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工业状况及发展

2022-08-01

第一篇:铜工业状况及发展

市工业园发展状况调查及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市工业园是我市本级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也是市本级工业税收的主要增长源,市工业园的建设在我市工业建设中举足轻重。为了促进市工业园的发展,近日,我们对市工业园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郴州市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考察。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园发展状况

2003年7月,带着市财政投入的50万元启动金,工业园在一片荒坡上开始了创业;2005年省委、省政府授“优秀工业园区”;2006年获批为湘西地区唯一以制造业为主的省级开发区;2008年获批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园区。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市工业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主要是:

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园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首期7.86平方公里的水、电、路、通信、宽带、电视“六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并建设了绿化、亮化和行政中心广场建设工程。第二期22平方公里,市政府已与陆道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初步框架协议,由陆道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国家级新加坡(怀化)生态工业园。

2、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园区累计实现合同引资124.2亿元,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入驻。泰格林纸、汇源果汁、海联食品、金珠米业等企业的项目已经投产;娃哈哈、小丫丫食品和深圳景达服饰等企业的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中化集团、中集集团、雨润食品和凯信服饰 1

等知名企业形成了正式合同。据测算,到2012年园区内工业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财政收入将达6亿元,同时,可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

3、征地拆迁建成和谐家园。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建设、统一购买、统一管理”的“七统一原则”,高标准建设拆迁户家园。首期启动了1500套安置房建设,已安置了农户584户,2003人,并制定了安置、就业、入学、养老等惠民政策,实现了安置农民居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进行了2339人次的教育培训,实现781人就业。对园区60岁以上无地或少地农民以及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0多万元。

4、财政收支自我快速增长。除财政当初50万元的启动金外,截止2008年9月,工业园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251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102万元;加上向金融机构贷款近5亿元,用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和融资贷款贴息等支出达6亿多元。 2008年财政总收入可突破1亿元大关,预计2009年财政总收入将登上2亿元新台阶。

调查认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工业园管理者在我市工业园建设中,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符合贴近怀化实情、符合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最主要的是:

坚持大胆改革创新。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建设怀化生态工业园的决定》(怀发[2003]6号)和《关于印发〈怀化生态工业园建设开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怀办[2004]14号》文件,对工业园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大胆改革的创新精神。一是理顺工业园行政职能,“行使部分市级管理权限”,支持工业园独立自主地处理行政问题,使工业园在开发建设中,打破了各种行政审批不便的制

约。二是充分赋予工业园理财功能,“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封闭式管理、零收费”制度,充分显示了工业园的经营活力。市委、市府大胆改革创新的政策,对园区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建设高效服务体系。工业园实行了“特区”性服务,对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真正实行了“无费区”;入园企业投资项目所需的各种证照,由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全部代办,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办结;与村组及农户关系的协调由协调指挥部全部负责;创建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引进全国大型物流企业--深圳万港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物流和劳务服务,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社会管理成本。

培育敢想敢干队伍。想得更远,做得更好,成为工业园的经营理念;“敢想、敢干、敢试”成为管理者在园区建设中的“三敢精神”;“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服务、讲责任、讲奉献、讲学习”,“有精益求精态度、有艰苦奋斗作风、有永不满足精神、有清正廉洁正气、有以园为家思想”是工业园提出的“三从四讲五有”的行动准则。

二、外地开发区成功经验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当时,财政投入2000万元,规划面积为110平方公里。1991年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园区成立8年后,1996年财政收入才达2000多万元;2003年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当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亿多元。去年,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6.2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0亿元,开发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高新开发区的发展,为长沙市城市扩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郴州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89年,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12亿元,开发面积达13平方公里。去年实现财政

总收入1.5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8600万元。

从两个开发区考察的情况来看,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有良好的行政管理机制。高新区是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副厅级单位,属于长沙市派出机构,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编制由省编委核定。该开发区有41个机构,为了增加高新区管理活力,目前正在进行机构调整,设16个内设局,为正县级,其他机构以中心形式运作。高新区进行独立运作,行使市一级审批权,如国土开发,由高新区国土局报送有关材料,市国土局只是签字认可。郴州市开发区实行领导职务高配,管委会主任为郴州市委助理巡视员,便于开展各种协调工作。

2、有良好的征地撤迁机制。为了便于征地撤迁工作的开展,高新开发区内的东方红和雷锋镇划归高新区管辖,园区内的征地撤迁工作由高新区自行负责,避免了园区与乡镇之间的矛盾。

3、有良好的财政管理机制。从1996年开始,高新区实行“核定基数、定额上解、超收分成、节余留存”体制,一定五年不变,并设立独立的国库。在这一体制里,高新开发区有一定上交任务,市里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这一体制的当年,高新区只有2000万元收入,而市里要负担园区开发的投入,所以市里顾不过来,园区也没有办法独立承担建设任务。鉴于发展的需要,2003年实行固定上解3451万元、固定补助两税返还4300万元,园区收入全额留存,园区内一切建设由开发区负责的体制。这一体制极大地推进了开发区的发展,财政收入成倍增长,所以,一直沿袭至今。

