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塑造美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塑造美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为深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生命教育理念,多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坚持立题研究中小学音乐“和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乐“和美”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音乐塑造美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摘 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美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功能。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落实美育教育渗透行为,发挥美育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审美教育;教学探讨

音乐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从中学到什么?是会唱歌,会演奏乐器,还是会懂得简单的乐理知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富有感染力,能陶冶情操,激发其潜能,塑造人的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音乐是人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课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受到大家的重视。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审美情操的培养,以及审美创造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的美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学生培养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歌唱音乐、欣赏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来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美育呢?文章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歌曲演唱中感受美

音乐是美的化身,音乐的美无处不在。歌曲中节奏、旋律、和声、歌词的描绘都体现出和谐、生动之美。学习唱歌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歌曲演唱中来感受音乐美。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具有一定美感的音乐作品来感受,来抒发。教师可以先从音乐作品的歌词入手,分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身临其境,反复置身于歌词描绘的画面中,再通过有感情的歌唱,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尽情地感受音乐美。

例如,歌曲《忆江南》教学中,歌词内容是白居易的一首古诗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江南美丽风光的诗词来感受江南的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交流江南的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吹杨柳,小桥流水的醉人画面,并配上歌曲音乐描述:江南水乡,小河缓缓地流动着,风轻轻吹过,岸上的杨柳随风摇曳,水面上微微泛起波浪,河岸边的花儿灿烂开放,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再把歌曲插入美妙的景色中,引领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用连贯的气息,优美舒展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忆江南》,学生唱得轻松,学得愉快。江南音乐委婉细腻在二声部的合唱中更显生动,学生相互配合,声部间的碰撞真正领略到旋律、和声的美,优美动听的歌声把江南的细腻柔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

二、 乐曲欣赏中鉴赏美

音乐鉴赏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的鉴定和欣赏,欣赏音乐除了听觉的享受之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背景的了解,去体验更多信息,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通过音响所带来的音乐魅力是无限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可以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它的激情,在音乐力度的强弱对比中感受音乐色彩的冲撞力,音的高低变化,激起了人们内心感情的波澜,或轻声低吟,或气势磅礴,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激发着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例如,歌曲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歌曲,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演唱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这种叙事性的歌曲很适合帮助学生通过聆听,理解音乐内涵,激发情感。这首歌曲旋律悠扬动听,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处理,根据歌词内容用领唱以及多声部的合唱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英雄的故事,学生在感受音乐旋律的同时,内心随着音乐情绪不断地起变化,忧伤、悲伤甚至愤怒的情绪激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这首歌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教学中可以围绕着欣赏歌曲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情绪的同时,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了解歌曲背景故事,在欣赏之余通过语言,通过表演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受他不畏强暴的英勇,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引起学生对小英雄的思念,同时教育学生要好好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还肩负着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多种类,多风格的优秀作品,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还要能欣赏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唢呐曲《百鸟朝凤》、古筝曲《渔舟唱晚》等乐曲的聆听,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把人们带入这美丽的情境中去畅想、去遨游。中國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世界各地和各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反映了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生活和自然风光。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鉴别和欣赏越来越广泛的中外民歌、名曲、经典歌剧、舞剧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观的拓展和提高。又如,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调清新自然,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是一首经典民歌,成为中国民歌的一种标志。同时,师生还学习认识了许多外国民歌,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悠扬的旋律,缠绵的歌声,律倾诉着离愁别绪,表达着对同学挚友的友谊与祝福。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欣赏大量的音乐作品,培养和提高了同学们鉴赏美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会了用自己的耳朵来欣赏音乐,更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来鉴别和感受音乐。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对乐曲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聆听美好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以及各种人声或乐器所发出的音色都能给他们带来音乐美的享受,使他们精神愉悦,感受作品的美的同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 器乐演奏中表现美

对音乐作品理解的表达方式除了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展现,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的方式来表现,它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器乐演奏过程中对演奏能力、技巧的训练虽然很重要,它是完成音乐的技术性基础,但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审美情感的培养。器乐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作曲家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还只是音符,只有通过演奏者选用合适的乐器,并用娴熟的演奏技巧表现出来,通过乐音展现使人们得以欣赏,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是在用技巧弹奏作品,而是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融入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去表现音乐作品中的美,用心把自己认为最理想的声音演奏出来,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力度带来的是一种内在听觉与外在听觉相结合的审美活动。

例如,用古箏演奏周杰伦的这首具有中国风的《青花瓷》,既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尊重作品艺术本源的前提下,用古筝演奏的方式来演绎作品,在演奏中启发、引导学生投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结合古筝的音色特点,通过古筝技法的演奏来展现歌曲的意境美。除此之外音乐课堂上打击乐器的使用也很广泛,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以展示音乐魅力。又如,欣赏《鸭子拌嘴》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学习乐器演奏方法,指导学生选用大锣、大镲、小镲、木鱼等进行合作演奏,结合镲的音色特点,通过演奏表现鸭子活泼可爱的形态,大镲、小镲交替演奏生动地再现鸭子拌嘴的热闹场面,感受朋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学生通过运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和情绪,在合作过程中展现作品情境的同时,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体验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

