相对缺乏,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初始启动资金大部分来自家庭财产,因此这样的情况容易引发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混同的情形,使企业丧失独立性,一旦股东完成初始出资验资后,极有可能抽逃出资,使企业实际出资不足,严重危害企业的发展[2],也会侵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当企业发展遇到问题时,资金链的断裂必然成为引起企业破产的致命因素。

1.2 企业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法律困境

新时代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在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面对的纠纷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致力于培养企业面对问题时不慌乱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对正处于改革深化期的企业来说,理清问题源头,以客观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是顺利完成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步。

首先,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法律困境。有限的初始资金是很难维持企业长久发展的,当企业面临资金匮乏的状况,往往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但一般情况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自身可以用来担保的不动产较少,银行发放贷款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所以银行最终放贷成功的概率较低,当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的行使受到阻碍时,其发展必然面临重大困难,更别谈想要扩张企业规模了。其次,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税问题的法律困境。企业本身规模小,结构简单,使其财税部门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缺乏相关财税理论基础的企业主通常会选择财政管理“一把抓”,缺乏专业的会计管理企业账簿,单纯凭借直觉或者是毫无理论基础的经验管理企业账目必然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呈现混乱状态,一旦税务机关前来查账,财税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必定显现,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风险,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仅如此,企业面临着因忽视相关法律而随时陷入事关存亡的法律困境。

企业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需要时刻谨记法律风险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实践中,一些企业为了谋求快速发展,常常忽视其行为所蕴含的法律风险,无底线地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弃企业的长远发展于不顾,无视合同对双方的约束,让法律条文成为空谈。最重要的是,很多企业目前的发展正面临着劳动资源匮乏的法律困境。企业是人的集合体,离开了员工的企业注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用工难问题一直是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时代,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3]。一些企业发展缺乏健全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存在恶意压榨员工权益的行为,一部分失去保障的员工选择离开,导致企业大量优质人才外流;一些企业主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随意侵犯员工的基本权利,这样的事件进一步打击了脆弱的劳资关系,加速用人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矛盾升级。

2 中小企业法律困境产生的原因

对中小企业法律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以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内部原因不难发现,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企业走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经营中忽视合同约定,对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不以为然,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制造阴阳合同违法避税,把企业营利作为自己经营的根本原则,忽视法律制度的企业一旦涉及相关法律案件,必将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不仅很难应付接下來的一系列法务的处理和官司的解决,更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

分析外部原因,我们深知一个好的企业只有在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撑下才能健康发展,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仅有《中小企业促进法》对其提出了专项保护,而对相关权益的保护等并没有较强的约束性规定[4],法律基础较为薄弱,可参照实施的条款较少,能起到明确企业权利和义务的条文不多,而仅具有宣传和教育意义的条款的占比较高。由此可见,就现行立法而言,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其服务机制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一些发达地区的政府已经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但受资金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地区存在信息平台的空白,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的程度,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3 中小企业法律困境的解决路径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设立和运营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法律风险逐一显现,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许多“定时炸弹”,因此企业要防患于未然,减少设立和运行过程中的非规范行为[5],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针对企业设立过程中遇到的法律困境,我们要努力提高企业主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时刻坚持“投资需谨慎”的理念,把“事事依法办”的原则根植于心,遇事优先考量法律风险,再通过法律的角度理性地进行分析,企业主如果没有这样的警觉和意识,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制定还是设立的资格审核都必将功亏一篑。

(2)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遇到的法律困境,首先,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就性质而言,因为现行《中小企业促进法》本质上属于政策法范畴[6],具有可操作性较弱的特点,所以应不断提升其法律地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旨在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致力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要不断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保障企业发展的资金链。企业要聘用专业的财税人才,减少财税漏洞,合理合法地为企业规避风险,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员工福利保障机制,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忠诚度,减少优秀人才外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面临发展困境时,要避免再次出现风险,企业内部的法律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和预警机制,紧盯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大到企业之间的大数额买卖合同,小到公司内部运行事项,都必须事无巨细地经过专业人士反复推敲后再实施,预测各项事务可能会遭受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将可能面对的法律困境逐一击破。

伴随我国中小企业的多元发展,其面临的法律困境也愈發多样化,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面对困难是毫无畏惧,认真准备,积极应对,做好相应的预警和防控工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法律困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想保障企业健康、长久发展,就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本文对企业风险类型进行论述,将企业设立时和运行中面对的法律困境一一展现,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灵敏.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四成或将停产或倒闭[J].南风窗,2011(13):31.

[2]黄少彬,张旭,牟艳华.中小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7-62.

[3]陈微微.新常态下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5):65-68.

[4]许春燕,王继承.《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思路及建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4(A07).

[5]徐先明.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J].人民论坛,2011(2):72-73.

[6]蒋永康,朱冬林,潘丰.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2

(6):34-38.

