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健康家庭论文

2022-04-2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家庭体育健康家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家庭体育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逐渐兴起,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本文通过对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对象的不均衡、国外研究关注不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较少、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对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家庭体育健康家庭论文 篇1:

体育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关系

摘  要:体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强化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目前的体育教育中家校合作仍存在不足,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体育教育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家庭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而分析了体育健康教育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家庭教育;关系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有深远影响,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也应充分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强化自身体质。学校体育教育能带给学生正确专业的运动知识,但运动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应积极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健身习惯。

1.家庭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关注。然而目前家庭体育教育中,存在运动时间不规律、锻炼项目单一、缺乏科学引导的问题。家庭环境中的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运动时间与学生父母工作情况、学生学业完成情况以及家人的运动意愿有直接关系,体育运动不规律,难以形成有效的锻炼;家庭中的运动项目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项目相比具有单一的特性,家中缺乏专业的体育器材,学生家长的运动热情不高都会导致运动效果差强人意;由于缺乏科学有序的引导,家庭环境中的体育运动缺少目标性和专业性,甚至存在运动方式不正确的问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运动质量不高。

2.体育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校教育能给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家庭教育能弥补学校教育中运动量不足、时间受限的缺陷,有助于创设家庭运动氛围,对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需要长期坚持得以实现,只有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才能将学校体育教育成果有效沉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帮助。学校的体育课程和课间操、运动会都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良好契机,教师可通过以上渠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学生在眼保健操中能学到爱惜眼睛,正确用眼、在课间操中能培养学生劳逸结合、强健体魄的正确技巧。在家庭环境中,学生可将自己掌握的技巧传授给家人,有助于构建家庭范围内的运动氛围。家长也可通过体育运动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消除课业压力,在家庭运动中陪伴学生进行体育项目锻炼,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加强沟通,共同构建良好运动氛围,提高运动的质量,为强化学生的体魄而努力。

3.家庭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相互促进的有效策略

(1)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校应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在家庭环境中多陪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完成学校布置的体育任务。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标准的运动技巧要求传递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到学生身体素质在同龄人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要使家庭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并积极在家庭环境中带动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家长不能期望学校负责学生的所有教育任务,要自觉承担起家庭环境中的教育责任,与学校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积极配合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2)合理开发校外运动资源

学校的体育运动受到场地和器械资源的限制无法展示多样的运动技术,为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应充分开发校外的运动资源,给学生带来多样的体验。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校外的运动机构也十分多样,包含了武术、跆拳道、滑雪、轮滑、舞蹈等多种项目,学校可与优质的校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场地和教育资源。家庭环境中,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爱好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其体育技能。体育教育应体现出持续性和多样性,给学生多样的选择,使学生能了解体育文化,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爱好的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体育健康教育成效,使学生体能逐渐增强。

(3)制定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运动计划

家长应配合学生督促学生完成体育运动任务,并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制定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运动計划。家庭环境中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家长要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差、节奏感差可坚持进行跳绳锻炼;学生存在营养过剩、肥胖问题应坚持慢跑。家长更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应与学校教师主动沟通,了解正确的运动方式。改善身体状态需要持续性的锻炼,家长应该充当学生运动中的伙伴,陪伴学生运动,每天慢跑半小时、跳绳3000下,经过持续不断的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明显变好,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

4.结束语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紧密,学校应积极联络家长,给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重视体育锻炼,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在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中,家校合作能促进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学生受到身边环境的积极影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我国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茜,田静,徐成立,etal.我国家庭体育价值的正确定位与健康开展[J].福建体育科技,2018(04):13-15.

