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区域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

2022-09-11

一、概述

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集中表现了本土文化气息, 与西方的民族音乐有巨大的区别。因为上千年的发展以及文化变革, 让人民的生活形成一个家园化的社会, 这样的生活方式, 在本质上形成了人们的意识体系。从心理方面来分析, 我国的民族音乐往往和伦理关系相关, 表达出对伦理关系的维护。另一方面则是对艺术的表现, 受到古老神话艺术的熏陶, 表达出人们尊重传统文化, 对古人的自给自足, 勤劳的品格十分尊重, 这种特色更多的展示在社会各个方面。所以人们是长期从心理, 物质, 生存, 神话艺术等文化中长期实践, 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习惯。

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

1、线条特色

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之一是线条特色, 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构成, 即单音和旋律装饰。线条美的音乐体系, 可特别观察音乐旋律进行中所表现出的多元化变化, 丰富的单音旋律会直接透露出歌曲的色彩, 并让人体会出声调和音韵, 隐隐散发出书法绘画等艺术线条。1) 单音。这个部分在音乐中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少专业人士把它称为音势, 然后在这运动的过程中再利用艺术辅助处理, 比如调整音色和音量等线条进行弥补不足之处, 因此这一部分是民族音乐很重要的环节。另外, 民族音乐中还经常利用技巧来修饰, 比如音调的弯曲性, 这方面体现在音乐的开头或者结尾上。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去表达, 不少演唱者会自行调节修饰, 让歌曲表达出更有深度的艺术感。2) 旋律的装饰。在这部分里面, 旋律代表的基本是五声调为基础, 并以无声进行调式。这样的做法可使旋律整体上比较自然。比如, 很多音乐的托音和长音完全不是一样的音色, 这就需要进行旋律的修饰, 通过变奏和加花等手法技巧去美化, 让旋律在进行中动静结合, 让静带动或反之, 最终让民族音乐更生动有韵味, 旋律线条更优美。

2、和谐特色

和谐不仅体现在生活中, 在音乐中也强调和谐美, 这种音乐文化从古代的集体化意识而来, 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可见我国民族音乐的来源是基于时代的, 至今仍然保留了自然和地域的特色, 这属于伦理的传承。众多的民族音乐中, 常常利用了变奏和转合等手法来表现, 其含义在于陈述事件和忍耐的感觉。和西方的冲突性音乐完全不同, 我国讲究和谐美。其分为两部分:1) 结构。在结构上讲求统一和谐, 因此大家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平稳, 听起来非常的和谐统一, 这种结构很对称的方式在民族歌曲中十分常见。其背后是对音乐中无声音阶为构成基础, 达到了相对稳定性, 从而形成统一。额外还有就是文武, 阴柔等方面的平衡让人们感觉宁静美。2) 演奏。演奏中也需要和谐统一。常见于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中, 达到了内外的情感统一。先从内心感受及体验入手, 再通过演奏来表达, 讲求一个情感和气韵的和谐, 音乐才有意义。

3、意境特色

意境是表达出一件东西的最后境界。而民族音乐有着超高的内涵艺术, 主要是从心理上出发, 形成一个集体潜意识的影响力。此意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虚实。虚实主要是指音乐中实际和塑造出来的形象, 形成一个虚实的表现。演奏中的虚实, 在音乐里比较少能直接听明白要表达的内容, 特别是一些乐器的纯音律。而民族音乐中则包含了音律之外的内涵, 是能直接听出来的实际内容, 再加上人们本身的渴求, 通过想象力来达到一定境界。音乐与绘画完全不同, 主要是通过人们自己的修养和对音乐的理解来感受意境, 这就是音乐的虚实。2) 传神和悟性。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十分关注它是否具有传神的作用。多见于在电影中, 配上音乐, 观众能更加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内涵。这样的传神需要结合人们的思维运动, 也可以说是悟性。需要一定的修养, 打破固有的认知才能养成悟性。在我国民族音乐中, 创作, 演奏以及欣赏, 通通需要悟性, 利用大脑的思维对音乐的本质进行分析。

三、民族音乐的形成

1、历史传承

民族音乐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传承, 从古老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优美的音律, 根据考古专家不断的挖掘, 不少古老的陵墓中出现了无数音律器材, 比如很闻名的青铜编钟, 造型完美, 音色十分清脆, 这表明了我国在古代时期就有精通音律之才, 根据时代的变迁, 土地的迁移, 民族之间的文化转变, 音乐逐渐生长而出, 成为不可或缺的集体活动, 代表着一方地界的文化价值。

2、和谐人文

古老人们的勤劳朴实, 人心善良等人文因素, 更添加了地区的文化特色。而民族音乐中不少有述说和谐劳动人民的意思, 因此构成民族歌曲的原因之一, 可见是离不开和谐人文的。山水之间的民间小调, 反应民间百姓的生活点滴, 比如歌曲《孟姜女》, 《茉莉花》等。至今可深刻感受出民风和谐, 所以民族音乐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发展起来。

3、乐观生命意识

民族音乐普遍具有欢快和乐观的旋律, 听来十分的积极愉悦。而上千年来, 依据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中, 口耳相传的积极话语, 比如“十一月来腊梅开, 长工上山打干柴”等积极向上, 乐观的生命意识, 逐渐形成传唱的习惯。由此可见, 我国民族音乐不乏通过乐观生命形成, 同时传递着乐观积极的意思。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民族音乐流传上千年, 特征鲜明, 内涵十足。不同于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激进, 展现了自身柔美和谐的一面, 讲求生出一定的意境, 因而欣赏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需要人们具备涵养和观察力。也不同于绘画和瓷器的实际, 主要体现出虚实结合, 营造朦胧美, 人们也可在欣赏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境界。同时民族音乐的形成因素基本依靠古老的文化传承, 包括人文生活中的领悟以及乐观生命的意识。

摘要:民族音乐这一板块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发展, 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创新结果, 代表着各民族之间的特色。不管是音乐形式还是风格都体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当下的音乐类比分为:纯歌曲, 歌舞歌曲, 说唱歌曲, 戏曲, 乐器歌曲。这些类别风格鲜明, 尤其是民族音乐, 是了解民族风情和特征的重要载体, 涵盖了上千年民族传统文化, 本文就以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探究, 并讨论民族音乐形成的因素。

关键词: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形成因素

参考文献

[1] 天鹰.1959年中国民歌运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35.

[2] 郑孟彤.中国诗歌发展史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3.

[3] 吴高春.信阳地区教育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76例临床分析下一篇: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