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23

小编精心整理了《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1: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

摘要:国内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校品牌就是继续教育的品牌、普通本科教育的办学优势就是继续教育的办学优势、继续教育规模做大了就是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了和继续教育项目多就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等误区。要消除这些认识误区,市场化、特色化和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发展;市场化;特色化;国际化

由于办学理念等原因,国内大多研究型大学只把经济指标当做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一味地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来为学校带来可观的财务收人。现实告诉我们,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规模这几年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市场的紧缺而不是我们的市场能力。到了今天,外部市场不再增长,招生形势的严峻程度和竞争程度几乎是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但研究型大学因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其继续教育相比其他普通高校而言依然有着不逊的业绩,于是继续教育工作者常常因此而沾沾自喜,在办学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这显然不利于其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

(一)学校品牌就是继续教育的品牌

研究型大学普遍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贡献大,社会认可度高,其办学理念、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学术声誉等综合指标在国内大学名列前茅。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研究型大学依然坚持为社会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和强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吸引和招收最优秀学生,聘任和留住最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通过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塑造高等教育的品牌。纵观研究型大学,因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几乎都是建校不久就开始兴办继续教育,为提高广大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型大学往往只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只将政府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到正规的普通高等教育,轻视通过继续教育来扩展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在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和深化继续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其办学潜力和办学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难以及时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国内继续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和人们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选择性的日臻增加,继续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当前,研究型大学为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正在不断强化继续教育的品牌意识。然而,由于办学理念的差异和办学体制的原因,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市场意识,具有示范性良好、感召力巨大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继续教育品牌屈指可数。在推广继续教育产品和项目时,研究型大学过多地强调学校品牌为学习者带来的光环效应,而罕有投人人力、物力、财力精心打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忽视继续教育品牌为学习者个人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带来的顾客价值和为学校发展带来的价值增值。

(二)普通本科教育办学优势继续教育即办学优势

普通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和发展基石。本科毕业生是反映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也是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因此,研究型大学突出强调本科教育的战略地位,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该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通常按照教育、教学内容的学科结构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普遍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学研产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于历史的遗留,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缺少应对现实变化的准备,发展定位模糊,人才培养一直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者方便灵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变革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元期望。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业务部门创新力不足,专业设置理论型、学术型居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虽经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但委员会成员多由各专业学院的主管教学院长组成,对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对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并不一定有深入、詳尽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导致教学内容通常过于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新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也并不一定适合成人学习的特性和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继续教育表现出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亦步亦趋、简单模仿,对自身的办学实力、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形式、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缺乏反思,常常拿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科、师资、教学保障等优势来说事,终将导致通过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课时,降低考试要求的普遍做法来保证学生的毕业率。显然,这严重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办学初衷。

(三)继续教育规模做大了就是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了

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向社会敞开“高深学问”的大门,最大限度地承担着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的重任,社会各界人士原则上可以没有年龄、性别和学历的限制,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化的培训项目享受到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把学历教育作为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研究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尽管会受到教育部指标的限制,但各校都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额外增加招生指标。网络教育出现后,由于这种教育形式没有招生指标的限制,各校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在省内外设立学习中心,常年常态地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目前,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都办得红红火火,为高校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继续教育俨然成为学校的“菜篮子工程”。

随着招生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研究型大学片面地依靠品牌运作,过度地依赖市场行为,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直接后果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质量历来都是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一味强调数量增长的继续教育发展观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研究型大学校内外合作办学机构(单位)分布广泛,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办学条件良莠不齐,加上利益驱动、急功近利,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处理认识不够到位,为了办学规模、追求效益牺牲学校品牌和教学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加强了对考风考纪的规范与整改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评估,但现实中依然缺乏一套相对规范、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来规范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对长年招生业绩不佳的合作办学机构无法引入进出机制,对校内外办学机构招生、收费、教学管理和监督,以及各类办学协议合同难以规范执行。研究型大学还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系统能力,当前有限的师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心态难以形成高效的服务运作模式,业务部门处在“职业舒适”地带享受着眼前的种种现实利益,缺乏创业的激情,缺少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更是无力思考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