[2]贾亚杰.家庭教育与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193-194+196

作者:蒋福良

家庭体育健康家庭论文 篇2:

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摘 要:家庭体育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逐渐兴起,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本文通过对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对象的不均衡、国外研究关注不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较少、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对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家庭;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Family;Family sports;Research status;Developing tendency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合形式。家庭的健康幸福,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亲情、娱乐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家庭体育活动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又排解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给家庭成员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与支持,成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改善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了从1994年到2005年底已经发表的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百余篇。对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1 家庭体育的内涵

体育从区域和时空视角可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1]这种划分把握人生各阶段的体育特点,也构成了终身体育的渠道。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比,家庭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家庭体育”的概念,关于家庭体育的界定也存在多种解释。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种界定是从健身活动的对象、场所、时间、内容、目标五个要素构成家庭体育内涵的,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2]另一种界定涉及活动的动机、内容、组织形式等,并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3]

2 对国内外家庭体育研究的概述

2.1 对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

在百余篇的期刊文章中,只有两篇文章涉及国外家庭体育的内容。一篇是94年沈阳体育学院刘德佩翻译日本金崎良三《日本家庭对高中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兄弟姊妹的数量和结构、排行顺序等家庭因素对子女参与体育的影响。另一篇是03年闫丽慧《浅议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的兴起与新理念》,文章侧重于体育理念的分析,对于国外家庭体育现状只是100多字的介绍而已。

除了上述的两篇文章,有关国外家庭体育的介绍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及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硕士论文。如:赵海燕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湖北省大中城市家庭体育形成背景和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中对国外家庭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的形式有相对详细的叙述。

2.2 对国内家庭体育的研究

2.2.1 有关“家庭体育”的论文发表量

从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的研究共计103篇,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量大大增加,占到总量的80%。其中共在核心期刊发表42篇,约占发表总量的40%。可以看出体育界逐渐对家庭体育这一新兴的体育形式加以重视。

2.2.2 有关“家庭体育”论文的分类

从表1可见,我们对家庭体育的理论探索高居于首位,其次是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的说来,调查的地域很广泛,理论探索也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如:99年宛霞的《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01年谈晓矛的《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04年周传志的《家庭体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但是从表中也看出对于和家庭体育的相关领域还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国外家庭体育的现状、家庭体育产品开发、家庭体育服务等。

3 研究成果

3.1 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地域涉及

全国九省(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广东、宁夏、辽宁、陕西、湖北、)、十余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香港、深圳、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东莞、苏州、珠海、武汉、大连、佛山、延安等)和两大经济高速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2 论文从内容上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3.2.1 参与家庭体育的动机

各地区家庭参与体育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但增进健康、家人团聚、休闲娱乐是被绝大多数地区家庭所认可的前三位原因。从排序上看,目前大家是把体育的健身功能放在首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注重体育的感情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与城市家庭不同的是农村开展家庭体育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帮助子女寻求出路而参加某项活动。

3.2.2 家庭体育的活动项目

由表2可见,大多数地方的家庭选择体育活动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无资金投入或少资金投入的项目是首选的。活动的项目相当丰富,既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有丰富多彩的现代体育项目。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开始向户外发展。

3.2.3 家庭体育的活动时、空间

从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多在周末节假日,但也受季节时间、心情影响,平日里能坚持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家庭为数不多。在进行家庭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是人们的首要考虑的。因此,房前、屋后、免费广场、公园等是选择比较高的地方。可见家庭体育能弥补场地设施不足或者设施远离居民区的缺憾。

3.2.4 家庭体育的消费

与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相比,有关家庭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家庭体育消费将是体育产业中又一支极具开发潜力的“潜力股”。调查显示,体育消费与居民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正相关,家庭体育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省份和地区,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目前居民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博弈型消费支出偏高,与近年来兴起的体育彩票不无关系。体育消费的目的有时也为了交际需要或提高自身能力。

4 研究不足

4.1 家庭体育概念的界定模糊

关于家庭体育的内涵主要区别在于家庭成员的数量、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和活动的目的三个方面。笔者认为,两种定义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前者没有明确家庭体育的活动对象的人数,活动的地点又太限制;后者虽然将活动对象做了界定,但弱化了家庭体育的目的性。如将两者结合会更好地体现家庭体育的内涵: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内的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目的,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4.2 研究对象的不全面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家庭体育的研究也开展较早。从已有的研究地域上看,大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研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体育开展关注不够。比如我国中部河南地区就是个空白点。

