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究

2022-09-13

近年来, 随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提升,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被推入了新的阶段, 这门课程不仅担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 还是培养高素质高校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民办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工作, 但受高校师资力量、课程的认知基础程度、教学模式及手段等因素影响, 课程教学的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来解决上述问题, 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 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课程特点

随着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被列为民办高校课程改革重点内容之一, 近几年, 一些民办高校已经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 并取得一定的改革效果, 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内涵, 从而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 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鉴于课程特点分析对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作用, 从课程内容、课程教育形式等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一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其课程内容与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时政事件密切相关, 信息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决策的价值, 所以在授课上要紧紧围绕时效性这个特点, 要将课本内容与时效性较高的信息联系起来, 发挥时效性的功能。

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这就要求课堂授课的形式要与课程的特点有机结合, 丰富教课办法和教学手段,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授课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自身水平无法满足课程需要, 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教学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仅依靠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不能够实现结果转化, 因此需要将教学中形成的价值观要与恰当的方法论相结合, 最终实现教学功能。

二、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教学改革与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的持续深入, 部分民办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但纵观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总体情况, 还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程度不足, 认为这门课程是非主要课程, 与其他主修课程比, 经常被忽略。

(2) 缺少核心的课程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 从而导致课程管理随意性强, 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也相对比较松散, 课程时间被占用或取消情况频发, 教学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3) 对课程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 形式上完成了授课的环节, 但是并没有对授课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踪, 没有有效的开展课程改进, 学生成绩流于形式, 授课内容的应用效果作用不明显。

(二) 授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授课教师队伍情况复杂, 教师队伍从数量到素质方面均有待提高, 具体体现在:

(1) 专职授课教师不足。由于部分民办院校是后设立这门课程, 加之,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通常会使用一些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兼职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学校的党政工作岗位人员, 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外聘的兼职人员, 这类兼职教师管理难度大, 在教学经历的投入和教学责任心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 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受教师来源范围等因素影响,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授课教师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学习这门课程, 学习时间短, 对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缺少招聘专业教师的计划和规划, 加之, 专业教师引进渠道有限, 造成了专职《形势与政策》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决定了教学的水平, 教师队伍数量缺乏、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不仅增加了学科教学的难度, 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是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 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吸引力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程多为学年公修课, 民办高校通常采用的是大班制的教学安排, 超过百名学生同时接受教学, 课堂的管理难度比较大, 同时, 教学还停留在课堂面授的单一模式阶段, 课程教授方式陈旧, 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很难吸引学生全力关注讲课内容, 课堂的纪律和授课效果都无法保证, 比较常见的情况有缺课率高、课堂问答互动不配合, 因此调整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活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十分必要。

(四) 教学科研投入不足,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特点比较明显, 部分内容与时政新闻的结合度比较高, 但其具有课程自身教学的体系, 通常民办高校在教学中缺少对系统课程的把握, 系统性、整体性严重缺失, 照本宣科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教学人才缺乏、教学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更谈不上科研投入, 最终导致学科教学止步不前。

(五) 侧重理论教学, 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最终目标, 教学成果的转化需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局限在理论阶段, 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与理论结果转化。

三、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思路及办法

民办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立足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从多方面共同改进, 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科的进步, 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结合本文对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特点及当前教学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就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及办法, 供民办高校参考。

(一) 转变思想意识, 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民办高校要自上而下的转变思想意识, 提高对思想政治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正确认识《形式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对树立学生“三观”的重要性, 确保学生整体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提高课程重视程度不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要积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开展课程教学规划与计划, 创新性的开展计划完成率考核, 督促各院系重视课程计划安排,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业计划交流。

二是深入开展课程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及时了解教学双方的思想动态, 宣传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扭转对课程的固有理念。

(二) 成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小组, 完善课程管理机构

课程教研小组是完善课程管理的需要, 只有成立系统的管理机构, 才能确保课程安排得当、课程内容得以研究发展, 从而解决课程混乱的问题, 课程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教学课时的设定。现在民办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课时难以得到保证, 通过系统机构的统筹,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进一步保证了教学实践。

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 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合理分解教学内容, 立足学生的课程基础情况, 突出重点, 科学的分配课时, 提高课堂利用率。

三是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定期搜集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反馈, 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变需求为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

四是教学科研项目的安排。在开展授课的同时, 要加强学科科研能力, 制定科研项目目标, 组织开展课题攻关, 提升民办学校课程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 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选聘专职、专业人才

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 兼职教师为辅, 专家教授定期讲座”的教师、教学配置模式, 在充分进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专职教师的数量, 严把考核关, 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 同时利用兼职教师解决灵活课程分配中存在的教师不足的问题, 定期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则是在人员数量满足的情况下,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建立上述配置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重视专职教师的来源渠道, 选择正规院校毕业, 满足学校用人标准的科班生为主, 具备教学经验的人才优先聘用, 为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奠定基础。

二是要严把考核关, 对于应聘教师要全方位进行考核, 除了对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外, 还要重点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品德进行考察, 选择品德兼优的优秀教师。

三是定期开展教师队伍培训, 通过外送学习、组织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四是合理安排专家讲座频率和内容, 通过专题讲座, 提高对时政热点的掌握, 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四)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能只采用教师讲授一种形式, 要与学生开展充分的互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互动模式有现场提问、知识互动, 创新的互动模式有小组时政讲解, 师生模式互换等, 同时, 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启发性, 提倡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上注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及调整, 可以与同学共同观看时政要闻, 进行时政点评和交流, 进一步实现互动。

(五) 重视实践转化, 不局限于试卷考核模式, 多手段巩固教学成果

在取得理论成果的同时, 加大社会实践, 鼓励同学参加社会活动, 例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写一些新闻通讯等。考核是对课堂授课效果的检验, 也是对教学成果巩固的一种方式, 但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 应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从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通过不同的尝试、改进、创新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形势与政策》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意义不言而喻,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 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民办高校的数量在不断提升, 做好思想政治基础教育工作是民办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础,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的探索, 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形成, 完成教育使命。

摘要:《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政治理论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设计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 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 帮助大学生全面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发展渊源, 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是一门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的必修课程。本文从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 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当前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 提出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思路及办法, 为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夏依丁·亚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0) :204-205.

[2] 王继翔.《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才智, 2017 (29) :93.

[3] 范宸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科研模式改革的探索[J].珠江论丛, 2017 (01) :74-83.

[4] 郭雯.形势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J].教育现代化, 2017, 4 (10) :39-41.

[5] 王一青.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7) :19-20.

[6] 周瑞云.地方本科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 2011 (08) :199-201.

[7] 戴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形势政策课程为视角[J].商业经济, 2010 (20) :125-127.

[8] 王萍霞, 肖华.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150.

[9] 王萍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9 (06) :51-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番茄梨汁复合饮料的制备下一篇:规范化QHSE监督管理与实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