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突围管理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设计突围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动着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从工业领域来说,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射频技术和设计软件等,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工业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工业设计突围管理论文 篇1:

梁军:在“后疫情时代”寻找“中国设计”含义的思路会更清晰

梁军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梁军,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访问学者。黄山首绘创始人,光华设计基金会设计教育专项基金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科技设计分会名誉副理事长、教育部职院艺术设计教指委产品设计专委会“1+X”证书工作组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专家库专家。曾获(2016)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2018)第三届突出贡献人才奖提名。

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与设计创新。作为工业设计行业,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疫情后有可能出现的国家战略及社会认知变化为契机,在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土壤上,以设计创新为“投名状”,真正进入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战场。梁军认为,四十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设计人的心头什么是“中国设计”?在“后疫情时代”,寻找这个答案的思路应该会更清晰。

《设计》:请您谈谈疫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有哪些?

梁军:相比2003年的非典,新冠疫情的波及范围更广,冲击程度更深,持续时间也更长。如果说非典是历史与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月考,那新冠疫情可能就是一次升学大考。往远说,是人类几千年来所建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21世纪的一次大测试;往近说,是自二战结束起,历经民族独立运动、冷战、经济全球化等历史进程后,对各国家与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疫情中,我们不但见证了这段历史,更见证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在考试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且,还将见证成功“升学”后,在“后疫情时代”更多可期的成就。

从社会影响来看,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疫情之前还处在学习与建设阶段的话,那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四个自信”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自信。

从个人影响来看,在全民参与的抗疫过程中,我相信每一个“向上”和“向善”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起码,我作为一个艺术类背景的设计专业一线教师,在疫情后更加深刻感受到,个人的发展除了努力与命运的眷顾,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际遇。

《设计》:您对“后疫情时代”设工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有哪些思考?

梁军:“后疫情时代”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肯定要有变化,也应该有变化。至于如何变化,我们可能需要先思考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与认知变化,再来反推行业应该如何拥抱这种变化。

从共时性来看,中国能率先迅速遏制疫情并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除体制与文化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一制造业。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管是抗击新冠疫情,还是自身复工复产,甚至是对外国际援助,这个齐全的工业体系都是我们战胜危机的基石。在经历了多年的虚拟经济、金融资本的“狂欢”后,我们发现,制造业才是保障国家稳健、民生稳定,并能从容面对重大危机的压舱石。否则,即便是虚拟经济、金融资本发达如美国,在实体经济过于空心化后,面对危机时不但无法护国、救民,反而会因为金融资本的无限贪婪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反噬,对危机雪上加霜。而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与设计创新。作为工业设计行业,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疫情后有可能出现的国家战略及社会认知变化为契机,在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土壤上,以设计创新为“投名状”,真正进入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战场。

从历时性来看,自改革开放之初,以柳冠中先生、张福昌先生为代表的第一批“探路者”,先后赴德、日留學,回国后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拓荒者”与“布道者”,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及设计教育基础。此后,一批批设计师走出了国门,问道、求学、从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设计力量后,再陆续归国返哺中国设计;一大批根植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力量,在思考中国设计的生根、成长;-大批优秀的设计教师,在探索中培育着未来的设计力量。但这四十年来,可能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设计人的心头一什么是“中国设计”?在“后疫情时代”,寻找这个答案的思路应该会更清晰。

面对疫情的全球肆虐,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优势已经得到检验。设计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可能真正要想、要做的是,如何根植于这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已有优势与制造业的土壤,尤其是双循环的背景下,在差异中寻找自身的真正价值,再通过不同的商品或文化承载着这些价值走向全球,从而缩小差距,甚至形成超越。如果一味还只看差距,不思考差异,会更容易迷失,就像列宁的第三国际弹不出旧中国的苦难一样,再多的国际大师、国际大奖,也同样奏不出中国设计真正的凯歌。此外,纵观工业发展史,工业1.0时代我们在历史中缺席;工业2.0时代我们在经历战争战乱,工业3.0时代我们抓住了尾巴;工业4.0加后疫情时代,是我们最可能抓住并反超的机遇。往大了说,这是行业的历史责任;往小了说,这也是个人的发展机遇。

