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青塘镇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广东青塘镇范文

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普宁市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普宁市梅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 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概况„„„„„„„„„„ 2 二 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3

(一)社会发展,教育优先„„„„„„„„„„„„ 3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4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6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8

(五)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1

(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11 三 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13 四 自评结果„„„„„„„„„„„„„„„„„„„14

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普宁市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创建教育强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难逢的良好契机。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促进我镇教育上规模、上档次,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战略部署,把打造教育强镇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积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一、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概况

梅塘镇位于普宁市区西北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47.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00多人,有2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

梅塘镇的历史悠久,是历代文明的积淀之地。梅塘的地理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尤为突出的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农、林、牧、副渔百花齐放;大东山蛋鸡场、杨梅、青榄等青果颇具盛名。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3年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我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镇属下有公办中小学28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完全小学19所,公办非完全小学2所及分教点7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3554人,其中初中生5292人,小学生8262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910人,其中初中教职工370人,小学教职工540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下设幼儿班3个,幼儿105人,教职工13人,专任教师7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所。辖区内还有市直属完中――普宁市梅峰中学。镇历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近几年来镇辖属学校校舍建设成绩斐然,校园美观、布局合理。有梅峰初级中学、远光小学、安仁小学、安仁中学、涂洋小学、石鸟小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文明学校”; 梅峰初级中学、远光小学、安仁小学、涂洋小学、长美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社会发展,教育优先。

镇党委、镇政府以建设与商贸名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目标,把教育作为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着力把创强提炼为一种境界,并以此作为一个平台,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管理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是强化领导。梅塘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紧围绕普宁市人民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部署,梅塘镇党委、镇政府领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周密部署,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韦昭存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武义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领导方伟平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梅塘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委)和学校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镇、村各级领导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镇党委、镇政府还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居委)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

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韦昭存书记、黄武义镇长和主管教育的方伟平同志、教育组陈建文组长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多次亲临各中小学校指导调研,听取学校校长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与实际困难。三年来先后20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及专题会,研究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教育强镇等工作,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和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有力地推动创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完善制度。镇先后制定下发《十二五发展规划》、《梅塘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转发省、市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立镇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把教育创强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和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当中,建立了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综合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责任,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基础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梅塘镇为建设规范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梅塘镇党委、镇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用于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购置教学设备等。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争相辉映。梅塘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道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镇、各村及社会各届共筹得资金2800多万元,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规划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坚持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学校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切入点,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的档次和水平。

1、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的精神,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梅塘镇制定了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学校采取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后为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9所和非完全小学2所及分教点7个。这样,中小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全镇以学校布局调整和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梅塘镇按照省有关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狠抓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一是实现校舍楼房、活动场地标准化。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和各村政加大教育投入,对泗坑小学、泗坑中学和安仁中学等学校的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先后投入2800多万元,共改造了28所中小学的校舍及场室;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新增一批篮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并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二是初步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梅塘镇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重点完善了各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的功能场室的设施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的建设,且实现了“校校通”,共享网络资源。全镇设有电子白板教室(VCM教学平台)165间,计算机室28间、计算机1189台,多功能教室22间,其他功能场室46间、实验室共6间。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

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各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如梅峰初级中学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教师的特长,开展书画兴趣活动,近年来有一批师生的书画作品在省市的比赛中获奖。各中小学还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宣传专栏,张贴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书画、名言警句,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四是学校环境建设规范化。全镇各中小学校一直在走规范化的校园建设之路,各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特色化等“五化”工程建设。目前,镇28所中小学校均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达标率100%。

3、扎实推进教育均衡。梅塘镇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仅扩建新建了学校的校舍,还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效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经济困难家庭的“两免一补”政策及低保家庭的补助政策。镇党委、镇政府下大力度做好“防流控辍”工作,积极主动协调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2013-2014学,镇“普九”各项指标均达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7%,小学生的毕业率达100%,升学率达100%;初中生的毕业率达100%,升学率为95%。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切实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全面素质非常重要。近年来,镇注重从情

感上尊重教师,从生活上关心教师,从素质上提升教师,使全体教师安教乐教、爱岗敬业、创新创强,教师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关爱教师。关心爱护教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镇的一贯做法。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全镇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对教师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业务上培养提高,工作上放手使用。我们平时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师注重师德修养,不断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自尊、自重、自强,为人师表。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及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每一年的教师节,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在镇政府会议厅与教师们一同参加庆祝活动,并大力表彰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职工;重大的节日,各村政都采用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慰问。

