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服务型政府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打造服务型政府范文

打造服务型政府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

第二篇: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

市编办 孙大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其职能定位准确与否,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亿万农民能否早日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乡镇职能定位,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同志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为我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1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和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按地理条件不同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近郊型、偏远型;按照产业不同可分为资源占有型、生产经营型,其中生产经营型还可再分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商贸型等等,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的同时,根据乡情、镇情转变职能,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千篇一律。根据中央精神,目前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第一、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执行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传统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

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用服务优化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努力实现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下,做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祥和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理顺县乡之间关系

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要条件。随着我市“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第一,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已建成集镇的房产、土地升值潜力加大,集聚效应凸显,农民建房热情空前高涨,伴随而来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屡屡出现,而相关的诸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处罚,尽管镇政府成立了执法队伍,也只能是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牵扯大量的人力,效能低下,一旦工作做不下去,只得“进城搬兵”,请县级执法队伍处罚,工作周期长、行政成本高。解决类似问题,一是县级政府将有关执法权力向乡镇政府授权或委托执法,健全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乡镇执法队伍的职责合法性,二是维持现有体制,壮大县一级的执法队伍。要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从效能的角度看,前一种做法比较可行。

第二,随着集镇面积的扩大,工业化程度提高,乡镇政府还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市政设施维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职责,与县级政府掌握的财力、人力相比,显得权责不对称,必须依靠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以解决。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乡镇机构高效运转。在行政编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现有人员总量不增的前提下,逐年适当为乡镇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以改善乡镇机关人员结构,同时,乡镇要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一方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效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相关政策,发挥在乡镇“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第二,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乡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现象发生;加强对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严格遵守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居民、村民自治。与此同时,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信息通报机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重大灾情、疫情预防、处置等应急机制,提高乡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社情民意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政情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政府的决策、行政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三篇: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随着中国的入世,随着现代企业服务品质的提高、随着人民群众对服务期盼质的提高,更随着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继大连、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改进作风,着手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改进自己的服务,重塑新形势下的政府形象。党的十六大召开,新一轮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高潮已经兴起。

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首先是形势逼人、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已是当代四大国际性潮流。这四大潮流交互作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也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利避害,各国纷纷进行多方面的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再有,中国入世关贸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大多是针对政府的,要求政府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精干、政策更具透明、为官更加清廉、服务更加优质、效率进一步提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改革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政府的职能必须从管理型计划型向学习型服务型民主型转变。 其次是社会需求和百姓的期盼。服务的水平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政府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标准和内容。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服务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亮点和热点,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其标志是:中央领导抓服务,新闻媒体炒服务,人民群众盼服务,社会各界看服务,各个行业争服务。不仅流通行业重视服务,制造业也在靠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服务行业抓服务,垄断业也在争打服务牌。而一直在积极倡导服务的政府的服务质量最关键也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在此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服务的要求,改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乃是人心所向和最佳选择。 第三是打造政府品牌,提升政府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经济文化服务全球化一体化使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既城市竞争的时代、以服务的水平能力作为评价企业乃至政府城市选择合作伙伴的时代、客户选企业、企业选城市、市民选政府的选择时代。政府和城市要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首先要靠服务能力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凝聚力。公务员有了服务的意识,政府有了服务的能力,城市有了服务的环境,距离再远的企业、再挑剔的企业、再牛气的企业,也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与发展。否则,不仅外地外国的企业望而却步,而且本地的金凤凰也会背你而去,而去选择能为自己提供优良服务适于自己发展的城市。一个没有吸引力、没有品牌企业的城市政府是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市民、包括公务员不喜欢不选择的政府是没有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大连市创建了温馨舒适空气清新的花园城市和全天候旅游城市;青岛市培育了一大批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和以情满旅途为代表以情为核心的服务品牌,创建了品牌城市和品牌政府;上海市则建立了全员学习全员培训的学习型城市;苏州则提出和制定了创建文明城市群的规划,北京市广州市则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路。我们要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城市的研究和定位,打造城市的特色和政府的品牌。城市靠政府打造升值,城市提升政府的品牌效应。

第四,政府服务严重滞后的现状增加了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政府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本应在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延伸和跨越上走在社会的前列,但由于离市场较远和旱涝保收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优越感满足感,使许多公务员缺乏相应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改进服务上缺乏动力压力,因此喊得多做得少,口号多措施少。与现代企业相比,与群众需求相比,许多政府机关的服务观念滞后效能低下,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发展的机遇,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进步,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

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工程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观念的革命、机制的创新、流程的再造和职能的转变,需要从公务员的意识到政府的机制流程进行观念更新、服务转型。