(四)继续教育项目多就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由于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它比普通高等教育更接近社会现实,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迅速、更明显。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往往不管是否具备条件,凭借其学科优势和品牌力量,通常都设有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几种学历教育形式,都一窝蜂大量发展市场急需专业。只要查阅一下各校的招生网页便可发现,计算机应用、会计学、英语等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文史类的专业多,理工类的专业少,结果造成千校一面,毫无特色。研究型大学由于把精力基本上都投在了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几乎无暇顾及继续教育的发展,学校很少真正地去考虑它所提供的继续教育服务质量,也不会考虑它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如何去迎合社会的需求。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数量虽然较多,但与课程安排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学习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学而无用的教育教学不能为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急需的新知识和新思路,难以增强学习者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与成人的学习特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很难适应今天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对于非学历教育,研究型大学则放在继续教育全部工作的相对次要位置,既未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也未进行必要的发展规划。各校虽有一定的整体办学思路,但缺乏有效的項目策划和市场开拓能力;项目市场策划人员少,课程项目开发受限;合作项目和合作机会犹存,但缺乏高端自主品牌,为学校增值空间不大。培训品牌和产品供不应求,但有些市场需求又找不到相应的培训项目。另外,市场监管有些混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继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反应滞后,在继续教育战略发展、行业指导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缺乏作为。

二、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出路

(一)市场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进入了行政主管部门只管入口、学校不愿投入但不希望出事、学生想学但学不到想要的东西等“三难”尴尬境地,究其根源在于只重视了继续教育的教育规律,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经济规律。研究型大学要想在继续教育作出更大作为,必须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寻求发展的动力和生机,从而塑造继续教育品牌。

1.管理机制市场化。继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研究型大学一定要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育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进入继续教育领域,走开放、联合、引进之路,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在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合理、更加灵活、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分配方案,才能在实际办学中调动各合作办学机构(单位)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市场化。继续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哪些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就要开展哪些知识技能的培训,从而满足各个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改革的方向。研究型大学要将自身定位于服务国家长远需要和全局需要,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中未来有较大社会需求的产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及新兴产业进行预测,在主体价值判断和自主选择基础上前瞻性地考虑学科专业设置。

3.师资力量市场化。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能不能发展,关键是教学质量保证是不是做得好。世界一流大学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学生和其他本科生、研究生几乎都是一视同仁,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哈佛大学继续教育80%的任课教师由本校拥有博士学位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整体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们在哈佛拓展学校所教的课程与其在院系所教的具有相同的水准。研究型大学要建立继续教育教师库,坚持教师来源社会化,不仅要聘请校内知名教授、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一流教授担任教师,而且要聘请知名大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员、管理人员、优秀管理研究者、社会著名管理培训师、高级培训师和职业培训师担任教师,甚至还要聘请业内资深操作人员担任教师。市场化的机制让教师们不仅把教学做得更出色,而且让教师们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增强了自信,起到了激励和约束作用,以此推动继续教育走上一条在竞争中抓质量,在市场中谋发展的良性机制轨道。

4.发展模式市场化。今天,身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身边的学习者及其需求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学习者需求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善变性、体验性等特征。在他们看来,今天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单纯追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其他各种证书了,因为文凭往往只能解决就业门槛问题(由于过度扩张,文凭含金量直线下降,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还不认可)。他们更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考核形式,特别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提升职业发展竞争力,由此在继续教育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因此,研究型大学要紧贴市场需求,促进传统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融通整合;借助现代远程助学模式,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打破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实行学分互认,构建各类教育互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特色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增强市场细分、谋求更大发展的现实需要

寻求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合理回应顾客需求差异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是研究型大学集中稀缺教育资源,内涵式创建继续教育品牌的必然。研究型大学实施特色化战略,关键是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择优扶重、突出重点”地发展继续教育,实现“异质生存”,进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1.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融入发展促发展”。继续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特别是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和相互适应的,继续教育理应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研究型大学要将继续教育定位于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沟通大学与工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研成果的主要平台,推动校内普通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和学科、课程建设的孵化器。由于继续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贴近生活,接近社会,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课程设计、制度规范、学术氛围与大学精神,方能个性突出,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吸引学员的继续教育優势品牌。

2.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发展优势学科。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目繁多,但并不是任何学科都居于国内外一流,而往往是在某些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外最前沿,形成特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注意选择其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作出显著成绩,这是继续教育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研究型大学要对自己有清醒的判断,认清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劣势,依靠自己的优势学科参加市场竞争。学科特色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中最主要、最鲜明的特色标志,也是继续教育增强市场细分、吸引差异顾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同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一样,研究型大学也要建立自己的继续教育学科专业品牌,成为明显区别于他校的继续教育“拳头产品”。那些得益于当年政策倾斜和目标偏重的传统优势学科,应当嫁接新枝,结合社会现实需要进行学科改造和重塑,形成新的继续教育项目增长点。