《设计》:您认为疫情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梁军:这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文创产品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商品,需求上相对非刚需,销售上相对小众化,技术上相对低科技,消费上更是非高频,导致文创行业这些年先天发育不足,不少文创产业从业者也自嘲“虽然爱得深,但文创是个坑”。近几年,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与行业组织、社会与消费者,包括资本,都开始逐渐关注与重视。设计有赏网曾对2019年中国的工业设计类大赛进行过一个统计,文化创意类比赛以总计2942万奖金、458组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箱包服饰类仅为731万奖金及77组,这是一个风向。我有一个不太严谨的看法:当哪个设计领域赛事密集时,也是这个领域在试水、探索,有可能要破壳而出的时候。而刚好在这样一个关口,突然从天而降新冠病毒这样一只“黑天鹅”,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不言而喻。

危机,往往也是危险的机遇,在以交换为本质的商业面前,再深的爱也是无力的,疫情会对先天不足的文创产业带来更残酷的优胜劣汰与行业洗牌,也会倒逼空有情怀、徒有手艺的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商业与文创的本质。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市场、消费都进入商业的深水区“裸泳”后,设计的商业价值有可能会得到更好的聚焦与彰显,文创产品设计从业者要积极做好应对这种变化的准备。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谈到,“文创产品,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就设计本身来说,如何在“裸泳”中以产品为载体,借助文化这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价值”,可能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根本问题,也是文创产业能真正破壳而出的关键。

《设计》:请您谈谈疫情后的工业设计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梁军:工业设计教育的变化我不敢去断言,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疫情后我想更好地去融入爱国与历史观教育。

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怡怡是现在很大程度上所缺乏的,而这种缺乏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缺失行业使命、迷失长远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代的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渠道与专业环境比我们上学时要好得多,在经历国家的快速发展及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后,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身份认同也比我们那时候要强。如何将这一代学生的爱国与历史观教育同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相统一,引导他们真正能“扎下根、静下心、受得罪、扛得事”,以避免盲目的“自嗨、自负、自恋、自狂”,可能是教师的新课题,也是职责。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在未來面对更大的社会压力与诱惑中,既容易陷入个人的职业迷茫,也会影响设计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进而导致多输的局面。

一个时代的发展,终究是要靠人的,如果这个时代本该热血的青年都陷入“直播带货、快递外卖、选秀造星、教人发财”的虚幻世界,未来怎么办?一个行业的发展同样要靠人,如果这个时代的优秀设计人才都进入互联网、房地产等“快进快出”的金融资本领域,谁来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提供设计创新的智力支撑?真正关系到基础与根本,向下能反哺农业、向上要支撑商业的产业资本和制造实体,又何去何从?

今天全球竞争的本质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存发展竞争,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这么辛苦的建立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因为我们只能靠自己,因为制造业是否强大,对于经济、税收、就业直至强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少掐喉咙。“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求工信部将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作为推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落实,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三部委共同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这也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在定位工业设计的价值、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很多学生问我专业的未来,我说国家的这些要求就是工业设计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不是说互联网、房地产不重要,而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工业设计人去做。如前面所谈到的,中国工业设计在差异发展中缩小差距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我们手上,能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中施展抱负、开拓事业,就是最好的专业与爱国、职业发展相统一,也将会是最长远、最有生命力的自我价值实现。

《设计》:线上设计教育能否取代线下设计教育?