三、加快我市工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考察比较认为,我市工业园在市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招商引资效果及其实现的财政收入,在短短五年时间就达到我们考察园区的十年经营水平,大胆改革求突破,尽心服务

谋发展,使我们看到了美好前景。

但是,调查发现,我市工业园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工业税收贡献率不高。2008年工业园可实现财政总收入1亿元,但工业提供的税收只有2000多万元,税收的来源主要靠建安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的机遇性和一次性税收。由于工业暂时未能成为有力的税收支持,因此,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靠融资解决。二是基建贷款还本付息高峰到来,资金瓶颈难以化解。根据合同约定,从2009年起,工业园除需逐步偿还5.8亿元借款本金外,预计年应付利息最高达4300万元;三是体制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园区行政功能受到制约。内设机构如税收、国土存有缺陷,办理收税成本高和征地申报困难较大;长沙和郴州开发区,地方税收征管手续费分别为5.5%和8%,而我市工业园为9%,税务部门还嫌低;工业园领导级别与所承担协调任务不相适应,在园区建设中与市直部门及所在县协调难度大;园区内乡镇及村组行政管理与园区建设管理分辖,征地拆迁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是一级财政内涵尚未完全体现,未享受到两税返还政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市内外工业园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园的发展,建议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创新意识。一是增强改革意识。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没有明确禁止的,就可以大胆突破。二是增强发展意识。清醒认识工业园所处于贷款筑巢、工业贡献率还不高,园区基础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攻坚阶段,要牢固树立放水养鱼,涵养财源的发展意识,切实消除工业园近期内应为市级财政提供可用财力的观念。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充分激发和强化园区的发展活力和责任。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工业园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理顺关系、增强行政效力。一是园区领导实行高配,为增强协调能力提供领导保障。二是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为园区行政提供组织保障。加快设置工业园国土局、税务局等必要内设机构,以便更高效地开展征地征税等工作。三是调整园区内乡镇管辖关系,将园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镇逐步划归工业园管辖,以利开展征地拆迁群众工作。

3、进一步放水养鱼,完善理财功能。一是将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延期至2014年,待工业税收实力强大、自我偿债能力增强时再予研究。二是充分赋予园区财政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工业园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业园有关财政政策。

4、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支持监督。一是建议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视察,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发挥人大作用,推进工业园的发展;二是加大支持政府建设工业园的力度,将市委、政府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决定和有关文件形成人大决定或决议,将市委、政府发展工业园的意图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意志;三是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加强对工业园财政预算的监督,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利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大全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开始逐渐消失,而作为新兴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则迅速崛起。2012年中国机器人购买量达到2.3万台,中国一跃成为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领先美国、德国。 中国拥巨大的市场,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上发展上却先天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稍显薄弱。尤其是近10年来,进口机器人的价格大幅度降低,我国自行制造的普通工业机器人在价格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为自动化道路打开大门,2012年国家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人口红利却减弱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调查发现,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比例)提高了210%。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近两年,国家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多个省份都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普遍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目前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占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金模工控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介绍说,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建议国产机器人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应用,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工业机器人引发制造业革命

近几年,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珠三角、长三角许多企业外迁,为了保持利润,他们不得不将制造环节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国家,甚至迁到人力成本低到不能再低的非洲国家。曾经的“世界工厂”面临艰难的转型。然而,畅想中总部经济和品牌化进程对大多数普通制造企业来说非一朝一夕可得。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正悄然发生另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同样以迁移为主题,却是与上述迁移方向完全相反的反向迁移。一位美国专家今年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会发生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使得美国企业家在本地建厂开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这样,中国还如何能与我们竞争?美国注定要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而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这位美国学者提出的向中国制造业宣战的三大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制造模式,可以称之为制造智能化,即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装备,即将成为制造业无法替代的高科技、高效率装备。十几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扩张。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2~2012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9%。其中,2010年和2011年出现需求激增,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达16万台。

据预计,到2025年,有5%~15%的制造业工人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全球装机量年均增速为25%~30%,高于过去20多年的增长水平,但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1999~2008年,安装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保有量为52290台,2011年为74317台,实现了42%的年增长。目前,实际保有量应已超过十万台。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即使在全球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在逆势增长。2010年安装量为14978台、2011年为22027台、2012年为24800台。

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造行业的占比达22.82%,这与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为8.71%和3.62%。

根据IFR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需求量达3.2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17%。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大都关心如何将企业做大,它们动辄是几千人、上万人的规模。国外企业则更多的是追求技术领先,让自己的产品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中国制造企业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放眼全球,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而这个革命的主角就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 国产机器人获政策扶持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市场却被外资品牌把持。据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占据前10位的以外资品牌为主,外资巨头把持八成以上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目前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国内90%的市场,而国内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却只占不到10%的市场份额。目前,除了有更多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不断涌现,而一些机床企业也开始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盯准了机器人产业,并已经开始做出实际行动。且不论这些投资能在何时获得收效,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相关投资信息的披露带来的股价持续涨停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 面对光明的前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亟须建立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共性技术平台等“顶层设计”,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步伐。而这其中,制定工业机器人专项规划,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据罗百辉介绍,随着近几年国内机器人概念的不断升温,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跟进。2011年,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机器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2013年7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上报给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委,可能很快会正式发布,下一步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宪民指出,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前景乐观。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信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

