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

2022-0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据山西安全生产与监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6%和4.65%。其中:各类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00%和53.33%;建筑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5%和8.00%;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67%和1.84%。

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 篇1: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关键词: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构建;实践

一、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构建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依托苏北得天独厚的食品产业优势,形成了行业背景浓厚的专业发展定位。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和食品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专业与食品产业的关联度、互动度、适应度,确立了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与营养”专业集群(含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集群(含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含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集群,从而促进学院更好地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作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是学院依据江苏省食品产业结构特点及人才岗位职业群的需求,结合学院长期的专业建设基础与长期规划,基于食品自动化设备制造、调试、控制、检测与监控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及现有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的关联度,以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专业构建的特色专业集群。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自动机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自动线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机械制造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食品电子检测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业控制方向)5个专业。专业集群中的专业分属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对应食品产业链中的食品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监控检测、工业控制等岗位群,可满足现代食品自动化设备产业的生产与应用的全过程需要。[1]

二、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在“三会一办”推动下(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系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通过校企共建、多元化合作,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资源的集成、重组和共享。以“食品生物”和“生物技术”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校企共建食品科技园——“校中厂”。在现有食品焙烤自动生产线、啤酒灌装自动生产线等7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强化食品科技园——“校中厂”的“生产性”功能,形成“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由“消耗式实训”向“生产性实训”和“企业化运行”的转变。

构建了集模块化的技术平台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创新活动、企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项目等)为一体的食品设备自动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理念先进、系统科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行之有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施“校企融合五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学校通过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宇机械有限公司、卡夫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华润雪花啤酒等国内知名食品与食品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制定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蒙牛乳业、今世缘酒业等企业的设备操作标准如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等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在学院和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宇机械有限公司之间搭建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将企业现代化的食品设备自动化的生产制造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在生产车间、操作现场就能开展现场教学,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文化、安全意识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校企教学资源对接;依托校内省级江苏食品工程实训中心的焙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黄酒、葡萄酒等7条生产线,改进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使校内实训教学尽可能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托校内国家级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国内领先、条件一流的校内食品自动化设备,通过“6S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进行现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二)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是根据专业集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以食品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作为主线;以食品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的五大岗位群即食品设备的设计制造、装调维护、电气控制、电子检测与运行监控作为职业岗位群。学生在课程互通的立交桥中,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程,在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上,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与企业技术标准,实现“岗证融通”。

“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了专业集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针对专业集群五大岗位群职业能力中的基础共性能力、专项技能及职业拓展能力,通过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共享平台课程、各岗位专项技术课程及拓展课程,在顶层实行限选与互选课程,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了专业集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分别是“基础共享课程”、“核心分立课程”和“拓展互选课程”三大课程群。“基础共享课程”面向群内各岗位的基础能力与素质,这些平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亦可在学分与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中部的“核心分立课程”主要是各专业独立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这部分课程对于相近的专业来说,有部分相同,如机电与机械专业均开设《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但是总体上各专业差异性明显,属于模块化的分向课程包。经过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后,进入“拓展互选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专业限选课,可以在相近专业之间限选两门专业课,如机电与电气;二是专业任选课,全部围绕最典型的食品设备自动生产线——“灌装生产线”,针对五大岗位群开发互选课程,学生可在五个专业领域中任意选择2门专业课。

(三)建设开放合作、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

学校针对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及其面向的五大岗位群,以专业集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充分发挥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作用,构建多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紧密型合作机制,实现了实训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系统设计与整合资源,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形成满足专业集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校园,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开放合作、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

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与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校企合作二级学院等为平台,以“校企共赢”为合作基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真实岗位技能的实习,与校内实训互容互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将校外实训基地建成服务地方经济的实习就业基地。

(四)建设专业集群优质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围绕专业集群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集群教学资源。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虚拟乳品工厂”及其教学支持与评估系统、“酒类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课程教学资源库等系列数字化精品教学资源;在学校与一流食品设备生产企业之间建设“校企合作远程互动课堂”,构建数字化的教学与交流的空间。打造了“食机汇”现代食品设备资源库,全景式展现现代食品设备的种类与典型设备,可为企业院校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按照核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集群教学支持系统,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集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实施“一师双岗”制度,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双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按照学院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等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把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任课要求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一师双岗”制度。学校专职教师每学年在学院岗位承担400课时的80%的教学工作量(320课时),另20%的工作量(80课时)在企业工作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由带学生下企业实训实习、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下企业调研、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在企业顶岗实践等组成。与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量共同构成完整工作量,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与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列入岗位刚性管理条例。企业兼职教师“一师双岗”,按照各专业的专业课与专业实践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设置,企业兼职教师岗位每人每年承担160学时的工作量。

整合专业集群相关专业专兼职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了专业集群各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食机汇”等现代食品机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食品机械网络资源库”,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生产案例提炼成教学项目带入课堂。职校专任教师能了解并掌握食品设备行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了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双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宏,徐淮涓,孙铁波.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责任编辑:张志刚)