四、 音乐实践中创造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各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大胆创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四年级学戏曲的音乐教学中,通过现代京剧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充分地体会京剧的特色,懂得基本戏剧常识。

例如,在欣赏戏歌《唱脸谱》时感受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在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在开展的“班班有歌声”比赛活动中,学生们现场演唱这首《唱脸谱》,表演时同学们将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对京剧服饰,道具,脸谱,唱腔的研究,进行创作表演,将歌曲中的拖腔演唱,声调抑扬顿挫的念白,手、眼、身、步动作的表演,道具的运用等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获得了好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又如,歌曲《中国功夫》教学中,每个乐句的最后长音处,让学生结合歌曲,运用动作和象声词来表现习武的场景,学生们伴随着节奏运用击掌、跺脚、出拳等动作,再加上“嗬哈”等象声词模仿武术动作的力度,边唱边做声势动作富有激情地展现了中国武术音乐的气魄,不仅创作出了歌曲的豪迈之情,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热爱。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表现的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通过活动愉悦了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美育的功能,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美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聆听、演奏、演唱和音乐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

[2]杨旭东.基于美育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

[3]俞婧.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4).

作者简介:

林景,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作者:林景

音乐塑造美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小学音乐“和美”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深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生命教育理念,多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坚持立题研究中小学音乐“和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音乐“和美”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音乐“和美”教学基于学生生命发展而立题,从尊重儿童的需要出发,让音乐成为儿童内心的自然渴望;同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的充分展现,让每一个生命主动愉悦地多元发展,从而创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教育境界。

所谓“和美”,即“和谐、尚美”。“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是事物按照规律协调运转达到的最佳状态,它是“和美”教学的本质;“尚美”是指达到美好的境界,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它是“和美”教学的终极目标。音乐“和美”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施教,以美育人”,以美的规律完善教育,以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

音乐教学内容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教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和谐,从人的生命发展的角度讲,需要从与人的生命相关联的生态体系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和谐度。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四个生态领域,分别是:“人与自我的和谐”,即通过学习音乐,能自我调节情绪、净化心灵、塑造人格;“人与自然的和谐”,即通过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与他人的和谐”,即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宽容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人本意识,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人与社会的和谐”,即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确立了教学内容和谐建构的基本思路之后,我们确定了具体操作办法:首先,对国家教材(以鲁教版为例)进行重组;其次,对重组后各生态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平衡配比;最后,针对重新整合的教材,提出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建议,如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等。

音乐表现形式的“和美”建构。我们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学校师资结构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确立四种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以唱歌教学为载体,将音乐能力(感受与欣赏、表现、创作等)和学习能力(自学、合作、探究等)进行最大程度地综合,力求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每节课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每学期用10周时间(小学20节、中学10节);合唱教学:每学期用4周时间(小学8节、中学4节),选择1-2首合唱歌曲让学生演唱,要求达到优美、和谐、统一;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以口风琴、巴乌、尤克里里等乐器为主,每学期用4周时间(小学8节、中学4节);律动表演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每学期用2周时间(小学4节、中学2节)。

二是选定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教学内容,分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四个单元教学模块,每个单元模块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学习。

三是确定授课教师。根据音乐教师的爱好和音乐表现力,采用教师自主申报和学校指定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确定适合的音乐教学任务。另外,为了让音乐教师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我们每年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换。

音乐课堂教学要素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课堂,必须是师生双方与教学诸要素之间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围绕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我们重点选择了五个要素,让它们之间形成最大的和谐。

教学目标的“和美”:将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識与技能)整合设计成三位一体的目标,突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关系的“和美”:课堂上,我们倡导师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情感场,重点体现三个要素,即平等、民主、包容;合作互助的“和美”: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转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又从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转到以“共同发展、美美与共”为旨归的学习共同体;内容形式的“和美”:内容指歌曲内容,形式指音乐表现形式,抓两者之间的和谐,实际上是抓“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和谐;能力表现的“和美”:我们除了重视音乐学科能力的发展外,还提出了“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三种能力的和谐统一,并通过三大能力的齐抓共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教学评价,紧扣“和美”教学的操作体系,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构建。

评价内容的确定。围绕目标体系,我们确定了三个评价领域:一是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评价,评价指标包括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识谱等)、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等)、音乐表现能力(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创造能力(探索音响与音乐、创编等)、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等);二是自主发展与社会能力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挑战能力、质疑能力、求助能力、建构能力等)、社会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评价能力、辩论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人与自我(规则意识、自尊自信、挑战精神、荣辱观念、理想追求等)、人与自然(热爱自然、环保意识、自然探究能力、审美情趣等)、人与他人(诚信、友善、爱心、孝心、互助等)、人与社会(人文情怀、文明礼仪、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国际认同等)。