2013年4月2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成立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科技会堂揭牌成立。该联盟旨在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指导国内企业进步,推动行业前行。各地机器人产业联盟相继成立,产学研齐心协力攻克机器人制造的尖端技术。 罗百辉建议要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工业机器人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同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推出首台套补贴政策。允许成立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以促进资金不太雄厚的小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工业机器人租赁或可成为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就业结构的巨变

关于机器人的用工成本,广州数控一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一台功能较简单的2轴、4轴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下降到10万元/台以下,国产6轴机器人的价格低至13万元/台。而现在国内一名制造业工人每年的薪金成本达到四五万元。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是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增长15%的目标,这更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每台机器人至少可替代3名工人,那么不到1年即可收回成本。即使加上相关员工的培训和设备维护费用,18个月即可收回所有投资。而机器人的使用年限通常为10年,因升级改造生产线而淘汰的机器人通常也能服役3年以上。

若一台6轴机器人可以替代四五名工人,三班倒即是12~15名员工,每年可节约的工人成本48~60万元,实际收回投资所需的时间与购置

2、4轴机器人无异,区别的仅是最初投入装备所需要的资金。

除了人工成本优势,采用机器人生产还可大幅减小生产面积。原先需要一个可以容纳3000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只需要一间可以容纳1000人的厂房即可。通过工人与机器人的配合作业,产能甚至还能增加几倍。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制造环节,必然会取代掉工厂流水线上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的工人,可能会造成后者失业;但同时将增加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机会,不至于造成过多的失业。

罗百辉表示,机器人与失业两者关系的关键在于:机器人是用于替代人类,还是减轻人类负担。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类智能,目前的智能机器人也仅仅能帮助人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将人类从枯燥的简单重复工作和高危工作解放出来,避免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为机器。在我国用工荒持续的情形下,机器人的使用是对劳动力短缺的一种补充。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新度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效应,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种程度上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从而引发企业打破生产惯性改变成自动化生产。目前一台20万元的机器人在一些重体力行业完全可以替代人力,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例如有望大规模应用的仓储行业,一些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有职业危害的工种像焊接、采掘等,这些导致自动化替代也促使机器人行业的加速成长。

针对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IFR专门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比例)提高了210%,而美国的机器人采用率提高了41%。

前述调查覆盖了六个国家,其中,美国、德国、巴西、中国和韩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均在增长,但日本是个例外,因为日本的机器人采用率已经很高了。日本很早就开始采用机器人,一直到最近,也仍拥有最高的机器人采用率。在日本和韩国,每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最多,10000工人对应了超过300台机器人。之后是德国,10000名工人对应超过250台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六个国家中,美国是惟一一个机器人采用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国家。相反,德国在机器人采用率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制造业就业率也没有减少。IFR说,在像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国家,机器人数量的上升可能抵消了劳动人口的减少。 国产机器人要打破核心技术垄断

随着制造业对机器人应用的扩展,工业机器人亟须满足高速度、高精度、重载荷、智能化、多机协调等要求,以适应更加复杂、精细、可靠、快节拍的作业。 沈阳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研发人员透露,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已发展成为标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业内通常将工业机器人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的主要代表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欧系主要有德国KUKA、CLOOS,瑞典ABB,意大利COMAU,奥地利IGM公司等。机器人国产化程度低的原因除了品牌知名度不如国外以外,国内企业在主机成本和可靠性品质上也不如国外品牌。以平均无故障时间为例,国内产品平均在8000小时,而国外同类产品可达数万小时。“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

据了解,目前有两种减速器被主要应用到机器人的生产中。一种是谐波减速器,另一种是RV减速器,而后者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回转精度。因此在关节型机器人中,一般将RV减速器放置在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而将谐波减速器放置在小臂、腕部或手部;行星减速器一般用在直角坐标机器人上。

目前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具体到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则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其中,精密减速器一直是国际大品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之一,大品牌可以从其战略合作伙伴优先拿到批量、质优、价低的减速器;因此减速器仅占据大品牌工业机器人单体成本约六分之一。虽然近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均价有下降趋势,但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占其制造成本的比例依然接近三分之一,大幅高于国际品牌的占比。本土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原材料成本构成中,减速机占据40%,伺服电机占据30%,控制器占据15%,其他占据15%。据罗百辉介绍,减速器是制约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对比进口与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成本的价差,减速器是制约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第一因素。因此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内资品牌即可在定价上拉开差距。若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假设平均降低30%的成本,则机器人单机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20%。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陈新度指出,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潜力巨大,但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许多关键零部件还不能完全自主化,国内厂商必需练好“内功”,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广州数控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广东有两家企业已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其中,广州数控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方面取得国内领先,巨轮股份在RV减速器方面取得突破,打破国际垄断。