2、激励教师。镇严格把好学校领导班子选拔关,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岗聘任机制,大胆选拔有才能有魄力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校领导。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各中小学校均制订奖教奖学方案,奖励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以激励来调动学校及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工作热情高涨了,工作主动性增强了,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近三年来,我镇中小学校教师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的有1人,获“潮汕辉勇怀师表奖”1人,获“揭阳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有3人,获“普宁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有30多人。

3、培养教师。我镇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习班,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多年来镇教师培训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载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把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

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把班主任队伍培养和加强德育强化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重点选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镇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配齐德育工作队伍,努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校内校外并重原则,强化青少年校外阵地教育活动的功效。镇各中小学校首先从德育抓起,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安全、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活动过程中,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精心策划和设计德育活动载体,使德育工作活动化,体现“主动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清明节期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缅怀革命烈士扫墓活动,通过瞻仰烈士墓,听英雄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加深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了;“雷锋活动月”“五一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各校纷纷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五保户家庭进行慰问活动,弘扬了我国敬老尊老、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关工委”,各中小学校也成立领导机构,借助社会各界的力

量,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几年来,聘请市关工委的老同志到我镇学校举行专题讲座近10场次;各校认真落实“英才成长计划”,让学校、社会和家庭联成一体,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近三年,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0%以上,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达90%以上;师生均无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学风校风良好。仅2012-2013学,镇就有6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揭阳市优秀学生干部”或“揭阳市三好学生”,有12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普宁市优秀学生干部”或“普宁市三好学生”; 普宁市梅峰初级中学团总支部多次被共青团普宁市委评为“普宁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1年至2013年,陈泽虎等24位同学被评为“普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普宁市优秀共青团员”。

2、深化教改,科研兴教。我镇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管理理念,出台教研制度,开展校本教研,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各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几年来,镇不断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各校以学习新课程,优化新课堂,尝试新教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树立“以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学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二是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制定《教

师工作职责》、《新课程教师素质要求》、《教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等,从实际出发,以“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狠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质量分析六个环节。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做到制度健全,层级落实。

三是优化教学模式。结合镇实际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重知识点转变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转变到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提倡、探索和发展特色教学。

3、重视体艺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严格执行省教厅的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上好体艺教育课,做好学生成绩考核。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每年的重要节日,如“六 一”“国庆” “元旦” 和“体育节”等,各学校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特别薄弱的现状,我们把艺术教育的实施纳入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校园充满了浓郁的

艺术氛围。宣传栏、班报栏、书画栏等习作作品琳琅满目,课余时间,歌声、器乐声、欢笑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艺术教育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校带来了生机,整个校园出现了欣欣向容的景象。通过体艺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连续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95%以上。为增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镇教育组成立了“梅韵书法研习社”组织全镇教职工书法爱好者进行培训学习,定时聘请市内外书法名家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教师艺术水平。

三年来,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连续三年来镇教育组在教育系统基层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成绩均列全市前茅;梅峰初级中学2012-2013年中考成绩居全市公办学校的前列。

(五)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健全依法治教领导机构,重视普法宣传活动。设立依法治教领导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全面指导镇教育法规宣传落实工作;镇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将教育法规纳入镇普法规划之中,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多次联合司法部门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法律讲座、法制报告、调查答卷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宣传,将学校普法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了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各村筹措资金为学校安装了视频安全监控系统,配齐了学校安保人员;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实施校方责任保险,提高是事故风险处置能力。三年来,镇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已有4所学

校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其它学校也在积极创建申报中。

(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注意加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使各类教育获得突破性发展,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我镇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目前,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镇在园幼儿105多人。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远光、泗坑、涂洋、安仁、溪南5个村均有1所以上的独立幼儿园,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近年来,我镇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2013-2014学,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2.5%。

二是义务教育稳健发展。全镇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各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随迁人员子女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等各率均为10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

三是成人教育全面发展。镇坚持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主阵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各村、各单位形成培训网络,围绕培训课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科普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在职人员岗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成人培训工作,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达18期,参加学习达13639人次。