3.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在于追求卓越。追求高质量的学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做好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永远都是研究型大学的终极目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进程中,研究型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卓越,不断地在“高原”上建“高峰”。卓越就是做到最好,就是杰出的水平、实力和成就。卓越是研究型大学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标志所在。因此,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规模发展上,一定要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上做到卓越,一定要在培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者的顾客价值方面做到卓越,一定要在担负教育的社会责任、维护学校的品牌价值方面做到卓越。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敢于超越传统教育藩篱,在办学管理机制、人才培育模式、专业材课程设计、市场营销管理、适应和引领社会市场等方面大胆创新,追求卓越。

(三)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提升竞争能力、拓展办学空间的有效途径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国内研究型大学不是要跟北大、清华竞争,而是竞争对手变成了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存在。

中国加入WTO转眼已经十多年了。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按照WTO的规则要求,尽快走进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轨道。我国政府将会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教育服务贸易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国际继续教育项目进入国内市场,私人投资继续教育的力度也会不断增大,经济、外贸、法律等领域对精通英语、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1.全力打造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代表继续教育产品背后所包含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一系列复杂的内容。打造继续教育的品牌,就是要将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塑造成为全球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旗舰”。研究型大学必须重新设计继续教育的改革、重新考虑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大学要形成更加灵活、更具市场吸引力的办学机制,政府部门要给大学继续教育更多的自主权,等等。研究型大学认真研究国外大学尤其是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教材教法和课程体系要与国际接轨,只有站在国际同一水平线上,知晓国际的议事规则,才能进入国际竞争中去。诚然,继续教育是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直接为一国一地的经济社会服务,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必须体现很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也只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通过跨地区、跨文化、跨学科的有效交流与融合,方能走得更远。

2.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双赢”、“共谋发展”、“共同规划项目”等合作模式是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研究型大学要根据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的要求,将继续教育置身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通盘考虑,研发有别于普通教育、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继续教育项目,研发跨国界、跨地区的各类长短期相结合、师资互派交流、学生交换等差异化、灵活性的多种继续教育项目,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与国外某些著名大学互通,在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及学历学分上实现互认,在招生、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让国内的学习者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继续教育服务,选择更合适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渠道。

3.鼓励继续教育“走出去”。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不仅要引进国外大学合作项目,还要将目光放远一点,走出去,将我们的特色大学、特色专业(如中医、武术、汉语等)开发出来,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办到国外去,开辟继续教育的国际市场,适应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东方学校已经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办分校开展华语教育。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年代,应当不仅能获得国内经济效益,而且能获得国际商贸经济效益。

[蒋开球: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蒋开球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2:

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其策略

摘 要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具有学科、平台、区域和国际化的优势,当前发展迅速,但需要避免若干办学误区,明确面向行业中高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开展教育培训,结合自身优势确立发展定位,通过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高层次发展战略,强化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引导开展教学创新,加强教学支持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厘清继续教育管理和各办学主体职能,加强全局统筹和品牌认证,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育质量;功能定位;发展策略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肯定了大学在发展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大学开展多种形成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和未来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继续教育领域中,研究型大学是否可以胜任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的继续教育项目,能否在全国继续教育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是当前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

(一)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通常根据不同的科研规模和学术水平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类型。其中,研究型大学是指“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国家安全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1]。

大学继续教育也称为高校继续教育。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由各级各类高校承担的,针对离开学校教育体制后的人群进行一定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职责对外的补充和延伸[2]。也有研究者提出,高校继续教育即为普通高校等教育机构所开办的,以离开正规教育的在职成人为教育对象,对其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升的一种高层次教育形式[3]。可见,大学继续教育是一个区别于大学正规教育的概念,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有显著不同。

结合我国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大学继续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办学主体或办学类型进行细分。前者可分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等举办的继续教育;后者可分为包括普通高校夜大学、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在内的学历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在内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近年来,大学继续教育正在面临体制、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转型[4],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向非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的转变。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可以定义为由以研究为首要目的、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的高水平大学主办的,面向已经脱离学校正规教育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从业人员开展的,以学习者知识更新补充、视野拓展和能力提升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高层次教育形式,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