广州数控依托原有技术优势,自主开发控制系统、伺服单元等核心零部件,从而打破对国外相关企业的技术依赖。据了解,广州数控已拥有专业工业机器人研发人员100多人,承担“863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与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多品种、系列化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前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已在国内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运转,并已走出国门,在越南、马来西亚得到应用。 扬长避短抢夺低端市场

虽然国产工业机器人整体水平跟国际大品牌还有较大差距,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夺回老牌机器人生产厂家的市场份额,但业内专家给国产工业机器人开出了更可行的“药方”。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精细度、可靠性等指标确实重要,但市场和科研不同,不能一味追求高指标,应注重性价比。”他认为,我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好机器人产业,关键在于走入了追求高指标的误区。

赵杰解释,国外高端机器人具有先发优势,在我国占据大部分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局面难以改变。因此,想要在机器人产业上寻得突破,可从低端机器人方面发力。“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较多,这类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来解决用工难、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非常关注投资回报周期,希望花尽量少的钱和时间收回成本。” 在有些专家看来,这些企业只要求用少量成本买到能代替人工的机器人,而在精细度、控制能力等品质指标上可以做些折中。

赵杰建议,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寻得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应用,从而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提高产品精细度和可靠性,并降低产品成本,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近几年,工业机器人在各地遍地开花。国内已有12个城市成立机器人产业园,除了沈阳、深圳、广州等工业机器人发展较早的地区,重庆、天津、唐山、昆山、青岛、中山等地机器人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涌现一批市场熟悉的上市公司,如机器人、三丰智能等。 据悉,机器人是中科院与广东省战略合作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深圳市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市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研究院引进了广东省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制造国际团队,自主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同时针对珠三角的产业转型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 据了解,广东机器人技术发展最早是从应用开始的,实际上广东各行各业已使用工业机器人多年。虽然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给予了重点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当时产业需求较少,没有得到推广。当前,市场需求让广东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铺垫有了用武之地。 目前唐山已初步建起以唐山松下、唐山开元、唐山开诚为龙头,涉及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等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唐山市将建成年产值200亿元的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仅是江苏南京市涉及机器人研制的企业就有102家,主要分布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物流仓储等领域;涉及机器人研发的高校多达13所,其中6所拥有专业的机器人研制团队。

最近在麒麟科技创新园正式成立了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领衔的“南京机器人研究院”。南京市政府出台了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打造江宁、六合、高淳三个“机器人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

近年来杭州市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目前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投资15亿元建设的杭州中科新松光电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该公司仅自动化成套装备销售已超过5000万元。罗百辉认为,未来实现产品的进口替代,是这些企业迅猛发展的原动力。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元,即使未来均价降到25万元,那么中国制造业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再加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140亿元。

第三篇: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环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县工业企业通过有效的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中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重、融资难、技术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环县工业的发展。 因此建议工业企业要培养员工,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污染防治,政府加大对企业支持、改善融资环境、支持科技创新,以促进环县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企业 发展 对策 环县

根据维基百科中对中国大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标准,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4个门类共计45个大类;其中采矿业分为6个大类,制造业属于传统产业分为32个大类,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为3个大类,建筑业4个大类。

现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的发展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现代化的程度和发展速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度化。因此,发展工业对促进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环县地处陕甘宁主体腹部西侧,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凉爽,干旱少雨,特殊的土壤,气候和降雨量造就了环县特殊的矿产资源。境内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煤炭、白云岩等多种矿产。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亿多吨,为全国十大油田之一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原油品味较高;县境内九连山和石梁地带有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的优质石灰岩,刘园子有6层厚度330米的优质煤田,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甜水镇境内的石英砂,山城、耿湾、甜水等地的钾矿,也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环县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环县工业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调查研究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对促进环县工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1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1工业企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表1环县2005-2009年工业企业总产值 (单位:万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工业企业总产值 24819 32982 50099 87092 93018 增长率 22.8% 32.9% 51.9% 75.4% 0.7% 数据来源:甘肃年鉴2006-2010 由表1可以看出:环县工业企业总产值2005年为24819万元,到2009年增加到93018万元,共增加68199万元,增长了274.8%,总产值逐年增加。从增长速度方面看,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在2005-2008年期间总体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但是,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明显减缓。

1.2工业企业数量增加

表2环县2007-2009年工业企业数量统计表 (单位:户)

年份 2007 2008 2009 工业企业总数 127 132 137 规模以上 5 5 7 规模以下 122 127 130 数据来源:环县政府报告2008-2010年

由表2可知:根据我国2007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界定,2007年环县工业企业总数为127户,2009年增加到137户,共增加企业1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2户;规模以下共增加8户。总体上环县工业企业总数有所增加。

1.3工业生产结构多样化

环县工业企业2005年以前以初级石油开采、初级煤炭开发、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生产初级石油,初级煤炭,以及一些小的手工业产品。2005年以后逐渐转变为煤炭开发加工、石油化工、电力、水泥、为主导产业,以食品加工、黄酒酿造、毛纱、印刷、毛毯加工、等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1.4工业产品种类增多

