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理念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生本课堂理念范文

生本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吴丽霞

不知不觉从事教学事业已二十年有余,坐下来细想走过的风风雨雨,无不让人感慨万千,酸甜苦辣跃然心头。尤其是自生本的理念进入我们的大脑,生本的课堂进入我们的校园后,更是让我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知道作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热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也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一切的一切总得有个开始,于是,我便在疑虑与徘徊之间左右为难。进,该怎么进,退,又不是我的个性?干脆,再走一走,我相信:别人能走,我也能走:别人敢做我也敢做。路,就在自己的脚下„„从此,一切似乎都在无声的改变。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

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做好生本教育教学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察看了许多关于生本教育的资料,他首先在理论上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和帮助„„

一、对于生本理论的认知与初步体验。

生本课堂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感悟和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如何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学习的活动,就成了构建生本课堂时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教学活动,不在于活动本身设想得如何尽善尽美。相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活动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这个问题,“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低入”。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这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再简单一些,让学生走进去,让学习变成他们最喜爱和最乐于从事的事情,欢乐的、友爱的、有效的,这是最符合学生天性的事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入”其实营造出了一种近乎于“零干预”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挥、充分思考,进而培养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许有人会问,“低入”是不是等于“不设难度”呢?我想,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真正的“低入”,一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坚实的支持、清晰到位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悟知识。

我以为,教师在选择切入点、设计问题的时候,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切入点的选择上,要避免传统教学的细致和琐碎,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抓住最根本、最精华、最能代表文章特色的某个方面进行设计。这其实和我们更早之前的“一课一得”的教学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而言,有的精于言辞优美,有的长于人物刻画,有的妙在思辨睿智,有的壮于抒情婉叹,各有各的精妙。只要选出最能代表文章特点的、最精华的一两个点,从这些方面简单进入、设置问题或任务,就能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听、说、读、写。其次,在设计问题、交代任务的时候,应当注意“低入”的技巧,处理好“直接”与“含蓄”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直接”,指的是在提出问题、交代任务时,教师要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的“低入”又必须是含蓄的,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活动,保证学生的“多做”。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的实际,不仅在交代任务时让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操作,而且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写得更多,读得更多!最后,“低入”还应当把握一个原则,即我们所选择的入口、所设置的问题,都必须是适合学生群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容易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学生无法完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真的尊重了学生,是否真的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生本教育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强调:生命如此神奇,其本能的感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极其优越、无可比拟。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为根本任务,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感悟世界,自主地实现生命的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对他的学习产生着极大影响。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老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曾有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去感悟文章的思想与蕴含。但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习惯于越俎代疱,总是把作者推到学生面前,然后对学生指指点点:看,这里有作者的某种意图;看,那里有作者的思想含义„„学生哪里还有空间去感悟,去领会呢?

生本教育正是针对这种现实,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知识,生本为语文提供了一条最简捷、最根本的思路:“大阅读”、“大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

如果我们再深一层去理解这条思路,可以归纳为“多做而深思”:“多做”,正是以生为本,回归学生本位的体现;“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教师要善于设计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在“生本”理念里,我们常说:“课下做准备,课上早交流。”有人不以为然,“课下做准备”不就是“预习”吗?我想,这两种说法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课下做准备”,意味着打破课堂45分钟的界限,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安排学生在课堂之前,就进行前置的准备,让他们在课前就进行相关的阅读、研究和思考,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前调动。由于教师在课前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学生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到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激发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展开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碰撞和提升的舞台。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引导和铺垫。因为从某个角度看,当学生有了充分准备时,老师过多的“引导”或“创设情境”,不仅会抢占课堂的空间,而且会变成一种干预,甚至成为一种思想的束缚!因此,只要设计好课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然后明确地交给学生就行了。此时学生就可以在“课下做准备”的基础上,打开话匣子,趁着兴致“课上早交流”了。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构建生物新课堂,以加快课堂改革的步伐。那么,怎样将生本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各环节呢?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教师可以在生本教育基础上,以任务作为牵引,引导学生融入任务,高效完成预习。在预习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得到发挥。当然,仅设计预习任务还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教师还必须注重对预习的检查。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预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针对这四个内容,教师依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多细胞生物通过受精卵发育而来。请思考生物体内为什么会有不同形态、功能又有所不同的细胞呢?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为什么?人类会变老。细胞也会像人类一样变老吗?细胞会不会自杀?设计对应的问题,学生预习起来更有针对性。第二天的课堂展示上,教师以随机抽问,或是集体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创新生物课堂导入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不能像以往那样以简单问候、复习等方式来导入,教师必须在导入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创新导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对话导入、趣味导入等方式实现导入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学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教师以趣味导入方式成功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DNA是遗传物质。为了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师利用有趣的方式导入学习。教师提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其中蕴含什么生物学知识吗?此时,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兴致。教师继续提问:种下瓜,能长出豆子吗?龙能生出凤吗?教师问完,有学生开始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学生主动思考:老师葫芦里卖着什么药?随着教师的停顿,学生开始探讨,课堂其乐融融。从这个案例中可见,教师利用熟悉的句子,引出遗传物质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利用句子阐述时,需要融入情感,调动氛围。