(二)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定位于行业中高端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过程,积极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质量的精品教育培训,实现行之有效的社会服务。继续教育的作用发挥充分利用了研究型大学强大的专业学科优势,包括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不仅在学历学位教育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且对在职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也积极促进了科研理论成果的应用转化。换言之,继续教育兼有研究型大学的三大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学科对应着庞大的行业,如公共管理学科对应党政管理系统、工商管理学科对应工商管理领域、教育学科对应教育行业、法学学科对应司法行业、医药学科对应卫生系统、建筑工程学科对应建筑系统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大专以上学历已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最基本学历的要求,那些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职业,如教师、法官、医生等,硕士以上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从业人员已有的学历教育已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继续教育成为他们未来事业发展的必要环节。而这类继续教育必然是基于大专、本科之上的,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因此也必然成为站在学术研究最前沿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

研究型大学往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文化底蕴深厚,这些是其他教育机构和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发挥全日制教育的学科积淀,面向优势行业的高端领导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融入学校文化,能有效幫助学员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前瞻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另外,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产学研一体化是现代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特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培养行业中的综合技能型、复合型等高端人才。

(三)整合资源,定位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不同于高职高专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针对中高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因而要突出“教育”的特质。一个现代型的中高端人才,需要拥有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较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才能形成创新能力,推进事业的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多学科门类齐全,可以突破专业学科的限制,提升优秀人才的综合型素质。例如,在医学继续教育中,不仅培训骨干医生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还应充分利用人文社科资源,用人文思想武装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头脑;在公务员继续教育中,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最前沿的党政管理理论、方法和知识,也要向他们传授宏观经济、国际形势等知识,使他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有更广阔的视野,成为反思型、创新型领导者。

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将继续教育的资源充分整合,组织继续教育部门与大学各个专业学院、党政部门、学工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进行通力合作,向学员提供丰富的、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同时,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培训市场开放,能在大学与各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洽谈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联系,促进各方信息交流,成为大学与地方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常情况下,研究型大学在其所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会承担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和人才培养任务,从而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规划和战略,与区域地方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在推进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是人才培养。因此,研究型大学必须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功能,将其科研成果融入到继续教育中,通过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以服务区域,推进地方的有序发展。研究型大学理应成为其所在区域各类在职从业人员的重要培训基地,立足地方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引领地方及区域经济升级、转型与发展,从而使继续教育事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促进力[5]。

此外,研究型大学與海外著名高校保持了长期合作,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从而建立了学术交流与资源合作的国际渠道。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引进网络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课程、国际间视频学术会议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应用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来自本国、本区域的人才培养需求,不断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型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多元化交流与合作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标准也在日益完善中,研究型大学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建设和应用中,实现与国外同行接轨。通过继续教育,学员可以获得境外高校的继续教育证书、提升职场竞争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提升了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一)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正在快速发展中,办学热情持续升温,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以下特征。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相互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大。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办学机制,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战略研究和部署,将继续教育视为同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些大学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开展市场化运作,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进入了高端培训的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势头已经完全赶超学历继续教育,在业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部分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中,成人学历教育仍然占主体地位,非学历教育办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事改革、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办学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少大学尚未对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和思考,缺乏主动开拓继续教育的市场意识,仍在被动地等待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指导性、扶持性政策,继续教育在校内被定位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而不被重视。

从办学项目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各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自考助学班、普通预科生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等,其中办学重点是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行业培训和国际教育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项目呈现出专业化特点,具有专业背景的大学充分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培训。有的大学继续教育队伍已经能独立开发客户市场,辨别市场需求以制定项目,充分满足学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要求,但也有一些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市场开发能力较弱,勉强维持原有项目,较难开拓新项目。

从办学机构看,一些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从专门的继续教育学院扩展到其他专业院系,校内呈现出百花齐放。各个办学机构纷纷意识到社会对高校教育培训资源的需求,推出面向特定行业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尤其是很多大学的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专业学院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师资优势,主要面向社会提供相关专业的短期培训课程,推出各类专题培训班,精心打造教育品牌,得到了社会好评。

从校内管理体制看,有的研究型大学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实施继续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管办分离体制,继续教育学院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被剥离后成为实体运作项目的办学单位。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对继续教育的监管职责。但也有的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沿袭原有的办学和监管的双重职能,既是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同时又是继续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