梁军:这是2020年从相关主管部门到社会再到资本,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各方不自觉在互联网上合力形成的一个“伪命题”。相关主管部门在去年基于疫情对教学手段进行探索与调整,以保障稳定与工作的有序推进;社会基于安全、经济、便捷等原因,对线上教育进一步接受;资本,则是基于利益,想以疫情为契机,收割自2003年非典后还未完全占领的教育阵地。

线上还是线下只是“术”,能不能取代,哪些可以取代,哪些无法取代,还得看教育的“道”。教育行业的产品、需求对象、交换方式,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这种属性只围绕一个核心载体一人。产品来源于人(教师)的知识体系输出,需求来源于人(学生)的知识需要,交换方式是师生间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碰撞与发酵。而管理模式,则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间沟通、协调及问题解决的制度与手段保障。

在线上教育的“趋势说、风口说、取代说”爬满互联网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但也不能人云亦云。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只是实施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的工具。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在多了一条可选择的路径后,哪些知识体系的输出适合线上,哪些适合线下。如理论、观念、通识性课程,通过线上是不是教学更便捷、传播更广泛;而技能、实践、实操性课程,我个人认为起码以现阶段的线上教育技术,还无法取代。去年,曾和一个线上教育平台的投资人开玩笑说,“如果哪天蓝翔技校能将挖掘机技术搬到线上了,再来谈所谓取代”。另外,也真的想和资本说一句,这些年你们占领的领域已经够多了,高抬贵手,不要再把教育这个“人与人之间播撒与收获知识、情感的最后阵地”,变成赤裸裸的商业利益收割场。

《设计》:线上设计教育与线下设计教育的结果会有哪些差异?梁军:差异肯定存在,这种差异首先得按课程类型来分析,同时要看到影响,更需要思考对策,不能一概而论。

真正优质的理论、观念、通识性课程,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被“束之高阁”。不管是在偏远地区还是在一线城市,学生都能通过线上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结果。而这种变化,反过来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在线上学习完王受之老师讲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可能会对线下的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促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结果的长远变化。

而技能、实践、实操性课程,在线上教育的技术还无法完全做到无障碍互动、交流、辅导及监督时,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在迫不得已要进行线上授课时,会对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学管理与辅导形式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以弥补这种影响。如:讲授示范时,可提前将实操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重点强调;教学管理中,可通过互动、提问、点名等形式进行更好的管理与监督;随堂辅导时,个别性问题可通过语音与视频连线辅导,普遍性问题则可通过教程录制解决。

《设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冲击,是否会促进新文创产品的诞生?

梁军:什么算“新文创产品”不好定义,会不会诞生更不好预判,但应该要整体往更“新”的方向走。以文创产品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为例,在疫情下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都该去探索营销模式的“新”、产品定义的“新”、行业土壤的“新”。

首先,通过营销模式的新,先活下去。去年旅游业受到的不仅仅是冲击,而是腰斩式的重创。按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结果来看,2020年国内旅游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旅游收入2.23万亿,同比下降55.7%。旅游商品本身就普遍存在创新成本大、价格定位高、购买受众小等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是举步维艰。要改变在景区或门店里的“阵地战”模式,在线上与线下同时主动出击,先消化已有库存,再探索新品类。线上,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类与虚拟旅游平台、旅游冂户网站合作,或通过直播等形式销售。线下,可以积极往相对刚需的旅游场景中渗透,如与酒店、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单位、服务区建立共赢关系。要“动”起来,在“运动战”中突围求生。同时,为市场的回暖积累新渠道,为新品类的拓展积淀新认知。

