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2-09-20

近年来, 随着教育的发展, 涌现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 但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少教师不想也不愿改变现状, 形成“捆绑式”、“注入式”的重教轻学的局面。这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传授知识的需要,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 已经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显露出各种弊端。许多去欧美考察教育的专家回来后, 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 考试做题能力远超过欧美学生, 但动手实验和创造能力却远低于欧美学生。另一方面, 学生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低效率教学下,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统一进度, 统一要求, 不少学校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胜, 加快进度, 加大难度, 采取题海战术, 学生也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 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虽然总之, 为促进初中生的创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研究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析

1.1 营造学习氛围, 提供创新的机会

好的沟通可以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处不在。课堂上, 教师在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时, 要挖掘其内在的合理性, 不可轻率地给予否定、责备、甚至是惩罚。初中生心灵特别敏感, 自尊心很强, 人格正在形成中, 若教师乐于听取不同意见, 鼓励创新, 反对墨守成规, 则会极大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由此建立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得轻松, 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创新。教学气氛越轻松, 学生就越能发挥潜力。而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 禁锢的课堂气氛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主动接受知识, 主动发现问题, 积累知识, 探寻解决方法。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 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 教师使每一位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是和谐教学的最终目标得到落实, 即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1.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 使得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 通过图像的形、声、色、光以及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动态感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增设疑问,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 积极配合课堂教学,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譬如, 在上几何课时, 笔者利用几何画板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 通过几何画板来向学生展示成轴对称的图形, 使学生对两图形成轴对称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再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相互验证, 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和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有个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思维, 而这点在传统的黑板书写中是难以形成的。

1.3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唤醒他们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态和积极的探索欲望, 来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 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借助课题的揭示,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例如, 在《无理数》这节课中, 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自然界中一定有无理数的存在”, 而被教徒无情地投入大海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也可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例在学习《矩形的识别方法》中情境的创设师:平行四边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矩形? (出示并演示教具) 学生:观察尝试。师: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是什么?从哪几方面识别?学生:回顾, 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师:既然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能否试从这三方面归纳其识别方法?学生积极探讨。得出结论。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 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 从而得到旗杆高度, 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 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这些做法积极引导学生探索, 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使学生重视相似概念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4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质疑问难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 是学习主动的一种表现, 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因此, 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发问, 成为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 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借助课题的揭示,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 进而唤醒学习者的问题意识, 产生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例如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时, 导入新课, 确定平行线定义后, 笔者提出:学习完平行线定义, 你们还想知道平行线的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想知道的一些问题:平行的直线有怎样的判定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如何表达这些判定方法?又如在《有理数》教学中, 引入负数的概念后引导提问学生有何想法, 提出:以前学的运算法则对负数的运算还适用吗?负数与正数的表达意义是绝对的吗?在正负数混合运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借助课题的揭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又如在《圆》的教学时, 当讲圆中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时, 笔者先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这时, 有学生举手, 提问:按照弧的定义, 一般地, 圆上两点将圆分成了长短不一的两段弧, 它们的表示方法一样吗?笔者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 并由他提出的问题接着讲授优弧和劣弧的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 如果我们注意做好质疑的引导工作,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2 结语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的复杂, 参与其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 也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鉴于此, 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问题

参考文献

[1] 汪秉彝, 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报, 2000, 9 (4) .

[2] 钱炎.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J].数学教学通讯, 2006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农电企业如何做好线损管理工作下一篇:探究运动员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