2005年以前,环县工业产品较单一,以初级煤炭、石油、和小的手工业制成品为主,没有自己自主产权的品牌产品。2005年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结构的多元化,又增加了石油冶炼、煤炭初级加工、食品加工、黄酒酿造、毛纱、印刷、毛毯等产品。生产出的工业制成品种类已多达50多类,300多个品种。此外,还产生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例如:“雨林牌”豌豆粥粉,九连山水泥等品牌产品不仅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在国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1.5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

表3环县2005-2009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固定资产投资 8098 20432 48161 86930 152635 增长率 —— 152.3% 135.7% 80.5% 75.6% 数据来源:甘肃年鉴2006-2010 根据表3:环县从2005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2005年为8098万元,至2009年增加到152635万元,增长了17倍。从增长速度上来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逐年减缓。

1.6龙头企业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

环县电力局、甘肃省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緑鑫草畜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星辰公司、岐黄酒业和金鹏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以九连山水泥厂和环县电力局为例:2010年1-7月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5321万元,占全县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8.7%;环县电力局累计实现总产值3870万元,同比增长55.7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的增加值的32.5%,仅以上两家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就占到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1.24%。由此可见环县龙头企业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2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环县现阶段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截止2010年,环县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环县电力局、甘肃省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緑鑫草畜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星辰公司、岐黄酒业和金鹏公司6家企业,大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力人员少,企业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几人合资创办,自己生产经营为主,且这些工业项目都属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一些行业,科技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2技术水平低,生产安全性低

环县工业企业装备基本是本世纪初期引进的,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力低下,导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致企业技术水平低。在调查中发现,因技术不到位,废产品狼藉满地,导致大量生产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自身产品的成本。企业没有成立安全检查单位,无人监管生产安全性能,生产用电线路裸露,厂区甚至生产车间并不封闭,幼儿等可以随意出入,生产安全性差,安全问题严峻。

2.3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县城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和待遇等因素,很难吸引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企业本身一些技术人员,有了一定技术后,也不愿在本企业发展,而选择到市里及外地一些大企业,从而造成县属小企业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导致企业严重缺乏管理决策者,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

2.4资金缺乏

环县工业企业,特别是私营工业企业规模偏小,需要通过银行贷款增加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由于企业自身及金融环境的风险性,银行存在“惜贷”现象,造成企业尤其是私营工业企业融资十分困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货币信贷、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调控效应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企业存在的信誉问题,使得调控效果不太明显。

2.5工业污染严重

现阶段工业污染总体是由于两部分导致的。一部分是由于现阶段比较低的生产技术导致的,并且这类污染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也是在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另一部分污染大多数是由于化工企业的违法排污导致的。许多私营化工厂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有害污染物,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环县以煤炭石油初级开发为主要产业,水泥厂的生产产生的工业污染在工业生产中属于高污染行业,水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还不够完善,所以对环境的污染相当大。

3 对策建议

3.1工业企业方面

3.1.1开源节流扩大企业规模

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应该从以下五方面方面入手开源节流扩大企业规模:第一:让出利润与贸易商及中间商让他们带款提货或预付垫资。第二:给提供原料的供应商让一定比例利润,压一定期限货款来缓解周转困难的困境。第三:以订单而生产产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品。尽量不要盲目生产产品库存。第四:员工现金持股分红。第五:引入资本投资者。 3.1.2科技投入,打造品牌战略

工业企业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研究解决稳产技术,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公关项目组,与本地或者外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加强技术交流,进行生产技术和经验共享,打造一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要舍得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只有“做强”、“做优”,走“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强”的路子,才能真正走好、走远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研制出自己的品牌产品,打造品牌优势,以品牌抢占市场。 3.1.3注重员工培养

企业自身应该注重领导人员的培养,完善政策导向性预算管理体系,严格预警管理,通过健全机构、组织测试、强化培训等措施,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员。良好的企业管理人员才能对市场做出良好的预测,良好的市场预测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发展动力,使企业有良好的经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利用高薪招聘一些有先进技术的人才,来提高公司员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3.1.4加强融资能力

为了拥有更多的资金,加强工业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首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的支持,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消除融资人与投资人或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人和债权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促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再次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最后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辅助体系的建设。 3.1.5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着手治理污染的源头,从生产方式入手,开辟治理污染的新途径。实行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清洁生产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即在污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染前采取防治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治理措施,将污染物消除在污染过程中,实行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不仅对减少污染和防止事故起重大的保证作用,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是控制污染、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新途径。主要有:①少废无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谓少废无废技术,是从工艺着手,把生产工艺的防治污染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污染物减少或消灭在工艺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开发利用少废无废技术,既符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又能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保护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价廉、可收货又能再生、永不枯竭的特点,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与石油化工原料比较,污染小,符合环境保护及自身安全等特点。利用再生资源制取多能的材料,可提高经济、社会及其环境效益,其意义与日俱增。③再循环利用。所谓再循环利用,就是以节约原料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目标去循环利用废料。