作者:李宏 张政 刘奎武 孙铁波 张欢

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 篇2:

山西民营企业基于安全意识的企业文化构建

据山西安全生产与监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6%和4.65%。其中:各类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00%和53.33%;建筑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5%和8.00%;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67%和1.84%。全省各类生产经营性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76%和27.63%。总体而言,各类行业的伤亡比例同比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山西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相对国营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也存在欠缺,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构建强调安全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以安全意识的培育为基点,论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企业文化的内涵。一般而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化亦有民族性、多样性的特点。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由于每一个组织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程。特殊的产生和发展背景造就了每个企业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组织作为一个社会集合体,而组织中的文化即是组织中的活动得以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且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2.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1)企业文化的独特显现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每个企业独特的发展历程促成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同类型企业由于发展背景不同,其形成的企业文化也独具一格。企业文化也成为辨别企业的重要标志。(2)企业文化的凝聚整合功能。企业文化彰显着企业独有的价值观和理念,员工较强的文化认同感使得员工紧密围绕企业文化行事。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凝聚功能与企业用规章制度或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规定不同,它是一种软约束力,通过价值观的渗透作用和内化,成为员工自发的自我调控机制,一定程度上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意识及行为。(3)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标志,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认同促进企业文化持续发展。成功的企业有其标志性的文化特征,员工以可以融入这样的文化为荣,对员工有很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二、基于调查的山西民营企业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文章针对山西民营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状况做了调查,受调查的对象女性占45.31%,男性占54.69%。高中以上学历占79.69%,工龄4年以上的占71.88%,年龄24-45岁占82.81%。

1.根据调查得知,基层员工对本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比较了解占81.25%,不了解的约占18.75%。对于保障安全生产的劳保用品而言,企业按时按标准发放占21.88%,有78.12%的受调查者所在企业在劳保用品的发放时间和标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外部装备的不全面成为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劳保用品发放以后,员工是否能够准确的使用呢?从调查得知,按规按需使用劳保用品占调查对象的39.06%,即60.94%的员工从认识上存在不重视劳保用品使用的情况。

2.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图1)可以看出,在员工所接受的各方面培训上,生产安全的培训所占的比例最高,表明民营企业已较为重视安全生产操作。受调查的民营基层员工对于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比较明确,占总人数的87.50%。

3.对所得数据的分析。从以上的调查所得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员工对规章制度以及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都比较明确,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也相对比较重视。但为何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呢?归结为基层员工执行力度不够,企业没有形成人人讲安全的企业氛围和文化。强调安全的企业文化缺失导致企业员工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主观上未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表现在无视单位规章制度;明确岗位安全职责,但相关安全条例自身执行不足等方面。甚至部分管理者也抱有侥幸的心理,不重视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大于一切”等标语在各单位随处可见,标语很响亮,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把生产、效益、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安全的企业文化缺失成为民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之一,因此在民营企业构建以安全意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三、构建以安全意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安全理念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要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意识和理念培育尤为重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是关键,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做好企业安全工作,从内因入手,形成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和落实机制。

1.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的常态化,纳入员工培训体系。企业从员工入职日起,就应将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纳入常态化的轨道,对员工进行制度化安全知识的培训、定期化安全知识的考核。全体员工形成时刻讲安全的氛围,并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构成部分。加大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各类型安全活动,使全体员工将抓安全作为一种本能,深入员工的意识,甚至成为一种潜意识,成为企业培训的固有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优先考虑安全问题,将安全问题作为生产活动执行的前提。

2.树立预防为主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和精神。企业文化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建设其独有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价值观和精神贯穿其中,融入企业的宗旨和愿景。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价值观和精神,将有助于将安全观念渗透进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和环节。细致、全面的提前预估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节约安全问题带来的人员安全成本及机会成本,以安全生产赢得利益。

3.以安全为首要抓手,打破现存的固有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表现些许的根深蒂固性。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有凝聚整合导向的功能,更要落实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基业长青方面。但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安全问题忽视或意识淡薄的状况与企业文化所追求的基业长青背道而驰。因此,企业要想赢得永续经营,必须改变其固有的观念。以安全为切入点,改革规章制度、改变考核机制,将安全作为员工考核的首要指标,如将安全生产作为员工获得奖励的独立性指标列入企业人事考核项目内。改变过去将效益作为首要考核指标的方式,以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事事以安全为前提作为打破固有观念的标志。打破固有的文化观念是企业精神层面的变革,需遵循解冻—变革—冻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层需身体力行,切实落实安全指标,从上而下进行解冻,从下而上進行冻结,将安全真正落实在企业实际经营中。