4.3 对国外研究关注不够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和一些硕士论文中有少部分关于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报道,再没有更加系统详细的研究。国外的家庭体育开展的较早,加强对国外研究可以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或者汲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相互交流、探讨必定会让我们的发展少走弯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4.4 关于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较少

在所有搜集到的资料中,只有一篇1999年刘江南《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差异,可以探询差异的原因,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在同等的条件下,能看到更多比较研究出现。

4.5 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薄弱

虽然说农村家庭可能由于观念的、经济的原因在家庭体育的发展上步伐会更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城市中不曾遇到的阻碍,但是在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4.6 家庭体育的内容体系不清晰

目前我们对于家庭体育的内容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家庭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参与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和心理上全面的健康,去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体育活动只是家庭体育中的一个方面,到底家庭体育的内容包含什么还要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5 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

宏观上讲,主要有政府对社会体育的关心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舆论与风俗时尚等。《体育法》的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推进,促使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种新兴体育形式,不可能脱离了社会而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有赖于国家对社会体育的重视,有赖于整个社会体育的繁荣发展。

中观方面,主要有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传播媒介、社区体育氛围、学校体育教育等因素很大程度能影响家庭体育的发展。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严重滞后,与人口相比严重失衡是一突出问题。虽然目前家庭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家庭体育活动有追求活动器材多样性、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的态势,这对以后体育器材的开发及场馆的建设提出来更严峻的挑战。

微观上的因素有: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文化程度、余暇时间、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开展与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

6 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家庭体育悄然兴起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潮流,家庭体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成为体育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家庭体育的发展将呈以下的趋势:

第一,家庭体育将进一步兴起,活动频繁。

第二,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参与动机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各种组织化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更受青睐。

第四,家庭体育器材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第五,家庭体育人均消费水平明显上升。

第六,家庭体育的功能由强身健体、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向家庭教育、调节情感的非本质功能转变。

第七,家庭体育活动的空间将逐渐由房前、屋后、广场公园,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同时家庭体育活动向户外发展也崭露头角。

第八,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单位体育等其他体育形式有效结合,形成联动发展模式。

7 家庭体育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家庭体育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家庭体育功能的转变,挖掘家庭体育的潜力,推动家庭体育与其他体育形式的和谐发展和我国的体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大对家庭体育和投资健身的宣传力度。只有强化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使其体育活动行为趋于主动和习惯化。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电台等的宣传和影响,使每个家庭都能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引导其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13]

3)加大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4)建立健全家庭体育组织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家庭体育活动器材种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和家庭体育娱乐活动;设立家庭体育奖章[14],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

5)把家庭体育提到制度地层面上确定下来。可以像国外一样制定出有如“家庭节”或者“家庭体育日”之类的纪念日,使家庭体育的开展有法律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5.

[2]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6(2):45-48.

[3]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12(6):1-3.

[4]曹士云.对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等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59-62.

[5]李凤新.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5):62-64.

[6]陈海燕.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449-450,464.

[7]曾凡文,肖勇,丁伟祥.江西省城市人口家庭健身消费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48-150.

[8]武国栋,刘晓茹,曹继红.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体育社会化现状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9]刘江南,周在平.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4):77-80.

[10]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意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162-163,194.

[11]曹士云,白莉,等.长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与科学,1998(6):35-39.

[12]李燕强,窦国香.珠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4):31-35.

[13]郭戈,刘静霞,王耀文.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5):139-141.

14]周传志,翟爱民,杨冉.家庭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76-78.