三是治理污染设备购置。加大对净化污染设备的大量购进,充分利用现代设备达到防治结合的作用。

3.2政府方面

3.2.1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把产业调整升级的重点放在成长性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潜能的优质企业和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上去,努力优化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品牌效力。引导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打响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政府部门一定要引导企业认清形势,大力扶持技术密集型、成长型的企业,对一些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要促进其实施技术改造或产业转型,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协同企业争取取得各种认证。 3.2.2政府要增加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

推动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促其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充分有效的利用环县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政府部门应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方向,大力扶持技术密集型、成长型的企业,对一些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要促进其实施技术改造或产业转型,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协同企业争取取得各种认证。营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

白皓天:环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3.2.3政府继续改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筹资、融资、加大投资是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县多数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民间借贷等渠道,而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严格了对贷款项目和贷款对象的审核,提高了门槛,使大多数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因此,政府、企业、银行要积极协商,有效促进三方联手合作,拓宽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制定相应的贷款政策,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转变信贷服务方式,为扶持和培育环县小企业发展状大,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全力扶持企业,加强运行调节和服务指导。一是加大财政引导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来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增产增效;二是协调银企关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和问题。政府部门要协调好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强化企业信用,争取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加大企业的减负力度。暂行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服务性收费,为企业大开“绿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4针对工业污染

一是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用强制手段维护环境,做到让违规生产者没有空子可钻。 二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县人民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民普遍提高了环保意识。此外,工业企业也提高了自身的生产素质和环保意识。

三是政府加大对工业企业购进污染处理的支持力度。 3.2.5鼓励原始创新

围绕壮大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重点建设项目,开发核心技术,研制关键设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六大科技共享平台,培育若干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支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支持能力。发展科技咨询、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形成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第四篇: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状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状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中国煤炭工业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一论断主要基于改革转型所面临的形势和由此所带来的众多矛盾。

2012年6月至今所呈现的煤炭市场形势可概括为社会库存量大、供需宽松、价格下跌三个基本特征。之所以造成这一形势,应归因于煤炭市场机制建设缺乏有效的推动和规范,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大量进口煤的冲击下凸显出来,而产量却在煤企不挣利润占市场的指导思想下只增不减,造成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供需矛盾不断激化。目前,中国煤炭市场竞争机制处于严重失控状态,产销脱离,价格机制也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

既立足于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也统筹兼顾目前现状,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与市场化相关的改革,取消不合理税费,建立价格保障体系或价格调控机制,规范市场竞争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煤炭企业在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政策支持。

结构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中国煤炭工业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一论断主要基于改革转型所面临的形势和由此所带来的众多矛盾。2012年6月至今所呈现的煤炭市场形势可概括为社会库存量大、供需宽松、价格下跌三个基本特征。“十年黄金发展期”与市场理性回归的大反差让很多煤企感到措手不及,“冬泳论”、“抱团取暖”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煤炭企业的心态。薄利多销、不挣利润占市场等就是目前大多煤企的主要指导思想和运营策略。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政策进一步支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全国煤炭人的期盼。

煤炭是主体能源,是上游产业,决定其改革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煤炭工业目前面临三大转型:第一个转型是由传统采矿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以技术密集型取代劳动密集型。其转型要通过关闭、淘汰和兼并重组来实现,这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群体,不但涉及面广,且容易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第二个转型是由政府引领管控的经济体制向完全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型已经出现了现行的供需关系与长远战略发展的矛盾,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快速增长的进口煤冲击下恶化,煤炭利润大幅下跌,2013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41%,2014年前3个月形势更加严峻,企业亏损面在逐渐扩大。第三个转型是企业由产业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转变。煤炭深加工主要途径是发展煤化工,把煤炭由燃料转化为原料。这种转型带来的大投资及人力团队的供需矛盾正日益凸显。

现在的问题是煤炭工业在市场的驱动下,迫切需要这三个转型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完成,这对一个工作环境特殊、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受众多安全因素

影响的煤炭企业来讲,势必遭遇外部社会矛盾加剧和内部经济运营下行的双重压力。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到本世纪中叶其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本世纪初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中国煤炭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煤炭产量和煤企效益都有大幅提升,形成了“十年黄金”发展期。2012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放缓,下降至7%至8%,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量进口煤的冲击下凸显出来。

目前中国煤炭工业的实际年产能约42亿吨,去年进口煤炭3.3亿吨。数据表明,按去年煤炭产量36.8亿吨计算,社会库存量已达4亿吨之多,供需关系不平衡或者说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形成。目前的煤炭工业状况是,不管市场情况如何,产量在煤企薄利多销的指导思想下只增不减,2014年前3个月的形势评估,库存仍高居不下,利润仍下滑不止,企业亏损面仍在扩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现在中国煤炭工业的状况是,市场机制并未建立,政府调控不见成效。煤企感到困惑的是,煤炭市场机制由谁来推动建设,政府哪个主管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

明确一个认识和处理六大关系

1、一个认识

对煤炭价格理性回归的认识是一个关键问题。把目前的煤炭市场情况看作价格理性回归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理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性回归可分为三个时期:

按供需关系分为市场宽松期、稳定期和紧缩期。市场宽松期的基本特征为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大,规律性差。目前的市场现状属于典型宽松期。市场稳定期的基本特征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价格波动不大,是煤炭工业理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必须在明确产需刚性系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目前很难达到。市场供需关系紧缩期,也是煤炭工业高额回报期,从现在的煤炭行情看,市场拐点已经形成,后续出现供需紧张的概率低,即使形成也是多因素影响的短暂期。

按国民经济发展分为刚性需求降低期、稳定期和上仰期。这一划分主要趋从于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部分专家认为,国家GDP超过9%以上,其刚性系数一般为GDP增幅的50%至60%,属上仰期;刚性需求低于30%为降低期;较为理性的发展期为30%至50%之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专家研究,从国际形势分析,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其煤炭的刚性需求系数为零,甚至出现消费量下降趋势,预测这一阶段在2040年至2050年到来。

应当指出的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也是影响煤炭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理雾霾首先应从减少煤炭使用量开始。另外,随着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页岩气等多元化能源的发展也会影响煤炭需求量。从节能减排上来讲,日本和美国的发电热效率已达50%以上。洁净能源、环保能源地位的日益提升已成世界发展趋势,美国2013年电力用煤仅占电力能源总需求量的39%(1990年为55%)。

2、六大关系

(1)供需关系。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宽松的供需关系或供大于求的煤炭市场将是长期的,因为产能过剩已成现实。目前中国煤炭工业设计年产能40亿吨,实际产能达42亿吨之多。2013年在部分矿井停产的情况下,产量36.8亿吨,进口煤3.3亿吨,社会库存已达4亿吨之多。另外,在宽松的供需关系下,大多煤企采取薄利多销的措施,宁可降价也不减产。以内蒙自治区为例,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原煤10.3亿吨,实现产值3945.5亿元,实现利润639.4亿元,利润比2012年下降23.8%,实现税金总额348.8亿元,比2012年下降10.6%,企业亏损面达24%。全国其他地区形势更加严峻,产值、利润、税金都有大幅下降。因此,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实现中国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2)盈与亏的关系。企业的盈亏是市场所决定的,企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市场的条件下,立足于三个优化,即成本、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从规模上要效益,从高效集约化上降成本、提效率。煤炭企业只有采取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现有矿井转型升级的方式才能谋得长远发展。

(3)进口煤限与放的关系。2013年中国进口煤量已达3.3亿吨,大量进口煤炭已成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有效地把控进口煤量,已成为处理好中国煤炭供需关系的关键。电力部门从提高企业利润考虑,谁价格低就买谁的,其杠杆作用不容忽视。煤企一直呼吁坚决限制劣质煤进口,合理把控优质煤进口量,目前成效甚微。

(4)煤与电的关系。煤与电的关系说到底是供需关系,价格是关键。中国煤电发展的实践证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盈亏多变,并有长期往复非良性发展的趋势,双方都不能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彼此都感到很无奈。究其原因,既有政府干预行为也有市场价格机制没建立起来等因素。

(5)矿井关闭与准入的关系。国务院2013年99号文件明确规定,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据统计这部分矿井涉及年产能

3.5亿吨。一律停止新建年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的煤矿。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准入好控,不批就行了,但关就难了,因为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小煤矿的条件还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这一前提,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年产9万吨小煤矿是关还是放,不明确。另外还涉及到赔偿问题等社会问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6)市场经济三大机制的相互关系。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通过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循环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市场三大机制均未很好地建立起来。首先是竞争机制,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确立了四加一体系,即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伊泰集团加协会运销部门,但从2012年至今,市场话语权主要还是由个别大企业把控,其他企业只能跟随,造成中国煤炭市场竞争机制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其次是供求机制明显出现产销脱离,煤企不管市场需求如何,放量生产,抱团取暖难以实现。价格机制在上述两大机制混乱的情况下,肯定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

建议与对策

开展与市场化相关的改革。一是税费制度改革,以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二是建立价格保障体系或价格调控机制。按目前市场情况,把吨煤价格限定在0.1元/大卡至0.15元/大卡范围内是适宜的,低于或高出此范围时,发挥政府作用采用价格调节机制进行调控。三是合理规范竞争机制,在协会或相关主管部门的引领下,推行联动机制,扭转一家或少数企业说了算的局面。四是建立稳定的供求机制。我们把产量与需求之比称为产需刚性系数,在需求准确测定后,产量要以产需刚性系数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炭经济的平稳运行。

建立煤炭产能防控体系。既立足于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也统筹兼顾目前现状。对此应建立专门研究队伍和机构,实现准确预测需求量,有效控制煤炭产量,为政府实现有效把控产能提供科学依据。

煤电联营要统筹兼顾。据统计,中国五大发电企业2013年煤炭年产能已达7.62亿吨,实际产量已达7亿吨。目前的状况是发电企业办煤矿容易,煤矿要办电厂太难,即便是已建成的电厂也是以低价并网后再高价使用,这就从政策层面上出现了不公平。国家应从全局高度统筹兼顾,鼓励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联合办电,使双方在煤电联营中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

第五篇: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只有信仰的激情,才能创造出非凡的现实!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但是由于经济技术落后和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仍不容乐观。下面我就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谈几点本人的看法。

