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院校师范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

2022-09-12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国家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重视教育。国家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略和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而培养社会需求的的人才,学校是主战场,教师是核心因素。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教教师,不论是其政治地位还是待遇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都得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整体国民素质的提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师范生的就业也面临着极极大的挑战。对于师范生而言,其就业渠道是宽泛的,但就业形势势比较严峻。目前师范生,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师范生就业出现现了困难,只有少部分能进入教育系统工作,很多处于待业状态,其主要原因有:

1客观原因分析

1.1 就业市场的变化

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各地高校开始扩招,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学生“遍地开花”。根据江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高考的招生计划,今年共有1454所高高等学校计 划在我省 招生378813人 , 其中招收 统考生计 划划354313人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24500人。今年总体录取率将达达到88.9%,创历史新高,比去年高出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取率达到48.9%,超过去年2个百分点。高考生面临着近乎人人都都有大学可以读的现实。然而带来的弊端就是四年之后的就业面面临着“僧多肉少”的尴尬境地。一直受到家长追捧的师范专业,也出现了“饱和”的现象。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很很多学校合并,导致了教师队伍的趋于“饱和”现象。对教师的社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给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的压力。

1.2 教师资格认定门槛的变化

我国从十年前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越来越多的非非师范生或者社会人员通过各种社会培训, 认定了教师资格,获获得了教师入行的资格。做教师不再是师范生的专利。入职门槛槛的降低,更多的优秀非师范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得原本本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师范生生存压力变得更大。此外,随着社会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各地教育局在教师队伍的学历需求上发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加入到竞争教师队伍中,很很多本科生因为学历不够而被直接拒之门外。学历不断提升的要要求也给师范类本科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1.3 教育人事制度的变化

一直以来,教师与医生、公务员等职业被人们通常称为“铁铁饭碗”。随着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这样的情况况正发生着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进素质的决定》中指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扩宽教师来源,实行师资队伍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自主流动的淘汰合合同制。在管理机制上,实行聘任制,破除教师终身制。根据教育育部的最新政策, 师范生从2015年开始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证。2010年,《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 ,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 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畴;破除教师终身制,5年一认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和工作业绩的考查。在两年的试点中,28.08万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7.72万人通过考试 , 通过率仅为27.5%,与以前各省考试通过率70% 相比 , 通过率大幅下降 , 大大提高了教师入职门槛。教育部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至此,试点省份达到10个。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准入机制的教育人事制度发生变化,使得那些素质较低、教学能力较差的师范生被直接挡在了教师队伍之外,师范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压力越发严峻。

1.4 其 他客观原因

综合性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难的客观原因除了以上的几点因素,还具有其他客观原因。

首先,师范生生源质量的下降。笔者所在的学校即由原先医学院、工学院与师范学院几所单科性院校于2004年合作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院校。目前共有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16个本科师范专业,涵盖了理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13个独立学院。师范类专业的生源不像十几年前成为优秀学生的首选,很多学生优先填报学校更具优势的专业,如临床医学,在最终没有被录取的情况下调剂到了一些师范类专业。这些学生本身对教育事业不热爱,兴趣不浓,本身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加上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导致自身的竞争力不够。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所在学院大部分是师范专业,每年会跟大量的师范生接触,发现最终能成功考取教师编制的同学, 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年将本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同学,而那些失败的同学则多为当年被调剂本专业的。由此可见,生源的变化对于综合性院校的师范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其次,院校名称的变化影响较大。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由三所不同性质的单科性院校合并之后改名的, 之前的师范专业多数为师范学院的专业, 而社会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在社会上大多数观念认为,读师范专业肯定优先选择师范类院校,如江苏省内的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反而成了“鸡肋”专业,在学校内部专业不占优势,又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导致在同等级别的院校中,综合院校的师范专业的生源要落后于师范院校,加上学校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认可度也得不到提升,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口碑。长此以往, 综合性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最后,综合性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投入不足。多校合并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各种校内资源的整合,包括资金,教师队伍和固定资产等等。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教育投入得不到保证。师范生的培养观念一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 甚至随着一些教授的退休等师资的变化,培养水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笔者所在学校的师范生每年都会组织师范生参加省里的师范生技能大赛, 虽然整体上也能取得不错的名次, 但是在很多环节上却落后于本市的另一所专科师范院校。

2主观原因

综合性院校师范生就业出现困难除了以上的各种客观原因外,还存在着自身的一些主观原因,阻碍着他们的就业。

2.1 自身的就业心态发生变化 、期 望值偏高

笔者多年从事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所在的学院也是以培养师范生为主。在与这些师范毕业生的交流中发现这部分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就业心态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去”:不去经济落后地区就业、不去教育系统之外的企业就业、不去民办学校就业。他们很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 压根不考虑去一些偏远、经济薄弱的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加上发达地区竞争压力较大, 比如户籍限制的取消全国各地的考生涌入,研究生加入到考编队伍中等,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同学并没有最终考取当地的教师编制。这部分同学, 并没有放低“姿态”, 去其他经济较弱地区再考或者去民办学校甚至企业就业,而是在家“待考”,第二年再考。这样的就业心理的存在导致综合性院校师范生的就业整体不容乐观。

2.2 自身的综合能力不强 ,缺 乏竞争性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对每位师范生, 尤其是综合性院校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自身的专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而在现实中,很多师范生本身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不浓厚,道德修养不够高,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不注重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最后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出类拔萃,最终以“失败”结束自身的就业应聘。

3结语

通过以上分别对师范生特别是综合性院校的师范生就业困难分析之后发现,除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不强,就业心态发生变化等主观原因之外,还存在着就业市场、教育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由此可见,提升综合性院校师范生的就业水平不仅需要学生本身提升能力、转变就业观念,还需要学校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以学生为主题不断做好市场调研,全面推进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提升竞争能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输送大量的师资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全国掀起了一阵合并单科性院校为综合性院校的“旋风”。而此类综合性院校的师范生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高校合并之后新开设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二是由之前各学校保留下来的师范专业的师范生。笔者所在的学校即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合并而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就业指导经验,联系所在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主、客观原因两部分,详细地探析了目前综合性院校师范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综合性院校,师范生,就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铁客运安全管理问题与监管策略下一篇:浅析中国传统动画中折纸艺术的运用——以《聪明的鸭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