四是社区教育蓬勃发展。镇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力求办出特色。近年来,镇各村千方百计加强社区文化场地建设,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初具规模的灯光球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镇内各企业也纷纷设立文化活动场室,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活动。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海内外乡亲支持社区活动,篮球赛、书画比赛、灯谜等传统项目成为梅塘特色文化,镇的文化建设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统筹协调,镇基本形成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

并存的共同发展格局,社区教育活跃,终身教育体系正逐步构建,进一步提升了镇教育综合水平。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镇教育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梅塘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活动,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个别村政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2、义务教育学校未全面均衡发展,如个别学校规模偏小偏弱的趋势,有待进一步调整;

3、教师队伍中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偏少,需进一步培养等。今后,我镇将做到“聚精会神谋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力争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4、溪南中学在校学生数831人,现有教室仅22间,没有任何地方可设置场室,且教室均系七八十年代建的混合结构楼房,村计划原地新建,手续仍在按程序办理中,计划于2014年八月份建成一幢,秋季交付使用。

5、涂洋中学原校舍系七十年代建的石楼,村准备易址新建,已完成征地和相关工作,近期动工,力争2014年秋季交付使用。

6、社山中学和社山小学系同一校区,中学的学生数因计划生育原因逐年减少,现在校初中生数241人,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特申请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7、双湖初级中学因计生和区域关系,在校学生数已减少为171人,设5个班(其中七年级15人),按照创强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要求,申请2014年撤办双湖初级中学。

今后,我镇将全员投入,埋头苦干,强势推进,力争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一)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建设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教育项目持续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继续切实抓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加强内部培训和择优引进的形式,培养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着力打造教育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找准教研切入点,不断开发新课题和完善已建立的课题,逐步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让镇学校的办学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打造梅塘镇的教育品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道(乡、镇)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进行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7.6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1.6分,合计得分98.2分,占总分值98.2%,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我们认为梅塘镇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道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乡、镇)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

梅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青塘镇河背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河背村位于青塘镇东部,距圩镇所在地1公里,距县城30公里,辖9个村小组,22个自然村,全村738户3380人,其中:有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登记在册贫困户73户312人;有劳动力20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0人;我村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有山地面积7230亩、耕地面积1913亩、水面面积100亩。该村主要以水稻、脐橙种植产业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为1022吨,人均22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9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该村在2005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有15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一是15个自然村修好了水泥路、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完成了“三清三改”、拆旧建新、改水、改厕、粉墙等工作,修通村组水泥公路3.5公里,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该村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二是建立了村民休闲场所、农家书屋、村级图书馆等娱乐文体活动场所,全天候免费向群众开放,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大力开展培育新农民工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技术培训,通过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农民新风尚,使得村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目标。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该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及标准进一步提高,低保、社保、医保范围进一步扩大,截止目前,低保户有79户120人,每人每月能领取的低保金90元,优抚对象7户,五保户15户,其他困难户43户,他们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资金救助;二是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其中该村2012已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3419人,参合率达到90%,2011参加新农保人数为1532人,达到 1

应参保人数的84%;三是高度重视文化卫生工作,该村有两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站,三个幼儿园,一个完小,对困难学生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同时根据镇党委政府的政策,对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实行奖励;四是林业工作扎实推进,在加强林政管理的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准备在一块60亩的荒山上种植松树,现已种植了5000余株。总的来说,该村的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村级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该村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因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村贫困面仍然较广,村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1.基础设薄弱。近几年来,虽通过 “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部分改变了我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但仍有上山片、连屋等9个自然村存在晴通雨不通的情况,村内有16000米的道路破损严重,交通条件亟待改善;马岑坪小组农户生活用水极不方便,需要走很远的路程挑水,急需完善该小组的饮水工程。

2.农田水利设施差。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913亩,但因该村无水库、村内山塘年久失修、引水渠道渗漏严重,导致近980余亩农田灌溉困难,严重影响我村粮食生产;同时,青塘河河背段河堤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对农田的损害非常严重。

3.产业结构单一。该村农户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极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易受天气、粮价等因素影响,这是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劳动力素质不高,村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缺乏先进耕作技术培训和优良品种推广意识,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

5、村级负债严重。该村因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主要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现该村集体债务已达到20余万元,严重阻

碍了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及村两委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今后的工作目标和建议