三、以生为本,改革生物教学方法

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突出生本教育,教师必须改革生物课堂教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会学习,教师的教才是到位的、有效的。例如:在学习“关注癌症”一课时,教师设计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请探究癌是如何产生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不幸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办?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从癌症的产生,到致癌因子的举例,再到生活中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素,最后到假设患了癌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倾听、质疑;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当然,当有不和谐的现象产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等合作探究结束,小组再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学习要点隐藏在问题中,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完成。

四、以生为本,搭建动手实验平台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自演”,学生不幸沦为“观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动手实验的平台,以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细胞呼吸”一课,教师给予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石蜡油?烧杯中的水温上升。这说明了什么?将橡皮塞打开,能够闻到酒味。请问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你能说说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吗?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一定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认真实验,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时,也能享受到自己操作的乐趣。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更大的提高。

以生为本就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设计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突出生本教育。以生为本并不是要求教师“全程放手”,教师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清江中学)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店子镇中心小学

祝庄华

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填鸭式、挤牙膏式,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怕字当头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生本教育理念下观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第四篇: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生本教育如何高效

大榆小学 林春艳

生本教育是对当前教育模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生本教育的基本方向是“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有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们都清楚一件事: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就是之一。在生本教育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说话或插话;在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自由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争论不休,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如何组织?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在教学中的 做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成为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 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刚开始时,可能是自己还不懂怎样更好的激励、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能学生习惯了那种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显得沉闷,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我自己也很累、很没劲。但是,多次尝试、慢慢引导后,还是觉得小有成效,我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就拿我的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具体表现在:

1、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的书写格式;

2、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小研究中,我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在教学“ 吨的认识 ”一课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一座桥限重1吨, 小熊重400千克,小马重300千克,小牛重500千克,小鹿重100千克,它们能一起过桥吗?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主人。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做碰碰车每人3元,20人需要付多少钱?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3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可以用20个3相加;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20表示2个10,3乘以2等于6,表示有6个10,就是60;还有的学生举手说:也可以 用3各20相加。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微笑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第三,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真了不起,所有的题都作对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竖起大拇指 ”,当然,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数学活动,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根据新的数学课程目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盈智慧和灵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生本课堂,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

1.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2.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日渐被教师所接受。当堂达标教学是目标教学的本土化、个性化模式,是目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优质教学模式。

3.目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 (1)缺乏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 (2)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3)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 (4)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5)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

4.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镇乃至全县来说,都处于不理想的位置上,这与和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与人民群众接受的教育需求相比,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当地人民群众期待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和平学区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实际,把“生本课堂,当堂达标”的研究推广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把“生本教育理念下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特拟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意义

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是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改革的原点。生本课堂、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力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两年来,和平学区积极推行生本教育思想,已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全校教师的目标意识、效率意识、达标意识和质量意识,有利于打造合作、互动、共同成长的教科研团队,提升全体教师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3.改善课堂教学实践。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当堂达标教学以“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为本质特征,其基本模式为“前置性研究—组织教学—目标导向—教学达标—达标测评”,具体方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具有简单、实用、灵活、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实践,构建实用、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三、课题组的组成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康泰宝

成员:孙晓玲、牛玉霞、卜鸿鹃、谈应琪、王亚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每位课题教师确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理念,树立当堂达标意识。

2、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全学科整体推进。

六、实施步骤

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10—2012.12)

1、正式启动“生本教育,当堂达标”教学实验工作

2、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组织参与各种课题培训。

集中培训: 组织教师参与中心学校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

分散培训:为课题组教师提供《生本教育》 理论书籍或网站,开展课题实验的有关的学习。

本阶段预期目标:

1、学校课题组确定详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2、在课题教师对“生本教育”理念有较深刻的认识,每人撰写一篇关于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体会文章。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初步探索阶段(2013.1—2013.4) 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

2、强化学校课题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课题负责人是引领生本教育,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课题研究人员要依据学科

按照计划定期参与备课、指导教师编写教案,跟踪教师听课、评课,引领教师尽快掌握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3.实施典型带动策略。典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生本教育,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要及时培育教学改革的个人、学科典型,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带头作用。

4.依托各教研组开展生本课堂,当堂达标教学研讨活动。 5.定期和其他实验学校交流,及时汲取好的经验。

6.定期组织生本课堂、当堂达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评比活动。 7.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 本阶段预期目标:

1、课题教师孙晓玲、牛玉霞、卜鸿鹃等教师执教生本研讨课;

2、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生本研讨课活动;

3、结合各种生本研讨课活动,积累各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资料,并刻录光盘、汇集成册;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课题成果。(2013年3--6月) 本阶段预期目标: 组织、承办一次镇级以上的生本教育课题研究观摩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形成独特的生本课堂,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2、积累优秀的生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资料。

2012年6月19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生哲理美文范文下一篇:设备安装报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