作者:杨天钥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论文 篇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 要】在经济发展环保当先的今天,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映衬下,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国近3 000万家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完成转型与升级?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的成败,还考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应对

0 引言

截至2018年7月,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 000万家,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2%,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60%以上,税收占比为50%以上,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0%以上。近3年来,中小企业更是分流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为社会的维稳发展贡献了绝对的力量。

但是,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影响,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产能的大环境下,众多的中小企业却无法高质量地发展,在经济变革的浪潮中摇摇欲坠,自顾不暇,特别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佳,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3.0,连续2个季度微降,中小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严峻,市场预期不稳、投入不足、资金紧张、效益缩水、发展信心受损将会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现阶段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如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软环境则包括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政府环境、企业网络环境等。

现阶段,我国硬环境中的自然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每每有负面新闻的报道,都会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国家已下重拳整治,众多中小企业因资金匮乏、环保设备不达标、社会责任感低等问题而成为整治的重点,从高速发展的通道中进入了瓶颈期。究其原因,从企业层面而言,停产、关停就意味着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无法产生现金流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情况。对广大中小企业就业者而言,企业停产就意味着无法正常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生活困难。从国家层面而言,下重拳整治中小企业,极易产生各种社会矛盾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GDP发展指数方面如何权衡,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相比硬环境,我国的软环境则更为复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要的获利方式,缺乏核心技术,综合竞争力普遍偏弱;西方国家对我国大规模出口的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国内方面,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有所放缓,整个社会消费热情偏弱;在宏观政策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总基调不变,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适时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现阶段决定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因治理结构简单,信用“5C”指标[即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达不到银行风控的要求而被银行拒之门外。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意识到此问题并于2017年9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简称新促进法)并正式颁布实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少相关补充政策说明,没有标准的操作体系指导及硬性的帮扶标准,除部分小型城市的商业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外,国有大型银行愿意接受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的意向几乎为零。此外,可用于抵押或质押的有效资产太少,也是造成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原因。商业银行普遍偏向于以不动产为抵押担保物。反观我国中小企业因其规模的限制,固定资产比例较小,小微企业及中小高科技企业固定资产占比更少,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物的固定资产,这在无形之中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此外,应收账款、存货质押贷款、企业信用贷款,这些融资方式对风控能力普遍偏差的中小企业来说门槛更高,因银行放贷风险大、难以满足贷后检查等各种原因而被拒之门外。

3 治理结构问题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一致是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股权高度集中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经营决策中“一言堂”的盛行,加之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与欧美国家大力提倡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有很大的差距;缺乏統筹兼顾的预决算体系而无法做到量入为出;缺乏对未来经济的研判,盲目上马或减产导致现金流不稳定,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缺乏人才培养及激励计划,使中小企业陷入招得到人却留不住人才的窘境;没有适用的奖励机制,则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合作机制,则很难使员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则无法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等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面对以上发展困境,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该如何蜕变?本文认为,对于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行业、国家限制其产能去杠杆的行业,应该果断转型,如煤炭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在这些行业中,部分中小企业因其粗放型发展的理念和环保设备不达标等产生的污染问题最为严重,与其添置治污设备和技术,不如退出行业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进军朝阳产业,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发展前景广阔,处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的行业,应该鼓励有技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挖掘市场,进行广泛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利用现有产品线和技术,结合自身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与2018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中国经济形势,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策略部署相违背。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协调好企业内部各利益方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有很强的灵活性,它能敏锐地感知市场前沿的风向与变化,这使得我国近千万家的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受制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现阶段深化改革节能减排因素的影响,使其一贯秉承的低成本、粗放型发展理念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如果少数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这棵大树的主干,那么我国近3 000万家的中小企業便是这棵大树的支脉,只有保持支脉通畅,大树才能茂盛地成长。但如何保持支脉通畅,如何给这棵茂盛的大树施肥,这考量着中国经济管理人的智慧。

首先,广泛拓展融资渠道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层面,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有政策支持,更要有强有力的手段作为保障,出台各项具体的扶持措施,要让各城市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出台适应中小企业的银行风控标准,不要让有技术、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而丧失发展机会。银行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流动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扩大抵押、质押物的范围,对冲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等级偏弱带来的风险。试点专门从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指定相关部门为中小企业进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提供指导和服务。其次,国家政策层面要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例如2017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这使得相关产业内的中小企业受益匪浅,得以快速成长;适当放宽各行业专项债券的发债条件,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要坚定不移地发展股权融资,使之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世界市场中,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比例大约各占1/3。我国的债券市场、股权市场的发育尚处在初级阶段,未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昊泰资本创始人刘振谈及股权市场发展时说道:“股权融资的出现最重要的是有利于金融资源优先向中小企业配置,加快和催生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实现了我国经济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促进了金融资本和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让股权流通起来,必将助力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完善和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能普遍接受的企业文化,使之贯穿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维护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纳税等级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只有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下,才能抓住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

除此之外,要推进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在中小企业中进一步完善,改善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实现董事会和监事会分权制衡,只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治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孟国艳.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7,36(8):7-9.

[2]朱晓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2):101-103.

[3]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责任编辑:邓进利]

作者:黄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民间音乐发展论文下一篇: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