以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规划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建设“矿业重镇、果业强镇、商贸旺镇、和谐新镇”的目标,结合该村实际情况,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劳动力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套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促进该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规划这一契机,争取项目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通组公路硬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实施村委至焦坑、烂泥排、枫树龙等村小组通村公路硬化工程以及船形桥至中王陂沿河水泥公路硬化工程。

2、水利设施建设。一是生活用水。马岑坪小组生活用水极不方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实施饮水工程,解决用水困难;二是农田灌溉用水。该村中王陂大河、山尾头陂、老河陂等渠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直接影响到980余亩农田灌溉,争取有关部门的项目支持,修建三面不见土的渠道,确保旱涝保收;三是实施青塘河河背段治理工程,加固河堤,确保农民生产安全。

(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新农村。

青塘镇去年被定为全县三大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之一,河背村也是重点实施村。要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新河背。

1、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分户项目工程,加大力度引导农民通过实施粉墙、人行道、改水、改厕、沼气池、围墙等项目建设,美化自家房前屋后环境;二是实施公共项目

整治工程,村委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对沿路环境进行治理,特别是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沿路杂草的清除,确保村落整体环境美观;三是实施园田化工程,实现该村80%以上农田“园田化”目标。加快该村农业现代化水平。

2、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充分利用我村山地资源,开发油茶种植产业,计划用两年时间种植20亩;二是在长屋岭开发一个500亩以上的脐橙园,成立脐橙产业合作社,将村内73户贫困户纳入一个或两个合作社,增加果农收入;三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产业,科学种田,使亩产达到1000斤。四是发展蔬菜产业。该村距圩镇只有一公里,发展蔬菜产业很有前途。

3、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新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安排6期、培训660人,确保参训人员人均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种、养技能;积极选送“两后生”参加 “一村两生”职业技能培训,每年选送2-3名贫困户子女参加省、市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的就业技能和职业技术水平。

第三篇:三塘镇扶贫方案

三塘镇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

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三塘镇扶贫开发进程,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根据织委[2011]1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试验区“开发扶贫”主题,围绕“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整合各方力量,以重点区域为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支撑、投入为保障,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有效机制。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突出“一个转变”、“两个抓手”、“三个结合”、“四个同步”,建立农民脱贫的收入倍增机制和完善扶贫协作机制,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着力点落在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效益上来,切实加快扶贫开发“减贫摘帽”步伐。

二、基本目标

2012年,全镇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达到15%以上;到2016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全镇贫困人口脱贫速度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减贫摘帽”基本消除农村贫困现象。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科技扶贫,广泛培训农民,使每个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现户均劳务输出1人的目标;贫困村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人人享有医疗、保健、防疫条件;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经

- 1

入、农民主体”五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开发模式,努力构建“3221”五大产业格局。大力培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积极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和贫困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贫困户互助资金扶持、贫困户创业贷款贴息扶持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工作。

2、创新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探索和引进各项培训模式,以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素质,增加高收入群体。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稳定增加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人数。适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数量、需求、层次和就业意向,建立镇内外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注重本地煤矿企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密切与发达沿海地区的联系,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性收入,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致富带头人。

3、创新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模式。立足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及配套企业发展,增加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加速推进重点村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黔西北风格的特色村,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民变市民进程。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大力培育旅游业,打造独特的生态旅游景区,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创新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模式。加大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的培育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利益体,开展农村能人带动脱贫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5、创新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模式。对全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分类扶持,因户实策。对生存环境、居住条件恶劣

- 3

路50%以上沥青路,形成“网络全镇、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主要是建设好“五横三纵”交通干线网络。

(2)水利设施

以农村饮水、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继续搞好沟河整治,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 (3)种养殖市场建设

在草地生态畜牧主产区和优势产业带,采取群众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等形式,与小城镇工业建设相结合,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

以打造“三塘薯制品”品牌为核心,支持和鼓励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生产营销协会等,大力发展马铃薯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原产地注册登记和马铃薯鲜薯、种薯及加工产品的商标注册,加大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品牌,依靠品牌不断提升三塘镇马铃薯的知名度。建立“农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的立体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产前签订单,产中推技术,产后抓营销”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全镇扶持建立各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在县城建立产品集散中心,构建产、供、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

改善蔬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运、运输条件,除支持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外,在城镇附近蔬菜规模较大的产区发展蔬菜生产示范区及销售生产1个,使产品的商品化处理率达到40%

