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杜甫诗三首

2022-08-19

第一篇:第25课杜甫诗三首

25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坎坷。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有《杜工部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望岳》: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25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 《春望》: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而长安城处处呈现出的是沦陷后的荒凉。此时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更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三、自主完成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青未了(

)

夫如何(

)

岱(

)宗

曾(

)云

决眦(

)(

) 凌(

)绝顶

搔(

)更短

不胜簪(

)

逾(

)

邺(

)城戍(

)

老妪(

)

泣幽咽(

)

四、合作探究

赏析《望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

二、

二、一或

二、

一、二式。

一、远望泰山所见景象的句子:

近望泰山所见景象的句子: 凝望泰山所见景象的句子: 由望岳产生感想的句子: 从诗句中你能感受到泰山的特点是:

二、《望岳》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三、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试做简要赏析 “钟”字的用法 “割”字的用法

四、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哲理

赏析《春望》

这是一首近体诗,从句式上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

)联,

三、四句叫(

)联,

五、六句叫(

)联,

七、八句叫(

)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

四、

六、八句尾要押韵。

一、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1、 诗歌的首联写了几个形象(事物)?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诗歌的颔联写了几个形象(事物)?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3、 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二、通过形象体验《春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品味《春望》。(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对诗句的品析评价等。) (1)关于表现手法。 (2)关于一字传神。

(3)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4)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

赏析《石壕吏》

一、整体感知诗文内容

1、这是一首叙事诗,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和(

);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

2、老妇“致词”可分成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石壕吏》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练习巩固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 描写泰山近望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 表达诗人敢于攀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 远望泰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春望所见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望》中触景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 《春望》中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 《春望》中不堪愁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 《石壕吏》揭示战争深重灾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 《石壕吏》中表现家境贫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 《石壕吏》中暗示老妪被抓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1、 《石壕吏》中揭示中心事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第二篇:25 杜甫诗三首教案

25 .《望岳》《春望》

朝阳中学

林巧苏(校公开课)

2016.10.24 目的要求:

1、了解两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诗歌的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名句的赏析。

2.两首诗歌风格的比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dài )

(2)决眦入归鸟 眦(zì ) (3)白头搔更短 搔( sāo )

(4)浑欲不胜簪 簪(zān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2)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3)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当、终要 凌:不尽 (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5) 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3、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籍襄阳,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由于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创作过程分四个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战乱流离时期。这时期间,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了解《望岳》写作背景 《望岳》

《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诗人开始了“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5、了解〈春望〉写作背景

1 《春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政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丹和美村,去投奔肃家。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玩忽卑职,未被囚禁。《春望》写于757年的三月,足他逃离长安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教学《望岳》

1、准确读:读懂内容

2、自由读:读出理解

赏析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精彩读:读出胸襟

4、主题与艺术特色

四、教学《春望》

1、整体感知读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品味情感读

3、主题与艺术特色

五、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六、对联小结,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

第三篇:25《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3课时) 课型:讲读课

主备: 审核:

第二课时 《春望》 课 前 自 学

一、自学导航

【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二、课前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⑴白头搔更短 搔( )

⑵浑欲不胜簪 簪(

) ⑶家书抵万金 抵( )

2、写准下列横线字的字形

⑴感时花 泪 ⑵ 火连三月 ⑶国破山 在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浑欲不胜簪 浑: 簪:

三、朗读课文

1、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朗读,互相评议。

3、师生同读,读出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四、赏析《春望》

1.参照注释,理解诗意。——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

⑴诗歌首联写了那几个形象?

⑵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的一组画面?

⑶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我的疑惑:

2、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⑴学生齐背《望岳》《春望》。 ⑵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

思考:《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来归纳:

《春望》

《望岳》

五、悟读思想感情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课文诵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 如其人,言为心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1)原文解疑

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 、综合探究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__”。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

(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4.(1)诗史 沉郁顿挫 诗圣

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

【课外拓展】

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镜头深深地感动。

(3)[点拨]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颈联用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②《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融为一体。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景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垂下的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走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个人的渺小与微弱。

第五篇: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líng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石壕háo吏lì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kān。

吏lì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yâ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shuāi,请从/吏lì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â。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厂的41条禁令下一篇:二oo八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