测评方法的确定。采用过程性评价(占40%)与终结性评价(占60%)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音乐“和美”教学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笔试占40%、面试占60%;音乐“和美”教学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发展评价以及音乐“和美”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采用教学过程定性评价的方式)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多元评价)的方式进行。

测评结果的填写。根据测试成绩,每学期末,为每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分项赋分,并填写音乐综合素养评价表,记录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轨迹。

音乐“和美”教学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音乐“和美”教学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和谐度大大增强,尤其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二是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很大发展,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大批孩子登上了省市级、国家级的舞台;三是“和美”教学的影响力日臻扩大,艺术“和美”教学及音乐测评等研究成果多次在省市级会议上交流,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洁

作者:满红红

音乐塑造美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美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实施策略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对小学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陶冶情操、增加对美的认识、创造美、热爱美,有助于小学学生的情感抒发,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音乐是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合理设计,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小学学生的美感,例如从小学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入手,丰富小学音乐的课堂内容,借助游戏、多媒体、智能化设备和音乐案例解读等,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借助兴趣学习实施美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思想都较为稚嫩,对事物的认知大多都根据其是否好玩、有趣或单纯的好奇。这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美育教育有很大的幫助,教师可以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通过有趣的音乐课堂形式,增加小学学生对音乐的投入程度,使其在开心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教师根据自身对美育教育的理解,从小学音乐课堂中灌输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师从教学内容紧抓小学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时,应注意小学学生的阶段心理特征,他们对单纯的理论知识有着较低的关注程度,但对课堂中新奇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偏好,在音乐课堂中借助游戏开展美育教育,这样比借助理论教学开展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同时小学生对刚接触的事物会保持较高的关注度,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其关注度会逐渐下降,小学生也难以维持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音乐理论的讲解,导致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课堂热情下降,教师要注意结合课堂小游戏,将生动形象的美学教育融入游戏中。在欢快的音乐游戏课堂中实施美育教育,在学生热情参与中切身体会音乐的美学效果,在音乐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小学音乐教师应选择在合适的游戏环节中开展音乐知识的普及和引导,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帮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接受美学教育,更好地理解美和认识美。

二、丰富教学内容辅助策略实施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对音乐教师个人教学经验、专业能力和校方提供的音乐设备依赖程度高,较高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要求对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小的挑战。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以音乐教师对音乐基础理论的抽象化讲解进行展开,但小学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对于抽象化的音乐知识概念理解能力并不强,这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同时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大多是通过教师进行乐器演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或歌曲合唱,虽然有对音律之美认识的过程,但教学模式和内容过于单调乏味,美育教育的开展效果有限。

教师可以借助在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有效降低小学音乐课程开展对于音乐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依赖程度,也可以突破学校音乐器材缺乏的限制,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开展多元化的音乐器材教学。对于抽象化的音乐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可以从图像、声音和演示动画等多个角度辅助音乐教学工作的展开,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音乐知识,提高对美的认知,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在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随处可见。在乐器方面也有许多的智能化电子乐器出现,这些智能化的电子乐器相较于传统的乐器而言,操作更加简单,智能化乐器的音色和演奏功能十分出色,对于美育教育中的德和体有着实践的机会来促进其发展,智能化乐器不仅可以对种类繁多的乐器音色之间进行转换,还可以对不同乐器音色实现自我编排,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指定乐器音色的使用顺序开展音乐演奏。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课程来说,智能化电子乐器的出现不仅可以降低音乐课程开展对乐器种类的需求,还可以降低音乐教师的授课压力,智能化电子乐器自身就携带教学演奏,有助于学生对创造美的实践操作。同时对于以往需要多人合作演奏的乐曲也可以通过智能化电子设备进行单人演奏,有助于小学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和音乐教学课堂内容的丰富。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智能化电子钢琴,其性能和功能与钢琴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阶段并没有多大差距,且价格低廉,学习成本低。并且电子钢琴有设置完好的演奏曲目可供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练习,操作简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编排能力,適用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

三、音乐解读全面实施美德育人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的鉴赏和情感体验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时代环境基础上的,音乐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时代内涵和作者索要表达的特殊情感,并且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赋予音乐新的解读方法和时代内涵,合理进行美育教育的融会灌输,在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的开展中渗透德智体美的综合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也可借助对音乐情景的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通过设立情景来加深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既能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又能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正确三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例如在国歌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视频,借助天安门的升旗场景来建立一种庄严肃穆的国歌氛围,让学生在升国旗的严肃氛围中一同唱响国歌,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来增强学生对国旗的尊重感和心理上为祖国而自豪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小学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其思想水平。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需要教师对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做出相应的改革,从音乐课堂的内容形式入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促进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合理展开。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以适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借助教师对小学音乐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爱好美和创造美,使小学生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顺应社会对小学學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婧.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4).

[2]刘荣娜.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24).

[3]王珂.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线谱教学的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7(12).

[4]吕春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6).

作者:苏思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软土地处理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家责任概念国际法论文