从校内外资源共享看,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中,学历与非学历项目已经开始融合。一些研究型大学建立了校内各类教育的衔接通道,网络学历教育优质的课程资源同时服务于普通全日制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与面授教育有机结合,开展混合式教育。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部分大学建立了继续教育资源联盟,开展了一些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互选。还有一些大学将部分继续教育课程向社会开放,如中国大学的MOOC网站集成了众多高校的千余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学习者注册可在线学习,通过考核后获得课程成绩证明,并在取得学历继续教育学籍后,可免修相应课程,获得学历教育学分,形成了学习成果转换的雏形。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若干误区

1.办学定位不准,以创收为导向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把继续教育作为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把研究成果推向企业和全社会,成为了大学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6]。但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对于继续教育的定位还不十分清晰,将继续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边缘位置,缺少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把继续教育看做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盲目推行市场化、产业化[7]。在“重收益、轻质量,重规模、轻内涵”的价值观引领下,部分继续教育从业人员为了提升培训业绩而开展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过度开展业务营销,脱离了大学人才培养的初衷和质量把控。培训项目对学员的专业、层次也不需要任何资质要求,缺乏统一严格的准入机制和标准,虽然形成了较大的校友数量,但对于大学的社会美誉度提升效果甚微,甚至产生消极影响。

2.内部管理体制不顺,市场运行机制落后

从当前国内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内部管理体制看,多数仍为管办合一的体制,即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专门的办学单位,履行大学继续教育全部的办学职责要求,同时又作为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办学开展自我监管,集“运动员”和“裁判”于一身。这种体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当前来看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弊端,继续教育学院缺乏外部管理的有效约束,内部容易产生权职不清的问题,教育质量控制无法彻底推行。同时,继续教育学院垄断了大学所有的继续教育,缺少专业学院的学术支撑,不利于调动专业学院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我封闭,容易导致校内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降低办学效益。

继续教育的需求特点决定了市场运行机制必须做到“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学员满意为目标”,实行“市场化、企业化、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灵活运行模式。但目前部分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仍按照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模式运行,根据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教育,靠政策来维持生源,缺乏激勵机制,更谈不上主动研究服务对象,做好市场需求调研,难以把握对企业和社会快速变动的需求,从而造成办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3.继续教育结构失衡,缺少顶层设计

国内的大学基本都将本专科成人学历教育列入到继续教育中开展统一管理。在特定时期,这种补偿性学历教育发挥了重要到作用,支持了全日制教育发展。但现在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举办补偿性学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一方面,低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存在重复建设、大量过剩的问题,占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满足成人快速发展的精神文化和素质提升需求的高层次继续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优质资源共享程度低,供给严重不足[8]。

在人才培养方面,部分研究型大学习惯于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缺少专门的继续教育顶层设计[9],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偏重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缺乏成人学生所需要的应用性知识,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方便灵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质量得不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10]。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高层次发展战略

研究型大学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出发,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创新驱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校的教师、资源、科研和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合作力优势,依托专业学科优势,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努力将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打造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继续教育品牌。

研究型大学可以因地制宜,拓宽培训业务范围,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培训项目研发、教学方式方法、现场教学、教学支持服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占据培训市场的制高点,同时提升培训产值绩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形成差异化优势,避免和其他大学以及社会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开展恶性竞争。

(二)强化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开展教学创新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多方面改革,加强继续教育内涵建设,通过与行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了解学员对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需求,课程开发朝着综合性和跨学科方向发展,尽可能提高课程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使受教育者能迅捷地适应变化中的世界[11]。

继续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师资质量,这也是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通过不断补充吸收各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型领导干部,扩充师资队伍,形成以校内教师为主体、适当选用校外优质师资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为加强对师资质量的把控,研究型大学需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教师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师资库,推行符合继续教育发展的师资准入机制,对教师开展资质审核。推行新师资试讲制度,对试讲后拟录用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继续教育基本情况、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意识形态把控等,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在一些重点以及公共学科领域,可以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资源优势,组建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专职教师培养、晋升、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或支持专职教师参加院级教研活动、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等,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研究型大学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自身不断更新继续教育内容,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着力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突出继续教育内容的前瞻性、实用性,如引入现代化、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增加学员的课堂参与度;引入结构化研讨,引发学员主动思考;创设圆桌对话、论坛以及产学研对接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员就行业困惑、发展瓶颈、创新难点开展深入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运行方案,为社会合作提供有效路径;开发适应教学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安排学员在体验中学习,促进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三)加强教师教学支持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由于继续教育工作内容的复杂性,要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师提供贯穿继续教育全过程的教学支持服务。在落实教学任务前,预先做好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对接,提前将培训班授课背景资料和学员需求提供给教师,使教师能更好地联系当地实际开展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有条件也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发起案例征集活动,力求将学员最渴求的案例知识引入课堂,促进学员对问题的思考。课后及时向教师反馈学员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研究型大学也可以组织专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与负面评价较多的教师及时沟通、督促整改,通过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形成高质量总结报告。