其次,是产品定义的新。在疫情之前,以及未来可期的市场回暖,旅游商品并不缺市场,而是缺好产品。旅游商品市场的产品类型,普遍存在“看不上、买不起、带不走、送不出手”的情况。如何挖掘好旅游商品的地域化、场景化、体验化特征,并结合社会需求与商业需求,开发出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方案“的产品,才是破壳的关键所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行業土壤的新。我国的旅游商品行业一直发展缓慢,在旅游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一直不高。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黄山市为例,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02.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9.45亿元,而旅游商品的占比,多年以来一直在20%左右徘徊。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这一比例在旅游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就高达40%-60%。疫情之后,更该痛定思痛,探究原因何在。否则,再面对一次危机,可能就只能坐以待毙了。近些年,政府不可谓不重视,行业不可谓不努力,设计创新人才、制造企业、供应链、销售渠道、资本、物流等可调配的配套资源不可谓不完善,但以千万计的线下流量为什么白白流走?按个人的观察与总结,其根本原因是行业土壤和协作模式的问题。举个例子,2018年故宫口号火爆全网时,有国内相关管理部门和国企与我交流,有没有办法打造出同样的爆款。我直言,故宫拥有如此强大的IP,有相对更成熟的商业模式与营销模式,能出爆款是必然,不出才不正常。反之,当这些基本要素都不具备时,能出才不正常。究其原因,在于相关主管部门、国企、私企的定位不清,没有分工,反而在越位,更直接一点评价就是相互夺食,再深层次原因就是急功近利。主管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扶持与引导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跨部门协作、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协调等;国企的主要作用在于,代表主管部门以商业手段打造IP、建设渠道、构建平台,并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智库资源形成合力,并不断优胜劣汰出优质资源进行再整合;私企的主要任务则在于,避免孤军作战,在主管部门与国企的建设基础上,通过具体产品在市场中厮杀,并不断自我优化与推陈出新。在构建好一个“政府扶持、国企搭台、私企唱戏”的行业土壤后,可能才能真正建设好一个健康、有序、共赢的旅游商品行业新生态。

《设计》:工业设计的方向是否会以疫情为节点,产生一定的变化?

梁军:肯定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疫情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工业设计自然也逃不开。对于工业设计来说,更该重点关注的是“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例如:更有效的个人卫生防护,更贴心的个人健康管理,更温暖的居家生活体验,更安全的公共环境管控,更便捷的远程协作办公,更完善的线上教学互动等。这些消费需求的变化,会给工业设计的产、学、研都带来新的机会。

同时,也会为工业设计行业带新的挑战。在疫情之中,浪尖设计发布的《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国工业设计产业洞察》曾分析出十大挑战。这些挑战中,资金流转受阻、业务需求量的整体缩水、需求的剧烈变动、人力资源的消极变动等,在“后疫情时代”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长期影响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在风险评估、客户管理、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您认为设计表达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梁军:设计表达只是工具,无论是手绘表达还是软件表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经常拿设计师与作家进行类比,来解释设计表达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作为一个作家,要能提笔写字,字还要写得不算丑,不仅自己能看懂,还能让别人看懂,而且光会写字还不行,还要会使用Word打字,甚至是Pagemaker排版。但会写字、打字,并不能说明你就是作家,还要知道如何去写文章,写什么文章,为谁写文章。文章写出来后还要懂得如何出版,出版后还要畅销。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好的作家。

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手绘表达就如同作家写字,软件表达就如同作家打字,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最基本的技能。今天,手绘的主要作用在于记录、推敲、沟通设计构想,软件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整、完善、仿真表达设计方案,并与生产制造对接。但会手绘与软件,绝不能说明你就是设计师。还要懂得如何去做设计,做什么设计,为谁做设计。设计做出来后还要能生产出来,生产出来后还要畅销。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好的设计师。

手绘与软件技能可量化,可教,甚至可速成,这也是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一为工业设计学生探索一套最科学、高效的技能学习模式。如何掌握写设计的文章的基础与方法,也可教。但真正写出好的设计文章,并能生产、畅销,是很难通过一二三四教出来的,是客观的熏陶、挫折,再加上主观的感悟、反思出来的。

作者:李杰 李叶

工业设计突围管理论文 篇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动着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从工业领域来说,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射频技术和设计软件等,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工业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信息时代的衍生品,其在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它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在工业领域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有的工业设计的操作更加简便,数据更加精密。在技术不断成熟完善的同时,由于应用环境与市场的原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逐渐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设计的继续前进。在长时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配备高质高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由此来推动市场的进步。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概述

电子工程信息技术,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的技术,属于新兴的技术产业范畴,当前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攻关突围,电子工程信息技术得到了实质性的较快发展,并在我国很多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力推动了各领域的较快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对国内有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2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设计应用

