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2-09-15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 实施创新性教育, 已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 并非易事, 因为有一些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 例如:兴趣、教师的能力、知识的链接、情感的培养等都是与之相关的因素。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顺利的进行创新教育, 就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会探索和创新。

1 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观念支配行为, 受传统影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 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 这样怎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 从“以教师为主, 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 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 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是降低了, 但是对老师来说, 实际上是变难了, 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老师必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才行。”这是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为什么教师会感到压力这么大呢?难道教师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 把所有的材料都查齐了, 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吗?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 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 甚至, 也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 那么, 这个时候, 请把机会交给学生, 这种方法是再好不过了。教师只要掌握了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的责任和道理, 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就永远都不用“惧怕”学生。这种角色的变化, 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 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所以, 专家提醒教师, 一定要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因为面对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丰富了, 课堂对教师的关注也大大转移了。

由于同学们的个性具有差异性,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 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大胆想象, 敢于另辟蹊径, 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创新性人格。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提问, 要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 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学会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2 设计课堂结构, 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 突出了教师的引导,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其思维空间受到束缚, 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 思维比较活跃, 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预习, 看参考书, 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 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 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以授新课为例: (1) 预习交流。小组相互交流预习认识, 训练人人思考、表达的能力, 把自己想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 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完善对要学知识的认识。这样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 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 (2) 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明确重、难点, 并加以点拨, 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 (3) 尝试练习。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 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 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过评讲, 矫正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了。 (5) 提高练习。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 巩固所学成果。 (6) 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弄清本课内容及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认识。这样的设计,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加了学生说、练的时间, 减少了教师说课的任务,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会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应用, 让学生学习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首先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充分利用旧知识与实际发展的不相适应, 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研究, 不断地进取。如支付菜款, 计算必须精确到百分位, 即保留两位小数, 是计算的需要, 而在生活中, 只保留一位小数, 是为了方便付款。通过比较, 学生明白了求解的近似值要看实际情况。其次, 要从数学规律形成的教学中, 使学生重视实践, 学会观察、分析、概括。例如, 教小数的性质时,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0.4米、0.40米的长短, 观察变化情况, 找出规律, 概括出小数性质。最后, 要通过对数学规律的运用,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安排发展性的练习,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 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 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支粉笔, 一张嘴, 一本书”的单向性填鸭式教学, 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 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多向”的实物展示, 投影运用, 多媒体等通过多种表现形式, 增大学生信息量, 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5 树立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观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其次, 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 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 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认真地指出来, 只有客观地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最后, 教师还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 教师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的评价、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 一个鼓励的微笑, 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 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 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要科学地设计课堂结构, 突出“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鼓励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 知识的更新, 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 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需要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不断努力和追求。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作的重要部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发展的评价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福森, 张学刚.浅谈新课改中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6:218.

[2] 任焕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变革[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6:199.

[3] 高凤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 2009, 3:7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知识管理对系部教学管理的促进下一篇:浅析管理会计“业财融合”会计人员执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