4.构造意识为先、重在落实的指挥监督链。打破固有的“纸上谈安全”的模式后,员工的安全意识必然会极大改善,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巩固,必须将内隐的意识落实在外显的行为中。企业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及有创造才干的管理者,将重新设定的安全意识纳入企业精神,形成从上到下,层层相连的安全意识链。管理层的领导和指挥以安全前提,将安全落实在具体工作任务安排中并进行监督,形成安全工作由上及下的指挥监督链。[基金项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山西省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现状及其培育研究(1403)” 之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作者:赵素芳

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 篇3:

浅谈安全意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摘要:不同的安全认知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安全生产意识。 如果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缺乏或薄弱,工作场所可能会发生危险的情况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严重的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地位。本文简要概述了安全意识,分析了安全意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表现以及相对措施。

关键词:安全意识;问题;措施

一、安全意识概述

现代安全意识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

公司的基本安全政策和法规已经处于正在建立或正在实施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基本的安全政策和健全的或持续的规则和条例。了解人的安全主要是了解安全技术和操作程序,评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人们也并没有将安全问题放在公司的首要位置。

2. 强化管理阶段

考核企业员工基本安全技能,规划实施安全培训。这一阶段的一大特点是公司事故发生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严重事故却超过了这一平均水平;这一阶段的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于安全的理解应是安全技术手段服务设施是否尚存关键问题,或者是否符合程序,而意外事故被看来应是可以预防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大多数意外事故是因为不安全行为和现场业务知识引发的,因为公司员工的不安全认知而是出现。

3. 广泛参与阶段

实施现场安全运营管理,管理层和主管积极参与程序和人员和承包商的实施并承担责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事故率低、阶段低。管理层开始认识到现场一线工人的意识和参与,以将安全绩效提升到新的水平。 管理人员知道大多数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决定。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现场工作人员都表现出真诚的承诺,与他们的管理人员一起改善健康和安全。

4.通力合作执行阶段

通过现场安全运营管理获得的好处可以得到广泛理解和支持,以促进运营程序。在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和职工开始意识到,从国民经济和职工士气的视角来看,健康和安全关键问题均为重要;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他们的决定对意外事故预防和出现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问题应是每个人的法律责任;经由统计数据可以极为清楚地证明安全的重要性。

5.持续保持改进阶段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及时落实和改进,不断改进操作程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中,职业伤害或隐患都被视为公司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视为其核心价值观,这一阶段的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乐于善待自己。 安全知识和隐患知识应该共享和借鉴,同时发现非工作相关的伤害同样重要。

二、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中,常说应当有安全意识,可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除了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之外,有多少职能部门或是公司员工真正注重安全意识吗?最显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部分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主观意志薄弱。主要体现为:不遵守厂规纪律,不重视安全生产责任,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例如,工作时不穿工作服、不戴安全帽,违规点火,违规进入密闭空间,高空作业等。说到安全,他们背道而驰,我行我素,安全意识被严重消耗。单位不从事安全教育培训,认为没有必要,拖延时间,员工不认真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认为危险是遥远的。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公司员工转变观念,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确保员工安全意识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加强。

2. 企业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低,安全意识淡薄。总是认为管理安全是安全经理或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管理者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观点和想法。这是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也体现了安全生产思想观念中的隐患。

3. 公司员工有安全意识却不能付诸实践,最终的结果反映了领导对安全意识的缺失和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应该说,公司领导是有安全意识的,因为在他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开会还是小型会议,他们总是讲“安全第一,预防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等。安全意识很强,似乎很到位,特别注意安全,尤其是我们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但是,在某些工作中,生产为先,安全工作被遗忘,安全被忽视,员工劳动保护和生命健康保护被忽视,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忽视。

4. 不顾安全,出现“三违”,即违规作业、违规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归根结底,安全意识还是薄弱,安全意识不够。 如果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都有一条安全生产链条,就没有“三违”,就没有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基础不保的企业,如何谈生产、谈利润、谈和谐社会、谈稳定发展。

三、提高安全意识在企业生产中的措施

企业基层单位要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不依赖于具体部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认可,共同参与,所谓“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就是你我,就是公司全体员工,所有人都有责任。

此外,企业或部门领导要听取基层单位员工安全、健康、环保的意见和建议。 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基本和扎实。一线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往往应是最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安全本身需要实质安全和以人为本。

首先,需要教育和培训安全知识。深入推行安全教育,灌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加强安全公关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事故案例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安全活动。 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研究,让员工意识到事故的危险性 严重性:通过学习《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让员工知晓、遵守法律、保护自身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关注安全生产。 此外,通过在工厂安装固定的安全宣传标志、警示牌、黑板报,可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其次二要落实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每一项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以及考核标准、透明。管理者与大众的等级相同,有奖有罚。此外,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违反秩序、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安全活动的开展,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了解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工作程序。

参考文献

[1] 杨红军,吴剑波,陈运兵.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7,(5):187.

[2]李茵.淺谈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22).310-310.

[3]时洪禹.浅论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安全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3,(4):73-74.

(辽河油田劳务管理中心  辽宁盘锦  124010)

作者:杨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论文下一篇:乡村规划产业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