作者:尤双从

家庭体育健康家庭论文 篇3:

家庭体育消费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通过对家庭体育消费状况调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按照“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的顺序,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依次减少,但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家庭成员最高学历的提高,其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依次提高,且两极差距较大;户主职业不同的家庭,其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家庭月收入的提高,其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依次提高,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家庭体育;体育消费;实证研究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其家庭的社会消费支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体育消费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和发展群众体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将体育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手段列在其中,因此,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意义重大。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我国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多数是对某一地区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描述。本研究以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家庭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市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以《中国城市年鉴》统计的河南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为依据,将17个地级市分为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选取2个城市,这六个地级市按照此标准排序分别为: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商丘、开封。以这六个市的中小学生家庭为主要调查对象。在问卷发放之前,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显示本研究的问卷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调查时分别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的自然班,通过班主任发放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填写。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424份,回收率79.11%,其中有效问卷974份,有效率68.40%。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综合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结构

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方式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家庭体育消费结构决定着市场上的体育商品的类型与商品定位,因此研究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状况不仅有助于家庭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河南省体育消费市场中体育商品的建设与优化。

调查表明,河南省城市家庭的体育消费结构也同样是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如图1所示,排列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有占46.51%和42.30%的家庭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排在第三的是“观看体育比赛”,并占家庭总数的37.06%,且不论是到现场看比赛还是通过电视转播看的比赛,总之是显示了河南省城市家庭对体育比赛的关注程度是比较高的;其次,“体育旅游”的选择频数略高于“体育报纸杂志、磁带光盘等”,投资体育旅游的日渐增多,并且选择体育旅游的家庭已多于选择那些低消费的体育报刊杂志等的家庭数,反映了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结构有向体育旅游倾斜的趋势;再次,选择“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家庭为数最少,一方面反映了河南省城市中健身俱乐部的数量不多,另一方面也表明河南省城市家庭中认可并实践着“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家庭比较少;另外,没有进行体育消费的人群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二)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量,表明某一时期内社会所拥有的体育消费品数量和质量对人们“体育消费”的满足程度,也间接或直接的反映了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水平。

目前,河南省城市家庭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还没有确切的专项统计数据,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河南省城市家庭全年对体育的投资,最少的是10元,最多的则有5 000元,平均每个家庭的对体育投资为379.69元。将有效数据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计算得出全部数据的四分位数显示第25个百分位点是100元,即有25%的家庭对体育的年投资在100元以下,第50个百分位点是200元,第75个百分位点为500元,因此可以说,在2004年对体育的投资低于500元的家庭占总数的75%,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2002年12月5日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包括购买运动服、体育器材、体育图书和观看体育比赛等费用。本调查得出河南省城市家庭的年平均体育消费为379.69元,由此可见,河南省城市家庭得体育消费水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按照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可以将家庭分为以下四种:(1)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的家庭,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4)其他家庭,即以上三种类型以外的家庭。根据本研究调查的结果,河南省城市家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联合家庭和其他类型的家庭仅占很小的比例。并且,按照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的顺序依次减少,以核心家庭所占比例为最大。

个人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都要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要受到不同家庭结构因素,不同家庭人口因素的影响。关于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类型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F值为0.248,F值分布的显著性系数为0_863>>0.05,表明四组数据的方差没有差别,即不同类型家庭的体育消费水平没有差异。家庭消费决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权力、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及其他因素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中,由于存在着不同的人口结构和代际结构,因此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则可能出现不同家庭类型的体育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2.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中最高学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一位经济学家描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态正从“劳动生活型经济”向“闲暇生活型经济”转变,这种新的消费观念,使人们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投资消费。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意识,以及在进行消费时

的消费决策的选择,在进行体育消费时也一样。本调查的结果显示,最高学历为研究生的家庭,对体育的投资年平均有503.33-元,而在最高学历为小学的家庭中,其投资仅为116.67元,两极差距较大,与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表2显示家庭中不同最高学历与家庭体育消费水平的显著性系数为0(0.01,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203,表明几组数据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且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增一减的数量等级关系,亦即表明按照最高学历由“研究生”、“大学”到“高中”、“初中”、“小学”的顺序,其家庭的消费水平依次降低,也可以说是,随着学历的升高,其家庭的消费水平依次升高,但其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