1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简析

(1)生产总量大,外资比例高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并不是强国。2004年全国各汽车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汽车工业总产值高达到11000多亿元人民币。根据以上数据来计算,我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汽车产业中则包含了50%以上的合资企业,由此来看我国本土品牌汽车的销售总额不及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2)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

1998年,我国整车生产企业为115家,2004年中为119家,算上2004年的几起并购案,现在整车生产企业数量仍然在100家以上,为期不短的国内汽车企业并购整合并没有出现让人惊喜的进展,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几乎等于美、日、欧所有汽车企业数量之和,产量却不及这些国家一个大企业的产量,“散、乱、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难题。 浅博谈我锐国汽管车工理业的在发展线现状及趋势。

(3)区域市场封闭,抑制销量增长

目前我国市场缺乏积极有效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违背市场竞争规律,错误的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封闭的区域市场直接限制了非本地企业生产汽车的使用率。这种人为的分割市场、胡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限制了汽车需求增长。此外,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种类、产品价格、营销模式、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4)零部件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目前,我国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在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规模的比例中占不到30%。因为地方、部门、企业各自为阵,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未能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结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总之,我国的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2 、应对当前问题的策略

(1)重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百余家汽车企业中,有很多企业的生产能力相近、产品类型相似、技术水平相当、竞争力不相上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要实施企业间并购重组的可行性很小,因此可以先采取相对松散的联合方式,例如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项目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类型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合资、控股等高层次的联合。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研发能力强大的企业,那么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就只能作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附庸。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完整的开发能力,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建议政府,将汽车研究开发基金单独列入政府预算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每年确定详细的支持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配。尤其要鼎力支持我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的汽车品牌。

(3)紧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步伐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在上一轮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坐失了发展的机遇,如果现在还不彻底革新观念,转换思路,就会再次坐失这一轮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机遇,仍将无法参与到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中。因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要紧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步伐,不能再次掉队了。

3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汽车价格仍有降低的趋势由于目前汽车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汽车产量大于销量的现实,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零部件体系逐渐完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塑料、电子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加上大量新车超低价上市,新老车型竞争更加激烈,多样化选择使消费者观望心态增强。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价格下降的压力。

资料来自:武软汽修1103班唐能立

1只有信仰的激情,才能创造出非凡的现实!

(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从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可以看出,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仍然处在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追赶期,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仍将紧追国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牢牢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清醒审视自己的技术实力,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3)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上升据统计,2006年1至10月乘用车自主品牌累计销售近1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006年上半年最畅销的15个轿车品牌中,三分之一是自主品牌。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以51.3%的增长率领先于合资品牌36.3%的增长率,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接近25%,个别月份甚至接近30%。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它表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4) 汽车消费将呈现辐射状扩张趋势

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目前国内汽车业已进入成长期,率先买车的是最高收入群体,此时中心城市增长会很快。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向次高收入群体辐射,比如二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等。再往后,增长的中心还会向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辐射。而且每个靠后层级的消费人群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前一个层级,这无疑会给汽车消费需求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

(5) 自主品牌汽车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特点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对收入不高、讲究实用的内地中小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消费者而言,自主品牌汽车无疑是他们消费的首选。由于没有外资伙伴的限制,自主品牌企业可以充分地享有海外市场,扩大产品的出口,尽管这些企业目前在海外的销量还不大,但可以预见今后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同时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日趋完善等有利因素,都将推动着国内汽车市场朝着自主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是汽车的消费大国,目前汽车消费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这让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开始意识到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本土化汽车品牌的建立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挑战下,显得步履维艰。但是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要本土汽车生产企业牢固地树立质量和品牌的战略思想,那么必将能够打造出本土汽车产品的强势品牌。

21世纪汽车工业呈现四个趋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说,21世纪汽车工业呈现四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规模经济下的产业集中化。产业集中化、集群化是企业之间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而以各种方式实现的联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已初步形成六大跨国汽车集团,这六大集团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

第二个趋势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运营国际化。一是全球制造网络即跨国公司把它的资源全球化,再通过数字化传输的办法,在最适合的地点分别制造,在最适合的地点进行销售。二是供应链与第四方物流管理。三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网络化。

第三个趋势是需求变化引导下的零部件通用化。一是需求的多样化或者个性化导致了汽车更新换型的加速。二是零部件生产专业化。零部件企业以多系列、大规模面向多个整车厂配套,以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需要。从1988年至1998年,国际上这类企业从无到有,十年间猛增到240家。三是越来越多的车型共用一组基础部件,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实现零部件的共享。预计到2004年,在全球所有汽车制造厂商的平台中,将有33%的零部件是全球性的。

第四个趋势是激烈竞争刺激下的创新加速化。有人预测,以后百公里的耗油量还将大大降低。各家公司都在节能、舒适、安全、环保这些方面进行竞争。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0亿至60亿美元。中国的汽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2%左右。研究开发主要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轿车主体趋势,本世纪国外轿车主体趋势是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柴油化。辛华

资料来自:武软汽修1103班唐能立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地平整项目划分下一篇:突发事件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