(一)、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不断激发政府和公务员的创造力,使大家更加勤奋聪明快乐的创新服务。构建危机文化,强化忧患意识,保持居危思进的精神状态;构建信息反馈文化和交流共享文化,提高团队的学习效益;构建创新文化,鼓励自我超越;构建反思文化,倡导系统思考;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确立全新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篇内涵很深外延很广的大文章,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社会课题。近几年,现代企业进行了四次服务革命,继语言革命、空间革命、手段革命之后已经和正在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革命,为服务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应强化培训,搞好文化对接,为公务员认真的补一补服务和服务文化课,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站在时代的潮头,以全新的视觉,给自己、部门、市民、企业给予科学的定位,摆正好位置、调整好心态、演好服务角色,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首先应确立以下观念:顾客(纳税人、企业、市民乃至自己周围的其他人,以下统称顾客)是衣食父母,顾客为中心;顾客是总裁,顾客定生存;顾客是朋友,待客献爱心;顾客是自己,将心来比心;顾客就是质检员、要用真情换真心;来者都是客,要一视同仁;服务是分工、是角色、是本份、是资源、是资本,是便利、服务是简单、服务是能力,服务是政府的DNA、是管理、是生命线、是硬道理、是文化、是事业、是灵魂、是追求、是乐趣、是人生价值观的实现,是生活乃至生命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崇高的忘我的境界。还有“服务不是口号、不是手段、不是赔本买卖、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经营业务向经营客户转型”“客户体验是服务转型的通行证”等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服务顾客的核心能力。

(二)、搭建服务平台,重树服务形象。要继续开展“创三优一满意”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处室活动,要以优质服务的规范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从小事入手,在点滴处规范,达到八条标准:完善的服务设施;幽雅的服务环境;严密的规章制度;整洁的服装仪表;文明的服务语言;优雅的服务行为;娴熟的服务技能;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到站姿挺拔、坐姿文雅、行姿稳重、着装整洁、举止大方、文明礼貌、作风严谨、办事利索、表达准确,讲普通话、谦虚自信、彬彬有礼、气质高雅、风度翩翩。自觉做到十八个字和八句话,十八个字是:站相迎、笑相问、双手接、快速办、亲手递、提醒送。八句话是:您好开口请字当头;谢谢再见站立送走;快速准确一丝不苟;有问必答说细说透;征求意见有错必纠;顾客误会忍让宽厚;周到服务不分童叟;热情相助排难解忧。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听取民意体察民情,说实话办实事,为基层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彻底解决“吃、拿、卡、要、冷、硬、拖、顶等百姓反感的问题,由“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变成“四不(不推不拖不训不傲)”“四民(想民亲民便民为民)”、做到“四公(公开公平公正公道)”、

“四办(马上办热心办主动办办的好),达到“四心(让市民放心、舒心、称心、贴心)、“四满意(基层满意百姓满意同行满意上级满意)。

(三)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要借鉴现代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变管理型为服务型政府,变管理型服务为服务型管理,寓管理与服务之中。积极提供为个性化差别化亲情、智能化、品牌化的服务。要把现代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规范引入机关内部,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业务流程,实施阳光工程,建立绿色通道,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开设“政务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四全服务(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便民服务、首接责任制,领导接待日、挂牌服务、热线网络服务。使公共服务职能集于一处,办事项目明晰上墙,服务咨询全面提供,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则是考评工作的首要标准。让服务对象跑一次腿、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完一切手续,甚至打一个电话上一次网就能把事情搞定。市民来此办事方便快捷如沐春风。这样一来,不仅缩短办事的等候时间,减少服务成本,而且摆正了政府与市民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由民求官变为官为民,公正廉洁高效、把为人民服务落到了实处,缩短了市民与政府的心理距离。

(四)建立市场链机制,各部门相互协调支持。建立以群众基层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领导为群众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各部门互为顾客相互服务高效运行的大服务机制。各部门视做相对独立的服务主体,相互承诺明确自职责,量化考核绩效挂钩。建立信息绿色通道,广泛征求和及时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进行量化打分,与个人收入挂钩。

(五)创建学习型城市(小区机关),浓厚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学会经营城市让城市增值。要让城市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生产力,也是真正的服务)。要总结经验宣扬典型,扶正祛邪,整顿市场,创建诚信至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互帮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服务环境。努力为纳税人服务,为基层为企业提供文化理念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开发各种智力资源;建立全民学习的氛围和机制,举办各种经常性的市民夜校,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积极探讨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帮助人们更新观念分享资源,提高素质,潇潇洒洒生活,明明白白的工作,高效率的创新、高效益的拼搏;引导和帮助企业打造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打造政府和城市的品牌,提升城市政府的服务品质。

第四篇: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青理东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思想,对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也是推进我市改革发展事业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