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也需要同步提升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質,使之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量身定制的能力、与他人交往与协作的能力等基本素质。首先,需要把握入口关,对报名人员实行准入制,建立相关的从业资质标准,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估,达到标准后才能获得从业资质。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从业人员奖励与淘汰机制,做到优胜劣汰[12]。其次,需要定期开展自身培训,从业人员要坚持学习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培训,内容包括继续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交流和沟通知识、从业人员工作理念、培训市场研判方法和能力、教学研发能力、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管理及运作流程规章等。此外,继续教育虽然具有较强的市场化属性,但其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符合教育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所以也需要从业人员顺应继续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深入开展科学探索与研究,促进继续教育理论体系发展丰富。拥有一支兼具市场意识和教育背景的专家型培训团队,是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厘清继续教育管理和各办学主体职能,加强全局统筹和品牌认证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推动学校承认并重视继续教育在大学中的作用,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进程中[13],使继续教育能获得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等对待。在继续教育管办分离体制中,主管部门要对各个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宏观管理,构建培训品牌项目认证机制。专业学院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开展特色化教育培训,重点体现本院专业和学科特色。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直属单位,在综合性、交叉性基础上突出项目亮点和办学特色。

1.主管部门做好全局统筹,构建品牌项目认证机制

大学主管部门要做好全校继续教育项目的宏观规划和全局统筹,实行指导价机制,推进项目招标制度,避免各办学主体恶性竞争,推动合作研发一流引领、学科交叉、强竞争力的高端项目。同时也要针对教育培训项目趋同问题,积极推进培训品牌项目认证,包括规范项目审批流程、授予品牌特许证、明确品牌宣传使用权,建立培训品牌年审和抽查机制,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全面启动继续教育督导工作,确保继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14]。

2.将专业学院作为继续教育专业化的承担主体

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需要师资队伍专业化、课程设计专业化和理论研究专业化,这些都是以知识含量极高的专业学术背景为前提。专业学院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掌握着该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研究能力,具备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先天优势,理所当然是研究型大学在特定行业开展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在开展专业化继续教育时,专业学院能迅速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继续教育内容,针对学员需求开发针对性的项目和课程方案。

3.发挥继续教育学院的综合性优势

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可以充分利用灵活办学的机制,举办综合性较强的继续教育项目,发挥综合性优势。与专业性继续教育相比,综合性继续教育可以融合各个专业学院的师资和学科优势,尤其是交叉学科领域,通过多个学科的学习,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培训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培训市场。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也可以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为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各自的办学优势,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彰显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继续教育新模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周其凤.研究型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

[2]劳逸媛.历史视野下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内涵、贡献和走向[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26-32.

[3]张静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探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4]余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2):10-12.

[5]祝怀新,柳樨.发挥区域优势 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J].继续教育,2013(2):3-5.

[6]王慧芳.高等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中外名校个案研究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林安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0-11.

[8]马勇.问题与路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4-7.

[9]吉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方向、困难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133-136.

[10]蒋开球.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2(7):6-9.

[11]祝怀新.终身学习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职能探析 [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8-62.

[12][13]祝怀新.论大学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63-68.

[14]柳樨,郑燕芬,祝怀新.高校教育培训品牌项目认证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2014(1):21-23.