2.1工业造价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十分重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工程材料和时间等各种材料的整合,对于工程造价有一个较准确科学的预测,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一个应用,并且工程预算材料也十分重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预测整合,在材料上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不仅能在最快时间的完成,节约工程时间,也能提高工程的准确度。并且电子信息技术在投标报价、编制标底等重要预测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技术正是减少了差错的发生,并且对预算准确度提升。

2.2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交通设施建设及运营与维护之过程与数据的处理密不可分,其进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需要采取技术手段加以分类与处理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不但对交通建设工程进度等有着直观影响,同时对其建设效率的有效提升与降低人工错误率及成本有着极强的助益作用。目前,电子工程技术在交通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并避免人工带来的弊端。

2.3工业造价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十分重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工程材料和时间等各种材料的整合,对于工程造价有一个较准确科学的预测,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一个应用,并且工程预算材料也十分重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预测整合,在材料上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不仅能在最快时间的完成,节约工程时间,也能提高工程的准确度。并且电子信息技术在投标报价、编制标底等重要预测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技术正是减少了差错的发生,并且对预算准确度提升。

3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最初的发展之后,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已经得到不断的发展,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业领域应用中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本就是在外国的刺激下而兴起的,国内的资金投入,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完全无法与之相匹配,相比而言,我国市场环境仍然不完善。另外,电子产业内部发展严重失衡,信息服行业和软件行业发展不一,造成配比不平衡,严重制约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发展。

4加快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设计应用的策略

4.1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近些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已经有所重视,但是整体保护力度还是有些不足,即便有关产权的官司大多能够使受害方得到保护,但是盗版产品的泛滥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究其原因还是惩处力度不够,使得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无良企业有恃无恐,需要政府加大对这种现象的管控力度,加强立法工作,从严处置,从而威慑部分知法犯法的无良企业。除了政府方面的管控之外,还需要电子信息企业内部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源头处加大保护力度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促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不断地推动产品的优化,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核心研发能力在持续的研究中不断增强。

4.2面向工程设计领域,加大技术研发

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说,其正在积极面向产业领域,不断加大相关技术和产业的研发。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设计领域中各类技术和理念不断更新,推动产品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以及制造智能化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要面向工程设计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创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工业设计领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4.3重视人才培养

企业间的竞争是多方位的,其中人才是根本,人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与支柱,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这一高精尖的科技行业,有关技术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基础,与之相反,我国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完善,不但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其人才培养体系也是落后,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来诱导更多的人为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做出贡献,积极投入到有关技术的研发当中,更应该积极吸引国外的技术专家,只有拥有足够的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保障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良好持续发展。

结束语

当前,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行业体系还有待完善,还不成熟,但在不断推广其有关技术之时,我们可以清楚明了地认识到其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实际便利不但丰富了文化样态,更是加快了社会文化交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断更新着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从载人飞船的研发和创新各种各样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再到邮包的操作和相关信息查询、自助餐厅的正常运行和售票亭的正常运营服务等等,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得到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有关优势还将被进一步放大。

参考文献:

[1]万马龙,邹先涛.工业设计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9(10):264-265.

[2]毛永伏.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8):88-89+94.

[3]张东帅.电子信息工程技術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9):162-163.

[4]尹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18):57-58.

[5]戴飞.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2):56-57+72.

作者:钱勇

工业设计突围管理论文 篇3:

现代造船创新生产模式与项目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舟山船舶工业的造船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结合船舶工业的改革趋势,提出了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模式与项目管理的创新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加强创新

一、舟山船舶工业简述

舟山——一座在海上的岛屿,一个依海而生的城市,提及它的经济特色,自然是离不开“海洋”两字。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使海洋经济成为舟山的发展主题。围绕“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的发展战略,舟山调整布局定位,落实财政政策,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其中船舶行业更是重中之重。

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舟山对此投入较大,既投入专项资金来支持行业重组和项目建设,还支持了相关服务、设计、研发等行业,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而努力。依托有利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以及世界船舶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舟山已基本建成完整的造船业体系,也有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时代背景下的窘境