- 5

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贫困村聚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要严格按照确定的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坚持“资金、项目双到户”。

(三)完善监测体系,确保资金安全。按照“县建档、乡(镇)建簿、村建卡”的要求,建立完善三级扶贫档案。切实搞好三项监测:一是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按扶持项目落实的监测。二是扶贫规划制定实施后,镇政府将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三是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配套的监测体系,由贫困户代表参与民主测评贫困村的扶贫效果,由镇纪委测评各村实施效果,结合贫困户测评结果监测镇级当年计划实施效果。

(四)加强后续监管,确保持续发展 。按照政府负责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项目实施建成后,由镇政府统一管护,直接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村支两委制订相应的后续管护措施,纳入村规民约,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加强公益设施和生产设施管护。同时充分利用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持农户继续实施好生产发展项目,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抑制返贫。做到每个项目都有具体责任主体、有严格后续管护制度、有科学管理办法,保证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要按照县级扶贫开发规划要求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制度,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跟踪反馈。要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对重点扶贫项目的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扶贫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

- 78 -

第四篇:石塘镇政府实习总结

吴良智,人文社科学院22127班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在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党委,人民政府十来天的实习经历,有从政府层面对石塘镇的基本认识,有对自己在办公室实习内容和下乡的基本归类,重点在于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算是对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一个总结。

关键字人民政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04年7月12日,艳阳高照,我随电子科大赴绵阳各乡镇挂职锻炼的社会实践队出征到涪城区,开始了我在石塘镇11天短暂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现将社会实践相关经历报告如下:

石塘镇位于绵阳城西南,处于安昌河以南,有五桥与城中心相连,政府驻地绵绢路9号,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8534人,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在省“百强”乡镇前列。绵阳是一座欣欣向荣的科技城,石塘镇便是这“城中之镇”。石塘镇的经济地位是服务城市,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石塘镇党委、政府还提出了“打造城南商务生活新空间”的理念。刚去报到的第一天,接待我们的领导便向我们宣传介绍了石塘镇,虽然我有过去街道办事处实践的经历,但还是第一次在“真正的政府”实习,恰逢7月

14、

15、16日石塘镇

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我作为参加学习的一员,听取了“关于三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关于党建”、“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法律”等报告,我第一次在课堂外巩固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了解了石塘镇如何结合实际,执行区上下达任务的。尤其是16日石塘镇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会上,党委书记吴永和镇长罗泽斌的讲话使我了解政府工作特点,人民政府工作的主题、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措施即一个基层政府内部基本运作,不仅丰富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感受了他们下半年工作“夯实基础 再塑形象 稳步发展”的决心和干劲。“变政府经营企业为政府经营城市,打造城市型政府”、“人民政府工作重点有三个①维护好经济、社会秩序②解决好单个社会组织无法解决的问题③辖区内形成了一个好的舆论,把人民引到依法办事上来。”、“当干部的三条基本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口头表达力、行为能力。”这些从当地政府领导口中而得的经验之谈对我来说成了十分宝贵的知识财富,因为是实习的大学生,真正交给我们做的事情并不多,但我实习的社会公共事业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却是个例外,这个办公室负责劳动、社保、科技、教育、卫生、文体、民政事务、计划生育管理等。

办公室设有正、副主任和一名干事:胖胖的和蔼可亲的王主任,女强人典型陈雪副主任还有瘦瘦的罗艳姐姐,他们人很随和,脸上常常挂着微笑。就我这十来天跟随领导所做的工作可分成两大块:一是办公室日常性工作;二是综合协调工作(包括下乡检

查政策实施情况),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事务性工作,需要用到平时所学,还有些突发事件,甚至还要考验你的耐心。

1、公文处理。包括扶困登记表、教师节开展活动的通知的复印和公文撰写,其中我修改过一篇公文,题为《石塘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拥军拥属工作的通知》。

2、信息处理,很多工作开展后需要宣传报道,我们办公室采取编写简报的形式,我写过题为“优质服务进村到户三查一访工作再度开展”、“石塘镇党委节日慰问老党员干部”、“石塘镇各级组织多种形式迎八·一”的简报,均受到领导的好评。