一、坚定信心,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效能建设重大意义

1、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就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就是要解决好态度和效率问题,通过创新服务流程,克服和纠正行政审批环节多、执法行为不规范、程序不严密、时限不确定等突出问题,实现提速增效。提高机关行政执行力,要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整合公共行政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努力打造高效、便捷、服务型政府。

2、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当前,发展环境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成为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就要求我们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从改善发展软环境入手,紧紧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个主题,着力解决影响机关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3、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当前,全市不仅面临着发展不快、经济实力不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突出矛盾,更面临着发展中社会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突出矛盾。机关中不良作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而且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要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入手,推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转变,从集权繁琐向简政便民转变,从随意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从暗箱操作向公开透明转变,从无序低效向规范高效转变。

二、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竭尽全力方便群众办事

1、着力规范服务平台。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是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便民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要围绕“一网络一中心三系统”,迅速配备设施设备,着力打造电子政务、政务服务、行政审批“三个平台”,切实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强各级各部门配套建设,尽快将单位网络与行政服务中心网络互联互通,拓展服务平台,切实改变“多头送审、多头跑路”的不良现象,让办事群众少花冤枉钱、少跑路。要加强基层行政效能阵地建设,整合站所职能,集中开门办公,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群众事务有人代、群众困难有人帮。

2、全力方便群众办事。要坚持做到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逗硬落实“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集中式会审、下伸式服务,推进服务职能向基层一线延伸。要坚持做到公开承诺,扎实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公开承诺,做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每一次代理、每一项手续、每一笔收费都明明白白,每一项承诺、每一项服务、每一天工作都实实在在,努力为办事群众“节约每句话、节约每米路、节约每分时、节约每元钱”。要坚持限时办结制度,不仅要解决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旧症,更好解决好一些干部在岗不在行、在岗不在状态、办事推诿拖拉的顽疾,努力确保政务服务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的目标。

3、强力转变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一项制度性工作,决不仅仅是开展一次活动,决不等同于一次简单的作风整顿。要坚持把行政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部门行风建设、单位党风政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社会氛围。要时刻警醒自己,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切实增强工作时效性,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三、理顺关系,完善体制,建立健全行政效能长效机制

1、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效能监察的关系,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在工作对象、内容、目标上都有共同点。效能建设是在效能监察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效能监察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两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效能建设综合性、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工作特点,要求必须以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设立得力的工作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奖惩,逗硬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确保奖惩有规可据、有章可循。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行政效能机关和纪委监察机关,领导要统筹、人员要统用、事情要统办。

2、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的关系,建立效能建设的互动机制。机关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机关作风建设涵盖了机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效能建设的内容。机关效能建设把机关作风建设寓于日常管理之中,使作风建设得到更清楚的体现,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良好的机关作风必将带来高效的机关效能,而效能建设又反过来引导和影响着良好机关作风的形成。机关作风建设是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效能建设是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把机关作风建设融入效能建设的始终,把两者相结合,同时抓,形成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要坚持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有专管之人、专抓之人。

3、正确认识效能建设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建立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初始阶段,机关效能建设很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通过查处行政效能方面的典型案件,来发挥轰动效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以增强推动力度。在抓好阶段性工作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机关效能建设成为长效机制。要充分认识并牢固树立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它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始终抓在手中,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要建立并完善长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机关效能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并从领导力量、人员部署、工作计划、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机关效能建设长抓长新,卓有成效。

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 青理东

第五篇:关于打造法治服务型政府的问题与建议

推进机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增强 执政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四面山管理委员会自2005年9月以来,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以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法制型”政府为目标,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切实提高了行政效能,在法制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就打造法制服务型政府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当前法制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一)负债沉重下寻求非法生存。

据权威机构保守估计,全国乡镇财政负债在2000亿元至22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乡镇400万元左右,有的乡镇负债高达千万元。全国乡镇一级卖掉了能卖掉的一切,还欠债约2300亿。四面山于2005年千方百计偿债300多万,现债务还有800万元。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计生、民政)的减少,将会进一步加剧债务,运行和发展举步维坚。

(二)“有限权力”承担“无限责任”。

“有权、有钱”的部门(如工商、税务、国土、广电等)权力和财富上收,进行垂直管理,但所承担的责任却没上收或没完全上收。上级部门的责任落到了乡镇身上,上级部门的任务压到了乡镇干部身上,而乡镇政府又缺乏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权力,造成了政府责任与权利失衡。乡镇每年都要与上级部门签订责任书,完不成就要挨板子,动不动就是一票否决。基层精力分散, 疲于奔命,该抓的抓不好,不该抓的少不了,无法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干好该干的事。

(三)现行体制与法制服务型政府不相适应。

现行体制下权力过于集中,机构设置臃肿,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广大机关干部在法制服务型政府的打造中,观念没有完成从“全能政府”向“责任政府”的完全转变,没有完成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完全转变,没有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完全转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敢用”。