3.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户主职业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户主职业的分类按照“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的分类方法,分为“工人、管理人员、教科文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五种。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如表3所示,不同的户主职业状况与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05,表明几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在家庭中,不同的户主职业,其家庭体育消费水平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其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051,表明两者之间呈现一种等级间的负相关,但从数值来看,其相关性非常微弱,可以认为没有相关性。

4.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月收入状况的方差分析

体育消费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育意识的综合反映,是现代生活的重要体现。家庭消费决策的选择依据,除了家庭成员的需要以外最主要的是家庭收入的多少。根据调查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家庭月收入与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01,皮尔逊相关系数r=0.317,表明家庭月收入与家庭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两者低度相关,但各组数据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各地的调查结论相同,河南省城市的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月收入的增减,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也同向增减,且不同月收入家庭的体育消费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三)影响家庭体育消费的因素

同其他商品的消费状况相同,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行为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消费者自身内部的条件,也包括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消费者自身的体育运动兴趣、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以及消费者的健康需要等是其内部因素,而其他的如同事朋友的影响及广播电视的宣传等均是外部条件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在影响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的诸多因素中,“体育运动兴趣”占25.56%,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成员的需要”,而“大众健身热潮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影响”、“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及“同事朋友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所占的比例比较小(见图2)。

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有一种重要的现象就是消费者从众行为现象。消费者从众行为是指消费者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着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成员一致的消费行为的现象。在影响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的众多因素中,消费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占到31.90%,如大众健身热潮的影响、同事朋友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广播电视的宣传等,此类的行为即属于消费者的消费从众行为。了解和掌握消费者从众行为的类型和产生条件,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对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引导,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四)发展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的对策

1.大力宣传体育消费

加大对体育功能、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让“体育消费”、“体育经济”成为社会惯于使用的概念,使广大市民能经常接触到体育消费,并逐渐从思想意识上认可并接受体育消费。

2.多渠道引导市民进行参与型体育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中参与型消费所占的比例较小,要多渠道引导增加市民的参与型体育消费,如:要求健身场馆适当降低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收费标准;加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处方”的研制,并利用体委系统和各学校的场地优势,通过有偿培训等市场手段,定期举办多种健身项目的培训班,提高居民的体育技术水平;引导市民充分利用已拥有的体育器材,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如事业性单位定期举办体育活动等。

3.拓宽体育消费市场,提供不同档次的体育服务

在体育市场中,体育经营项目的设置,必须以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前提。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人群是体育消费的主流,也即是说高学历人群是新型时尚体育消费的领头羊,而一般大众的多数人则持一种不很确定的态度,只有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参与其中。因此,河南省城市的体育市场中,要抓住高学历人群的体育消费心理倾向,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提供不同档次的体育服务;让体育经济成为经济学家们十分关照的领域,让体育及其产业,与家庭消费、生活方式沟通起来,让人们到体育市场消费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的结构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旅游”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最少,“没有体育消费”的家庭也占相当的比例;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不同类型家庭的体育消费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不同户主职业的家庭体育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家庭成员最高学历的提高和家庭月收入的提高,其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依次提高;而影响其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内部因素。

(二)建议

培养和造就一批体育市场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我国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要将全民健身活动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跑步和健康日”、“家庭体育奖章制度”等,制定“体育日”或“家庭体育节”,在法律上保障体育的开展,提高体育活动的影响力;要求社区建立完善的体育组织机构以及培训与服务体系,使社区体育的开展组织化、规范化,引导市民进行积极合理的体育消费;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切实增加市民收入,为体育消费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提高河南省体育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挺,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2):32—34

[2]邓伟志,徐蓉,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彭华民,消费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4]刘金花,孔繁金,统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颜庆(1969—),男,江西萍乡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王耀文(1981—),女,河南南阳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

[收稿日期]2010—12—08

责编:翟超:校对:一丁

作者:颜庆 王耀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下一篇:钢铁企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