3、机关事务中的接待工作,如领导询问会议情况,接待办生育证、结婚证、离婚证人员等,我亲自参与的一次办证是各村独生子女家庭扶困奖励的登记办理,来办证的大都年事已高,很少有人能写字,程序虽简单但困难重重都一一克服了。

4、办公自动化,领导要求我用word、excel软件制一个石塘镇的离婚登记表并打印出来,尽管平时有学过制表格,但从做到交规定的表格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我真为我的不熟练而汗颜,心想以后不能轻视小事,一定要练好“基本功”。

5、文书档案工作。办公室的档案柜里放的文书档案是本单位工作的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查证、参考作用,为创建省级优秀计划生育办公室,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就是按一份文件上的项目查找相应的档案并标注,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有几处未找到,领导解释说当时他们未做文书立卷归档,而现在评优却急需这些

“软件”,这就提醒公务员同志们一定要重视文书档案工作。

工作的第二大块是“三查一治”工作,这项工作始于1999年,一年分两次进行,时间为

三、七月份,“三查一治”指查病、查环、查孕、治病,我实习时随领导却了石塘下辖的东岳村和浸水村检查,在一个计划外怀孕的农户家做思想工作时,他拒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听劝,社计办王主任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是细致活儿慌不得,今天不行,明天再来,并嘱咐村级计生干部明天带计划生育法规来让他学习,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三个启示①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及时化解群众间纠纷,该农民曾和邻居闹过多次矛盾,邻居每次总是拿这句话来骂他,说“你生不出娃要断子绝孙!”其实该农民的妻子已为他育有一女,但他们咽不下这口气要生个男娃给邻居瞧②农村中封建“重男轻女”思想仍存在,要教育群众,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③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重在预防,若未预防则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这次社会实践收获有实践的、理论的还有经验的,但遗憾的是本想和同学一起在石塘镇作一个有关三产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因时间精力的限制而未付诸行动。11天的社会实践于7月23日结束,当我乘车驶离绵阳城时一种感恩的情怀涌上心头。在异乡生活诸多不便,但它让我体验了公务员的工作,感受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情,忍不要想要感谢组织这次社会实践的学院领导,也感谢石塘镇政府这十来天的接待和照顾以及一起同甘共苦的同。走过这十几天不平凡的日子,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第五篇:鹅塘镇机构改革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工作委员会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平桂管理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贺平委会[2011]35号)精神,全面推进我镇机构改革,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望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和条块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我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 12

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加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牌子)、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加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

2、主要职责

(1)党政办公室(加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乡镇党委、政府机关日常工作,同时承担人大、人民武装部具体事务,负责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政府法制建设、宣传、工青妇、精神文明、统战等工作,负责乡镇应急和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

(2)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辖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加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牌子),主要负责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普法宣传、信访工作及民族宗教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主要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社保、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负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综合协调社区事务管理;

(5)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乡镇农业、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统筹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负责农业、林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及流转、村镇规划建设、市场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产业综合统计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上述机构的职责在其“三定”方案中具体明确。 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纪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机构按照有关法律、章程和规定设置。

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地方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国土资源管理所等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为上级机关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

(二)事业单位设置

我镇新设立的事业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 (1)农业服务中心(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能源站、农机管理站)。将农业技术服务、农村公益服务、扶贫开发、水果、农村能源、农机管理等技术服务性工作整合由农业服务中心承担。

(2)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撤销劳动保障事务所。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动技能培训与转移等农村社会保障性工作职责整合由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

(3)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撤销文化广播电视站。将文化、体育、电影、广播电视等工作职责进行整合由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承担。

- 56

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市、管理区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面安排部署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二)组织实施(2011年8月1日至8月20日) 制定本乡镇的改革方案,上报管理区编委会审核同意,管理区党工委、管委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将现有的机构调整规范到方案规定的设置上来,定岗定员,并将各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定岗定员情况以正式文件上报管理区编办核准后再报管理区党工委、管委批准,待上级部门审批后,新的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挂牌运转。

(三)总结验收(2011年8月底前完成)

镇机构改革结束后,镇政府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总结改革经验,向管理区编办上报总结报告,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六、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镇要站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镇机构改革摆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具体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按时完成改革任务。

(二)严肃工作纪律。镇政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严肃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

做到人员不散、工作秩序不乱、国有财产不流失,人员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 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果果班社会范文下一篇:感动中国人范文

热门文章

广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