(四)减负与增收机制不健全,农民增产不增收。

农业全免后,由于减负与增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产生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一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20—30%,农民每亩田增加40元投入,与国家补贴大体上相互抵消。二是粮食降价,粮价跌了10多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好处。“行路难、就医难、供水难、供养难、增收难、照明难、上学难”现象依然突出,不少农村已经开始退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

(五)农村公益事业受到极大冲击。

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难以推行,农村公益事业无法举办。农村现在是“多数服从少数”,少数人不同意,公益事业就办不起来。如果基层组织要强行实施,那些不同意的个别人,动不动就去上访,而且往往是越级上访,基层干部就要挨批,越级上访挨批的更重,农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就成了泡影。形成了“过去无法,干部有法;现在有法,干部无法”的怪现象。

(六)农村政治思想工作形势严峻

无税时代,传统国家的集体观念瓦解,乡村出现了政治空白,老百姓越来越调皮,“有钱有粮不靠你,出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好要骂你,弄得不好要告你”;乡镇体制改革后,老百姓对政府信任度下降,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弱化;广播不响,农村精神文化活动难以组织开展、计生工作形势严峻。

以四面山为例,在景区3000多农民中,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对国家方针政策不了解,难以接受国家的一些惠农项目。农民“传宗接代”思想仍根深蒂固,不生儿子不罢休,搞计划外生育。对这样的农民,不严肃处理不行,处理起来难度又非常大。对政府发出的处罚通知,有的躲着软顶,有的当面撕毁硬顶,个别甚至无理取闹打骂干部。无法摆脱“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人口素质难以提高,构建有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转变政府职能。

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划桨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从一定意义上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要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

(二)推进机构改革。

把政府从全能政府改为有限政府,从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政府。建议加大干部到村社任职的力度和规模,建立便民利民队伍。建立部门行业协会,把农村的一事一议和行业协会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当前农村难以开展“一事一议”的境况,加强农村公共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改革干部人事考核制度。

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不相适应。要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解决“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情况。

(四)探索新形势下镇村社运行模式。

自推进法治服务型政府以来,各镇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合村并社,村社区域面积和区域人口急剧增多增,社会治安、问题,计划生育社会事业问题、家庭宗派问题有上升的势头。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双培双促”、“能人治村治社”工程,机关干部到村社第一线任职,从而建立一支高效的村社干部队伍。乡镇对村社的领导逐渐变为指导。

(五)加强执乡镇政能力。

新形势下,农民的法制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等不断增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从服务意识、服务需求、服务类型、服务时间和空间位置、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服务测评和服务沟通方面入手,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执政水平,解决“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能用”的问题。

(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彻底改变农民“有饭吃不靠你,有钱花不求你,有事情就找你,处理不好就骂你,心情不好就打你”的情况。

三、请求市级部门解决的问题。

(一)“下放权力”、“下放部门”、形成联动。

根据责权一致、~与事权一致的原则,增强乡镇的人事权、执法权、审批权,建立健全乡镇政权,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要么就加强主管部门的责任,使责、权、利、用一致;要么就还权于乡镇政府,各站、所、办仍交由乡镇管理,做到管人和管事有机结合,责任和权力有机结合,增强乡镇政府的调控功能。切实解决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利益政策化的现象。

建议:

1、涉农性和文化性的机构,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2、专业性较强的机构,由乡镇和市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3、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和跨区域性的机构,由市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市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但在干部考核、职级晋升、人事调整等方面应征求辖区乡镇的意见。

4、加强乡镇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对涉及土地、林业等方面应授权或委托乡镇政府,培训专(兼)职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取消乡镇税收征缴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不再承担任何税费的征缴任务,所有的税收严格按照据实征收原则,直接由市职能部门收取。建议取消乡镇税收征缴任务,切实解决乡镇高价买税、部门“吃拿卡要”现象。

(三)帮助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阵地的难题。

四面山五个村居基层组织均无阵地,严重制约了四面山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建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资金支持。

(四)加大对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反哺农业力度,在投资上大幅度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建议交通部门、水利农机部门、电力部门、卫生部门加大对农村路、水、电、学、医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出村行路难、人畜饮水难,求医治病难、学生上学难、以及电力缺乏和有线电视收看难等问题。建议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将四面山景区公路纳入乡村公路试点工程,尽快实施农村农网改造。

(五)加大对广大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

建议组织乡镇干部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和能力。

(六)加大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的力度。

建议多开展科技下乡、进村、入社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科技人员下村、村,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具体操作。在科技培训既把农民“送上马”,在科学致富的路上把农民“扶一程”。对农民进行“全方位”扶持,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科技素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销售竞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走向海洋有感范文下一篇:读责任胜于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