但在当下的经济环境里,造船业由于曾经的投资热及刚过去的经融危机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疲软,船价低迷,造船产业面临较大的困境。在此种状况之下,舟山船舶工业逐渐显露出诸如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较低、造船技术传统、设计能力不强等矛盾。

舟山有不少造船企业、造船基地乃至以造船闻名的小岛,但自2011年起,因为能源过剩,波罗的海指数调整后,大环境持续低迷,造成航运业的不景气,带动了船舶工业也进入低谷,出现了人员流失、订单剧减、融资困难等难题,不复当年的盛世,更有许多小微船厂倒闭停业。

虽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之中,但因为相邻的沪杭甬三地经济实力较强反而制约了舟山的发展,不利于舟山在这波风暴中的突围,可见其抵御风险能力的薄弱。

所以,只有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才能重振士气、恢复其“海洋强市”的地位。

三、当代船舶产业的模式改革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经由改变传统造船方式来提升技术,加强竞争力,这是现代造船产业的必修课。

现代造船模式是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模式,主要由统筹优化的造船理念,面向生产的设计技术,均衡、连续的作业流程,严密精细的工程管理和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我国自1995起致力于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形成标准流程、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系等方面有了显著成果。

但我国的船舶工业仍处在改革模式和产业的起步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禁锢,尤其是没有形成创新生产模式和项目管理的氛围,比如如何实现成本降低、周期减少的问题或者如何体系化工程管理等。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关乎着行业发展和走向,关系到中国船舶也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这需要从造船方式、企业机制、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變革。

四、创新生产模式、优化项目管理

(一)提高产业整合力度

首先对那些已经经营不善、效益不佳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项目间的嫁接,使之恢复活力,持续发展。其次对大中型且效益良好的企业进行产业集中,加速转型,分化订单,以构建合理优化的布局。

(二)建立行业标准体系

作为一项支撑技术,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船舶工业健康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与现代造船模式匹配的行业标准体系并加以完善。这套体系主要从管理、技术、工作出发,进行规范化的建造及设计标准的建立,同时进行监督跟踪。

(三)提升设计研发能力

工业设计是转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关键环节。舟山市船舶工业设计基地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了浙江省特点工业设计基地。为应对行业瓶颈,并参照国内外历史经验,提出了设置船舶工业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设计研发能力。一来能够为行业内的各层次企业提供咨询、交易、设计、开发、测试等服务,二来能够整合资源,实现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借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其辐射功能,四是将其作为一个对外合作、宣传的窗口。

(四)建设产业创新机制

为了提高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既能提高生产量,又能节约成本,实现各部门有效沟通交流、协调合作的机制,减少后期的返工。

(五)开拓新兴市场

以往舟山的造船企业的目标市场为欧美,因为战后重建、经济改革、需求扩大等因素,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市场更值得在低迷背景下有所涉入。同时,发展非船产品或者船舶融资租赁业务也是造船产业转型的新途径,不断促进业务内容的调整,使船舶订单呈现多样化。

(六)重视政策引导作用

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有利于对现代造船模式的推行,所以要重视且加强其作用。一方面宣传贯彻相关文件,另一方面继续实施所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产学结合,加大研究力度以及采取必要的融资支持。

五、总结

随着世界航运中心向我国的转移,造船业的中心也将向我国转移,这对舟山的船舶工业而言是良好的机遇,值得把握。

舟山市在首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30家企业中占据6席,这既是对舟山船舶工业的肯定,更是对未来造船业的指引——如何整合资源、增强优势、完善自我,通过创新生产模式、推进项目管理,补强短板、发挥长处,为参与国际竞争,成为造船工业优势基地积累经验和实力。

这份被称为行业白皮书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高标准的行业规范,鼓励企业在设施设备、建造能力、产学结合、环保体系等方面有所创新,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非可持续的行业发展,促进先进产能的实现,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进入这个名单的企业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也能够通过这些政策、融资、经营、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造船业发展方向的初步分析》.段正启,2008

[2]《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郭阳阳,2012

作者:易希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室内风格空间设计论文下一篇:网络会计发展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