作者:祝怀新 马羽安 龙必勇 张瑜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3:

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在行业技术需求更迭和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下,推进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智慧化,可以降低继续教育办学成本、缩短继续教育教学周期、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更好地为所在行业服务。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路径要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不断引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行业特色型高校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

1背景

行业特色型大学主要围绕行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具有本行业相对齐备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设置,科研重点紧密围绕行业需要,科研团队具有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丰富实践经验。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在行业技术需求更迭和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其最终目的是:以市场与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密切对接所属行业、所在区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将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信息化、智慧化,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传递与资源共享,降低继续教育办学成本、缩短继续教育教学周期、提高教育质量,为所在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

2.1“互联网+”催促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升级

“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创新升级,也推动着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变革。以信息化为路径、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指引、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以成果互认为拓展,开展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在管理机制、办学定位、服务方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转型发展。

2.2“三教合一”促使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正面临着成教、网教、开放大学“三教合一”的重要转折点。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和GIS服务的新趋势,实施终端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支付网络化的新型继续教育,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以学习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2.3“现代职教体系”助力行业特色型大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信息化手段有助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发挥其行业优势和职业能力培训经验,继续教育数据共享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推动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远程教学、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

2.4“一带一路”为继续教育国际化发展开拓新的广阔前景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继续教育领域国际化变革,有助于彰显高校行業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主动汲取国际经验,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产业融合,探索跨国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和技术的保障。

3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继续教育信息化理念为指引,以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为应用重点,逐步将信息化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应用到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实现继续教育的信息全方位获取和共享,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的信息环境,实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业务的管理信息化、在线学习与辅导和网络资源共融共享,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形式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与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整体定位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

4现阶段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4.1各类应用系统建设及其移动化应用

开展包含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系统、在线学习测试系统、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等应用系统在内的信息化平台及移动端的建设。针对行业专题培训多的特点,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在满足基础学习功能的同时,拓展学生服务通道。例如: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移动迎新、班级查询、宿舍查询、班级通讯录、学籍查询、报到最佳路线查询、酒店住宿查询、学校周边环境查询等,实现移动平台支付、查询、身份认证等服务应用。

4.2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

在线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在线继续教育的关键。行业特色型大学想降低继续教育办学成本、凸显行业内专题培训的优势、强化行业专门人才培养特色,必须重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全面提供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形式,让继续教育的实施方式突破时间、空间和资源环境的限制。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课程、教学辅助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教学资源自主研发的同时,要加强校内外、校企间联动,引进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在引进其他高校和专业机构的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应利用自身学科与行业优势,积极建设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既可以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4.3数据管理与应用

教育数据管理,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树立大数据观念,培养大数据思维,通过即时、全面、客观记录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的管理大数据,可以预测、分析行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趋势,对优化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要素的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更好地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过程化评价,有深远的意义。继续教育的大数据应用,必须建立数据收集和应用机制、加强基础数据积累、探索数据标准化、完善数据生产与消费循环机制、注重隐私保障数据应用安全。继续教育大数据的结构可分为四层,从内到外分别是:基础层(继续教育基础数据)、状态层(继续教育装备、环境与业务的运行状态数据)、资源层(各种形态的教学资源)和行为层(继续教育用户的行为数据)。基础层数据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师资信息、学籍信息、资产信息等,主要服务于继续教育管理者宏观掌握继续教育发展状态科学决策,一般是结构性数据;状态层数据主要靠传感器获取,主要服务于继续教育管理者掌握各项教学业务运行状况,优化教育环境;资源层数据主要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主要包括网络教学资源(以MOOCs、微课、APP、电子书等形式存在),也包括上课过程中产生的笔记、试题等动态生成性资源;行为层数据包括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数据,教师行为数据占主体,主要服务于个性化学习、学习路径建议推送、行为预测和发展性评价。

4.4一站式服务平台

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基于服务对象,整合继续教育有关事项、流程、服务,从全局进行服务规划与服务渠道建设,规范事务办理和协同流程,统筹学校各部门服务资源向继续教育师生提供统一服务。通过建设线上一站式服务系统,促进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建设创新,实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与模式多元、服务渠道畅通。具体业务流程可以包括:自助报名缴费、住宿安排、报表白助打印、申请开通校园卡(虚拟卡),为师生提供多维、主动、精准、个性、高效、便捷、一站式的的融合服务。

4.5管理创新与流程再造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统筹规划、技术推进、管理应用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予以支撑。既要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形成一支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及维护服务的队伍;又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培养一批熟悉并擅长现教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并形成示范和辐射。围绕信息化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继续教育组织机构还应成立事业发展中心,建立技术保障部,开展继续教育信息化评估考核制度,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全面纳入管理人员和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图2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框架图。

5结束语

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路径要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不断引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行业特色型高校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的能力。

作者: 陈宓宓 张坚强 肖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施工信息化教学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